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类型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亚群落内禀增长率与链节数的关系 被引量:13
1
作者 杨国庆 吴进才 +3 位作者 张士新 张建汉 杨衍强 王洪全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86-692,共7页
通过对 3类型稻田 (有机养鸭田、有机稻田和常规化防田 )田间节肢动物群落调查 ,比较了节肢动物总群落丰富度、丰盛度、周转量、3个亚群落 (天敌、中性昆虫、害虫 )调查期间的平均内禀增长力 (r)和通过构建以稻田蜘蛛为顶、中位物种... 通过对 3类型稻田 (有机养鸭田、有机稻田和常规化防田 )田间节肢动物群落调查 ,比较了节肢动物总群落丰富度、丰盛度、周转量、3个亚群落 (天敌、中性昆虫、害虫 )调查期间的平均内禀增长力 (r)和通过构建以稻田蜘蛛为顶、中位物种的群落食物网的链节数与害虫、天敌亚群落的 r和链节增长率关系。结果表明 :整个调查期间 ,总群落丰富度呈上升趋势 ,移栽后 72 d前 ,3类稻田总群落丰盛度、丰富度依次为 :有机稻田 >有机养鸭稻田 >常规稻田 ;3类稻田节肢动物群落周转量时间动态均呈上口抛物线趋势 ,其最低值和出现时间依次为 :常规稻田 33.98、74 .1d;有机养鸭田 33.90、79.1d;有机稻田 33.4 9、5 4 .0 d,有机稻田和常规化防田群落周转量和害虫数量呈显著的负相关。 3类稻田中性昆虫亚群落在调查期间的 r依次为 :有机稻田 (0 .0 6 6 5 ) >常规化防田 (0 .0 6 5 2 ) >有机养鸭田 (0 .0 5 0 9) ;天敌 r依次为 :有机稻田 (0 .0 35 2 ) >有机养鸭田 (0 .0 2 4 3) >常规化防田(- 0 .0 132 ) ;害虫的 r依次为 :常规化防田 (0 .0 4 78) >有机养鸭田 (0 .0 199) >有机稻田 (0 .0 198)。 3类稻田总链节数依次为 :有机稻田 (6 6 2 3348) >有机养鸭田 (2 4 982 17) >常规化防田 (136 3372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肢动物群落 周转量 平均内禀增长力 链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杀虫单休用期与三化螟抗药性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嵇爱华 张杰 +5 位作者 陈克煜 李祥 陈丽芳 周福才 朱成平 陆自强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2-84,共3页
通过苏北稻区三化螟蚁螟毒力测定结果比较, 表明杀虫单(沙蚕毒素农药)的休用期与三化螟蚁螟毒力呈负相关.休用期1、 2、 3年和3年以上的地区, 对三化螟蚁螟的LC50分别为57.22、 27.17、 15.48、 4.70 mg/ L, 与广东始兴的相对敏感种群比... 通过苏北稻区三化螟蚁螟毒力测定结果比较, 表明杀虫单(沙蚕毒素农药)的休用期与三化螟蚁螟毒力呈负相关.休用期1、 2、 3年和3年以上的地区, 对三化螟蚁螟的LC50分别为57.22、 27.17、 15.48、 4.70 mg/ L, 与广东始兴的相对敏感种群比较, 杀虫单休用期3年抗性倍数为3.38~4.37倍, 休用期3年以上地区的螟虫种群对杀虫单的敏感程度基本与广东敏感种群接近.因此在三化螟蚁螟对杀虫单产生抗性的地区, 应实施科学休用期限, 倡导两种或几种不同作用的杀虫剂轮换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单 休用期 三化螟 抗性监测 抗性治理 水稻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霉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64
3
作者 童蕴慧 纪兆林 +1 位作者 徐敬友 陈夕军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31-135,共5页
本文概述了国内外用于灰霉病生物防治的微生物种类及其生防机制的研究进展,同时提出了目前灰霉病等植物病害生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 灰霉病 生物防治 微生物 拮抗作用 重寄生作用 促生作用 竞争作用 诱导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衣芽孢杆菌W10对灰葡萄孢的抑制作用及其抗菌物质 被引量:56
4
作者 唐丽娟 纪兆林 +2 位作者 徐敬友 陈夕军 童蕴慧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3-205,共3页
