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蠕虫感染与过敏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被引量:4
1
作者 杨维平 田芳 胡雪莉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52-1256,共5页
许多研究发现蠕虫感染后虫源性分子诱导免疫细胞形成免疫调节网络,介导免疫抑制,从而抑制过敏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寄生虫可以通过诱导免疫调节细胞活化和产生细胞因子发挥抑制效应,从而影响其他免疫相关疾病。然而,蠕虫感染与免疫相关... 许多研究发现蠕虫感染后虫源性分子诱导免疫细胞形成免疫调节网络,介导免疫抑制,从而抑制过敏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寄生虫可以通过诱导免疫调节细胞活化和产生细胞因子发挥抑制效应,从而影响其他免疫相关疾病。然而,蠕虫感染与免疫相关疾病之间的调节机制尚无明确的结论。一些蠕虫感染可以保护和控制过敏性疾病,而另一些蠕虫却加剧疾病的免疫病理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蠕虫感染 过敏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调节性T细胞 调节性B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多糖对B细胞的活化作用及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钱莉 佟大可 +3 位作者 潘兴元 田芳 龚卫娟 季明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31-1234,共4页
目的观察TLR4配体脂多糖(LPS)对B细胞功能影响及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方法利用免疫磁珠法分选小鼠脾脏CD19+B细胞,体外用LPS刺激后,CBA(cytometric bead array)法检测B细胞分泌的Ig(immunoglobulin)亚型;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 目的观察TLR4配体脂多糖(LPS)对B细胞功能影响及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方法利用免疫磁珠法分选小鼠脾脏CD19+B细胞,体外用LPS刺激后,CBA(cytometric bead array)法检测B细胞分泌的Ig(immunoglobulin)亚型;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B细胞表型;CB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L-6、IL-10、IL-12p70、TNF浓度。利用ERK、JNK、p38MAPK和NF-κB信号转导抑制剂检测B细胞内细胞因子分泌的信号转导通路。结果 LPS可以诱导B细胞产生IgG1-κ和IgM-κ抗体,上调B细胞表面CD40、CD80、CD86和MHCⅡ类分子的表达,促进IL-6、IL-10和TNF的高分泌。JNK、p38MAPK和NF-κB信号转导通路调控B细胞IL-6、IL-10和TNF的分泌。结论 LPS可以通过诱导抗体产生、上调共刺激分子表达和促进细胞因子分泌等多方面调节B细胞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类 B淋巴细胞 功能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KG2D配体RAE1ε对乳腺癌细胞4T1衍生MDSC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钱莉 刘阳 +6 位作者 叶枫 刘露 王少卿 贾筱琴 傅奕 龚卫娟 田芳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21-726,共6页
目的:探讨表达小鼠NKG2D配体之一视黄酸早期转录因子1ε(retinoic acid early transcript 1ε,RAE1ε)的原B淋巴细胞Ba F3对乳腺癌细胞株4T1成瘤小鼠来源的髓系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小... 目的:探讨表达小鼠NKG2D配体之一视黄酸早期转录因子1ε(retinoic acid early transcript 1ε,RAE1ε)的原B淋巴细胞Ba F3对乳腺癌细胞株4T1成瘤小鼠来源的髓系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小鼠原B淋巴细胞株Ba F3为基础,构建表达RAE1ε的Ba F3-RAE1ε细胞以及表达空质粒的Ba F3-mock对照细胞。通过4T1原位肿瘤模型诱导产生CD11b+Gr-1+MDSC,将Ba F3-mock细胞和Ba F3-RAE1ε细胞作为刺激细胞,分别与脾MDSC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MDSC表面CD40、CD80、F4/80、CD11c的表达和MDSC内活性氧(ROS)的水平;ELISA法检测共培养上清液IL-10、IL-4和IFN-γ的含量;Griess法检测共培养上清液一氮化氮(NO)的浓度。