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cr-abl基因疫苗对小鼠SP2/0/bcr-abl移植瘤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姜扬文 钱莉 +3 位作者 蒋桂花 刘伟 龚卫娟 季明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800-803,共4页
为了研究bcr-abl融合基因疫苗对小鼠SP2/0/bcr-abl移植瘤的影响,采用pVbcr-abl、pVbcr-abl/mIL7两种质粒分别免疫BALB/c小鼠,然后用SP2/0/bcr-abl细胞攻击免疫小鼠,观察疫苗对SP2/0/bcr-abl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检验其是否具有免疫保护作... 为了研究bcr-abl融合基因疫苗对小鼠SP2/0/bcr-abl移植瘤的影响,采用pVbcr-abl、pVbcr-abl/mIL7两种质粒分别免疫BALB/c小鼠,然后用SP2/0/bcr-abl细胞攻击免疫小鼠,观察疫苗对SP2/0/bcr-abl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检验其是否具有免疫保护作用。结果表明用基因疫苗免疫的两个实验组与两个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和空载体对照组)相比,在移植肿瘤形成时间、肿瘤表面破溃时间、肿瘤体积、荷瘤生存期等指标上均存在明显差异。pVbcr-abl/mIL7免疫小鼠组的荷瘤生存时间比pVbcr-abl免疫组相对延长。常规病理学分析发现,对照组小鼠的移植瘤组织比较致密,瘤细胞体积较大,形状不规则,而两个免疫组的肿瘤组织较为疏松,肿瘤细胞体积相对较小,并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两个对照组小鼠的肝脏组织内发现有大量肿瘤转移灶,而两个免疫组小鼠则未发现。结论接受bcr-abl基因疫苗免疫的小鼠被诱导产生较强的特异性免疫保护力,对SP2/0/bcr-abl移植瘤的体内生长有一定抑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BCR-ABL融合基因 基因疫苗 SP2/0/bcr-abl移植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表达bcr-abl融合基因片段的鼠SP2/0细胞系的建立 被引量:4
2
作者 姜扬文 钱莉 +4 位作者 刘伟 龚卫娟 万兵 管俊 季明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601-604,共4页
为了建立稳定表达bcr-abl融合基因片段的SP2/0细胞系,从重组克隆载体pGEMbcr-abl中酶切出bcr-abl融合基因片段,并将其亚克隆进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中。脂质体介导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bcr-abl转染包装细胞PT67,采用G418筛选后获得稳... 为了建立稳定表达bcr-abl融合基因片段的SP2/0细胞系,从重组克隆载体pGEMbcr-abl中酶切出bcr-abl融合基因片段,并将其亚克隆进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中。脂质体介导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bcr-abl转染包装细胞PT67,采用G418筛选后获得稳定产病毒的包装细胞。收集病毒感染NIH/3T3细胞,加G418筛选后进行逆转录病毒滴度的测定,计算病毒效价为2×107CFU/ml。结果表明,收集病毒上清感染SP2/0细胞(H-2d),经G418筛选获得了稳定表达bcr-abl融合基因片段的SP2/0细胞株。经特异性PCR扩增和RT-PCR反应扩增,从基因组整合和基因表达水平证实获得了能稳定表达bcr-abl融合基因片段的鼠SP2/0细胞系。结论:成功建立了表达bcr-abl融合基因的鼠SP2/0细胞系,这一肿瘤细胞模型可作为研究bcr-abl基因疫苗的有效实验工具,为检验bcr-abl基因疫苗激发小鼠CTL应答的研究奠定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髓性白血病 bcr—abl融合基因 基因疫苗 实验细胞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可溶性MHCI类相关蛋白A对NK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龚卫娟 王海洋 +3 位作者 范敏其 龚春香 刘丹 季明春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03-906,共4页
目的:研究体外重组可溶性MHCI类相关蛋白A(sMICA)对NK细胞杀伤靶细胞活性、分泌IFN-γ、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重组sMICA蛋白与人外周血NK细胞相互作用过夜后,流式细胞仪检测NK细胞杀伤K562靶细胞的能力;ELISA检测培养上清IFN-γ浓... 目的:研究体外重组可溶性MHCI类相关蛋白A(sMICA)对NK细胞杀伤靶细胞活性、分泌IFN-γ、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重组sMICA蛋白与人外周血NK细胞相互作用过夜后,流式细胞仪检测NK细胞杀伤K562靶细胞的能力;ELISA检测培养上清IFN-γ浓度;MTS/PMS法检测sMICA对NK细胞增殖的影响;给NK细胞标记Annexin V和碘化丙啶检测凋亡情况。结果:可溶性MICA抑制NK细胞杀伤K562细胞的活性,下调IFN-γ的分泌,却对NK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没有影响。