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效柔性钙钛矿太阳电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蒋君 王梦辉 +3 位作者 杨攻旅 胡宏伟 丁建宁 袁宁一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1-217,共17页
钙钛矿太阳电池(PSC)具有高光电转换效率(PCE)、低成本、易采用溶液法制备等特点,在发展轻薄、便携的柔性太阳电池方面有独特优势,可用于可穿戴设备、光伏建筑等领域。由于在柔性衬底上沉积均匀和高质量的钙钛矿薄膜颇具挑战性,目前,单... 钙钛矿太阳电池(PSC)具有高光电转换效率(PCE)、低成本、易采用溶液法制备等特点,在发展轻薄、便携的柔性太阳电池方面有独特优势,可用于可穿戴设备、光伏建筑等领域。由于在柔性衬底上沉积均匀和高质量的钙钛矿薄膜颇具挑战性,目前,单结柔性钙钛矿太阳电池的PCE虽已经达到24.08%,但仍落后于刚性钙钛矿太阳电池(认证PCE为26.1%);此外,柔性钙钛矿薄膜在制备和弯曲循环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产生晶界裂纹,这也为柔性钙钛矿太阳电池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带来巨大挑战。系统地评述了提升柔性钙钛矿太阳电池PCE和稳定性的研究进展,从柔性衬底、晶粒调控、晶界增强、界面钝化及结构优化等不同角度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柔性钙钛矿太阳电池未来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 钙钛矿太阳电池(PSC) 高效率 稳定性 晶粒 晶界 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bTaO_(x)界面修饰用于高效钙钛矿太阳电池
2
作者 蒋君 杨攻旅 +5 位作者 杨雨帆 王梦辉 李绿洲 胡宏伟 袁宁一 丁建宁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2,共6页
界面修饰能够调控钙钛矿太阳电池(PSC)的埋底界面缺陷,为提高PSC的光电转换效率与稳定性,在电子传输层和钙钛矿层之间引入NbTaO_(x)界面修饰层,并研究其对正置结构的PSC光伏性能的影响。将含乙醇铌和乙醇钽的乙醇溶液旋涂在致密的SnO_(2... 界面修饰能够调控钙钛矿太阳电池(PSC)的埋底界面缺陷,为提高PSC的光电转换效率与稳定性,在电子传输层和钙钛矿层之间引入NbTaO_(x)界面修饰层,并研究其对正置结构的PSC光伏性能的影响。将含乙醇铌和乙醇钽的乙醇溶液旋涂在致密的SnO_(2)电子传输层表面,待其缓慢水解,经退火即可在SnO_(2)薄膜表面原位生长得到NbTaO_(x)修饰层。结合荧光光谱、水接触角测试和紫外光电子能谱等探究其影响机制。测试结果表明,基于NbTaO_(x)界面修饰层的PSC光电转换效率由19.14%提升至21.51%。NbTaO_(x)不仅可以提升电子传输能力,减少载流子在界面处的复合,且有利于钙钛矿层的沉积,提高钙钛矿薄膜的结晶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修饰 电子传输 钙钛矿太阳电池(PSC) 高效率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沉积铱镍薄膜电催化剂及其析氢性能
3
作者 张美霞 吴王平 王芹芹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6-144,共9页
采用电沉积技术在泡沫铜上制备了铱镍(Ir-Ni)合金薄膜,并利用泡沫铜(CF)的三维多孔结构和Ir-Ni合金的优良催化及抗腐蚀性来提升薄膜的电催化析氢反应(HER)性能。本文在恒电流条件下通过电沉积技术在泡沫铜上制备了Ir-Ni薄膜,并与泡沫铜... 采用电沉积技术在泡沫铜上制备了铱镍(Ir-Ni)合金薄膜,并利用泡沫铜(CF)的三维多孔结构和Ir-Ni合金的优良催化及抗腐蚀性来提升薄膜的电催化析氢反应(HER)性能。本文在恒电流条件下通过电沉积技术在泡沫铜上制备了Ir-Ni薄膜,并与泡沫铜上电沉积制备的纯Ir和纯Ni薄膜进行了比较。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分析了薄膜的表面形貌和化学成分,采用线性扫描伏安法(LSV)测试了其电催化性能。结果表明:Ir-Ni薄膜成功附着在具有多孔结构和空心形貌的泡沫铜上,其表面比纯Ni薄膜粗糙。薄膜主要由金属态Ir组成,含量为(80.0±1.2)at.%。Ir-Ni/CF表现出出色的HER性能,仅需要60 mV的过电位就能获得10 mA·cm^(–2)电流密度,塔菲尔斜率(Tafel)低至40 mV·dec^(–1),交换电流密度j0为0.657 mA·cm^(–2),达到了商用Pt/C催化剂的87.6%。并且在碱性溶液中,长时间的析氢实验显示Ir-Ni/CF具有良好的电催化稳定性。相比于Ir/CF和Ni/CF,Ir-Ni/CF的电催化活性显著提升,这主要归因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薄膜相对粗糙的表面增加了活性中心的表面积,另一方面是Ir与Ni在析氢反应中的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铱镍薄膜 电沉积 电催化剂 析氢反应 泡沫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二醇难燃液压液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4
作者 龚鹏 张文田 +2 位作者 温相丽 丁建宁 李绿洲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2025年第7期961-973,共13页
乙二醇难燃液压液已经广泛应用于存在火灾隐患的液压系统,为了探究其在不同工况下的摩擦学性能,本文中使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不同载荷、转速和温度对乙二醇难燃液压液润滑性能的影响.利用光学显微镜和三维白光干涉表面形貌仪分析... 乙二醇难燃液压液已经广泛应用于存在火灾隐患的液压系统,为了探究其在不同工况下的摩擦学性能,本文中使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不同载荷、转速和温度对乙二醇难燃液压液润滑性能的影响.利用光学显微镜和三维白光干涉表面形貌仪分析其磨损性能,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磨损区域微观形貌及磨损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载荷或转速的增加,平均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规律;随着温度升高,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均增大.在载荷为392 N、转速为1200 r/min、温度在40℃以下时乙二醇难燃液压液的润滑性能最好.低载、低速和低温时系统的磨损机制以磨粒磨损为主;工况达到高载(588 N)或高转速(2400 r/min)及高温(85℃)时,磨损机制变为黏着磨损和疲劳磨损.本工作对于改进工程应用、延长设备寿命和预防故障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难燃液压液 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 载荷 转速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