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听力初筛未通过婴幼儿DPOAE和AABR联合复筛的意义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莹 袁玲 +3 位作者 关兵 张俊中 常玲美 戴炳译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68-471,共4页
目的探讨听力初筛未通过婴幼儿联合应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utomat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AABR)进行听力复筛的意义。方法运用AccuScreen听力筛查仪,对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扬州地区听力初筛未通过的... 目的探讨听力初筛未通过婴幼儿联合应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utomat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AABR)进行听力复筛的意义。方法运用AccuScreen听力筛查仪,对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扬州地区听力初筛未通过的300例(600耳)婴幼儿同时进行DPOAE和AABR联合听力复筛,其中任何一项未通过者均在3月龄时进行听性脑干反应、听性稳态反应等诊断性检查。结果在600耳中,500耳(双耳240例,单耳20例)DPOAE和AABR均通过;63耳(双耳24例,单耳15例)DPOAE和AABR均未通过,其中,有38耳(单耳6例,双耳16例)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7耳(双耳3例,单耳1例)诊断为大前庭水管综合征,38耳(双耳13例,单耳12例)诊断为感音神经性聋;DPOAE通过而AABR未通过的4耳(2例双耳)诊断为小儿听神经病;DPOAE未通过而AABR通过的33耳(双耳3例,单耳27例)中,10耳(双耳3例,单耳4例)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23耳(单耳23例)听力正常。结论 AABR和DPOAE联合听力复筛,可早期发现听力障碍患儿,有利于对其进行早期诊断、早期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自动听性脑干反应 新生儿听力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65例新生儿听力及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莹 关兵 +3 位作者 叶实明 徐丽 常玲美 于爱民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48-251,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听力及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出生后3~5天的965例新生儿,采集足跟血提取基因组DNA进行耳聋易感基因[线粒体12SrRNA c.1555A〉G、c.1494C〉T,GJB2基因35delG、167delT、176_191del16、235delC、299_300... 目的探讨新生儿听力及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出生后3~5天的965例新生儿,采集足跟血提取基因组DNA进行耳聋易感基因[线粒体12SrRNA c.1555A〉G、c.1494C〉T,GJB2基因35delG、167delT、176_191del16、235delC、299_300delAT,GJB3基因538C〉T、547G〉A,SLC26A4(PDS)基因281C〉T、589G〉A、IVS7-2A〉G、1174A〉T、1226G〉A、1229C〉T、IVS15+5G〉A、1975G〉C、2027T〉A、2162C〉T、2168A〉G]的位点检测;同时进行听力筛查,初筛采用筛查型耳声发射(DPOAE),复筛采用筛查型OAE结合自动判别听性脑干反应(AABR),分析两种筛查的结果。结果 965例中53例(5.49%)存在耳聋基因突变,其中,1例为线粒体12SrRNA c.1555〉G突变,33例为GJB2基因突变,18例为SCL26A4基因突变,1例为GJB3基因突变;听力初筛未通过28例,复筛未通过18例,10例在3月龄时进行了听力学诊断,最终确诊6例新生儿听力损失。965例中,听力筛查与基因筛查均通过905例,均未通过11例,听力筛查通过但基因筛查未通过42例,听力筛查未通过但基因筛查通过7例。结论新生儿听力和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可发现单纯听力筛查不能发现的部分药物性聋和迟发性聋患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听力筛查 耳聋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