结论:肿瘤细胞表面脱落的sMICA抗原可通过抑制NK细胞活性而逃逸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CI类相关蛋白A NK细胞 细胞毒活性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上调MHCI类相关抗原A表达对NK细胞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龚卫娟 龚春香 +3 位作者 王长荣 肖炜明 钱莉 季明春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观察单核细胞、未成熟和成熟树突状细胞(DCs)表达MHCI类相关抗原A(MICA)的情况,以及DCs表达MICA后对NK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单核细胞、未成熟DC(iDCs)以及LPS、TNF-α、CD40L、IL-15和IFN-α分别刺激的成熟DC... 目的:观察单核细胞、未成熟和成熟树突状细胞(DCs)表达MHCI类相关抗原A(MICA)的情况,以及DCs表达MICA后对NK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单核细胞、未成熟DC(iDCs)以及LPS、TNF-α、CD40L、IL-15和IFN-α分别刺激的成熟DCs表面MICA的表达,并观察DCs表达MICA后对NK细胞表达CD69、细胞毒活性和分泌IFN-γ的影响。最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重组NKG2D/Fc蛋白和抗IL-12单克隆抗体(mAb)对DCs激活NK细胞的影响。结果:单核细胞不表达MICA,iDCs低表达MI-CA。LPS、TNF-α和CD40L对DCs表达MICA无影响;但IFN-α和IL-15可促进DC上调MICA表达。DCs表达MICA后可促进NK细胞表达CD69、分泌IFN-γ、杀伤K562细胞。NKG2D/Fc蛋白可抑制NK细胞的杀伤活性和分泌IFN-γ;而抗IL-12mAb仅抑制IFN-γ分泌。结论:MICA在DCs表面的表达受局部微环境影响,且DCs表达MICA后可增强NK细胞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MHCI类相关抗原A 自然杀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癌患者单核或树突状细胞MICA的表达及其与NK细胞活性的关联 被引量:1
5
作者 龚卫娟 龚春香 +3 位作者 肖炜明 杨悌 钱莉 季明春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6-260,共5页
目的:观察结肠癌患者单核或树突状细胞是否表达MHCⅠ类相关抗原A(MICA),并分析MICA+单核细胞的频率是否与患者体内NK细胞的活性相关联。方法:首先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ICA在外周血单核细胞和由单核细胞诱导而来树突状细胞(DCs)上的表达;... 目的:观察结肠癌患者单核或树突状细胞是否表达MHCⅠ类相关抗原A(MICA),并分析MICA+单核细胞的频率是否与患者体内NK细胞的活性相关联。方法:首先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ICA在外周血单核细胞和由单核细胞诱导而来树突状细胞(DCs)上的表达;并用IL-15和IFNα-刺激树突状细胞,观察MICA表达的变化;然后检测患者外周血NKG2D+、CD16+、CD69+NK细胞的频率及NK细胞的杀伤活性;最后分析MICA+单核细胞的频率是否与NK细胞表达NKG2D及其杀伤活性关联。结果:与健康个体相比,结肠癌患者MICA+单核细胞的频率无显著变化。未成熟DCs表达MICA,但受IL-15和IFNα-刺激后,结肠癌来源的DCs表面MICA的表达无显著上调。结肠癌患者外周血NKG2D+、CD69+NK细胞的频率显著降低,NK细胞的杀伤活性显著降低,而CD16+NK细胞的频率无明显变化。结肠癌患者MICA+单核细胞的频率与NK细胞表达NKG2D无明显关联,但与NK细胞杀伤靶细胞时CD107a的表达正相关。结论:结肠癌患者体内单核细胞表达MICA与NK细胞表达NKG2D无关,但高频率MICA阳性的单核细胞与NK细胞的抗肿瘤活性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A 树突状细胞 NK细胞 结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MHC Ⅰ类相关抗原A刺激的NK细胞对树突状细胞活性的影响
6
作者 龚卫娟 龚春香 +3 位作者 杨悌 肖炜明 钱莉 季明春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80-482,486,共4页
目的:观察固相MHC I类相关抗原A(iMICA)刺激的NK细胞对树突状细胞(DCs)活性的影响。方法:首先取新鲜分离及受固相MICA刺激的异体NK细胞,或IL-2、及IL-2联合iMICA刺激的自体NK细胞与未成熟DCs(iDCs)按5∶1比例孵育24 h后,用流式细胞术(F... 目的:观察固相MHC I类相关抗原A(iMICA)刺激的NK细胞对树突状细胞(DCs)活性的影响。方法:首先取新鲜分离及受固相MICA刺激的异体NK细胞,或IL-2、及IL-2联合iMICA刺激的自体NK细胞与未成熟DCs(iDCs)按5∶1比例孵育24 h后,用流式细胞术(FCM)分析HLA-DR+或CD86+频率的DCs。然后取自体NK细胞以iMICA刺激后,按1∶5的比例与iDCs孵育24 h后,FCM检测DCs上HLA-DR、CD86的表达。最后在NK细胞与DCs的共培养体系中加入抗IFN-γ抗体,观察DCs上HLA-DR、CD86表达的变化。结果:当NK细胞与iDCs孵育比例为5∶1时,异体新鲜分离的与自体活化的NK细胞均能杀伤iDCs;而iMICA无协同作用。当NK细胞与iDCs孵育的比例为1∶5时,iMICA刺激的NK细胞可促进DCs表达HLA-DR和CD86;而加入抗IFN-γ抗体可抑制NK细胞诱导DCs表面HLA-DR和CD86表达的上调。结论:异体新鲜分离的或自体活化的NK细胞杀伤iDCs时,无需iMICA的刺激;但当NK细胞的数目明显低于iDCs时,iMICA可刺激NK细胞分泌IFN-γ促进DCs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MHCI类相关抗原A NK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EGFR和COX-2的表达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 被引量:2
