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及其创新——以江苏省农业委员会项目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力坚 杜永林 +3 位作者 葛自强 孙成明 刘涛 陈瑛瑛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3221-3224,共4页
在介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概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江苏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主体、实施的转化项目以及相应的运行机制,并提出了进一步的创新发展思路,以期为提高江苏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供依据,并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
关键词 农业科技成果 转化 创新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叶片形态相关基因RL3(t)的遗传分析和精细定位 被引量:3
2
作者 郭旻 李荣德 +6 位作者 姚健 朱娟 范祥云 王伟 汤述翥 顾铭洪 严长杰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58-464,共7页
利用60 Co-γ射线辐射籼稻品种93-11,获得了两份卷叶突变体rl3(t)-1和rl3(t)-2。与野生型93-11相比,两个突变体叶片显著内卷,株高降低,穗长变短,并且结实率降低。细胞学分析表明,突变体叶片中泡状细胞数量的减少和形态的改变,可能是导... 利用60 Co-γ射线辐射籼稻品种93-11,获得了两份卷叶突变体rl3(t)-1和rl3(t)-2。与野生型93-11相比,两个突变体叶片显著内卷,株高降低,穗长变短,并且结实率降低。细胞学分析表明,突变体叶片中泡状细胞数量的减少和形态的改变,可能是导致叶片卷曲的原因之一。遗传分析和等位性测验表明突变体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且rl3(t)-1和rl3(t)-2等位。以卷叶突变体rl3(t)-1与武运粳8号杂交的F2分离群体作为定位群体,利用SSR标记和新发展的STS标记,将RL3(t)基因初步定位于第3染色体长臂上STS标记M3-45和SSR标记RM6676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5.5和4.4cM。进一步扩大定位群体,结合新发展的STS分子标记,最终将该卷叶基因定位在STS标记S3-39和S3-36之间,该区段物理距离为46k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 卷叶 RL3(t)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CRISPR/Cas9系统定向改良水稻粒长和穗粒数性状 被引量:25
3
作者 沈兰 李健 +5 位作者 付亚萍 王俊杰 华宇峰 焦晓真 严长杰 王克剑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3-231,共9页
【目的】基因组定点编辑技术已成为分子育种的重要手段。本研究拟对GS3和Gn1a功能缺失突变对目标性状的改良效应进行分析,以期为培育高产水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CRISPR/Cas9系统,以控制粒型基因GS3和控制每穗粒数基因Gn1a为编... 【目的】基因组定点编辑技术已成为分子育种的重要手段。本研究拟对GS3和Gn1a功能缺失突变对目标性状的改良效应进行分析,以期为培育高产水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CRISPR/Cas9系统,以控制粒型基因GS3和控制每穗粒数基因Gn1a为编辑对象,构建了共敲除载体p C1300-2×35S::Cas9-g^(GS3)-g^(Gn1a)a,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4个优质水稻品种,分析了基因突变的特征和相应农艺性状。【结果】构建的敲除载体成功地实现了对GS3和Gn1a基因的定点编辑。在4个转化受体的T_0代均分别获得了gs3和gs3gn1a的移码突变体。对T_1 代中无选择标记突变体的农艺性状分析表明,突变体gs3和gs3gn1a与野生型相比粒长变长,千粒重增加;突变体gs3gn1a与突变体gs3相比,每穗粒数显著增加。【结论】利用CRISPR/Cas9系统进行水稻基因编辑可以快速改良品种的目标性状,在水稻品种的定向改良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 基因编辑 水稻 GS3 Gn1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米重金属污染的农艺治理途径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4
作者 徐加宽 严贞 +3 位作者 袁玲花 颜士敏 王余龙 杨连新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20-226,共7页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集约化的快速发展,农田重金属污染及其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水稻作为世界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稻田有毒重金属向稻米的迁移和富集直接危及人类健康甚至生命。采取适宜的农艺调...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集约化的快速发展,农田重金属污染及其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水稻作为世界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稻田有毒重金属向稻米的迁移和富集直接危及人类健康甚至生命。采取适宜的农艺调控措施可有效减少重金属通过稻米进入人体的机会,是在重金属轻中度污染土壤上持续进行稻米安全生产最经济有效的途径。从品种筛选、肥料运筹、改良剂使用、水分管理以及耕作制度等方面系统阐述了稻米重金属污染的农艺控制途径及其最新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米 重金属污染 治理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苗期、拔节期冻害诊断与防御补救措施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春燕 朱新开 +3 位作者 王龙俊 束林华 蒋小忠 郭文善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1-72,共2页
