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及其创新——以江苏省农业委员会项目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力坚 杜永林 +3 位作者 葛自强 孙成明 刘涛 陈瑛瑛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3221-3224,共4页
在介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概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江苏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主体、实施的转化项目以及相应的运行机制,并提出了进一步的创新发展思路,以期为提高江苏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供依据,并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
关键词 农业科技成果 转化 创新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环境基金适应气候变化农业措施的监测与评价——基于江苏省新沂市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黄丽芬 张蓉 +4 位作者 李慧 许文艺 陆斌 王喜林 庄恒扬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69-372,共4页
以江苏省新沂市农户为对象,在气候变化背景下,调查全球环境基金(GEF)赠款在2008--2011年期间为优质小麦生产的目标而推行的各种适应性农艺措施的实施效果。分析表明,农民对GEF的认知程度、秸秆还田配施氮肥技术实施比例、小麦节水... 以江苏省新沂市农户为对象,在气候变化背景下,调查全球环境基金(GEF)赠款在2008--2011年期间为优质小麦生产的目标而推行的各种适应性农艺措施的实施效果。分析表明,农民对GEF的认知程度、秸秆还田配施氮肥技术实施比例、小麦节水灌溉措施、肥料深施的比例等方面,项目区均高于非项目区,差异显著;各种病虫害发生程度项目区均小于非项目区。项目区有机肥使用比非项目区高9.5百分点,增产比例高11.3百分点;9000ks/hm2小麦高产的农户在项目区极显著多于非项目区,而4500kg/hm2低产的农户项目区比非项目区低5.8百分点。2008—2011年新沂市冬天低温来临早且持续时间长,项目区86%农户在10月20日前播种小麦且70.2%农户播种量为150—225ks/hm2;而非项目区播种普遍较迟,33.4%农户在10月21-30日播种且50%农户播种量达300—375kg/hm2。结果表明,新沂市项目区农民大多知道根据气候变化及时调整农技措施,与非项目区差异显著。本研究为未来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措施推广与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适应性措施 小麦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浆前期低温弱光复合处理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胡雅杰 郭靖豪 +7 位作者 丛舒敏 蔡沁 徐益 孙亮 郭保卫 邢志鹏 杨文飞 张洪程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5-417,共13页
以软米粳稻南粳9108和常规粳稻淮稻5号为供试材料,通过人工气候室设置梯度温度模拟水稻灌浆前期(齐穗至穗后20d)温度动态递减变化,设置灌浆前期动态低温和低温弱光处理,并以室外温光作为对照(CK),研究灌浆前期低温弱光对水稻产量及其构... 以软米粳稻南粳9108和常规粳稻淮稻5号为供试材料,通过人工气候室设置梯度温度模拟水稻灌浆前期(齐穗至穗后20d)温度动态递减变化,设置灌浆前期动态低温和低温弱光处理,并以室外温光作为对照(CK),研究灌浆前期低温弱光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干物质生产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灌浆前期低温和低温弱光处理均降低水稻产量,低温弱光处理减产显著。灌浆前期低温弱光处理降低结实率和千粒重导致减产;低温处理降低结实率,而千粒重有所增加。与CK相比,灌浆前期低温和低温弱光处理均降低水稻成熟期干物质重和穗部干重,叶和茎鞘干物质积累量较高;倒一叶、倒二叶和倒三叶SPAD值均呈上升趋势,表现为低温弱光>低温>CK;剑叶的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呈增加,丙二醛(MDA)含量和H_(2)O_(2)含量较高。就稻米品质而言,与CK相比,灌浆前期低温处理下稻米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变优,而低温弱光处理下稻米加工品质变劣。与CK相比,灌浆前期低温处理下直链淀粉含量增加,胶稠度下降,蛋白质含量降低,食味值降低;而低温弱光处理下直链淀粉含量降低,胶稠度下降,蛋白质含量增加,食味值降低。因此,灌浆前期低温和低温弱光均降低稻米食味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灌浆前期 低温弱光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耐低磷水稻品种的内源激素水平差异及其与产量和磷利用率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徐月梅 彭诗燕 +3 位作者 孙志伟 王志琴 朱宽宇 杨建昌 《中国水稻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1-244,共14页
