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染色体不稳定相关基因GALNT7对结肠癌细胞HCT116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房晓 赵薇 +3 位作者 喻文颖 裴灵洁 钱文轩 赵雅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6-101,共6页
目的探究染色体不稳定(CIN)相关基因多肽N-乙酰半乳糖氨基转移酶7(GALNT7)对结肠癌细胞HCT116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慢病毒感染构建敲低GALNT7的HCT116细胞系,通过染色体滴定验证GALNT7与CIN的相关性,运用活细胞计数检测GALNT7对... 目的探究染色体不稳定(CIN)相关基因多肽N-乙酰半乳糖氨基转移酶7(GALNT7)对结肠癌细胞HCT116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慢病毒感染构建敲低GALNT7的HCT116细胞系,通过染色体滴定验证GALNT7与CIN的相关性,运用活细胞计数检测GALNT7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检测GALNT7对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Caspase-3酶活性测定和Western blot检测GALNT7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敲低GALNT7后HCT116细胞染色体核型分布更为分散,CIN程度增高,细胞增殖速度减慢;敲低GALNT7后HCT116细胞发生细胞周期阻滞,并且细胞内P21蛋白上调,CDK6蛋白下调;敲低GALNT7后HCT116细胞Caspase-3酶活性上升,切割型PARP1蛋白和PUMA蛋白表达量升高,BCL-2蛋白表达量下降。结论GALNT7基因可能通过抑制CIN产生促进结肠癌细胞增殖并抑制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不稳定 结肠癌 GALNT7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物相关生活质量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检验
2
作者 朱文莉 王东玲 +1 位作者 李佳佳 侯思聪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5-610,共6页
目的:将食物相关生活质量量表(Food-related Quality of Life,FRQoL)进行汉化,并在炎症性肠病病人中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在获得原量表作者授权后,遵循Brislin翻译模式对FRQoL进行汉化,并邀请5名专家组成专家小组,对量表进行文化调适,... 目的:将食物相关生活质量量表(Food-related Quality of Life,FRQoL)进行汉化,并在炎症性肠病病人中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在获得原量表作者授权后,遵循Brislin翻译模式对FRQoL进行汉化,并邀请5名专家组成专家小组,对量表进行文化调适,经预调查后形成中文版FRQoL。选择2022年12月—2023年7月在扬州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的330例炎症性肠病病人进行调查,检验量表的信效度。结果:修订后的中文版FRQoL包括25个条目。中文版FRQoL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I-CVI)为0.833~1.000,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S-CVI)为0.978。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特征值>1的公因子1个,其特征值为16.833,解释总方差的67.334%,所有条目的因子载荷>0.4。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各项拟合指标均达标。总Cronbach's α系数和折半信度分别为0.986,0.967。中文版FRQoL总分和炎症性肠病生活质量问卷总分及肠道症状、全身症状、情感功能、社会功能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中文版FRQoL在我国炎症性肠病病人中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测量病人与食物相关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食物相关生活质量 信度 效度 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C-MS/MS分子网络对无花果内生菌Alternaria sp.QDFB-2化学成分的分析
3
作者 张凤 叶桐 +4 位作者 唐金晶 赵玉萌 秦诗雅 朱一凡 申丽 《中国抗生素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18-728,I0003,共12页
目的开展无花果内生真菌Alternaria sp.QDFB-2发酵液与菌丝体的化学成分分析,以挖掘其次生代谢潜力,为化合物靶向分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GPY培养基对Alternaria sp.QDFB-2进行静置发酵;测定发酵液及菌丝体粗浸膏的LC-MS/MS谱,并基于... 目的开展无花果内生真菌Alternaria sp.QDFB-2发酵液与菌丝体的化学成分分析,以挖掘其次生代谢潜力,为化合物靶向分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GPY培养基对Alternaria sp.QDFB-2进行静置发酵;测定发酵液及菌丝体粗浸膏的LC-MS/MS谱,并基于LC-MS/MS的经典分子网络(molecular networking,MN)和特征峰分子网络(feature based molecular networking,FBMN)分别进行化学成分的识别与结构预测及相对定量;最后利用MTT法评价发酵液及菌丝体粗浸膏的体外细胞毒活性。