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高产高效抗逆绿色小麦品种筛选与评价 被引量:2
1
作者 朱毅萱 张雨婷 +5 位作者 段瑞华 曹颖 刘畅 赵灿 王维领 霍中洋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56-65,共10页
筛选高产高效抗逆的绿色品种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保障。本研究以24个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在不同施氮量处理下调查品种的产量、氮肥农学效率、赤霉病及白粉病抗性等指标,并进行综合评价,筛选适宜江苏省种植的绿色小麦品种。结果表明... 筛选高产高效抗逆的绿色品种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保障。本研究以24个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在不同施氮量处理下调查品种的产量、氮肥农学效率、赤霉病及白粉病抗性等指标,并进行综合评价,筛选适宜江苏省种植的绿色小麦品种。结果表明,同一品种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的产量优势表现不一致,扬麦25、淮麦33、洛麦24等品种的平均产量较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品种的氮肥农学效率整体上呈降低趋势,扬麦29、淮麦33、扬麦25等品种的平均氮肥利用效率较高;各品种赤霉病抗性和白粉病抗性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扬麦15、宁麦13、扬麦20等品种具有较高的赤霉病抗性,而扬麦29、镇麦9号、镇麦10等品种具有较强的白粉病抗性;增加施氮量降低了小麦植株的抗倒伏能力,扬麦25、宁麦资126、国红6号等品种的抗倒性较好;半冬性和弱春性品种的越冬期抗寒性整体上优于春性品种,但部分春性品种如宁麦13、宁麦26和扬麦29同样具有较强的越冬期抗寒性。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对各品种的综合性状进行评价,提出扬麦25、扬麦29、宁麦13、镇麦18为适宜在江苏淮南推广种植的绿色小麦品种;淮麦33和洛麦24为适宜在江苏淮北种植的绿色小麦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绿色品种 高产 高效 抗逆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渔综合种养对土壤和水稻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窦志 张耀元 +4 位作者 郭威 陆静雯 徐强 汪本福 高辉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6-845,共10页
近十几年来,稻渔综合种养因经济效益良好、农产品更绿色优质,规模迅速扩增,模式不断丰富,已经成为我国一种重要的稻作制度。稻渔综合种养的稻田土壤质量和水稻产量水平一直是政府和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综述了稻渔综合种养对稻田土... 近十几年来,稻渔综合种养因经济效益良好、农产品更绿色优质,规模迅速扩增,模式不断丰富,已经成为我国一种重要的稻作制度。稻渔综合种养的稻田土壤质量和水稻产量水平一直是政府和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综述了稻渔综合种养对稻田土壤性状和水稻产量的影响,并对今后稻渔综合种养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保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下土壤健康和水稻产量稳定、促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渔综合种养 土壤性状 水稻产量 绿色生态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地黑土区中微量元素施用量对水稻生长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3
作者 孙亮 胡锐 +9 位作者 徐益 戴林秀 佴健信 王维领 赵灿 钱晓晴 赵晨 霍中洋 杨文飞 胡雅杰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49-55,共7页
为了通过测土配方明确寒地黑土区水稻中微量元素适宜用量,在寒地黑土中微量元素检测的基础上设计4个中微量元素用量,分别为CK(0 kg/hm^(2))、F1(112.31 kg/hm^(2))、F2(140.01 kg/hm^(2))和F3(167.71 kg/hm^(2)),探讨中微量元素不同用... 为了通过测土配方明确寒地黑土区水稻中微量元素适宜用量,在寒地黑土中微量元素检测的基础上设计4个中微量元素用量,分别为CK(0 kg/hm^(2))、F1(112.31 kg/hm^(2))、F2(140.01 kg/hm^(2))和F3(167.71 kg/hm^(2)),探讨中微量元素不同用量对寒地黑土区水稻生长特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施用中微量元素后水稻产量显著增加,在F2条件下水稻的有效穗数显著高于CK达到最大值,实际产量提高了9.39%,其增产主要是由于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增加。从群体质量指标上看,中微量元素施肥处理显著提高水稻群体茎蘖数、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和SPAD值,在F2条件下效果较好。在稻米品质方面,中微量元素施肥处理提高整精米率,显著降低稻米的垩白粒率、垩白度。随着中微量元素用量增加,稻米蛋白质含量呈递增趋势,直链淀粉含量呈递减趋势,稻米食味值先增后降,在F2施用水平食味值最高。综上所述,在寒地黑土区施用中微量元素140.01 kg/hm^(2)利于提高水稻的产量和稻米加工、外观和食味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中微量元素 生长特性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倒春寒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6
4
作者 刘畅 王维领 +3 位作者 赵灿 李国辉 许轲 霍中洋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15-1122,共8页