关键词 地衣芽孢杆菌 生物防治 抗菌物质 灰葡萄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间蜘蛛集团对飞虱的每日捕食量与室内、盆栽水稻的捕食作用比较 被引量:12
5
作者 吴进才 姜永厚 +3 位作者 杨国庆 邱慧敏 刘井兰 王洪全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266-1274,共9页
采用控制论中的脉冲采样法结合杀死飞虱计数法研究了田间蜘蛛对飞虱的每日捕食量估计并与室内、盆栽罩笼水稻功能反应的捕食作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田间蜘蛛平均每头每日对飞虱的捕食量为 0 .669头 ,这一捕食量比室内和盆栽水稻的捕... 采用控制论中的脉冲采样法结合杀死飞虱计数法研究了田间蜘蛛对飞虱的每日捕食量估计并与室内、盆栽罩笼水稻功能反应的捕食作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田间蜘蛛平均每头每日对飞虱的捕食量为 0 .669头 ,这一捕食量比室内和盆栽水稻的捕食量要小得多 ;田间捕食百分率与飞虱密度呈二次抛物线关系 ,即飞虱低密度和高密度捕食百分率均低于中等密度 ,在每穴 1 0头飞虱左右 ,捕食量和捕食百分率最高。在有一定存量蜘蛛时 ,捕食量与微蛛、狼蛛数量呈显著的二元线性回归关系 ,但偏相关系数为负。由此表明随蜘蛛密度的增加捕食量反而下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间蜘蛛集团 飞虱 每日捕食量 捕食作用 捕食量 稻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拮抗细菌对番茄植株抗灰霉病的诱导 被引量:47
6
作者 童蕴慧 郭桂萍 +2 位作者 徐敬友 纪兆林 陈夕军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87-189,共3页
通过拮抗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W3、Y2和地衣芽孢杆菌W1 0诱导接种和灰霉病菌挑战接种试验 ,明确了 3菌株培养液和去菌液对番茄植株抗灰霉病的诱导作用。 3株拮抗细菌的诱导抗病效果为 2 3 .4%~ 64.5% ,其中W3诱导作用最强。W 3培养液及... 通过拮抗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W3、Y2和地衣芽孢杆菌W1 0诱导接种和灰霉病菌挑战接种试验 ,明确了 3菌株培养液和去菌液对番茄植株抗灰霉病的诱导作用。 3株拮抗细菌的诱导抗病效果为 2 3 .4%~ 64.5% ,其中W3诱导作用最强。W 3培养液及其去菌液处理后 5d ,诱导效果达最大值 ,且 1 2d后仍有诱抗作用。在 1 0 2 ~ 1 0 1 0 cfu/ml范围内 ,拮抗细菌的诱导活性随浓度增加而增强 ,以≥ 1 0 8cfu/ml的效果最好。拮抗细菌处理叶上部各叶片间诱抗效果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拮抗细菌 多粘类芽孢杆菌 地衣芽孢杆菌 诱导抗性 灰霉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对稻田蜘蛛捕食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杨国庆 吴进才 +2 位作者 王洪全 姜永厚 邱慧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81-687,共7页
采用脉冲抽样法调查 ,将两年的田间飞虱每日被捕食量与捕食性天敌密度的资料分为有水和无水两组 ,分析了两种条件下飞虱被捕食量、被捕食百分率与蜘蛛密度、飞虱平均拥挤度的关系 ,并在室内模拟有水和无水分别进行了拟水狼蛛 ( Pirata s... 采用脉冲抽样法调查 ,将两年的田间飞虱每日被捕食量与捕食性天敌密度的资料分为有水和无水两组 ,分析了两种条件下飞虱被捕食量、被捕食百分率与蜘蛛密度、飞虱平均拥挤度的关系 ,并在室内模拟有水和无水分别进行了拟水狼蛛 ( Pirata subpiraticus)和食虫瘤胸蛛 ( Oedothorax insecticeps)对褐飞虱 ( N ila-parvata lugens Sta。l)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 :飞虱被捕食百分率随飞虱平均拥挤度增加而呈递减趋势 ;在同一飞虱平均拥挤度时 ,有水时飞虱被捕食量大于无水 ;有水时飞虱被捕食量与水狼蛛密度呈二次抛物线型关系 ,水狼蛛密度在每穴 1 .4头时 ,飞虱被捕食量最大 ;无水时飞虱被捕食量与水狼蛛密度呈线型关系 ;两种条件下飞虱被捕食量与微蛛密度的关系不明显。室内功能反应同样证实了水狼蛛在有水时的捕食量大于无水 ,前者比后者高 1 .5倍 ,而食虫瘤胸蛛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捕食者 捕食量 蜘蛛 捕食功能 飞虱 农业害虫 天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寄主植物对甜菜夜蛾酯酶活性及杀虫剂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姜卫华 陆自强 +1 位作者 马式廉 林德琴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3-14,共2页