结果发酵液及菌丝体的化学成分差异显著,其在经典分子网络中皆存在特有分子簇,菌丝体含有更丰富的次生代谢产物;经检索GNPS光谱库与二级质谱比对,从发酵液和菌丝体中共识别出82个化学成分,包括:肽类、聚酮类、脂肪酸类、脂肪酰胺类、核苷类、甾醇类、生物碱类、tricycloalternarene(TCA)类、酚类、多元醇类、苯甲酸类、邻苯二甲酸酯类衍生物等;同时基于前体离子强度,分析发现发酵液和菌丝体中相对含量较高的10个化学成分;发酵液及菌丝体粗浸膏对A549细胞和SMMC-7721细胞有较弱的增殖抑制作用。结论初步揭示Alternaria sp.QDFB-2的次生代谢产物谱以及化学成分分布,即:聚酮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发酵液,脂肪酸类和麦角甾醇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菌丝体;环二肽类、环四肽类和TCA类化合物为发酵液的主要次生代谢产物,脂肪酸类和环二肽类化合物为菌丝体的主要次生代谢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花果 内生菌 Alternaria sp. 次生代谢产物 分子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留萼木叶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
4
作者 普智琳 虞婕 +4 位作者 张悦 张艳艳 徐海荣 董小耘 杨长水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6-109,共4页
从留萼木(Blachia pentzii(Müll.Arg.)Benth.)叶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和鉴定出12个化合物,分别为原儿茶醛(1)、丁香醛(2)、5-羟甲基糠醛(3)、去氢吐叶醇(4)、东莨菪内酯(5)、勾儿茶素(6)、3,3′,4-邻三甲基鞣花酸(7)、壬二... 从留萼木(Blachia pentzii(Müll.Arg.)Benth.)叶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和鉴定出12个化合物,分别为原儿茶醛(1)、丁香醛(2)、5-羟甲基糠醛(3)、去氢吐叶醇(4)、东莨菪内酯(5)、勾儿茶素(6)、3,3′,4-邻三甲基鞣花酸(7)、壬二酸(8)、熊果酸(9)、木栓酮(10)、β-谷甾醇(11)和豆甾醇(12)。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留萼木属(Blachia Baill.)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萼木 乙醇提取物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飞蓟在治疗慢性肝炎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5
作者 翟硕 李娜 +3 位作者 陈蓓宁 寇俊萍 邢为藩 张评浒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9年第5期573-579,共7页
水飞蓟( Silybum marianum )是菊科水飞蓟属植物,其种子含有的黄酮类天然产物水飞蓟素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保肝降酶、降脂等多种药理活性,且临床对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等肝脏疾病均有显著疗效。本... 水飞蓟( Silybum marianum )是菊科水飞蓟属植物,其种子含有的黄酮类天然产物水飞蓟素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保肝降酶、降脂等多种药理活性,且临床对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等肝脏疾病均有显著疗效。本文就经典保肝药-水飞蓟素在治疗各类肝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及机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水飞蓟素在抗肝炎领域的再次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飞蓟 慢性肝炎 保肝降酶 细胞因子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载体制备青蒿素速释型固体分散体工艺优化研究
6
作者 薛昊 苏婧钰 +5 位作者 陈文君 申雨玫 王可轩 李鑫 陈靖 杨波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1年第4期620-629,675,共11页
对载体类型影响青蒿素固体分散体中药物溶出度进行研究及优化制备工艺。以大豆卵磷脂与PEG 6000或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双分散载体,采用溶剂法制备青蒿素速释型固体分散体,以溶出度为考察指标,单因素试验筛选载体类型及最佳制备工艺;并采用... 对载体类型影响青蒿素固体分散体中药物溶出度进行研究及优化制备工艺。以大豆卵磷脂与PEG 6000或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双分散载体,采用溶剂法制备青蒿素速释型固体分散体,以溶出度为考察指标,单因素试验筛选载体类型及最佳制备工艺;并采用红外吸收光谱法(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进行物相表征,明确载体-药物存在状态。结果表明在50 min内卵磷脂-PVP K30双载体比卵磷脂-PEG 6000药物溶出度更高,制备固体分散体为速释型,50 min内总溶出度87%以上,显著高于原料药和物理混合物,且优化最佳工艺条件为卵磷脂与PVP K30比为1∶7,搅拌时间30 min,无水乙醇用量20 mL。IR及DSC结果显示在固体分散体中药物可能以无定型状态存在。双载体制备青蒿素速释型固体分散体工艺简单可行,可显著提高药物溶出度,为提高青蒿素疗效奠定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释型固体分散体 青蒿素 双载体 体外溶出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因素结合Box-Benhnken响应曲面法优化载青蒿素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制备工艺