【目的】探明不同耐低磷水稻品种内源激素水平的差异及其与产量和磷吸收利用的关系。【方法】以2个强耐低磷品种(耐低磷指数>0.9)和2个弱耐低磷水稻品种(耐低磷指数<0.5)为材料,采用水培种植,设置低磷(磷浓度为标准营养液中磷浓度... 【目的】探明不同耐低磷水稻品种内源激素水平的差异及其与产量和磷吸收利用的关系。【方法】以2个强耐低磷品种(耐低磷指数>0.9)和2个弱耐低磷水稻品种(耐低磷指数<0.5)为材料,采用水培种植,设置低磷(磷浓度为标准营养液中磷浓度的1/20,0.401 mg/L)和正常磷(8.02 mg/L)两个处理。【结果】与正常磷相比,低磷显著降低了两类品种的产量和磷的吸收量,但提高了磷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磷产谷利用率。在低磷处理下,与弱耐低磷品种相比,强耐低磷品种具有较高的产量、磷吸收量、磷利用效率、根干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和根系氧化力,根和叶中具有较高的生长素、玉米素及其核苷、脱落酸、茉莉酸类(茉莉酸和茉莉酸甲酯)、油菜素甾醇(24-表油菜素内酯和28-高油菜素内酯)含量,根中具有较高的独脚金内酯含量。这些激素水平与产量、磷吸收利用率、根干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和根系氧化力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根和叶中乙烯释放速率和1-氨基环丙烷-1-羧酸含量表现为强耐低磷品种显著低于弱耐低磷品种,并与产量和磷利用率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随机森林分析表明,在各类激素中茉莉酸类和油菜素甾醇对产量和磷利用率的贡献最大。【结论】在低磷胁迫下,强耐低磷品种内源激素之间的平衡,特别是较高的茉莉酸类和油菜素甾醇含量,有利于优化根系形态,维持较高的根系活性,促进磷的吸收和利用,获得较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耐低磷 产量 磷吸收利用 内源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小麦品种主要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吴宏亚 张伯桥 +1 位作者 汪尊杰 程顺和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7-72,共6页
长江中下游冬麦区是我国南方的主要麦作区。为了探讨该区小麦品种的变化趋势,对2004—2013年间参加该区区域试验的73份冬小麦新品系主要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参试冬小麦新品系的主要性状存在广泛的遗传多样性,... 长江中下游冬麦区是我国南方的主要麦作区。为了探讨该区小麦品种的变化趋势,对2004—2013年间参加该区区域试验的73份冬小麦新品系主要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参试冬小麦新品系的主要性状存在广泛的遗传多样性,且各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存在差异。农艺性状中,株高>最高总茎数>基本苗>生育期;产量性状中,有效穗数>穗粒数>产量>千粒重。从不同年度来看,2004—2005、2008—2009、2009—2010、2010—2011、2011—2012年度的参试品系产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平均高于农艺性状;2005—2006、2006—2007、2007—2008、2012—2013年度参试品系的产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平均高于农艺性状。从遗传多样性指数年度变化趋势来看,在农艺性状中,生育期、株高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基本苗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最高总茎数的变化不明显;在产量性状中,有效穗数、千粒重、产量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穗粒数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地区 小麦 冬麦区 区域试验 新品种 遗传多样性指数 产量性状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系分泌物对水稻及其他作物生长与品质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徐国伟 常二华 +1 位作者 陈明灿 李友军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4757-4760,共4页
根系是植物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重要器官,根系分泌物的组成与变化能够直接反映植物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状况。综述了根系分泌物对水稻(Oryza sativa L.)及其他作物生长发育、养分吸收、重金属胁迫下自我修复及其与品质的影... 根系是植物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重要器官,根系分泌物的组成与变化能够直接反映植物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状况。综述了根系分泌物对水稻(Oryza sativa L.)及其他作物生长发育、养分吸收、重金属胁迫下自我修复及其与品质的影响;对根系分泌物与作物生长调控及品质形成的关系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分泌物 水稻 植物 生长发育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叶片形态相关基因RL3(t)的遗传分析和精细定位 被引量:3