7
作者 肖炜明 施瑞华 +3 位作者 丁岩冰 龚卫娟 薛艳 李强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49-452,共4页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环氧化酶-2(COX-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并探究它们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47例胃癌组织及相应的20例癌旁组织EGFR、COX-2的表达;用快速尿...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环氧化酶-2(COX-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并探究它们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47例胃癌组织及相应的20例癌旁组织EGFR、COX-2的表达;用快速尿素酶诊断法和13C呼气试验两种方法检测胃癌患者H.pylori感染状况。结果:胃癌组织中EGFR、COX-2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EGFR、COX-2在胃癌中表达呈正相关(P<0.05)。有H.pylori感染的胃癌组织中EGFR、COX-2的阳性表达率较未感染的胃癌组织中高(P<0.01)。结论:EGFR、COX-2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且有相关性,H.pylori感染可能上调胃癌组织中EGFR、COX-2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EGFR COX-2 幽门螺杆菌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210^(bcr-abl)抗原的T细胞表位鉴定及其特异性CTL细胞检测 被引量:1
8
作者 张俊 王丽珩 +3 位作者 龚卫娟 钱亚云 姜扬文 季明春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61-1163,1166,共4页
目的:探讨p210bcr-abl抗原的免疫原性,预测并鉴定该蛋白来源的HLA-A2限制性T细胞表位,并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检测其特异性CTL细胞分布。方法:首先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并选取2个p210bcr-abl来源的表位:BCR-ABL642与BCR-ABL926m;T... 目的:探讨p210bcr-abl抗原的免疫原性,预测并鉴定该蛋白来源的HLA-A2限制性T细胞表位,并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检测其特异性CTL细胞分布。方法:首先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并选取2个p210bcr-abl来源的表位:BCR-ABL642与BCR-ABL926m;T2细胞亲和力实验鉴定短肽与HLA-A2分子的亲和力;然后制备分别锚合这2种表位的可溶性HLA-A2四聚体,流式检测术检测其特异性CTL细胞在CML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中的频率。结果:与健康人群相比,BCR-ABL642和BCR-ABL926m肽表位限制性CTL细胞的频率在CML患者均明显升高(P<0.01);而来自流感病毒短肽的特异性CTL细胞在两个群体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BCR-ABL642特异性CTL细胞的频率在CML慢性期和急变期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所选2种肽表位均具有免疫原性,可建立基于这2种短肽的免疫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10bcr-abl 表位 可溶性HLA四聚体 CTL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抗原提呈细胞体外激活肝癌CD8^+T细胞 被引量:1
9
作者 夏士珊 向晓星 龚卫娟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8-153,共6页