寄主植物对甜菜夜蛾的生长发育、羧酸酯酶活性及杀虫剂的敏感性有显著影响。取食甜菜、苋菜、甘蓝、青菜的甜菜夜蛾幼虫历期渐次增加 ,蛹重依次降低 ,而酯酶活性依次增大。 4种不同寄主喂养的甜菜夜蛾对功夫菊酯的敏感性与酯酶活性呈明... 寄主植物对甜菜夜蛾的生长发育、羧酸酯酶活性及杀虫剂的敏感性有显著影响。取食甜菜、苋菜、甘蓝、青菜的甜菜夜蛾幼虫历期渐次增加 ,蛹重依次降低 ,而酯酶活性依次增大。 4种不同寄主喂养的甜菜夜蛾对功夫菊酯的敏感性与酯酶活性呈明显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夜蛾 寄主植物 羧酸酯酶 敏感性 酶活性 杀虫剂 生长发育 抗药性 农业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葡萄孢拮抗细菌在番茄植物体表的定殖 被引量:24
9
作者 童蕴慧 纪兆林 +1 位作者 徐敬友 陈夕军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8-81,共4页
通过耐利福平标记菌株回收,研究了灰葡萄孢拮抗细菌(地衣芽孢杆菌W10和多粘类芽孢杆菌W3、Y2 11 1)在番茄叶片和果实上的定殖能力及其影响因素。试验表明,拮抗细菌在较高浓度(107~109cfu/ml)下,定殖时间可达10~15d。接种灰霉病菌对拮... 通过耐利福平标记菌株回收,研究了灰葡萄孢拮抗细菌(地衣芽孢杆菌W10和多粘类芽孢杆菌W3、Y2 11 1)在番茄叶片和果实上的定殖能力及其影响因素。试验表明,拮抗细菌在较高浓度(107~109cfu/ml)下,定殖时间可达10~15d。接种灰霉病菌对拮抗细菌的定殖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在接种灰霉病菌1d后接种拮抗细菌和同时接种灰霉病菌与拮抗细菌的情况下,拮抗细菌的定殖能力显著下降,提示该类拮抗细菌的防病效果要好于治病效果。此外,温度较高(25~35℃)、湿度较大(RH95%~100%)、12h光暗交替对拮抗细菌的定殖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葡萄孢 拮抗细菌 番茄 体表 定殖 灰霉病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生菌防治棉花黄萎病机理 被引量:16
10
作者 傅正擎 夏正俊 +3 位作者 吴蔼民 杨永宾 郑勤 顾本康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11-215,共5页
将从棉株体内分离获得的内生菌Ala、73a接入棉花黄萎病菌菌株JC1B(落叶型)、BP2(非落叶型)的Czapek培养液中,培养不同时间后提取粗毒素,用考马氏亮兰G250法测定浓度,结果表明:对BP2产毒素抑制最强的为Ala菌体,抑制率达5197%;对JC1B产毒... 将从棉株体内分离获得的内生菌Ala、73a接入棉花黄萎病菌菌株JC1B(落叶型)、BP2(非落叶型)的Czapek培养液中,培养不同时间后提取粗毒素,用考马氏亮兰G250法测定浓度,结果表明:对BP2产毒素抑制最强的为Ala菌体,抑制率达5197%;对JC1B产毒素能力抑制最强的是73a菌体,抑制率为7260%。同时,Ala、73a的代谢物对JC1B、BP2的产毒素和菌丝生长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加入内生菌或代谢物后,其黄萎病菌毒素粗提液对棉苗致萎度下降。内生菌株处理棉种对出芽有促进作用,其中73a菌株的促进作用略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菌 棉花黄萎病菌 毒素 棉花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镰刀菌对空心莲子草的致病力与寄主专一性测定 被引量:19
11
作者 袁树忠 何平平 +2 位作者 廉吉衷 王彰明 陈厚德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7-141,共5页