7
作者 郭旻 李荣德 +6 位作者 姚健 朱娟 范祥云 王伟 汤述翥 顾铭洪 严长杰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58-464,共7页
利用60 Co-γ射线辐射籼稻品种93-11,获得了两份卷叶突变体rl3(t)-1和rl3(t)-2。与野生型93-11相比,两个突变体叶片显著内卷,株高降低,穗长变短,并且结实率降低。细胞学分析表明,突变体叶片中泡状细胞数量的减少和形态的改变,可能是导... 利用60 Co-γ射线辐射籼稻品种93-11,获得了两份卷叶突变体rl3(t)-1和rl3(t)-2。与野生型93-11相比,两个突变体叶片显著内卷,株高降低,穗长变短,并且结实率降低。细胞学分析表明,突变体叶片中泡状细胞数量的减少和形态的改变,可能是导致叶片卷曲的原因之一。遗传分析和等位性测验表明突变体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且rl3(t)-1和rl3(t)-2等位。以卷叶突变体rl3(t)-1与武运粳8号杂交的F2分离群体作为定位群体,利用SSR标记和新发展的STS标记,将RL3(t)基因初步定位于第3染色体长臂上STS标记M3-45和SSR标记RM6676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5.5和4.4cM。进一步扩大定位群体,结合新发展的STS分子标记,最终将该卷叶基因定位在STS标记S3-39和S3-36之间,该区段物理距离为46k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 卷叶 RL3(t)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解析玉米苗期根系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
8
作者 段娅敏 王后苗 +3 位作者 杨泽峰 徐辰武 李鹏程 王芸芸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48-857,共10页
非生物胁迫已成为制约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阐明玉米响应非生物胁迫的机制,本研究以玉米自交系B73为试验材料,设置了对照(CK)、干旱胁迫处理(D)、盐胁迫处理(S)以及干旱+盐复合胁迫处理(DS),对B73主胚根长进行动态监测,... 非生物胁迫已成为制约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阐明玉米响应非生物胁迫的机制,本研究以玉米自交系B73为试验材料,设置了对照(CK)、干旱胁迫处理(D)、盐胁迫处理(S)以及干旱+盐复合胁迫处理(DS),对B73主胚根长进行动态监测,并对根系进行转录组测序。表型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卷苗后第3 d至第7 d不同胁迫处理主胚根长均显著变短。差异表达分析结果显示,在对照和不同胁迫处理比较组中共鉴定到1526个差异表达基因。在对照与干旱胁迫、盐胁迫和干旱+盐复合胁迫比较组中分别鉴定到207个、170个和1274个差异表达基因。功能富集结果表明,这些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由脱落酸(ABA)合成和信号转导、转录因子介导的应对非生物胁迫的生物学过程。其中,MYB家族和ERF家族转录因子基因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最大。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玉米幼苗响应非生物胁迫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非生物胁迫 转录组学 差异表达基因 脱落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Ef7基因的一个新等位基因Ef7-l的遗传效应及表达分析
9
作者 赵冬生 张昌泉 +1 位作者 顾铭洪 刘巧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799-1805,共7页
水稻Ef7基因控制抽穗期。本研究从我国籼稻品种龙特甫中克隆了Ef7的等位基因Ef7-l,序列比对表明,Ef7-l编码序列与日本晴Ef7相比存在5个氨基酸的差异。利用两个等位基因的序列差异,以日本晴为受体构建了含有Ef7-l的近等基因系CL63。CL63... 水稻Ef7基因控制抽穗期。本研究从我国籼稻品种龙特甫中克隆了Ef7的等位基因Ef7-l,序列比对表明,Ef7-l编码序列与日本晴Ef7相比存在5个氨基酸的差异。利用两个等位基因的序列差异,以日本晴为受体构建了含有Ef7-l的近等基因系CL63。CL63在长日照条件下比轮回亲本日本晴延迟抽穗约6 d,但在短日照条件下两者抽穗期无显著差异。田间性状分析显示Ef7-l等位基因在长日照条件下能够使植株茎秆变粗,粒重显著增加,这可能是通过上调OsPHYB的表达水平而延迟水稻抽穗期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抽穗期 Ef7-l 等位基因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和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舟 王俊 +1 位作者 张杏雨 刘立军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25,共7页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稻田是农业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在水稻种植和研究中,有机肥因其有机质含量高、养分全面、肥效稳定等特性被广泛应用。