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7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扬州大学校园整体设计 被引量:3
1
作者 宋桂杰 《规划师》 2006年第3期52-54,共3页
在分析了扬州大学8个校区与扬州市区的图底关系图及反转图的基础上,通过两副图示的对比,确定建筑群在城市中的发展方向,并从“基地—轴线—核心—界面”4个方面对校园进行整体设计。
关键词 整体设计 扬州大学 基地 轴线 核心 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州市大学路南延项目水系调整工程中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
2
作者 王建文 王丹丹 +1 位作者 赵欢 贾仁甫 《南方农业》 2019年第32期184-186,共3页
河道水土保持是水利工程的分支,关乎河道所在地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因此做好河道水土保持工作至关重要。基于此,以扬州市大学路南延项目水系调整工程为例,结合当前河道水土保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水土流失的成因,阐述关于河道... 河道水土保持是水利工程的分支,关乎河道所在地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因此做好河道水土保持工作至关重要。基于此,以扬州市大学路南延项目水系调整工程为例,结合当前河道水土保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水土流失的成因,阐述关于河道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调整工程 水土保持 扬州市大学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构架古建筑基本周期的分析方法
3
作者 袁建力 杨韵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4-181,共8页
针对现行规范近似公式存在的不足,结合单层、两层砖围护墙木构架古建筑的构造特征,构建了设有集中质量和连续分布质量的悬臂杆分析模型,以考虑屋顶、楼盖的质量和位置,以及围护墙、木构架的质量和刚度分布规律。依据结构动力学原理,采... 针对现行规范近似公式存在的不足,结合单层、两层砖围护墙木构架古建筑的构造特征,构建了设有集中质量和连续分布质量的悬臂杆分析模型,以考虑屋顶、楼盖的质量和位置,以及围护墙、木构架的质量和刚度分布规律。依据结构动力学原理,采用等效质量法将分析模型等效为单质点悬臂杆模型,推导了中部集中质量和连续分布质量的等效公式,以及基本自振周期的计算公式。所研制的分析模型较好地反映了古建筑的大屋顶、楼盖及围护墙对结构自振周期的影响,相应的计算公式可以得出结构的横向和纵向基本周期。结合3座典型古建筑的动力特性试验研究,介绍了计算公式的运用方法,并将基本周期的计算值与实测值进行了对比,表明提供的分析方法适用于围护墙在横向、纵向不同布置的木构架古建筑的基本周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构架古建筑 自振周期 结构动力学 力学模型 抗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我国绿色建筑发展耦合水平评价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肖瑶 张兵 +1 位作者 仲敏 李琮琦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7-494,共8页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存在区域不均衡的现象,为了进一步探析我国绿色建筑发展效率的空间特征,选取包含经济、社会、产业等多维指标,构建绿色建筑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绿色建筑发展系统及耦合协调特征...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存在区域不均衡的现象,为了进一步探析我国绿色建筑发展效率的空间特征,选取包含经济、社会、产业等多维指标,构建绿色建筑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绿色建筑发展系统及耦合协调特征做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8至2020年间,我国绿色建筑综合发展水平和各子系统间协调度均呈现上升趋势,并且受经济发展、能源消耗以及科技进步等方面的制约较大;各省份绿色建筑协调发展都向协调阶段转变,地区间发展的差距较大,整体关联性高,但耦合性较差,呈现“东部高,中西部低”的特征,为实现我国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绿色建筑 发展水平 空间特征 耦合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涉农大学本科专业改革与课程设置 被引量:2
5