从罹病的空心莲子草上分离到一种镰刀菌,人工接种条件下,3叶期的空心莲子草幼苗最易发病,叶部次之。在供试的4个菌株中,以YZ-03菌株的致病力最强,该菌株接种空心莲子草幼苗5d后,接种的植株病情指数已达100,8d后幼苗全部枯死;人工接种叶... 从罹病的空心莲子草上分离到一种镰刀菌,人工接种条件下,3叶期的空心莲子草幼苗最易发病,叶部次之。在供试的4个菌株中,以YZ-03菌株的致病力最强,该菌株接种空心莲子草幼苗5d后,接种的植株病情指数已达100,8d后幼苗全部枯死;人工接种叶片和茎秆9d后,叶片的病情指数达90.95,接种茎秆的病情指数达85.19。采用27科61种植物对该镰刀菌进行寄主专一性测定,结果表明,该镰刀菌能使莲子草严重发病,也能侵染藜的幼苗,对包括主要农作物在内的其他59种植物均无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莲子草 镰刀菌 致病力 寄主专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蔬菜灰葡萄孢生物学性状及致病力研究初报 被引量:14
12
作者 童蕴慧 陈夕军 +2 位作者 徐敬友 丁飞燕 纪兆林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3-34,共2页
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所致的灰霉病是多种蔬菜上普遍发生的病害,在许多地区已造成严重损失.据Tortora等研究,灰葡萄孢不同菌株在生物学性状和致病力方面有一定变化[1-2].该病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菌源复杂,寄主植物繁多.本... 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所致的灰霉病是多种蔬菜上普遍发生的病害,在许多地区已造成严重损失.据Tortora等研究,灰葡萄孢不同菌株在生物学性状和致病力方面有一定变化[1-2].该病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菌源复杂,寄主植物繁多.本文对江苏省各地不同蔬菜上灰葡萄孢一般生物学特性和致病力差异进行了初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 蔬菜 灰葡萄孢 生物学性状 致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稻螟发生区螟卵寄生蜂的自然寄生作用 被引量:12
13
作者 郭慧芳 方继朝 +1 位作者 谢艳飞 杜正文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3-16,共4页
对江苏和安徽几个不同稻螟发生区螟卵寄生蜂的调查表明 ,稻螟赤眼蜂为优势种。在一代二化螟中 ,以二化螟特大发生的常熟地区稻螟赤眼蜂寄生率最高达 1 0 0 % ,每卵块羽化寄生蜂数也高达 82 3头 ;三化螟和二化螟发生均较重的安徽省和县... 对江苏和安徽几个不同稻螟发生区螟卵寄生蜂的调查表明 ,稻螟赤眼蜂为优势种。在一代二化螟中 ,以二化螟特大发生的常熟地区稻螟赤眼蜂寄生率最高达 1 0 0 % ,每卵块羽化寄生蜂数也高达 82 3头 ;三化螟和二化螟发生均较重的安徽省和县稻螟赤眼蜂寄生率为 1 7 1 % ,每一卵块羽化的蜂仅 3 5头。由于地区间卵块大小有差别 ,寄生蜂对二化螟实际控制效果以金坛西部最高。一代三化螟中 ,常熟及金坛西部的寄生率均高达 1 0 0 % ,其它地区寄生率为 46 7%~ 79 1 % ,每一卵块羽化的蜂数则较少。赤眼蜂在不同代次螟虫间变动较大 ,金坛东部地区 ,一代二化螟到二代二化螟 ,每卵块寄生蜂数量由 3 8 3头下降为 0头 ,这主要是由于化学农药影响。在和县 ,寄生蜂随三化螟代次增加而增加 ,但在高淳 ,寄生蜂却在二代出现最低峰 ,三代最高。寄生蜂性比也因地区、螟虫种类和代次不同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螟赤眼蜂 寄生 二化螟 三化螟 水稻害虫 天敌 自然寄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蟹稻田减量使用农药对稻、蟹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杨益众 邵益栋 +2 位作者 余月书 仲崇翔 陆自强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23,共5页