有机肥能够改善稻田土壤的理化性质,改变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和群落结构,进而直接或间接...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稻田是农业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在水稻种植和研究中,有机肥因其有机质含量高、养分全面、肥效稳定等特性被广泛应用。有机肥能够改善稻田土壤的理化性质,改变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和群落结构,进而直接或间接影响稻田温室的气体排放。然而,有机肥种类繁多,不同类型有机肥对稻田土壤的作用机理及影响温室气体排放的机制存在一定的复杂性。本文以有机肥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出发点,系统综述有机肥对水稻根系、地上部生长、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阐述有机肥通过改变土壤碳氮比以及土壤产甲烷菌、甲烷氧化菌等微生物活性等途径,直接或间接影响稻田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生理机制,并阐述不同类型有机肥对稻田甲烷、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对不同类型有机肥增减排稻田甲烷、氧化亚氮能力的文献进行梳理,提出未来有机肥对水稻生产和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关系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更好地揭示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形成、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作用机制及为稻田温室气体减排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水稻 产量 温室气体 微生物活性 生理机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根系和土壤性状与稻田甲烷排放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陈浩田 秦缘 +4 位作者 钟笑涵 林晨语 秦竞航 杨建昌 张伟杨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3-245,共13页
甲烷(CH_(4))是大气中最主要的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暖具有重要影响。稻田是农业生态系统中CH_(4)的主要排放源,水稻根系与土壤是影响稻田CH_(4)排放的关键因素。因此,探究水稻根系和土壤性状与稻田CH_(4)排放的关系对于缓解温室效应... 甲烷(CH_(4))是大气中最主要的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暖具有重要影响。稻田是农业生态系统中CH_(4)的主要排放源,水稻根系与土壤是影响稻田CH_(4)排放的关键因素。因此,探究水稻根系和土壤性状与稻田CH_(4)排放的关系对于缓解温室效应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稻田CH_(4)产生和排放的机理及其与水稻根系和土壤性状间的内在关系,并展望了进一步探究水稻和土壤性状与稻田CH_(4)排放关系的研究方向,为实现水稻丰产与固碳减排协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根系特征 土壤性状 甲烷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维生素B_(1)生物合成及生物强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孙亚丽 唐家琪 +3 位作者 毛馨晨 王子瑞 张超 于恒秀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5-9,14,共6页
维生素B_(1)是所有生物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其作为多个酶的辅因子,参与重要的细胞代谢途径。人体缺乏维生素B_(1)会增加罹患心血管及神经失调性疾病的风险。与植物和微生物不同,人类和其他动物不能从头合成维生素B_(1),必须从饮食中获取... 维生素B_(1)是所有生物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其作为多个酶的辅因子,参与重要的细胞代谢途径。人体缺乏维生素B_(1)会增加罹患心血管及神经失调性疾病的风险。与植物和微生物不同,人类和其他动物不能从头合成维生素B_(1),必须从饮食中获取。因此,研究植物中维生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并在此基础上对植物中的维生素B_(1)含量进行生物强化具有重要意义。维生素B_(1)合成途径中有许多酶的参与,如嘧啶合成酶(THIC)、噻唑合成酶(THI1)、硫胺素磷酸合成酶(TH1)、硫胺素单磷酸酶(TH2)和硫胺素焦磷酸激酶(TPK)等。结合相关研究,对维生素B_(1)在植物中的生物学功能、生物合成途径及合成相关基因的功能进行总结,并介绍了通过代谢工程实现生物强化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提高植物中维生素B_(1)含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B_(1) 硫胺素 生物合成 生物强化 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氮及其互作对水稻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23