作者 何炬 陆建飞 杨萌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22期31-34,40,共5页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我国的重要国家战略,目标是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在此背景下,涉农大学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使命。然而,传统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难以满足这一需求。该文探讨内部专业改革和课程设置的...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我国的重要国家战略,目标是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在此背景下,涉农大学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使命。然而,传统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难以满足这一需求。该文探讨内部专业改革和课程设置的必要性、思路与方法,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其实施效果和未来发展方向。首先,分析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和意义,明确涉农大学在这一战略中的角色定位与使命;其次,阐述内部专业改革的必要性,强调通过跨学科融合、加强实践教学、优化课程体系等措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最后,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内部专业改革和课程设置创新的成功经验和实施效果。该文通过系统分析和具体案例研究,为涉农大学的内部专业改革和课程设置创新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对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涉农大学 人才培养 内部专业改革 课程设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局部活性粉末混凝土梁柱节点恢复力模型
6
作者 于建兵 徐志强 +2 位作者 夏煜锋 管东芝 郭正兴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60,共12页
为了验证所提出的装配式局部活性粉末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对4个足尺节点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在试验的基础之上,针对节点的连接特点,提出了强度和变形计算方法,构建了平顶的三折线骨架曲线理论模型.通过理论计算得到试验... 为了验证所提出的装配式局部活性粉末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对4个足尺节点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在试验的基础之上,针对节点的连接特点,提出了强度和变形计算方法,构建了平顶的三折线骨架曲线理论模型.通过理论计算得到试验滞回曲线各阶段曲线刚度值,并拟合得到试件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各级加载、卸载刚度与加载位移角的关系,进而根据滞回规则建立恢复力模型.计算结果表明:通过理论计算所建立的三折线骨架曲线和滞回曲线与试验结果均吻合较好,能够较好地反映该类连接节点在各阶段的受力特点,为弹塑性分析和抗震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 活性粉末混凝土 梁柱节点 恢复力模型 弹塑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地锚索的新型回转缆式悬索桥风致抖振竖向变形响应研究
7
作者 丁德豪 许健 +4 位作者 朱玉 王雨 杨宏永 孙华怀 蔡舜尧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228-238,共11页
新型回转缆式悬索桥结构体系较为轻柔,容易发生风致抖振,导致结构产生竖向变形。因此,研究该新型悬索桥结构体系风致抖振竖向变形响应至关重要。针对国内首座回转缆式悬索桥,利用ANSYS软件建立黄河三峡大桥三维有限元模型。同时,制作了... 新型回转缆式悬索桥结构体系较为轻柔,容易发生风致抖振,导致结构产生竖向变形。因此,研究该新型悬索桥结构体系风致抖振竖向变形响应至关重要。针对国内首座回转缆式悬索桥,利用ANSYS软件建立黄河三峡大桥三维有限元模型。同时,制作了钢桁主梁节段模型,进行主梁节段模型风洞试验,确定了不同风攻角下钢桁主梁三分力系数。根据桥址区风场特性数据,采用谐波合成法建立钢桁主梁三维脉动风,并对模拟的脉动风进行验证。对黄河三峡大桥非线性抖振响应进行时域分析,研究了脉动风参数对该新型悬索桥结构体系竖向变形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锚索可以较为显著地控制风致抖振作用下新型回转缆式悬索桥向上的结构变形,可分别降低主梁和主缆跨中约7%和14%向上变形。风致抖振作用下,新型回转缆式悬索桥结构竖向最大变形随平均风速的增加而非线性增大,钢桁主梁和U型主缆跨中竖向最大变形的增速在平均风速19.5 m/s时发现显著改变。在±10°范围内,随着风攻角的增加,新型回转缆式悬索桥结构竖向最大变形整体上先增大,再减小。钢桁主梁和U型主缆跨中向上最大变形在风攻角为-4°时达到峰值,向下最大变形在风攻角为0°时达到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转缆式悬索桥 地锚索 脉动风 主梁抖振 结构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群感知的城市公园蓝绿空间恢复性效率研究