探讨了在养蟹稻田减量使用农药防治病虫草害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养蟹稻田内,选择性地施用某些高效、低毒化学农药,并以60%的田间推荐用量防治主要病虫草后对稻田内河蟹不会产生明显的负面效应,相反能显著提高养蟹稻田内水稻产量,实现... 探讨了在养蟹稻田减量使用农药防治病虫草害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养蟹稻田内,选择性地施用某些高效、低毒化学农药,并以60%的田间推荐用量防治主要病虫草后对稻田内河蟹不会产生明显的负面效应,相反能显著提高养蟹稻田内水稻产量,实现了水稻与河蟹的共同发展。适量施用三唑磷并与其它药剂混配,达到既能使河蟹安全生长又对水稻害虫有较好防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蟹稻田 三唑磷 防效 水稻产量 成蟹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玉米螟滞育诱导外源性因子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戴志一 秦启联 +1 位作者 杨益众 黄东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620-623,共4页
研究了食料、温度、光周期等外源性因子对亚洲玉米螟滞育的影响。试验证明 ,食料性质对其滞育诱导影响显著。取食玉米雌穗的幼虫对滞育诱导光周反应的敏感性强于取食棉铃的幼虫。在一定范围内 ,食料中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可促进幼虫的滞育... 研究了食料、温度、光周期等外源性因子对亚洲玉米螟滞育的影响。试验证明 ,食料性质对其滞育诱导影响显著。取食玉米雌穗的幼虫对滞育诱导光周反应的敏感性强于取食棉铃的幼虫。在一定范围内 ,食料中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可促进幼虫的滞育诱导 ,而粗蛋白含量的增加则具有抑制滞育诱导的作用 ;两者的互作效应不显著。高温抑制滞育诱导 ,低温促进滞育诱导。短光周对幼虫的滞育诱导无特定的敏感龄期 ,但以 3龄与 2龄对短光周刺激敏感性较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合物 温度 光周期 滞育 农业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杀虫剂对稻田捕食性天敌集团捕食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4
16
作者 徐建祥 吴进才 +2 位作者 程遐年 嵇茂盛 戴建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45-149,共5页
将稻田各类捕食性天敌作为一集团,运用功能法评价了甲胺磷和杀虫双对该集团捕食功能的影响。由于各类捕食性天敌对杀虫剂敏感性的不同,甲胺磷和杀虫双造成的各类天敌的死亡率和残存天敌个体的捕食功能减退率均不同。实验表明,隐翅虫类... 将稻田各类捕食性天敌作为一集团,运用功能法评价了甲胺磷和杀虫双对该集团捕食功能的影响。由于各类捕食性天敌对杀虫剂敏感性的不同,甲胺磷和杀虫双造成的各类天敌的死亡率和残存天敌个体的捕食功能减退率均不同。实验表明,隐翅虫类和狼蛛类对甲胺磷较为敏感,而对杀虫双,肖蛸类最为敏感。杀虫双对隐翅虫类的致死作用及捕食功能影响均较小。就集团的捕食功能而言,甲胺磷影响明显大于杀虫双,但在总的功能减退率组分中,甲胺磷致死作用超过对残存天敌个体捕食功能的影响,而杀虫双则相反。同时,对捕食性天敌的影响,尽管甲胺磷的影响大于杀虫双,但杀虫双作用时间更长,受其影响,天敌捕食功能恢复较慢。文中还就功能评价法的田间实施及其结果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剂 捕食性天敌 捕食功能 田间试验 农田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棉铃虫对高效氯氰菊酯敏感性的变化 被引量:16
17
作者 王建军 戴志一 杨益众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86-289,共4页
通过生物测定和离体酶活性测定 ,研究了取食棉花、玉米、高粱、大豆等寄主植物的棉铃虫对高效氯氰菊酯敏感性及体内酶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 ,寄主植物对棉铃虫体内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等解毒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具有显著影响 。
关键词 棉铃虫 寄主 高效氯氰菊酯 敏感性 杀虫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蚊幼对狼蛛的营养作用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吴进才 徐建祥 程遐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92-297,共6页