磁珠分选共培养体系中的MDSC,检测裂解后精氨酸酶的活性;另外,将分选后的MDSC与抗CD3/抗CD28抗体活化的脾细胞共培养,CFSE法检测活化的CD3+CD8+T细胞增殖情况。结果:成功获得4T1原位肿瘤模型来源的小鼠脾MDSC。与Ba F3-mock细胞相比,Ba F3-RAE1ε细胞刺激对MDSC分泌IL-4、IFN-γ、IL-10和NO的水平没有明显影响(P>0.05);对MDSC表达CD40、CD80、F4/80、CD11c和ROS也没有显著影响(P>0.05)。与Ba F3-mock细胞相比,Ba F3-RAE1ε细胞刺激显著提高MDSC的精氨酸酶活性(156.166±1.209 vs 110.135±7.356,P<0.01),并明显增强MDSC对CD8+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论:RAE-1ε在体外增强4T1成瘤小鼠来源的MDSC的抑制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黄酸早期转录因子1ε 髓系抑制性细胞 精氨酸酶 乳腺癌4T1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型IL-15联合RAE-1ε增强小鼠NK细胞的杀伤活性 被引量:1
4
作者 钱莉 陆家辉 +5 位作者 傅奕 郑月娟 佟大可 龚卫娟 潘兴元 季明春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11-616,共6页
目的:探讨视黄酸早期转录因子1ε(retinoic acid early transcript 1ε,RAE-1ε)和膜型IL-15对小鼠NK细胞杀伤功能的影响。方法:前期研究以小鼠原B淋巴细胞株BaF3为基础构建了3株BaF3工程细胞株,即表达膜型IL-15的BaF3/mb15细胞、表达RA... 目的:探讨视黄酸早期转录因子1ε(retinoic acid early transcript 1ε,RAE-1ε)和膜型IL-15对小鼠NK细胞杀伤功能的影响。方法:前期研究以小鼠原B淋巴细胞株BaF3为基础构建了3株BaF3工程细胞株,即表达膜型IL-15的BaF3/mb15细胞、表达RAE-1ε的BaF3/RAE细胞和同时表达膜型IL-15和RAE-1ε的BaF3/mb15/RAE细胞。将γ射线灭活后的3株BaF3工程细胞株作为刺激细胞,分别刺激小鼠NK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刺激后NK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胞内染色法检测NK细胞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分泌,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对小鼠淋巴瘤YAC1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与BaF3/mb15和BaF3/RAE细胞相比,BaF3/mb15/RAE细胞可有效上调NK细胞表面CD25、CD44、FasL和CD107a的表达,但对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分泌没有明显刺激作用。当效靶比为20:1时,BaF3/mb15、BaF3/RAE和BaF3/mb15/RAE细胞刺激后NK细胞对靶细胞YAC1的杀伤率分别为(39.7±2.9)%、(45.3±2.3)%和(59.0±6.9)%,均高于BaF3组的(28.3±1.5)%(P<0.01),且BaF3/mb15/RAE组高于BaF3/mb15和BaF3/RAE组(P<0.05)。结论:膜型IL-15联合RAE-1ε可促进NK细胞活化并增强NK细胞的杀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型IL-15 视黄酸早期转录因子1ε NK细胞 CD107a 淋巴瘤 YAC1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细胞株BaF3-mb15-RAE对IKDC功能分子表达的影响
5
作者 钱莉 陆家辉 +8 位作者 秦宏超 芮程磊 陈文艳 贾筱琴 傅奕 龚卫娟 田芳 胡茂志 季明春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89-395,共7页
目的:探讨单独或共同表达视黄酸早期转录因子1ε(retinoic acid early transcript 1ε,RAE1ε)和膜型IL-15的B淋巴细胞BaF3对小鼠产生IFN的杀伤性DC(IFN producing killer DC,IKDC)功能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小鼠原B淋巴细胞株BaF3为... 目的:探讨单独或共同表达视黄酸早期转录因子1ε(retinoic acid early transcript 1ε,RAE1ε)和膜型IL-15的B淋巴细胞BaF3对小鼠产生IFN的杀伤性DC(IFN producing killer DC,IKDC)功能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小鼠原B淋巴细胞株BaF3为基础,分别构建表达膜型IL-15的BaF3-mb15细胞和表达RAE1ε的BaF3-RAE细胞及同时表达膜型IL-15和RAE1ε的BaF3-mb15-RAE细胞。