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异型高致病性鹅源禽呼肠孤病毒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3
1
作者 钱金涵 朱亭帆 +3 位作者 王强 马陈淑 秦爱建 金文杰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为了探究2020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某鹅场发生的1起以肝脏和脾脏出血为典型病变特征的急性传染病病因,本试验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病死鹅肝脏和脾脏研磨液中禽呼肠孤病毒(ARV)的感染情况,将聚合酶链反应(PCR)阳性病... 为了探究2020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某鹅场发生的1起以肝脏和脾脏出血为典型病变特征的急性传染病病因,本试验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病死鹅肝脏和脾脏研磨液中禽呼肠孤病毒(ARV)的感染情况,将聚合酶链反应(PCR)阳性病料进一步进行病毒的分离、鉴定、血凝性和致病性测定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鸡胚中分离的病毒为ARV,将其命名为ARV-JSJD-2020;该病毒分离株接种鸡胚24 h后即可致其死亡;能感染Vero细胞产生细胞病变;没有血凝活性;鸡胚半数致死量(ELD50)为10^(-4.166)/0.2 mL;动物回归试验中雏鹅24 h即出现死亡现象,肝脏主要病变为局灶性坏死;σC基因序列分析显示,该分离株分类上属于水禽源呼肠孤病毒分支,但与目前疫苗株的亲缘关系较远。结果表明,本试验分离得到的ARV-JSJD-2020可以为后续鹅源ARV的防控和疫苗的研发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呼肠孤病毒(ARV) 分离 鉴定 σC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钦州地区黄羽肉鸡场种鸡死胚沙门菌分离鉴定与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羊扬 张欣 +4 位作者 杨斌 纪凯丽 王志成 朱春红 朱国强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68-71,共4页
为了解广西部分地区黄羽肉鸡死胚中沙门菌的感染与耐药情况,于2018~2019年间分批次由广西钦州地区多个鸡场采集麻鸡死胚共计406个进行沙门菌分离、血清型鉴定。随后利用纸片法对所分离沙门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并通过PCR方法对相应耐药... 为了解广西部分地区黄羽肉鸡死胚中沙门菌的感染与耐药情况,于2018~2019年间分批次由广西钦州地区多个鸡场采集麻鸡死胚共计406个进行沙门菌分离、血清型鉴定。随后利用纸片法对所分离沙门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并通过PCR方法对相应耐药基因进行检测。最终由406个死胚中分离164株沙门菌,且均为鸡白痢沙门菌。所分离菌株对磺胺异恶唑、四环素等抗生素具有较高的耐药性,且呈现严重的多重耐药现象。通过PCR方法共检测出16种耐药基因。研究结果为当地种鸡群鸡白痢净化及沙门菌病综合防治提供了有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菌 种鸡 死胚 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豚鼠气单胞菌引起山羊猝死的鉴定 被引量:3
3
作者 黄紫贝 管飘萍 +3 位作者 郭鑫 王海燕 焦库华 刘文博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1年第12期121-125,132,共6页
2020年5月,江苏省某养殖场饲养的220只山羊疑似感染产气荚膜梭菌,共死亡25只。为鉴定感染的产气荚膜梭菌复合群类型,采集大肠、小肠内容物以及肠系膜淋巴结、肝、脾、肾等组织病料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及致病性试... 2020年5月,江苏省某养殖场饲养的220只山羊疑似感染产气荚膜梭菌,共死亡25只。为鉴定感染的产气荚膜梭菌复合群类型,采集大肠、小肠内容物以及肠系膜淋巴结、肝、脾、肾等组织病料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及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经生化试验和16S rRNA试验鉴定为豚鼠气单胞菌;该分离株对多种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仅对呋喃唑酮敏感;该菌能造成小鼠发病死亡。此次从临床发病羊病料中分离到致病性豚鼠气单胞菌,在国内较为少见,截至目前未见类似报道,本研究为避免此类疫病的临床误诊以及做好该病防控提供了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鼠气单胞菌 山羊 生化试验 药敏试验 16S rRNA基因 致病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熊猫犬瘟热病毒分离鉴定及其H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陈诗涵 黄紫贝 +4 位作者 管飘萍 郭鑫 王海燕 金文杰 刘文博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85-691,共7页
2019年10月21日—12月中旬,江苏某动物园小熊猫(Ailurus fulgens)出现疑似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感染,用犬瘟热胶体金试纸条检测,结果为弱阳性,共12只小熊猫死亡。对病死小熊猫剖检,可见明显的肺充血、出血,肝肿大,心... 2019年10月21日—12月中旬,江苏某动物园小熊猫(Ailurus fulgens)出现疑似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感染,用犬瘟热胶体金试纸条检测,结果为弱阳性,共12只小熊猫死亡。对病死小熊猫剖检,可见明显的肺充血、出血,肝肿大,心内膜出血,胃肠黏膜出血。采集2只发病小熊猫尾静脉血送检,RT-PCR检测犬瘟热核酸为阳性,用Vero-CD150细胞对样品进行病毒分离,在Vero细胞上连续传代,通过RT-PCR检测,病毒核酸仍然为阳性,最终分离到2株犬瘟热病毒,分别命名为SZ2019CDV1H和SZ2019CDV2H。扩增H基因并测序,与GenBank已公布的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和遗传发生分析,SZ2019CDV1H株与SZ2019CDV2H株的基因同源性为97.2%。在遗传发生关系树上,SZ2019CDV1H株为Africa毒株,SZ2019CDV2H株为European wildlife毒株,分属于不同的遗传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熊猫 犬瘟热病毒 分离鉴定 H基因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大型规模猪场附红细胞体和溶血性葡萄球菌混合感染的诊治
5
作者 赵以恒 崔颢月 +6 位作者 郭鑫 罗健雅 黄紫贝 陈诗涵 刘金彪 王海燕 刘文博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2年第8期120-126,共7页
2020年8月底,江苏省某猪场断尾、阉割仔猪出现大量急性死亡,病情持续2个月左右。为确诊引起死亡的原因,11月中旬,对送检的4只发病仔猪进行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根据流行史、临床症状、剖检病变,以及心血涂片和脏器触片检查结果进行初步... 2020年8月底,江苏省某猪场断尾、阉割仔猪出现大量急性死亡,病情持续2个月左右。为确诊引起死亡的原因,11月中旬,对送检的4只发病仔猪进行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根据流行史、临床症状、剖检病变,以及心血涂片和脏器触片检查结果进行初步诊断,结合细菌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进行确诊。结果显示:剖检病变多呈黄染、败血性变化,脏器触片检查观察到大量球形、圆形蓝紫色细菌;经16S rRNA序列比对,病变组织中分离、纯化的细菌被鉴定为溶血性葡萄球菌;心血涂片检查发现大量红细胞变形,呈星芒状、锯齿状和半月状等不规则形状,符合附红细胞体特征,且经PCR扩增出特异性条带。最终确诊,引起该规模猪场仔猪死亡的病因为附红细胞体与溶血性葡萄球菌混合感染。根据诊断结果针对性给药,5 d后该猪场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本病例的诊断结合了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和经典检测方法,这对于混合感染的诊断有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红细胞体 溶血性葡萄球菌 混合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