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籼稻背景下导入Wxin等位基因改良稻米食味和理化品质 被引量:9
1
作者 杨勇 陆彦 +6 位作者 郭淑青 石仲慧 赵杰 范晓磊 李钱峰 刘巧泉 张昌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628-1637,共10页
水稻Wx^b等位基因已广泛用于籼稻的品质改良,但携带该等位基因的一些籼稻米饭往往偏软,仍需进一步改良。为明确籼稻背景下导入Wxin等位基因对稻米食味品质和理化品质的效应,分别以携带Wx^in的IR64和携带Wx^b的9311为供体,以携带Wx^a的籼... 水稻Wx^b等位基因已广泛用于籼稻的品质改良,但携带该等位基因的一些籼稻米饭往往偏软,仍需进一步改良。为明确籼稻背景下导入Wxin等位基因对稻米食味品质和理化品质的效应,分别以携带Wx^in的IR64和携带Wx^b的9311为供体,以携带Wx^a的籼稻SIR3611(3611)为受体,基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通过杂交和连续回交的方式构建了3611背景下携带Wx^in和Wx^b的近等基因系。系统比较了不同近等基因系间的农艺性状以及稻米的食味和理化品质。结果表明,近等基因系与受体亲本3611的主要农艺性状基本接近,无显著差异。NIL(Wx^in)稻米的表观直链淀粉含量较亲本3611极显著下降而胶稠度极显著增加。NIL(Wx^b)稻米表观直链淀粉含量最低且与之对应的胶稠度最高。近等基因系NIL(Wx^in)和NIL(Wx^b)稻米的食味值较亲本极显著提高。NIL(Wx^in)和NIL(Wx^b)稻米的GBSSI丰度与对应的表观直链淀粉含量具有明显的正相关。稻米粉的黏滞性谱、热糊化特性和晶体结构与直链淀粉含量显著相关性。本研究为在我国籼稻品种品质改良中有效利用Wx^in等位基因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食味品质 Wx等位基因 表观直链淀粉含量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ISPR/Cas基因编辑系统在水稻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刘建菊 肖宁 +14 位作者 吴云雨 蔡跃 潘存红 时薇 陈梓春 朱书豪 李育红 余玲 王志平 刘广青 周长海 黄年生 张小祥 季红娟 李爱宏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0,共10页
基因编辑是一种能对特定基因进行修饰的基因工程技术,能快速对靶点基因编辑,是高效捕获目的基因、快速研究目标基因功能的重要手段,在基因功能研究和作物育种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基因编辑利用特异的DNA结合元件和切割... 基因编辑是一种能对特定基因进行修饰的基因工程技术,能快速对靶点基因编辑,是高效捕获目的基因、快速研究目标基因功能的重要手段,在基因功能研究和作物育种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基因编辑利用特异的DNA结合元件和切割元件开展编辑工作,然而该技术最需注意的是特异性和脱靶率问题,不同时期的基因编辑技术也针对上述2个问题进行改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是CRISPR/Cas9,Cas12a由于其特异性高且脱靶率大大降低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对基因编辑的技术发展及特点、CRISPR/Cas9和Cas12a的技术优势进行介绍,并对这2种技术在水稻产量、抗性及品质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同时对拓展CRISPR/Cas基因编辑技术在水稻中的应用提出展望,为基因功能鉴定及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编辑 Cas9 Cas12a 水稻 性状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来水污泥与食用菌菌渣研制的新型机插秧育苗基质对水稻秧苗素质、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3
作者 时薇 王志平 +19 位作者 张秀琴 郭广军 张小祥 张刚 肖宁 潘存红 刘建菊 吴云雨 李育红 蔡跃 陈梓春 朱书豪 余玲 周长海 季红娟 高鹏 吉春明 刘建凤 李爱宏 黄年生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5-101,共7页
为探究不同比例自来水污泥和食用菌菌渣配组研制的新型机插秧育苗基质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筛选出最适宜水稻秧苗生长的育苗基质配方,以扬香玉200为试验品种,设置不同比例的3个处理:A(自来水污泥∶鹿茸菇渣∶杏鲍菇渣∶辅料=3∶3∶3∶1)、B... 为探究不同比例自来水污泥和食用菌菌渣配组研制的新型机插秧育苗基质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筛选出最适宜水稻秧苗生长的育苗基质配方,以扬香玉200为试验品种,设置不同比例的3个处理:A(自来水污泥∶鹿茸菇渣∶杏鲍菇渣∶辅料=3∶3∶3∶1)、B(自来水污泥∶杏鲍菇渣∶双孢菇渣∶辅料=3∶3∶3∶1)、C(自来水污泥∶鹿茸菇渣∶杏鲍菇渣∶双孢菇渣∶辅料=2∶3∶2∶2∶1),柴米河基质(D)和细土(E)为双对照,对5个处理下秧苗素质、生理指标、移栽大田后的水稻产量以及稻米品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处理A培育的水稻秧苗在株高、茎基宽、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较处理E均显著提高;根体积、地下部鲜重与处理E相较无显著差异,根长显著短于处理E,说明处理A根系较为粗壮,促进了秧苗地上部的生长。处理B和处理C分别减少了秧苗地下部和地上部的生物量。生理指标显示,处理A提高了秧苗叶绿素总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全氮含量,总糖含量显著降低;该处理秧苗移栽大田后,增产显著。综合比较,处理A(润江基质1号)增强了水稻叶片光合作用和代谢,提高了糖分运输效率,秧苗整体素质好,对水稻增产贡献较大,可以在实践中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来水污泥 食用菌菌渣 机插秧 秧苗素质 生理指标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控水稻分蘖角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蔡跃 肖宁 +11 位作者 陈梓春 吴云雨 余玲 刘建菊 时薇 潘存红 李育红 周长海 季红娟 黄年生 张小祥 李爱宏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2-339,共8页