通过体外细胞因子诱导产生骨髓来源的小鼠成熟DC,将丝裂霉素灭活后的3株BaF3工程细胞株作为刺激细胞,分别与DC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DC中CD11clowB220+NK1.1+IKDC比例和DC表面CD40、CD80表达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选DC中的IKDC,将丝裂霉素灭活后的3株BaF3工程细胞株与其共培养24 h,流式细胞术检测共培养对IKDC表面CD40、CD80、CD86、NKG2D、MHCⅡ类分子、CD107a和FasL表达的影响。结果:成功获得骨髓来源的小鼠成熟DC。与BaF3-mb15细胞和BaF3-RAE细胞相比,BaF3-mb15-RAE细胞刺激显著提高DC中IKDC比例[(50.0±5.6)%vs(30.3±8.2)%、(36.0±4.6)%,均P<0.05],并且有效刺激IKDC表面CD40(180.1±28.2 vs 44.7±7.8、36.0±3.1,P<0.01)和FasL(P<0.05)表达上调;与BaF3细胞和BaF3-mb15细胞相比,BaF3-mb15-RAE细胞有效刺激IKDC表面CD80(P<0.05)表达上调,而3株BaF3工程细胞刺激均不影响DC表面CD40、CD80的表达(P>0.05);同时,3株BaF3工程细胞对IKDC表面CD86、MHCⅡ类分子、NKG2D和CD107a的表达也没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RAE-1ε和膜型IL-15协同作用可促进IKDC增殖并诱导其高表达CD40和Fas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5 视黄酸早期转录因子1ε 产生IFN的杀伤性DC FASL 肿瘤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表达型InsB_(15-23) H-2K^d dtSCT对NOD小鼠1型糖尿病发病的影响
6
作者 潘兴元 陈则东 +3 位作者 窦延 梁锴 余鸣鸣 季明春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研究膜表达型Ins B15-23H-2Kddt SCT对NOD小鼠1型糖尿病发病率的影响。方法:用Ins B15-23mdt SCT真核表达载体皮下免疫3周龄NOD母鼠,连续监测NOD小鼠的血糖水平以判断小鼠的发病情况。通过连续切片对NOD小鼠胰岛单个核细胞浸润情... 目的:研究膜表达型Ins B15-23H-2Kddt SCT对NOD小鼠1型糖尿病发病率的影响。方法:用Ins B15-23mdt SCT真核表达载体皮下免疫3周龄NOD母鼠,连续监测NOD小鼠的血糖水平以判断小鼠的发病情况。通过连续切片对NOD小鼠胰岛单个核细胞浸润情况进行检测,并监测IGRP206-214特异性CTLs的变化,来阐明Ins B15-23mdt SCT分子影响1型糖尿病病程的细胞学机制。结果:Ins B15-23mdt SCT组小鼠30周龄时的发病率(9%)显著低于空质粒组(60%)和自然发病组(80%),胰岛单个核细胞浸润情况也较轻,但16和40周龄时两组小鼠外周血IGRP206-214特异性CTLs水平无差异。结论:Ins B15-23mdt SCT真核表达载体能降低NOD小鼠1型糖尿病发病率,并且这种免疫保护作用是IGRP206-214非依赖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键捕获型单链三聚体 CD8^+T细胞 1型糖尿病 NOD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细胞株BaF3-RAE1ε诱导产生的MDSC的杀伤功能及对NK细胞功能的影响
7
作者 钱莉 刘阳 +8 位作者 刘露 叶枫 王少卿 贾筱琴 傅奕 龚卫娟 田芳 丁婧娟 徐雨薇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51-855,共5页
目的:探讨表达NKG2D配体视黄酸早期转录因子1ε(retinoic acid early transcript 1ε,RAE1ε)的原B细胞株BaF3诱导产生的髓系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的杀伤功能及对NK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小鼠原B细胞株B... 目的:探讨表达NKG2D配体视黄酸早期转录因子1ε(retinoic acid early transcript 1ε,RAE1ε)的原B细胞株BaF3诱导产生的髓系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的杀伤功能及对NK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小鼠原B细胞株BaF3为基础,构建表达空质粒的BaF3-mock对照细胞和表达RAE1ε的BaF3-RAE1ε细胞。将BaF3-mock和BaF3-RAE1ε细胞分别注射小鼠后诱导产生CD11b^+Gr-1^+MDSC,磁珠分选MDSC后与NK细胞共培养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NK细胞表面NKG2D和CD107a表达的影响,ELISA法检测其对NK细胞分泌IFN-γ的影响。