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耐低磷水稻品种的内源激素水平差异及其与产量和磷利用率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徐月梅 彭诗燕 +3 位作者 孙志伟 王志琴 朱宽宇 杨建昌 《中国水稻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1-244,共14页
【目的】探明不同耐低磷水稻品种内源激素水平的差异及其与产量和磷吸收利用的关系。【方法】以2个强耐低磷品种(耐低磷指数>0.9)和2个弱耐低磷水稻品种(耐低磷指数<0.5)为材料,采用水培种植,设置低磷(磷浓度为标准营养液中磷浓度... 【目的】探明不同耐低磷水稻品种内源激素水平的差异及其与产量和磷吸收利用的关系。【方法】以2个强耐低磷品种(耐低磷指数>0.9)和2个弱耐低磷水稻品种(耐低磷指数<0.5)为材料,采用水培种植,设置低磷(磷浓度为标准营养液中磷浓度的1/20,0.401 mg/L)和正常磷(8.02 mg/L)两个处理。【结果】与正常磷相比,低磷显著降低了两类品种的产量和磷的吸收量,但提高了磷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磷产谷利用率。在低磷处理下,与弱耐低磷品种相比,强耐低磷品种具有较高的产量、磷吸收量、磷利用效率、根干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和根系氧化力,根和叶中具有较高的生长素、玉米素及其核苷、脱落酸、茉莉酸类(茉莉酸和茉莉酸甲酯)、油菜素甾醇(24-表油菜素内酯和28-高油菜素内酯)含量,根中具有较高的独脚金内酯含量。这些激素水平与产量、磷吸收利用率、根干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和根系氧化力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根和叶中乙烯释放速率和1-氨基环丙烷-1-羧酸含量表现为强耐低磷品种显著低于弱耐低磷品种,并与产量和磷利用率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随机森林分析表明,在各类激素中茉莉酸类和油菜素甾醇对产量和磷利用率的贡献最大。【结论】在低磷胁迫下,强耐低磷品种内源激素之间的平衡,特别是较高的茉莉酸类和油菜素甾醇含量,有利于优化根系形态,维持较高的根系活性,促进磷的吸收和利用,获得较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耐低磷 产量 磷吸收利用 内源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根系和土壤性状与稻田甲烷排放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浩田 秦缘 +4 位作者 钟笑涵 林晨语 秦竞航 杨建昌 张伟杨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3-245,共13页
甲烷(CH_(4))是大气中最主要的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暖具有重要影响。稻田是农业生态系统中CH_(4)的主要排放源,水稻根系与土壤是影响稻田CH_(4)排放的关键因素。因此,探究水稻根系和土壤性状与稻田CH_(4)排放的关系对于缓解温室效应... 甲烷(CH_(4))是大气中最主要的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暖具有重要影响。稻田是农业生态系统中CH_(4)的主要排放源,水稻根系与土壤是影响稻田CH_(4)排放的关键因素。因此,探究水稻根系和土壤性状与稻田CH_(4)排放的关系对于缓解温室效应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稻田CH_(4)产生和排放的机理及其与水稻根系和土壤性状间的内在关系,并展望了进一步探究水稻和土壤性状与稻田CH_(4)排放关系的研究方向,为实现水稻丰产与固碳减排协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根系特征 土壤性状 甲烷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释肥施用时期对春播鲜食糯玉米产量和籽粒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1
3
作者 王思阳 李广浩 +1 位作者 陆卫平 陆大雷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136-2144,共9页
为探明缓释肥施用时期对鲜食糯玉米产量和籽粒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苏玉糯11号为材料,在等量施肥条件下,以常规施肥方式(N15CK,基施复合肥+六叶期追施尿素)和不施肥为对照,研究缓释肥于播种期(SN15-0)、三叶期(SN15-3)和六叶期(SN15-6)... 为探明缓释肥施用时期对鲜食糯玉米产量和籽粒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苏玉糯11号为材料,在等量施肥条件下,以常规施肥方式(N15CK,基施复合肥+六叶期追施尿素)和不施肥为对照,研究缓释肥于播种期(SN15-0)、三叶期(SN15-3)和六叶期(SN15-6)一次性施用对鲜食糯玉米鲜果穗和鲜籽粒产量,籽粒淀粉和蛋白质含量、碘结合力、热力学特性和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缓释肥处理的鲜果穗产量和鲜籽粒产量显著高于常规肥处理,且SN15-6和SN15-3的鲜果穗产量分别比SN15-0提高14.0%和7.4%,鲜籽粒产量提高14.6%和2.0%。