研究蚊子幼虫(子孓)对拟水狼蛛(Piratasubpiraticus)的营养、繁殖作用。结果表明狼蛛对蚊幼的捕食符合HollingⅡ型功能反应;喂以蚊幼和不喂蚊幼处理狼蛛的体重增长率和生殖有极显著差异。在相同蚊幼密度下,狼蛛初始体重越小,增... 研究蚊子幼虫(子孓)对拟水狼蛛(Piratasubpiraticus)的营养、繁殖作用。结果表明狼蛛对蚊幼的捕食符合HollingⅡ型功能反应;喂以蚊幼和不喂蚊幼处理狼蛛的体重增长率和生殖有极显著差异。在相同蚊幼密度下,狼蛛初始体重越小,增长率越大,经计算狼蛛每增重1mg,需消耗10.58mg蚊幼,这基本符合生态系统营养级能量流动的1/10法则;狼蛛体重大小又对褐飞虱的捕食量有明显差异,体重大的个体瞬时发现率大于体重小的个体。由此表明早期稻田存在的大量蚊子幼虫为捕食性天敌繁殖提供了充裕的营养,使天敌得以建群和繁殖,这对后期稻飞虱的自然控制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虫 狼蛛 营养作用 稻田生态系 天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虫脒对水稻螟虫的作用方式和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方继朝 郭慧芳 +3 位作者 刘向东 钱亚民 王林贵 陈浩海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6-32,共7页
通过室内生物测定和田间试验 ,较系统地研究了乙虫脒对水稻螟虫的内吸、触杀和杀卵活性以及田间效果 ,同时评价了其对天敌的安全性。结果表明 :1)乙虫脒对二化螟和三化螟的内吸活性很好 ,且对二化螟的活性高于三化螟 ,2 5mg/ L乙虫脒对... 通过室内生物测定和田间试验 ,较系统地研究了乙虫脒对水稻螟虫的内吸、触杀和杀卵活性以及田间效果 ,同时评价了其对天敌的安全性。结果表明 :1)乙虫脒对二化螟和三化螟的内吸活性很好 ,且对二化螟的活性高于三化螟 ,2 5mg/ L乙虫脒对二化螟和三化螟的内吸杀虫效果分别为 90 .9%和 50 .0 % ,10 0mg/ L乙虫脒对三化螟的杀虫效果为 92 .3%。 2 )触杀活性高 ,对三化螟和二化螟的接触 L D50 值分别为 6 .4×10 -5μg/头和 2 .13× 10 -5μg/头 ,大大低于甲胺磷的 L D50 值 (1.331× 10 -3 和 1.781× 10 -3 μg/头 )。 3)综合活性好 ,对二化螟和三化螟分别只需 2 0和 2 5mg/ L即可达到 85%以上的防治效果。 4 )有一定的杀卵活性 ,2 0 0mg/ L对二化螟和三化螟的杀卵效果分别为 83.4 %和 0 .7% ,50 0 mg/ L对三化螟的杀卵效果为 93.4 %。 5)田间试验表明 ,112 .5g/ hm2 (a.i.,下同 )乙虫脒可有效控制三化螟枯心 ,在江苏省高淳地区 30 0 g/ hm2 可有效控制三化螟白穗 ,而在江苏省如东地区 6 7.5g/ hm2 即对三化螟和大螟白穗有较好的控制效果。此外 ,112 .5g/hm2 还对飞虱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6 )对寄生蜂和蜘蛛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虫脒 水稻螟虫 作用方式 应用策略 杀虫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菜蛾乙酰胆碱酯酶cDNA片段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建军 韩召军 王荫长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44-547,共4页
利用反转录 多聚酶链式反应 (RT PCR)的方法对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的乙酰胆碱酯酶基因cDNA片段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通过简并性上游引物和下游引物扩增出了小菜蛾乙酰胆碱酯酶基因 2 81bp的cDNA片段。同源性分析表明 ,该cDNA片... 利用反转录 多聚酶链式反应 (RT PCR)的方法对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的乙酰胆碱酯酶基因cDNA片段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通过简并性上游引物和下游引物扩增出了小菜蛾乙酰胆碱酯酶基因 2 81bp的cDNA片段。同源性分析表明 ,该cDNA片段与其它昆虫乙酰胆碱酯酶基因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乙酰胆碱酯酶 CDNA片段 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