将MDSC分别与BaF3-mock和BaF3-RAE1ε细胞共培养后,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其对靶细胞BaF3-mock和BaF3-RAE1ε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与BaF3-mock细胞相比,BaF3-RAE1ε细胞诱导产生的MDSC对NK细胞表面NKG2D和CD107a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P>0.05),对NK细胞分泌IFN-γ的水平也没有显著影响(P>0.05)。与BaF3-mock细胞相比,BaF3-RAE1ε细胞诱导产生的MDSC对靶细胞BaF3-mock和BaF3-RAE1ε的杀伤作用明显增强[(1.99±0.39)%vs(8.63±1.45)%、(5.09±0.67)%vs(17.33±0.41)%,P<0.01]。[(1.20±0.09)%vs(10.31±0.69)%、(5.52±1.64)%vs(18.91±3.04)%,P<0.01]。结论:RAE-1ε增强MDSC对靶细胞的杀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黄酸早期转录因子1ε 髓系抑制性细胞 NK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对B细胞的活化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
8
作者 田芳 胡雪莉 +4 位作者 魏慧 刘浩 陈瑾 钱莉 杨维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502-1507,共6页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是否能够诱导小鼠B细胞活化及其机制。方法:SEA和脂多糖(LPS)分别体外刺激小鼠脾脏CD19+B细胞,72 h后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B细胞表面CD80、CD86及CD40的表达和B细胞细胞周期的改变;用荧光染料CFS...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是否能够诱导小鼠B细胞活化及其机制。方法:SEA和脂多糖(LPS)分别体外刺激小鼠脾脏CD19+B细胞,72 h后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B细胞表面CD80、CD86及CD40的表达和B细胞细胞周期的改变;用荧光染料CFSE分裂法检测B细胞增殖;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白介素(IL-)10、IL-6、γ干扰素(IFN-γ)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水平。同时利用ERK、JNK、p38MAPK和NF-κB信号转导抑制剂检测B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SEA与LPS组可以活化小鼠脾脏CD19+B细胞,使其表面高表达CD80、CD86和CD40;同时诱导S/G2期的B细胞比例显著增加,SEA可以诱导B细胞增殖。SEA与LPS能刺激脾脏CD19+B细胞分泌高水平的IL-10、IL-6。分别阻断NF-κB、ERK、JNK和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后可以抑制B细胞IL-10和IL-6的分泌。结论:SEA可以上调小鼠脾脏B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促进其增殖。同时,SEA可以通过NF-κB、ERK、JNK和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刺激小鼠B细胞分泌细胞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可溶性虫卵抗原 B细胞 信号转导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雌激素构建小鼠淋病奈瑟菌感染模型 被引量:2
9
作者 蒋桂花 李国才 +2 位作者 夏怡吉 陈荣 季明春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5-7,I0001,共4页
目的探讨用雌激素构建淋病奈瑟菌感染小鼠模型的方法。方法淋病奈瑟菌WHO-A接种经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和真皮下埋植尼尔雌醇片(雌三醇)预处理的雌性ICR小鼠,小鼠阴道拭子接种T-M选择培养基培养分离淋病奈瑟菌,取小鼠阴道分泌物涂片染... 目的探讨用雌激素构建淋病奈瑟菌感染小鼠模型的方法。方法淋病奈瑟菌WHO-A接种经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和真皮下埋植尼尔雌醇片(雌三醇)预处理的雌性ICR小鼠,小鼠阴道拭子接种T-M选择培养基培养分离淋病奈瑟菌,取小鼠阴道分泌物涂片染色观察淋病奈瑟菌感染情况,比较两种雌激素对小鼠淋病奈瑟菌感染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苯甲酸雌二醇小鼠体内淋病奈瑟菌有短时间的定植,而尼尔雌醇组与对照组无差异。结论雌激素(尤其是雌二醇)有利于淋病奈瑟菌在小鼠阴道内的定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淋病奈瑟菌 小鼠 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