目的:探讨人工抗原提呈细胞(artificial antigen presenting cell,aAPC)K32/4-IBBL/CD86对肝癌CD8+T细胞的活化作用。方法:磁珠法分选HLA-A 2阳性肝癌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aAPC与CD8+T细胞按不同比例(1∶1、1∶2、1∶3)混合培养,诱导CT... 目的:探讨人工抗原提呈细胞(artificial antigen presenting cell,aAPC)K32/4-IBBL/CD86对肝癌CD8+T细胞的活化作用。方法:磁珠法分选HLA-A 2阳性肝癌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aAPC与CD8+T细胞按不同比例(1∶1、1∶2、1∶3)混合培养,诱导CTL。锥虫蓝拒染法测定CTL的生长曲线,MTS/PMS法检测CTL的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CTL分泌IFN-γ的能力,MTT法检测CTL对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和自体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肝癌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经aAPC作用后,增殖能力明显增强,按1∶1、1∶2、1∶3比例混合培养后第8天分别为(21.2±2.5)×105、(17.6±3.2)×105、(15.3±2.8)×1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15)×105(P<0.01),混合培养后分泌IFN-γ的CTL比例分别为(26.2±1.91)%、(21.3±1.38)%、(18.6±1.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1±0.02)%(P<0.01)。aAPC活化的CTL对BEL7402细胞和自体肝癌细胞的杀伤率较对照组显著增强,按1∶3混合培养后得到的CTL对BEL7402细胞和自体肝癌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21.8±4.3)%和(25.6±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1.8)%和(3.8±2.0)%(P<0.01);效靶比为50∶1时,1∶1混合培养组CTL对BEL7402细胞的杀伤率(56.8±3.0)%和对自体肝癌细胞的杀伤率(64.8±4.2)%明显高于1∶2混合培养组的(44.3±2.6)%、(56.1±3.4)%和1∶3混合培养组的(38.9±4.7)%、(46.2±4.7)%(P<0.05)。结论:aAPC在体外可高效活化肝癌患者CD8+T细胞,诱导CTL分泌IFN-γ,且CTL对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和自体肝癌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抗原提呈细胞 肝癌 CD8+T细胞 CTL IFN-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节性B细胞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煜璐(综述) 钱莉(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23-1028,共6页
调节性B细胞(Breg)是近年来新发现的B细胞功能型亚群,其通过分泌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35(IL-35)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负向调节因子抑制机体免疫应答,在肿瘤免疫逃逸中发挥重要作用,影响肿瘤的发展、侵袭和转移。在... 调节性B细胞(Breg)是近年来新发现的B细胞功能型亚群,其通过分泌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35(IL-35)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负向调节因子抑制机体免疫应答,在肿瘤免疫逃逸中发挥重要作用,影响肿瘤的发展、侵袭和转移。在肝癌、胃癌、乳腺癌、黑色素瘤、卵巢癌、肺癌等多种常见癌中均发现存在具有促癌效应的Breg。Breg和肿瘤的临床分期、治疗、预后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靶向Breg可能成为未来肿瘤免疫治疗的一个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性B细胞 肿瘤治疗 免疫抑制 癌症 白细胞介素-10 白细胞介素-35 转化生长因子-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临床肿瘤研究方向分析及思考 被引量:2
11
作者 宋永喜 冯玉宽 +7 位作者 洪雪辉 金雅琼 戴洁 陈怡文 蔺志杰 夏庆华 刘莹 吕群燕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02-207,共6页
随着细胞生物学等学科的不断发展和深入,肿瘤学基础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肿瘤学科申请项目数量及质量也逐渐提高。本文总结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临床肿瘤学科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与资助情况,并从... 随着细胞生物学等学科的不断发展和深入,肿瘤学基础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肿瘤学科申请项目数量及质量也逐渐提高。本文总结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临床肿瘤学科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与资助情况,并从不同角度深入分析面上项目的研究方向,针对临床肿瘤中非编码RNA、肿瘤免疫治疗、肿瘤微环境、肿瘤代谢等代表性研究方向,以及淋巴管新生、细胞焦亡及铁死亡、溶酶体及线粒体等研究前沿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临床肿瘤 研究方向 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奈瑟氏淋球菌感染小鼠实验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蒋桂花 季明春 李国才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253-256,共4页