SN15-6的籽粒中淀粉、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缓释肥延后施用使淀粉粒径变小,SN15-6与N15CK的淀粉碘结合力和最大吸收波长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与不施肥相比,施肥提高了籽粒淀粉的糊化温度和胶凝温度(起始温度、峰值温度和终值温度),降低了回生热焓值和回生值。其中SN15-3的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崩解值和终值黏度最高,而SN15-6的回复值、回生热焓值和回生值最低。综上,缓释肥适当延后施用有利于提高鲜食糯玉米产量,增加籽粒中蛋白质、淀粉、可溶性糖含量,降低淀粉平均粒径;另外,三叶期施用可显著提高籽粒糊化黏度,六叶期施用使籽粒回生值显著降低。本研究结果可为春播鲜食糯玉米绿色高产优质轻简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糯玉米 缓释肥 施肥时期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根系特征与稻米品质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景文疆 杨颖 +5 位作者 马强 吴昊 张瑛 顾汉柱 叶苗 张耗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5-39,共5页
水稻根系是吸收水分和养分的重要部位,同时也是合成和分泌多种植物激素、有机酸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其形态和生理特征对产量和品质有重要影响。本文综述了水稻根系形态与生理特征研究进展,分析了主要根系特征及化学信号与稻... 水稻根系是吸收水分和养分的重要部位,同时也是合成和分泌多种植物激素、有机酸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其形态和生理特征对产量和品质有重要影响。本文综述了水稻根系形态与生理特征研究进展,分析了主要根系特征及化学信号与稻米品质的关系,并讨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根系 形态生理特征 稻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量侧深施肥对里下河地区单季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姜恒鑫 黄恒 +3 位作者 汪源 赵灿 王维领 霍中洋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4-89,共6页
以优质食味粳稻南粳9108和南粳5718为材料,以常规施肥为对照(CK,施氮量300 kg/hm2、基蘖氮肥与穗氮肥比7∶3),分别设计6个侧深施肥处理[基蘖氮肥为常规施肥处理的100%(T1)、90%(T2)、85%(T3)、80%(T4)、75%(T5)及70%(T6),穗氮肥量同CK]... 以优质食味粳稻南粳9108和南粳5718为材料,以常规施肥为对照(CK,施氮量300 kg/hm2、基蘖氮肥与穗氮肥比7∶3),分别设计6个侧深施肥处理[基蘖氮肥为常规施肥处理的100%(T1)、90%(T2)、85%(T3)、80%(T4)、75%(T5)及70%(T6),穗氮肥量同CK],探讨侧深施肥对里下河地区单季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T1处理显著提高水稻产量,2个品种产量分别提高了9.49%和8.23%,经济效益显著增加,同时改善了稻米的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但未改善稻米的食味品质;T3处理2个品种产量与CK相比无显著差异,但提高了稻米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是一种优质稳产的施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侧深施肥 减氮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低磷胁迫响应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孙志伟 徐月梅 +2 位作者 许荣越 朱宽宇 杨建昌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62-1570,共9页
土壤缺磷是限制水稻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研究水稻耐低磷的形态生理变化并进一步阐明磷吸收转运途径,对缓解磷胁迫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形成具有积极意义。本文重点概述了水稻在低磷胁迫下根系和地上部形态特征变化以及磷吸收利用的分子... 土壤缺磷是限制水稻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研究水稻耐低磷的形态生理变化并进一步阐明磷吸收转运途径,对缓解磷胁迫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形成具有积极意义。本文重点概述了水稻在低磷胁迫下根系和地上部形态特征变化以及磷吸收利用的分子生理机制,促进水稻磷吸收利用的水肥管理措施。讨论了今后研究的重点:水稻根系与土壤互作对土壤有机磷释放的影响;植物激素特别是新型激素对水稻磷吸收、转运及分配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开发磷高效水稻品种和提高磷利用效率的栽培调控途径,以期为筛选和培育耐低磷(磷高效)水稻品种及提高磷利用效率的栽培调控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低磷胁迫 水肥管理 分子生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