倒春寒天气是制约中国黄淮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实现高产稳产的重要气象因子之一。本文综述了倒春寒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倒春寒胁迫下小麦穗数和穗粒数降低的生理原因,小麦倒春寒抗性评价研究进展。提出了对小麦倒春寒抗性进行分类研... 倒春寒天气是制约中国黄淮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实现高产稳产的重要气象因子之一。本文综述了倒春寒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倒春寒胁迫下小麦穗数和穗粒数降低的生理原因,小麦倒春寒抗性评价研究进展。提出了对小麦倒春寒抗性进行分类研究的观点,总结了缓减倒春寒危害的主要栽培措施,并从小麦倒春寒抗性种质鉴定和品种改良、小麦倒春寒抗性的生理和分子机制、小麦不同器官的抗寒机制、倒春寒风险评估及防灾减灾措施等角度进行了展望,为小麦倒春寒抗性的改良和栽培调控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倒春寒 生理机制 抗性评价 缓解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叶比对优质粳稻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姚宇 邢志鹏 +8 位作者 陶钰 黄志成 王坤庭 霍中洋 胡雅杰 郭保卫 魏海燕 高辉 张洪程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65-874,共10页
为阐明不同粒叶比水稻群体的稻米品质特征与差异,以大面积生产上代表性迟熟中粳水稻品种淮稻5号和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设置穗肥施氮量和齐穗期花叶疏剪处理,在灌浆结实期形成不同粒叶比差异的水稻群体,以研究粒叶比对优质粳稻稻米品质... 为阐明不同粒叶比水稻群体的稻米品质特征与差异,以大面积生产上代表性迟熟中粳水稻品种淮稻5号和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设置穗肥施氮量和齐穗期花叶疏剪处理,在灌浆结实期形成不同粒叶比差异的水稻群体,以研究粒叶比对优质粳稻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粒叶比的提高,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降低,稻米加工品质变差。高粒叶比处理的米粒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较高,外观品质较差;稻米蛋白质含量随粒叶比的升高而降低,水稻粒叶比低,则营养品质优。增加水稻粒叶比能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增加胶稠度、黏度和平衡度,降低硬度,提高米饭食味值。穗肥用氮量减少,稻米外观品质变优,米饭食味值提高,水稻淀粉黏滞性改善。在穗肥施氮量和齐穗期花叶疏剪处理下,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均与食味值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且蛋白质含量与食味值的相关性更大。因此,减施穗肥施氮量和提高粒叶比均利于米饭食味值增加,且蛋白质含量改变对米饭食味值的调节作用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花叶疏剪 粒叶比 穗肥施氮量 稻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迟播下不同施氮量和基本苗处理对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王维领 赵凌天 +4 位作者 刘畅 赵灿 李国辉 许轲 霍中洋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89-95,共7页
以不同筋型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探究迟播条件下施氮量和基本苗处理对小麦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筛选适宜江苏淮南迟播小麦高产栽培的施氮量和基本苗组合。结果表明,基本苗和施氮量及其互作对迟播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有极显著影响。随... 以不同筋型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探究迟播条件下施氮量和基本苗处理对小麦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筛选适宜江苏淮南迟播小麦高产栽培的施氮量和基本苗组合。结果表明,基本苗和施氮量及其互作对迟播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有极显著影响。随基本苗数量的增加,宁麦13、农麦88产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随施氮量的增加,宁麦13产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农麦88则呈递增趋势。基本苗和施氮量主要通过影响穗数、穗粒数而影响迟播小麦产量,对千粒质量的影响较小。宁麦13、农麦88这2个品种2年平均产量最高的处理组合分别为M3N3(基本苗375万株/hm^(2),施氮量270 kg/hm^(2))、M2N4(基本苗300万株/hm^(2),施氮量315 kg/hm^(2)),产量分别达7905、8088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迟播 施氮量 基本苗 群体质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每角粒数形成及其调控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林耀威 林国冰 +2 位作者 王龙 李亦扬 左青松 《江苏农业学报》 2025年第8期1647-1654,共8页
油菜作为中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在实际生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中国油菜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高产优质成为油菜育种主攻目标。油菜产量是由单位面积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千粒重构成,生产上高产油菜多表现为角大粒多,因... 油菜作为中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在实际生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中国油菜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高产优质成为油菜育种主攻目标。油菜产量是由单位面积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千粒重构成,生产上高产油菜多表现为角大粒多,因此增加每株角果数、提高每角粒数和增加千粒重是油菜增产的有效途径。本文阐述了油菜角果发育与每角粒数形成的关系,并从影响每角粒数的因素,包括营养状况与氮肥处理、水分、温光条件及内源激素等方面分析调控油菜每角粒数的措施,以期为提高油菜单位面积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角果 每角粒数 调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