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在农业生产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随着人口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有限的产量提升使得水稻生产正面临着严峻挑战。培育产量显著提高的水稻品种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理想株... 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在农业生产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随着人口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有限的产量提升使得水稻生产正面临着严峻挑战。培育产量显著提高的水稻品种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理想株型是品种改良的重要方向,直接影响着水稻产量。分蘖角作为构建水稻理想株型最重要的核心要素之一,它通过调节水稻群体光能利用效率进而影响单位面积产量。生产实践表明,具有合适分蘖角的水稻品种往往表现出更好的抗倒性和稳产潜力。近年来,随着功能基因组学的快速发展,研究学者在水稻分蘖角调控基因的挖掘及其分子机制解析方面取得了诸多重要进展。本研究系统总结了调控水稻分蘖角的功能基因及其遗传代谢网络,重点阐述了水稻分蘖角的驯化过程、重力反应介导的分子遗传途径以及植物激素和环境因素的调控机制,并展望了现有理论框架下未来的潜在研究方向,以期为高产、理想株型新品种的遗传改良和分子设计育种提供重要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株型 分蘖角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氮高效籼粳交直立穗粳稻品种的鉴定 被引量:2
5
作者 许作鹏 黄本西 +7 位作者 孙铭琰 杜圆月 徐扬 杨泽峰 刘巧泉 程祝宽 张宏根 汤述翥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93-100,共8页
培育和筛选需肥量少、产量高的氮高效品种是减少资源浪费、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以4个直立穗粳稻品种(系):武密粳(扬州大学以粳稻品系抗条武育粳3号与籼稻品种密阳23杂交育成)、抗条武育粳3号、武运粳24、淮稻5号为供试品种,设置4... 培育和筛选需肥量少、产量高的氮高效品种是减少资源浪费、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以4个直立穗粳稻品种(系):武密粳(扬州大学以粳稻品系抗条武育粳3号与籼稻品种密阳23杂交育成)、抗条武育粳3号、武运粳24、淮稻5号为供试品种,设置4个氮肥施用量:全生育期不施氮、全生育期施氮120 kg/hm2、240 kg/hm2和360kg/hm2,以及3个栽插密度试验:37.5万穴/hm2、30.0万穴/hm2和22.5万穴/hm2,探究不同直立穗品种的氮肥利用率及对产量的影响,试验重复2年。结果表明:武密粳遗传背景中籼稻血缘占比9.60%,明显高于其他3个粳稻品种;随氮肥施用量增加,所有品种株高、生物产量呈上升趋势,收获指数呈下降趋势,经济产量则以施氮240 kg/hm2水平为最高,过度施肥导致产量降低,栽插密度对以上4个性状的影响相对较小;武密粳的经济产量、收获指数和氮肥偏生产力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氮肥农学利用率显著低于其他3个品种,表明多施氮肥对提高武密粳产量的贡献相对较小;武密粳在施氮120 kg/hm2条件下的产量超过武运粳24和淮稻5号在施氮240、360 kg/hm2条件下的产量,说明武密粳是一个氮肥利用率较高的粳稻新品系,通过籼粳杂交培育节肥高效粳稻品种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杂交 粳稻品种 产量 氮肥利用率 收获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直链淀粉含量软米品种品质性状的比较 被引量:9
6
作者 史玉良 杨勇 +5 位作者 李雪飞 李钱峰 黄李春 张昌泉 宋学堂 刘巧泉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01-610,共10页
【目的】具有较低直链淀粉含量(5%~12%)的优良食味软米在国内市场上广受消费者欢迎,然而不同软米品种间稻米品质表现差异较大,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尚未明确。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不同类型软米理化品质的差异及其成因。【方法】选取了江... 【目的】具有较低直链淀粉含量(5%~12%)的优良食味软米在国内市场上广受消费者欢迎,然而不同软米品种间稻米品质表现差异较大,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尚未明确。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不同类型软米理化品质的差异及其成因。【方法】选取了江苏地区具有显著品质差异的4个软米品种、2个糯稻品种和2个常规品种(均为粳稻品种)为对象,对其稻米理化品质和淀粉结构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结果】测序结果表明,软米品种南粳5055和南粳9108携带Wx^(mp)等位基因,而软米品种香软玉和武香粳113携带跟2个常规粳稻品种相同的Wx^(b)等位基因。品质分析表明,香软玉和武香粳113稻米较另两个软米品种中的直链淀粉含量更低,籽粒胚乳透明度更差;4个软米类稻米胚乳淀粉粒内部存在明显的孔隙,并且稻米胚乳越不透明,孔隙越明显;较低直链淀粉含量的软米食味表现更佳,这可能与低直链淀粉含量稻米具有更低的冷胶黏度、较大的崩解值和较小的消减值有关。淀粉精细结构测定表明,与常规粳稻米相比,软米的直链淀粉组分占比较低,而支链淀粉短链组分占比较高。【结论】目前江苏地区软米品种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和理化品质特性的差异,这为新型软米品种的培育和优异基因的克隆与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软米 直链淀粉含量 透明度 食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