8
作者 郭红霞 王婧 +1 位作者 李嘉豪 王健 《旅游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0-179,共20页
城市公园作为人们休闲游憩的重要场所,在缓解生活压力、减少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类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旨在探讨城市公园内部不同蓝绿空间特征对人群恢复能力的影响,以营造更健康、更适宜游憩的景观空间。文章选取扬州城市公... 城市公园作为人们休闲游憩的重要场所,在缓解生活压力、减少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类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旨在探讨城市公园内部不同蓝绿空间特征对人群恢复能力的影响,以营造更健康、更适宜游憩的景观空间。文章选取扬州城市公园中具有明显差异的植物空间(覆盖植物、开敞植物、半开敞植物、封闭植物)与水体空间(自然水体、人工水体),同时选取非蓝绿空间作为对照组,以在校大学生为实验对象,通过观看录制的景观视频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城市公园内的蓝绿空间在恢复性效率方面显著优于非蓝绿空间;(2)城市公园中的蓝色空间比绿色空间在恢复性效率上存在优势;(3)蓝绿空间的自然性对恢复性效率的积极作用受到蓝绿空间开放性的调节影响,开放性较好的蓝绿空间,自然性对恢复性的提升明显;相反,较封闭的蓝绿空间,自然性对恢复性的提升较小。研究成果为更好地规划和管理城市公园、营造有益于休闲游憩和公众健康的环境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园 蓝绿空间 恢复性效率 景观空间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限上限分析的区域光滑径向点插值法
9
作者 陈莘莘 胡英 +1 位作者 张玮 王方鑫 《应用数学和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91-799,共9页
基于极限分析的上限定理,建立了用区域光滑径向点插值法进行理想刚塑性结构极限分析的整套求解算法.为了能方便地施加本质边界条件,采用径向点插值法构造机动容许的速度场.通过引入广义梯度光滑技术,将复杂的域内积分转换为简单的光滑... 基于极限分析的上限定理,建立了用区域光滑径向点插值法进行理想刚塑性结构极限分析的整套求解算法.为了能方便地施加本质边界条件,采用径向点插值法构造机动容许的速度场.通过引入广义梯度光滑技术,将复杂的域内积分转换为简单的光滑域边界积分,避免了对形函数的求导.考虑了材料的塑性不可压条件,并针对平面应力和平面应变问题采用不同方式进行处理.将极限上限分析问题归结为满足一系列等式约束的塑性耗散功率最小化问题,从而可采用标准的二阶锥规划对该问题进行求解,这样既提高了求解效率,又提高了求解精度.数值算例结果表明,该文所提方法能对理想刚塑性结构的极限载荷乘子给出令人满意的结果,并且计算结果对网格畸变十分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网格法 区域光滑径向点插值法 极限上限分析 广义梯度光滑技术 二阶锥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高岭土活性测定方法的比较与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凯璐 杨鼎宜 +3 位作者 陆世敏 陈龙祥 毛翔 赵健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514-2527,共14页
活性是评估偏高岭土性能的关键指标,目前活性测定方法多样,但存在耗时长、结果不准确或不稳定等问题,亟需优化以得到高效精准的方法,实现不同活性偏高岭土的按需利用。本研究采用活性指数法、水泥上层清液浸泡法、饱和Ca(OH)_(2)溶液pH... 活性是评估偏高岭土性能的关键指标,目前活性测定方法多样,但存在耗时长、结果不准确或不稳定等问题,亟需优化以得到高效精准的方法,实现不同活性偏高岭土的按需利用。本研究采用活性指数法、水泥上层清液浸泡法、饱和Ca(OH)_(2)溶液pH值降低率法、加热版饱和Ca(OH)_(2)溶液pH值降低率法和二苯胍吸着率法对不同偏高岭土的活性进行测定,从耗时、操作难易、试验可重复性和结果准确性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加热版饱和Ca(OH)_(2)溶液pH值降低率法试验可重复性为0.98887,准确性为0.92626,是快速简便且准确的偏高岭土活性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高岭土 火山灰活性 活性测定 活性指数法 pH值降低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荷载作用下砂土-结构物仿生界面剪切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曹苏南 李春红 +1 位作者 陈远兵 费康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21-832,共12页