奈瑟氏淋球菌容易感染人,却难以感染所有常用实验动物,因此长期以来一直缺少合适的实验动物模型,严重限制奈瑟氏淋球菌的研究进展。雌激素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利用雌激素处理的小鼠建立奈瑟氏淋球菌实验感染模型,有助于奈瑟氏淋球菌感染... 奈瑟氏淋球菌容易感染人,却难以感染所有常用实验动物,因此长期以来一直缺少合适的实验动物模型,严重限制奈瑟氏淋球菌的研究进展。雌激素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利用雌激素处理的小鼠建立奈瑟氏淋球菌实验感染模型,有助于奈瑟氏淋球菌感染机制、疫苗的开发的研究,有助于抗菌药物的筛选与评价。本文将对该实验感染模型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瑟球菌 淋病 感染 小鼠 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MICA协同s4-1BBL、IL-15体外高效扩增CD3^+CD56^+细胞的研究
13
作者 温晓星 葛鹏 +2 位作者 龚卫娟 肖炜明 季明春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观察固相MHCⅠ类相关抗原A(iMICA)是否协同s4-1BBL、IL-15促进外周血CD3+CD56+细胞的增殖并增强其活性。方法:首先将iMICA联合s4-1BBL、IL-15分别刺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或纯化的CD3+CD56+细胞,共培养19天,动态观察CD3+CD56+细胞频... 目的:观察固相MHCⅠ类相关抗原A(iMICA)是否协同s4-1BBL、IL-15促进外周血CD3+CD56+细胞的增殖并增强其活性。方法:首先将iMICA联合s4-1BBL、IL-15分别刺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或纯化的CD3+CD56+细胞,共培养19天,动态观察CD3+CD56+细胞频率变化及记录其增殖曲线;其次利用LDH释放法和ELISA分别检测长期培养的CD3+CD56+细胞杀伤活性及IFNγ-、IL-4的分泌;最后检测CD3+CD56+细胞表面活性相关受体的表达。结果:iMICA联合s4-1BBL、IL-15促进CD3+CD56+细胞的频率自2%升高至21.7%,绝对细胞数平均增长32倍;扩增后的CD3+CD56+细胞杀伤K562活性明显增高,IFNγ-分泌能力增强,不分泌IL-4;其表面活化性受体表达上调,抑制性受体表达下调。结论:iMICA联合s4-1BBL、IL-15能高效扩增CD3+CD56+细胞,体外大量增殖后可用于肿瘤的过继免疫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A 4-1BBL IL-15 CD3+CD56+细胞 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bcr-abl基因片段的可移植小鼠细胞系的生物学特性
14
作者 姜扬文 钱莉 +3 位作者 刘伟 蒋桂花 龚卫娟 季明春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8期449-453,F0002,共6页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bcr-abl融合基因的、可移植的小鼠肿瘤细胞系,解决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疫苗研究的瓶颈问题。方法从重组克隆载体pGEMbcr-abl中酶切出bcr-abl融合基因片段,并将其亚克隆进反转录病毒载体pLXSN中。脂质体介导重组反转录病毒...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bcr-abl融合基因的、可移植的小鼠肿瘤细胞系,解决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疫苗研究的瓶颈问题。方法从重组克隆载体pGEMbcr-abl中酶切出bcr-abl融合基因片段,并将其亚克隆进反转录病毒载体pLXSN中。脂质体介导重组反转录病毒载体pLXSNbcr-abl转染包装细胞PT67,G418筛选后获得稳定产病毒的包装细胞。收集病毒感染NIH/3T3细胞,加G418筛选后进行反转录病毒滴度测定,计算病毒效价为2×107CFU/mL。收集病毒上清感染SP2/0细胞(H-2d),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bcr-abl融合基因片段的SP2/0细胞株。然后用SP2/0/bcr-abl细胞攻击同品系BALB/c小鼠,观察SP2/0/bcr-abl移植瘤生长的情况。结果经特异性PCR扩增和RT-PCR反应扩增,从基因组整合和基因表达水平证实获得了能稳定表达bcr-abl融合基因片段的鼠SP2/0细胞系。SP2/0/bcr-abl细胞能够在同品系小鼠体内形成移植肿瘤。结论该表达bcr-abl融合基因片段的小鼠肿瘤细胞系将作为研究bcr-abl基因疫苗的有效实验工具,为检验bcr-abl基因疫苗激发的小鼠CTL应答研究奠定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慢性 融合基因 ber-abl 肿瘤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