13
作者 黄丽芬 全晓艳 +5 位作者 张蓉 袁毅 赵伟 姜玲玲 施金琦 庄恒扬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7-176,共10页
通过水培盆栽试验,从水稻移栽至成熟收获期进行了3种光照强度(L0、L1、L2,分别为自然光照强度的100%、81.88%、51.06%)、3种氮素水平(N1、N2、N3,施氮量分别为7、21、35mg/kg)及其互作的处理,以2个杂交籼稻(汕优63、两优培九)和2个粳稻... 通过水培盆栽试验,从水稻移栽至成熟收获期进行了3种光照强度(L0、L1、L2,分别为自然光照强度的100%、81.88%、51.06%)、3种氮素水平(N1、N2、N3,施氮量分别为7、21、35mg/kg)及其互作的处理,以2个杂交籼稻(汕优63、两优培九)和2个粳稻(秀水63、甬优8号)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和氮素水平及其互作对产量与干物质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遮光处理和光氮互作效应对单株产量影响极显著(F光强=63.34**,F光强×氮素=58.55**),在低氮水平下遮光处理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单株产量;在中高氮水平下,过度遮光处理均显著降低单株产量。2)在成熟期,光强处理对叶片干物质量的影响表现为L2>L1>L0,对茎鞘,表现为L1>L2>L0,对根和穗,表现为L0>L1>L2,根和穗干物质量L0和L2处理相比分别提高28.47%和5.67%;表明强光有利于成熟期水稻根和穗干物质量的提高,而弱光则不同程度增加成熟期叶和茎鞘的干物质量。3)各生育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随着氮素水平的上升显著增加。而遮光对地上部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则由生育前期的抑制作用转为后期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为拔节期L2<L1<L0;抽穗期L2<L0<L1;成熟期L0<L2<L1。当氮素浓度过高时,弱光使成熟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增大。4)随着氮素水平的升高、光强的减弱、水稻生育期的推进,根冠比均显著降低。5)各品种干物质积累与产量在抽穗期呈极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在成熟期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秀水63除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素 光强 干物质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水平对不同氮效率基因型水稻的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20
14
作者 黄丽芬 董芙蓉 +5 位作者 霍中洋 全晓艳 魏海燕 戴其根 许钶 张洪程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90-1297,共8页
研究了在群体水培条件下,3种氮素水平(5、15和25mg.kg-1)对6种不同氮效率利用基因型迟熟中粳水稻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水平、基因型对水稻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NUEdm)、氮素籽粒生产效率(NUEg)均有极显著的影响。6种不同... 研究了在群体水培条件下,3种氮素水平(5、15和25mg.kg-1)对6种不同氮效率利用基因型迟熟中粳水稻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水平、基因型对水稻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NUEdm)、氮素籽粒生产效率(NUEg)均有极显著的影响。6种不同氮效率基因型可分成氮高效和氮低效利用型2类。NUEdm在2类基因型水稻中总体上均随着氮素水平升高呈现上升趋势;而NUEg在氮低效基因型中表现为随氮素浓度升高而先升后降。在水稻的4个关键生育期,不同氮素水平、2类基因型之间水稻干物质积累量差异显著。成熟期,氮素水平对水稻茎鞘、根、穗的干物质分配比例影响显著,对叶片干物质分配比例影响不显著。相同氮素水平下,就平均值而言,水稻茎鞘、叶片、根系干物质比例均表现为氮低效基因型>氮高效基因型,而穗的干物质比例均表现为氮高效基因型>氮低效基因型。氮素水平对不同基因型水稻产量影响显著,同一氮素水平下均表现为氮高效型基因型水稻产量显著高于氮低效型基因型,且施氮量越大差异越大。相关分析表明,水稻各关键生育期的干物质生产量、产量、每穗粒数均与氮素水平、基因型的NUEg、NUEdm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与成熟期水稻各器官干物质分配比例相关性则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素籽粒生产效率 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 物质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肥水平下优质高产软米粳稻的产量与品质差异 被引量:21