海上抗拔基础等工程可以利用蛇皮仿生界面正反摩擦异性提升承载性能,此类界面实际可能承受波浪、地震等循环荷载。为了解循环荷载作用下土-结构物仿生界面的正反摩擦异性特征,基于界面循环剪切仪,开展系列砂土-结构物仿生界面循环直剪试... 海上抗拔基础等工程可以利用蛇皮仿生界面正反摩擦异性提升承载性能,此类界面实际可能承受波浪、地震等循环荷载。为了解循环荷载作用下土-结构物仿生界面的正反摩擦异性特征,基于界面循环剪切仪,开展系列砂土-结构物仿生界面循环直剪试验,研究循环初始位置、法向应力、仿生界面表观形态、砂土相对密实度对循环剪切各向异性的影响规律,初步探讨循环后的抗剪强度演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循环初始位置和法向应力增大均导致界面颅向→尾向循环路径下剪切各向异性增大,尾向→颅向路径下剪切各向异性减小;界面鳞片长度与高度的比值对中等密实下的仿生界面剪切各向异性影响不明显;但是砂土相对密实度增大,此比值对颅向→尾向循环剪切路径下的剪切各向异性影响显著增大,对尾向→颅向循环路径下剪切各向异性影响略微增加。恒定应力条件下,经过两种循环路径后的仿生界面单向剪切峰值强度均大于未经历循环的单向剪切峰值强度,界面峰值摩擦角也明显增加。研究成果将为相关工程的优化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 仿生界面 循环荷载 剪切各向异性 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地形下中江南塔地震响应特征试验
12
作者 姜治军 钟荣强 +3 位作者 张磊 李胜才 张锋 魏春明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9-169,共11页
为研究山地地形对砖石古塔地震响应的影响,以位于四川中江县铜鱼山顶的中江南塔作为原型,选取了汶川地震发生时自贡台阵的加速度记录为基底输入,通过小型振动台试验研究了山底、山顶古塔自振频率随地震动幅值的变化趋势,分析了地形效应... 为研究山地地形对砖石古塔地震响应的影响,以位于四川中江县铜鱼山顶的中江南塔作为原型,选取了汶川地震发生时自贡台阵的加速度记录为基底输入,通过小型振动台试验研究了山底、山顶古塔自振频率随地震动幅值的变化趋势,分析了地形效应对古塔地震响应的影响及古塔破坏特征。结果表明:在低幅值地震动作用下古塔自振频率不变,当自由地表地震动峰值分别达到100 Gal和150 Gal时,山顶和山底古塔发生破坏;在古塔自振特性、输入地震动的频谱特征以及结构构造特点影响下,古塔发生了“上轻下重”的破坏特征;与山底古塔相较,山顶古塔地震反应明显更大,相同工况下山顶古塔各楼层峰值加速度、最大相对位移、最大层间位移角分别为山底古塔的2~3倍、1.5~4.5倍、1.5~4.5倍,其中最大相对位移和最大层间位移角的放大倍数与地震动幅值相关,因此需重视山顶古塔的地震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地形 中江南塔 地震响应 振动台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发展工程结构全寿命周期设计理论体系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金伟良 钟小平 胡琦忠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10年第S1期401-406,共6页
以结构全寿命周期为研究时域,运用结构全寿命设计的新理念,构架了工程结构全寿命设计的目标体系,并从目标体系出发,结合工程结构的特点,分析了设计中结构性能、成本、使用寿命的内涵及相互关系。在综合众多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工程... 以结构全寿命周期为研究时域,运用结构全寿命设计的新理念,构架了工程结构全寿命设计的目标体系,并从目标体系出发,结合工程结构的特点,分析了设计中结构性能、成本、使用寿命的内涵及相互关系。在综合众多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工程结构全寿命周期设计理论的研究框架,确定了工程结构性能指标、经济指标及时间指标在全寿命设计理论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提出了基于性能设计的耐久性极限状态设计新理念,并分析了性能极限状态所具有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全寿命周期设计理论 目标体系 指标体系 寿命周期成本 结构性能 使用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基纤维复合材料界面变温微力学实验平台设计
14
作者 娄可可 贾思林 +2 位作者 康爱红 吴正光 张垚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60,共4页
为了探究不同条件下纤维与沥青基材料界面传荷行为,设计了沥青基纤维复合材料界面变温微力学实验平台。该实验平台由微拉伸系统、数据采集系统、控温系统和显微系统组成,能结合道路实际服役条件,开展不同温度下纤维-沥青胶浆界面微力学... 为了探究不同条件下纤维与沥青基材料界面传荷行为,设计了沥青基纤维复合材料界面变温微力学实验平台。该实验平台由微拉伸系统、数据采集系统、控温系统和显微系统组成,能结合道路实际服役条件,开展不同温度下纤维-沥青胶浆界面微力学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纤维类型、沥青种类和实验温度对界面剪切强度影响显著。相比于玻璃纤维、聚酯纤维,玄武岩纤维与沥青胶浆界面剪切强度最大,改性沥青胶浆与纤维界面剪切强度优于基质沥青胶浆;随着实验温度的升高,界面剪切强度逐渐降低。该实验平台可为沥青基纤维复合材料界面优化设计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基纤维复合材料 微力学行为 单纤维拔出实验 剪切强度 实验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表面涂层防护性能试验研究
15