从群体角度明确小麦苗期和拔节期冻害等级诊断指标,提出小麦播种前与播种后预防冻害的技术,并针对不同生育期冻害等级提出了相应的减灾补救措施,为江苏小麦高产、稳产、抗灾、减灾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小麦 冻害 指标 防御措施 补救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指纹在水稻品种鉴定中的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9
6
作者 左示敏 周娜娜 +7 位作者 陈宗祥 张亚芳 汤义华 毛从亚 许学宏 许明 许如根 潘学彪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4-8,共5页
DNA指纹检测技术应用于植物新品种鉴定已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在水稻上与其相关的技术标准仍待完善。本文对DNA指纹检测中主要涉及的分子标记及特点进行归纳,并综述了DNA指纹在我国水稻品种鉴定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国家... DNA指纹检测技术应用于植物新品种鉴定已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在水稻上与其相关的技术标准仍待完善。本文对DNA指纹检测中主要涉及的分子标记及特点进行归纳,并综述了DNA指纹在我国水稻品种鉴定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国家和地方两级DNA指纹标准的必要性和策略,认为可将利用高密度SNP标记构建的品种SNP指纹制定为国家标准,而基于核心SSR标记构建的品种SSR指纹可制定为地方标准。讨论了两级DNA指纹标准在品种培育、审定管理、市场监管及品种权保护过程中的应用策略以及仍需研究的问题,以期为建立规范化的"水稻品种鉴定DNA指纹"检测方法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种鉴定 DNA指纹 分子标记 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性和半冬性小麦氮效率差异的群体特征比较 被引量:4
7
作者 董召娣 张明伟 +5 位作者 易媛 郭明明 朱新开 封超年 郭文善 彭永欣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31-640,共10页
为了解小麦群体结构特征与氮利用效率的相关性,以江苏省推介使用的6个半冬性小麦品种和9个春性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两类型小麦间群体特征及氮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施氮量相同时,半冬性小麦群体植株平均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 为了解小麦群体结构特征与氮利用效率的相关性,以江苏省推介使用的6个半冬性小麦品种和9个春性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两类型小麦间群体特征及氮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施氮量相同时,半冬性小麦群体植株平均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在生育前期低于春性小麦,生育后期高于春性小麦,茎蘖数在全生育期均高于春性小麦,平均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总结实粒数、粒叶比均高于春性小麦。同一类型小麦中不同品种间群体干物质积累量、总结实粒数也存在显著差异;同一类型小麦各品种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茎蘖成穗率、总结实粒数、粒叶比与产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叶面积指数下降速率与产量呈线性负相关。半冬性和春性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总结实粒数与氮肥生产效率(NGPE)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春性小麦的粒叶比与NGPE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叶面积指数下降速率与NGPE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茎蘖成穗率与氮肥吸收效率(NUEa)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半冬性小麦粒叶比与氮肥农学效率(NAE)呈显著正相关。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总结实粒数是两种类型小麦群体NGPE的共性调控特征表现,粒叶比可作为春性小麦NGPE、半冬性小麦NAE差异的评价指标,茎蘖成穗率可作为春性小麦NUEa的调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冬性小麦 春性小麦 氮效率 群体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料运筹对不同类型专用小麦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力坚 吴宏亚 +1 位作者 孙成明 陈瑛瑛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8-81,91,共5页
以弱筋品种宁麦9号、中筋品种扬麦11和强筋品种中优16为材料,每个品种进行4种肥料处理,2次重复,分析籽粒蛋白质含量、籽粒硬度、出粉率、湿面筋含量、降落值、溶剂保持力、淀粉糊化特性和粉质仪等参数。结果表明:每种小麦通过2套品质指... 以弱筋品种宁麦9号、中筋品种扬麦11和强筋品种中优16为材料,每个品种进行4种肥料处理,2次重复,分析籽粒蛋白质含量、籽粒硬度、出粉率、湿面筋含量、降落值、溶剂保持力、淀粉糊化特性和粉质仪等参数。结果表明:每种小麦通过2套品质指标的对比,降低总施肥量有利于小麦弱筋品质的体现,而施用肥料的处理中,基肥比例高对弱筋小麦品质有利,拔节肥比例越大对弱筋小麦的品质越不利;提高总施肥量能提升中筋小麦的品质,同时可以适当减少基肥施用量,控制好拔节肥的比例;提高总施肥量、扩大拔节肥的比例,能显著提升强筋小麦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用小麦 肥料运筹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t基因导入对棉花叶片生长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华鹤良 陈源 +1 位作者 张祥 陈德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3-55,共3页