7
作者 胡迪迪 薛昊 +3 位作者 金旭东 李宛俞 徐湘迪 陈靖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92-1599,1572,共9页
本研究优化包载青蒿素(artemisinin,ART)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纳米粒(PLGA-ART-NPs)的最优工艺。首先采用乳化-溶剂法制备纳米粒,以单因素实验确定乳化剂种类(聚乙烯醇、吐温80、泊洛沙姆)、乳化... 本研究优化包载青蒿素(artemisinin,ART)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纳米粒(PLGA-ART-NPs)的最优工艺。首先采用乳化-溶剂法制备纳米粒,以单因素实验确定乳化剂种类(聚乙烯醇、吐温80、泊洛沙姆)、乳化剂浓度、水-油两相比例及载体-药物比例对粒径、载药量、包封率的影响;以载药量为评价指标,通过Box-Benhnken响应面法,进一步优化PLGA-ART-NPs制备工艺。结果表明聚乙烯醇乳化效果最好,以乳化剂浓度、水-油两相比例、载体-药物比例为影响因素,最优处方确定为:乳化剂浓度为0.017 g/mL,水-油两相比例为18∶1(V/V),载体-药物比例为10∶1(W/W)。以最优处方制备的纳米粒载药量为(4.43±0.22)%,zeta电位为-28.28±2.17 mV,表明本文优化后的处方工艺条件稳定,重复性良好,可行性高,制得的纳米溶液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青蒿素纳米粒 响应曲面法 单因素分析 乳化-溶剂挥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CTD7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和作用机制 被引量:1
8
作者 赵雅 赵楠 +2 位作者 赵薇 喻文颖 房晓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54-1360,共7页
目的运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测序数据研究钾离子通道四聚体结构域7(KCTD7)基因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作用机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TCGA数据库中下载HCC患者的RNA测序数据及临床信息。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究KCTD7基因在HCC... 目的运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测序数据研究钾离子通道四聚体结构域7(KCTD7)基因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作用机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TCGA数据库中下载HCC患者的RNA测序数据及临床信息。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究KCTD7基因在HCC中的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信息和预后的相关性。基因富集分析(GSEA)预测KCTD7基因在HCC中可能调控的通路。单样本GSEA(ssGSEA)比较KCTD7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患者间的免疫浸润情况。HCC细胞系中敲低KCTD7研究其调控细胞增殖、周期及凋亡的功能和可能机制。结果与正常组织相比,KCTD7基因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P<0.01)。KCTD7基因高表达组HCC患者总生存率更差(P<0.05)。KCTD7基因的表达水平是影响HCC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GSEA结果显示,KCTD7基因与细胞周期信号通路相关。在肿瘤微环境中,KCTD7基因的高表达与活化的CD4^(+)T细胞、中央记忆CD4^(+)T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等呈正相关。HCC细胞系中敲低KCTD7的表达能够抑制细胞增殖,影响细胞周期分布,并促进凋亡。结论KCTD7基因在HCC中高表达且影响HCC患者的预后生存。敲低KCTD7基因能够通过影响细胞周期而抑制HCC细胞生长并促进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KCTD7 TCGA 预后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序三宝木枝叶乙醇提取物二氯甲烷部分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1
9
作者 杨长水 杨超 +2 位作者 姜厚礼 冒浩羽 董小耘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9-91,共3页
从长序三宝木(Trigonostemon howii Merr.et Chun)枝叶乙醇提取物的二氯甲烷部分中分离并鉴定出9个化合物,分别是丁香酸乙酯(1)、阿魏酸乙酯(2)、对羟基苯甲醛(3)、异香兰醛(4)、对羟基苯乙酮(5)、硬脂酸(6)、木栓酮(7)、木栓酮-25-醛(8... 从长序三宝木(Trigonostemon howii Merr.et Chun)枝叶乙醇提取物的二氯甲烷部分中分离并鉴定出9个化合物,分别是丁香酸乙酯(1)、阿魏酸乙酯(2)、对羟基苯甲醛(3)、异香兰醛(4)、对羟基苯乙酮(5)、硬脂酸(6)、木栓酮(7)、木栓酮-25-醛(8)和豆甾醇(9)。除化合物2和5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长序三宝木中分离获得,其中化合物1、3、4、7和8均首次从三宝木属(Trigonostemon Blume)植物中分离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序三宝木 乙醇提取物 芳香族化合物 三萜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