作者 龚泳帆 贾梦晓 +3 位作者 孙钦举 吴帮伟 吴正光 唐佳佳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36-239,243,共5页
为了研究表面涂层对于混凝土的防护能力,选取4种防护涂层(氟碳面漆、聚氨酯、硅烷浸渍、硅丙漆)对混凝土试件表面进行处理,并对其进行冻融试验、紫外老化试验、吸水率试验、耐高温试验、电通量试验和碳化试验,研究4种混凝土表面涂层的... 为了研究表面涂层对于混凝土的防护能力,选取4种防护涂层(氟碳面漆、聚氨酯、硅烷浸渍、硅丙漆)对混凝土试件表面进行处理,并对其进行冻融试验、紫外老化试验、吸水率试验、耐高温试验、电通量试验和碳化试验,研究4种混凝土表面涂层的防护性能并确定最佳防护涂层。结果表明:混凝土表面处理后,氟碳面漆、聚氨酯、硅烷浸渍、硅丙漆4种防护涂层均不同程度的提升了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和抗碳化性能,有效提升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其中聚氨酯涂层的综合防护效果最佳。经过100次冻融循环后,聚氨酯防护涂层混凝土相对动弹性模量仍高于80%,紫外老化后的涂层拉拔强度为6.2 MPa,6 h电通量比空白组降低了94.2%,经过56 d碳化试验后未出现碳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涂层 聚氨酯 老化 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构架古建筑的地震损伤特征与规律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袁建力 李胜才 宋拓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2-33,共12页
中国木构架古建筑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木构架古建筑地震损伤规律研究,制订相应的防震减灾规划,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举措。文中依据唐山地震、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中木构架古建筑震害资料,采用分类归纳和统计分析方法,核... 中国木构架古建筑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木构架古建筑地震损伤规律研究,制订相应的防震减灾规划,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举措。文中依据唐山地震、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中木构架古建筑震害资料,采用分类归纳和统计分析方法,核定地震烈度、震害程度等关键指标,研究其地震损伤特征与规律。研究表明,木构架古建筑的震损程度与地震烈度有直接的对应关系,且与结构的刚度分布、结合构造和维护状况密切相关,其特征表现为低烈度下的易损性、高烈度下的抗倒性和地基失效的毁坏性。文中提出了基于台基、墙体、屋顶和木构架损伤状况的木构架古建筑的震害程度评定方法,确定了木构架古建筑在不同地震烈度下的损伤规律,讨论了相应的抗震对策,并按照中国现行抗震设防标准,确定了震害程度与地震烈度的关系,为防震减灾规划提供了基本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构架古建筑 地震烈度 地震损伤规律 防灾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渣粉低碳胶凝材料组成与水化机理研究
17
作者 龚泳帆 贾梦晓 +3 位作者 刘欣 吴帮伟 吴正光 袁雪莲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17-324,共8页
为了更好地推进节能减排、低碳发展工作的开展,以钢渣粉、矿渣粉、石膏和铝酸钙为原料进行了钢渣粉低碳胶凝材料制备试验,研究了钢渣粉的细度对其胶凝活性的影响,并确定了钢渣粉的最佳细度范围;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确定了最佳配比,并分析... 为了更好地推进节能减排、低碳发展工作的开展,以钢渣粉、矿渣粉、石膏和铝酸钙为原料进行了钢渣粉低碳胶凝材料制备试验,研究了钢渣粉的细度对其胶凝活性的影响,并确定了钢渣粉的最佳细度范围;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确定了最佳配比,并分析了不同石膏类型对胶凝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借助p H计、电导率仪、微量热仪探明了胶凝材料的水化反应特征,并通过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硬化浆体进行了微观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机械粉磨15min的钢渣粉活性指数可达82.70%。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配合比,钢渣粉与矿渣粉的掺比为2∶3,铝酸钙掺量为5%,二水石膏掺量为20%。与半水石膏和无水石膏相比,二水石膏激发效果最显著,提供了大量的SO_(4)^(2-),通过吸收Ca(OH)_(2)促进了体系中钙矾石的生成,降低了溶液的p H值,早期反应水化放热较小,水化产物以钙矾石和C-(A)-S-H凝胶为主。研究表明,低碳胶凝材料具有良好力学性能,对钢渣的资源化利用和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渣粉 二水石膏 水化热 水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察尔汗盐湖腐蚀混凝土的长龄期损伤劣化规律