以转基因抗虫棉与受体及亲本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抗虫Bt基因导入对棉花叶片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Bt基因导入使棉花叶片生长特征发生变化。常规抗虫棉品种主茎叶片数量减少,在不同生育阶段出叶速度有所变化;果枝叶数增加或减少,且... 以转基因抗虫棉与受体及亲本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抗虫Bt基因导入对棉花叶片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Bt基因导入使棉花叶片生长特征发生变化。常规抗虫棉品种主茎叶片数量减少,在不同生育阶段出叶速度有所变化;果枝叶数增加或减少,且增长速率具有前快后慢和前慢后快型。杂交抗虫棉品种则表现为叶数增加和出叶速度快。抗虫棉单株叶面积的变化有3种形式,一是在盛花前叶面积都以是主茎叶为主体,二是与常规棉相同,但叶面积更大,这类棉花主要是抗虫棉杂交种,三是是前中期与常规棉相同,至盛铃期果枝叶面积达到高峰。转Bt基因抗虫棉群体的最适LAI范围为4.0~4.5,实现抗虫棉高产的群体适宜LAI应出现在盛铃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基因 棉花叶片 生长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剪颖湿水去雄方法在水稻杂交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宗祥 姜伟 +1 位作者 左示敏 张亚芳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8-120,共3页
以镇稻88、扬稻6号以及Lemont为研究对象,在抽穗开花时选择适宜的稻穗作母本,每穗选留50朵左右成熟度较好的颖花,在前一天下午及当天早晨自然开花前,剪去颖花上部至刚好剪破花药,采用浇淋和喷雾2种给水方法处理剪过的稻穗,父本开花时分... 以镇稻88、扬稻6号以及Lemont为研究对象,在抽穗开花时选择适宜的稻穗作母本,每穗选留50朵左右成熟度较好的颖花,在前一天下午及当天早晨自然开花前,剪去颖花上部至刚好剪破花药,采用浇淋和喷雾2种给水方法处理剪过的稻穗,父本开花时分别进行不授粉、常规授粉和饱和授粉处理,10 d后考察各处理结实率。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剪颖对去雄效果没有影响;2个品种喷雾给水去雄效果极显著好于浇淋给水;品种间以Lemont去雄效果最好,其次为扬稻6号、镇稻88;不同时期、2种给水方法对雌蕊活性影响均不明显。综合分析,在水稻杂交实践中,采用剪颖后喷雾给水去雄方法比较适宜,浇淋给水去雄方法在粳稻中应慎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杂交 剪颖 饱和授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穗上不同粒位籽粒胚乳结构及其结实期灌溉方式对它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袁莉民 展明飞 +2 位作者 章星传 王志琴 杨建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5-259,共15页
为探明水稻穗上不同粒位胚乳结构形成特征及结实期灌溉方式对它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以籼稻扬稻6号和粳稻武运粳24为材料,运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穗上不同部位籽粒胚乳结构的形成动态。自抽穗至成熟设置保持浅水层(CK)、轻干-湿交替灌溉(WMD)... 为探明水稻穗上不同粒位胚乳结构形成特征及结实期灌溉方式对它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以籼稻扬稻6号和粳稻武运粳24为材料,运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穗上不同部位籽粒胚乳结构的形成动态。自抽穗至成熟设置保持浅水层(CK)、轻干-湿交替灌溉(WMD)和重干-湿交替灌溉(WSD)3种灌溉方式,观察了干湿交替灌溉方式对水稻产量和籽粒胚乳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浆过程中稻米胚乳结构的形态建成顺序是,上部穗籽粒早于中部穗籽粒更早于下部穗籽粒,一次枝梗籽粒早于二次枝梗籽粒,穗上早开花的籽粒早于迟开花的籽粒。与CK相比,结实期WMD可以明显提高水稻产量;其穗下部籽粒胚乳的淀粉体排列更紧密,籽粒背部淀粉粒嵌挤甚至粘连。在WSD下,稻米胚乳淀粉体排列疏松,体积减小,粒径差异增大,相互间隙增大。灌溉方式对胚乳结构的影响,因粒位而异,以下部穗二次枝梗籽粒的腹部最为显著。表明水稻穗上不同部位籽粒胚乳结构形成与花后天数有密切关系;结实期WMD可以改进穗下部籽粒胚乳结构,WSD则会使胚乳结构变差。灌浆期土壤水势–20 kPa可作为改善稻米胚乳淀粉结构的节水灌溉低限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粒位 胚乳结构 淀粉粒 灌溉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着丝粒特异组蛋白CENH3抗体的制备与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薛超 张融 +5 位作者 郭瑞 刘帅 刘晓宇 沈明晨 邓世峰 龚志云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75-482,共8页
【目的】着丝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基本功能元件之一,其功能是在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时期精确地调控染色体配对和分离并维持染色体的稳定。着丝粒结构是由DNA和蛋白质形成的一种复合体。着丝粒特异组蛋白(centromere-specific histon... 【目的】着丝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基本功能元件之一,其功能是在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时期精确地调控染色体配对和分离并维持染色体的稳定。着丝粒结构是由DNA和蛋白质形成的一种复合体。着丝粒特异组蛋白(centromere-specific histone H3,CENH3)是功能着丝粒是否具有活性的最基本特征。所以制备CENH3的相关抗体是进行着丝粒结构与功能研究的前提条件之一。【方法】通过设计短肽进行兔免疫实验,制备了水稻着丝粒特异组蛋白CENH3兔源抗体,利用ELISA和蛋白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IF)等检测方法对抗体有效性进行了鉴定。【结果】ELISA检测显示制备的CENH3抗体有效稀释度为1:40万,并且蛋白免疫荧光信号在水稻体细胞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区域均能检测到。同时,该抗体也可以应用于玉米等其他物种。通过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技术获得与CENH3相结合的DNA分子,并进行PCR扩增和FISH定位分析,结果显示相应的Ch IP-DNA位于水稻功能着丝粒区域。【结论】本研究制备的水稻CENH3兔源抗体能满足着丝粒研究中相关实验的要求,可进一步应用于着丝粒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着丝粒特异组蛋白 染色质免疫沉淀 蛋白免疫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