15
作者 张庆 郭保卫 +7 位作者 胡雅杰 张洪程 徐玉峰 徐晓杰 朱邦辉 徐洁芬 钮中一 凃荣文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06-616,共11页
【目的】明确优质高产软米粳稻的产量和品质对氮肥的响应特征。【方法】在前期品种筛选的基础上,选择2个优质食味高产型软米品种为研究对象,设置60kg/hm^(2)(N1)、120kg/hm^(2)(N2)、180kg/hm^(2)(N3)、240kg/hm^(2)(N4)、300 kg/hm^(2)... 【目的】明确优质高产软米粳稻的产量和品质对氮肥的响应特征。【方法】在前期品种筛选的基础上,选择2个优质食味高产型软米品种为研究对象,设置60kg/hm^(2)(N1)、120kg/hm^(2)(N2)、180kg/hm^(2)(N3)、240kg/hm^(2)(N4)、300 kg/hm^(2)(N5)与360 kg/hm^(2)(N6) 6个氮肥(以纯氮计)水平,对其产量性状和品质指标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依赖于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和群体颖花量的协同增加,软米产量在N5下最高,但与N4间无显著差异。随施氮量增加,米粒的外观、黏度、平衡度和食味值呈先增后减,而硬度则先减后增,并在N4或N5下出现峰值;出糙率、出精率和整精米率均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但垩白米率和垩白度呈先降后增,并在N5水平下最低。随施氮量的增加,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下降,蛋白质含量升高。米粉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和最终黏度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在N4或N5下最高。【结论】因此,优质食味软米在240kg/hm^(2)和300 kg/hm^(2)条件下取得产量和品质的协调,240 kg/hm^(2)是品质、产量和效益兼顾的最佳施氮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米 产量 品质 氮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CRISPR/Cas9系统定向改良水稻粒长和穗粒数性状 被引量:25
16
作者 沈兰 李健 +5 位作者 付亚萍 王俊杰 华宇峰 焦晓真 严长杰 王克剑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3-231,共9页
【目的】基因组定点编辑技术已成为分子育种的重要手段。本研究拟对GS3和Gn1a功能缺失突变对目标性状的改良效应进行分析,以期为培育高产水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CRISPR/Cas9系统,以控制粒型基因GS3和控制每穗粒数基因Gn1a为编... 【目的】基因组定点编辑技术已成为分子育种的重要手段。本研究拟对GS3和Gn1a功能缺失突变对目标性状的改良效应进行分析,以期为培育高产水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CRISPR/Cas9系统,以控制粒型基因GS3和控制每穗粒数基因Gn1a为编辑对象,构建了共敲除载体p C1300-2×35S::Cas9-g^(GS3)-g^(Gn1a)a,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4个优质水稻品种,分析了基因突变的特征和相应农艺性状。【结果】构建的敲除载体成功地实现了对GS3和Gn1a基因的定点编辑。在4个转化受体的T_0代均分别获得了gs3和gs3gn1a的移码突变体。对T_1 代中无选择标记突变体的农艺性状分析表明,突变体gs3和gs3gn1a与野生型相比粒长变长,千粒重增加;突变体gs3gn1a与突变体gs3相比,每穗粒数显著增加。【结论】利用CRISPR/Cas9系统进行水稻基因编辑可以快速改良品种的目标性状,在水稻品种的定向改良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 基因编辑 水稻 GS3 Gn1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米重金属污染的农艺治理途径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7
作者 徐加宽 严贞 +3 位作者 袁玲花 颜士敏 王余龙 杨连新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20-226,共7页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集约化的快速发展,农田重金属污染及其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水稻作为世界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稻田有毒重金属向稻米的迁移和富集直接危及人类健康甚至生命。采取适宜的农艺调...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集约化的快速发展,农田重金属污染及其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水稻作为世界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稻田有毒重金属向稻米的迁移和富集直接危及人类健康甚至生命。采取适宜的农艺调控措施可有效减少重金属通过稻米进入人体的机会,是在重金属轻中度污染土壤上持续进行稻米安全生产最经济有效的途径。从品种筛选、肥料运筹、改良剂使用、水分管理以及耕作制度等方面系统阐述了稻米重金属污染的农艺控制途径及其最新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米 重金属污染 治理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籽粒硬度及其对面粉加工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8