18
作者 孙菁楠 余红发 +2 位作者 吴成友 谭永山 麻海燕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980-985,共6页
针对青海察尔汗盐湖盐渍土地区混凝土的腐蚀问题,通过测定暴露8 a后高性能混凝土(HPC)的动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研究了相对动弹性模量、抗压腐蚀系数与28 d抗拉强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并结合水胶比、矿渣掺量对于HPC抗盐卤性能进行了二元相... 针对青海察尔汗盐湖盐渍土地区混凝土的腐蚀问题,通过测定暴露8 a后高性能混凝土(HPC)的动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研究了相对动弹性模量、抗压腐蚀系数与28 d抗拉强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并结合水胶比、矿渣掺量对于HPC抗盐卤性能进行了二元相关性分析,最后分析了碳化深度和28 d抗压强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盐卤环境中,HPC抗腐蚀性能随着28 d抗压强度的降低而减弱;HPC发生腐蚀破坏的相对动弹性模量临界值是0.80,并不是传统理论认为的0.60;水胶比低于0.33、矿渣掺量超过26%、且碳化深度控制在20 mm以下均能保证HPC较高的抗盐卤腐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盐渍土腐蚀 相对动弹性模量 抗压腐蚀系数 碳化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转铁”政策背景下考虑经济和环境效益的铁路差异化补贴决策研究
19
作者 朱宇婷 余明月 +2 位作者 杨扬 沙川 刘路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89,共10页
为响应“公转铁”政策需求,考虑货主选择行为,构建铁路货运补贴双层决策模型.上层综合考虑经济和环境效益,以单OD对铁路补贴额为决策变量,构建多目标非线性补贴决策模型.下层考虑货主间的博弈行为,以广义运输费用最低为目标,构建货流分... 为响应“公转铁”政策需求,考虑货主选择行为,构建铁路货运补贴双层决策模型.上层综合考虑经济和环境效益,以单OD对铁路补贴额为决策变量,构建多目标非线性补贴决策模型.下层考虑货主间的博弈行为,以广义运输费用最低为目标,构建货流分配模型.考虑模型特点,运用隶属度函数将模型转化为单目标问题,并设计模拟退火算法和迭代加权法进行求解.通过北京砂石骨料货运网络实证分析,验证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OD对补贴额为0~0.12元/(t·km),且不同OD对的补贴值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和个体差异;在补贴方案下,通过260万元的经济支出,可实现24%的货运“公转铁”和17%的碳减排;差异化补贴方案下,同等规模的“公转铁”货运量和碳减排量,所需经济支出仅为统一补贴策略的52%;经济和环境效益的权重系数对补贴决策具有显著影响,各地政府应结合本地特点确定权重系数;铁路补贴总额上限的提高能够提升“公转铁”推动效果、提升环境效益,但环境效益的边际增长率持续减弱;铁路货运周转量占比要求的提升,会大幅度提高财政补贴压力,建议政府综合运用补贴以外的激励策略;铁路补贴总额与公路运价呈现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政府宜建立灵活的补贴调整机制,以适应货运市场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运输 经济和环境效益 双层规划 差异化补贴 模拟退火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构架古建筑屋顶与围护墙抗震构造鉴定的探讨 被引量:3
20
作者 袁建力 李胜才 宋拓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4-109,共6页
屋顶、围护墙是木构架古建筑中容易遭受地震损坏的部位,屋顶的主要震害为屋面构件的破碎、滑落,围护墙的主要震害为墙体的歪闪、倒塌,震害程度与结构的整体性和连接构造的有效性密切相关。屋顶、围护墙的抗震构造鉴定关系到整体建筑和... 屋顶、围护墙是木构架古建筑中容易遭受地震损坏的部位,屋顶的主要震害为屋面构件的破碎、滑落,围护墙的主要震害为墙体的歪闪、倒塌,震害程度与结构的整体性和连接构造的有效性密切相关。屋顶、围护墙的抗震构造鉴定关系到整体建筑和生命财产的安全,但现行《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标准》尚未提供详细的鉴定要求。文中依据唐山地震、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中木构架古建筑震害统计资料,分析了屋顶、围护墙的震害状况;借鉴古建筑传统工艺方法,提供了加强屋顶、砖砌围护墙整体性和稳定性构造的措施;以现行《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标准》为基准,提出了完善屋顶、砖砌围护墙抗震构造鉴定的建议。文中研究成果可作为现阶段木构架古建筑抗震构造鉴定以及今后标准修订的补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构架古建筑 屋顶 围护墙 地震损伤 构造措施 抗震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