作者 吴宏亚 蒋正宁 +1 位作者 王玲 程顺和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37-441,共5页
籽粒硬度是重要的小麦品质性状之一,也是小麦品质遗传改良的重要目标性状。本文着重阐述了小麦籽粒硬度的形成机理、测定方法、遗传与分子机理、基因型与品质的关系及其对小麦加工品质的影响,并提出了进一步开展软质小麦品种培育的设想... 籽粒硬度是重要的小麦品质性状之一,也是小麦品质遗传改良的重要目标性状。本文着重阐述了小麦籽粒硬度的形成机理、测定方法、遗传与分子机理、基因型与品质的关系及其对小麦加工品质的影响,并提出了进一步开展软质小麦品种培育的设想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籽粒硬度 加工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氮及其互作对水稻主要生长性状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黄丽芬 全晓艳 +5 位作者 张蓉 袁毅 赵伟 姜玲玲 施金琦 庄恒扬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927-1937,共11页
水稻生长季节内常因多阴雨而造成弱光胁迫,因此根据不同的光强进行合理配施氮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012年通过水培盆栽试验,在3种光照强度(L0、L1和L2分别为自然光、遮一层光和遮两层光)和3种氮素水平(N1、N2和N3分别为7、21、35 mg&#... 水稻生长季节内常因多阴雨而造成弱光胁迫,因此根据不同的光强进行合理配施氮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012年通过水培盆栽试验,在3种光照强度(L0、L1和L2分别为自然光、遮一层光和遮两层光)和3种氮素水平(N1、N2和N3分别为7、21、35 mg·kg-1N)下,以2个杂交籼稻和2个粳稻为供试材料,研究了光、氮及其互作对水稻主要生长性状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生育期和光照强度下,各生长性状指标值均随着氮素供应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在21、35 mg·kg-1氮素水平下,籼稻茎蘖数表现为:L2<L0<L1,而粳稻茎蘖数表现为L2<L1<L0。各关键生育期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水稻的株高和叶片SPAD逐渐增加。水稻叶面积在拔节期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逐渐减小,在成熟期逐渐增大。光强、氮素、品种各单因素对水稻4个性状指标的影响效应都达到极显著,且大于各因素的互作效应。光氮互作效应对株高、叶面积的影响在抽穗与成熟期均极显著大于其他因素的互作效应。本试验数据表明:当水稻受到弱光胁迫时,在生育中后期株高更高、叶片SPAD值和叶面积更大,表现为贪青迟熟,且这种现象随着氮素水平的升高变得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照强度 氮素 水稻 生长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弱筋抗白粉病小麦新品种—扬麦22 被引量:6
20
作者 吴宏亚 张伯桥 +1 位作者 高德荣 程顺和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76-876,共1页
长江中下游以江苏为主体的淮河以南地区及皖豫鄂接壤地区自然条件十分有利于优质弱筋小麦生产,是国家小麦品质区划的弱筋小麦产业带,但该地区同时也是小麦白粉病的重发区。培育高产、弱筋、品质优良且抗白粉病的新品种是解决这一地区小... 长江中下游以江苏为主体的淮河以南地区及皖豫鄂接壤地区自然条件十分有利于优质弱筋小麦生产,是国家小麦品质区划的弱筋小麦产业带,但该地区同时也是小麦白粉病的重发区。培育高产、弱筋、品质优良且抗白粉病的新品种是解决这一地区小麦生产中病害问题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扬麦22就是这样一个新品种。1选育概况1998年配制杂交组合(扬麦9号×97033-2),连续回交二次后,采用系谱法连续选株选系;2005年选出优质高产新品系扬06G5进入鉴定圃;2006年扬06G5表现优异,同年秋播进入品比试验;2007年进入长江中下游多点适应性试验;2009—2011年参加国家长江中下游组区域试验;2011—2012年进入国家生产试验;2012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扬麦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新品种 优质高产 抗白粉病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长江中下游 小麦生产 小麦白粉病 适应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