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播期对机插水稻产量构成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5
1
作者 邢志鹏 曹伟伟 +10 位作者 钱海军 胡雅杰 张洪程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郭保卫 罗学超 李德剑 刘国林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22-31,共10页
为探明播期对机插水稻产量构成特征的影响,试验选用粳型超级稻武运粳24和籼粳交水稻甬优2640为材料,系统研究播期对机插稻茎蘖动态、穗部性状和籽粒灌浆动态特性的影响,阐明不同播期条件下机插稻产量及其构成特征。研究表明,播期推迟,... 为探明播期对机插水稻产量构成特征的影响,试验选用粳型超级稻武运粳24和籼粳交水稻甬优2640为材料,系统研究播期对机插稻茎蘖动态、穗部性状和籽粒灌浆动态特性的影响,阐明不同播期条件下机插稻产量及其构成特征。研究表明,播期推迟,机插稻茎蘖数拔节期显著升高、成熟期下降,成穗率明显降低,早播与晚播变化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机插稻穗长、着粒密度、单穗粒质量、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一次二次枝梗数比例、一次枝梗粒数、二次枝梗粒数、单次枝梗着粒数、一次枝梗结实率、二次枝梗结实率均随播期推迟而呈下降趋势,而一次二次枝梗总粒数比呈上升趋势,且籼粳交水稻受播期影响较大。除一次二次枝梗数比例、一次二次枝梗总粒数比和一次枝梗着粒数差异较小外,穗部构成特征其余指标均于早播、晚播间差异显著(P<0.05)。随机插稻播期推迟,强、弱势粒米粒终极生长量变小,单粒质量降低,强势粒的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下降,到达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延迟,活跃灌浆期和有效灌浆时间均延长;弱势粒的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差异较小,晚播较低,到达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推迟,活跃灌浆期缩短,有效灌浆时间延长。适宜早播机插水稻,群体茎蘖升降平稳,有效穗数增多,穗粒充足,穗部结构优化,结实率高,灌浆持续时间长,灌浆速率稳而高,弱势粒灌浆更充实,易实现稳产、高产。因此,苏中地区机插水稻提前至5月26日播种,抢时早栽,可实现单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作物 生长 播期 机插稻 茎蘖动态 穗型结构 灌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插方式和密度对不同穗型水稻品种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被引量:30
2
作者 胡雅杰 钱海军 +7 位作者 曹伟伟 邢志鹏 张洪程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郭保卫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93-506,共14页
为探明不同机插方式下水稻适用穗型和适宜栽插规格,阐明不同机插方式下不同穗型水稻品种产量形成特征,选用大、中和小穗型各2个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钵苗机插(行距33cm)、行距30cm毯苗机插和行距25cm毯苗机插3种机插方式(记为A、B、C),... 为探明不同机插方式下水稻适用穗型和适宜栽插规格,阐明不同机插方式下不同穗型水稻品种产量形成特征,选用大、中和小穗型各2个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钵苗机插(行距33cm)、行距30cm毯苗机插和行距25cm毯苗机插3种机插方式(记为A、B、C),研究机插方式和密度对不同穗型水稻品种产量及其形成和穗部性状的影响。钵苗机插设置3种株距,分别为12cm、14cm和16cm(记为1、2、3),2种行距毯苗机插设置5种株距,分别为10cm、11.7cm、13.3cm、14.8cm、16cm(记为1、2、3、4、5)。研究结果表明:1)钵苗机插,随着密度降低,大穗型品种产量呈先增后减,以A2最高;中、小穗型品种产量呈递减趋势,以A1最高。毯苗机插,随着密度降低,大穗型品种B方式产量呈先增后减,以B4最高,C方式呈递增趋势,以C5最高;中穗型品种B和C方式产量均呈先增后减,分别以B3和C4最高;小穗型品种B方式产量呈递减趋势,以B1最高,C方式呈先增后减,以C2最高。同一密度下,钵苗机插产量显著高于毯苗机插,增产幅度表现为大穗型>中穗型>小穗型,2种行距毯苗机插差异不显著。对2种行距毯苗机插而言,同一株距下,大穗型品种B方式产量高于C方式;中穗型品种株距为10cm、11.7cm、13.3cm,B方式产量高,而株距为14.8cm、16cm,C方式产量高;小穗型品种除株距为10cm外,C方式较B方式具有增产优势。2)随着密度降低,不同机插方式下不同穗型品种单位面积穗数减少,每穗粒数增加,群体颖花量变化趋势与产量一致,结实率和千粒重变化不一。同一密度下,不同机插方式间单位面积穗数相当,钵苗机插每穗粒数显著高于毯苗机插,每穗粒数增幅表现为大穗型>中穗型>小穗型,结实率和千粒重差异不显著。对2种行距毯苗机插而言,同一株距下,B方式单位面积穗数少于C方式,而每穗粒数则相反。3)随着密度降低,不同机插方式下不同穗型品种穗长、着粒密度、单穗质量、一次枝梗数、一次枝梗粒数、二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粒数呈增加趋势,一、二次枝梗数比值和一、二次枝梗粒数比值呈减少趋势。同一密度下,钵苗机插穗长、着粒密度、单穗质量、一次枝梗数、一次枝梗粒数、二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粒数高于毯苗机插。因此,钵苗机插应用大穗型品种宜适当降低密度,充分发挥大穗优势,提高群体颖花量而高产;中、小穗型品种宜采用高密度栽插,增加穗数以获得高产。毯苗机插应用大穗型品种宜采用行距30cm,适当增加株距,依靠扩大穗型而高产;中穗型品种宜采用行距30cm,配置中等密度,协调穗粒结构而提高群体颖花量;小穗型宜采用行距25cm,适当减少株距,通过显著增加穗数以获得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钵苗机插 毯苗机插 株行距 产量 产量构成 穗部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麦两熟制条件下钵苗机插方式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米质的影响 被引量:30
3
作者 邢志鹏 朱明 +9 位作者 吴培 钱海军 曹伟伟 胡雅杰 郭保卫 魏海燕 许轲 霍中洋 戴其根 张洪程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81-595,共15页
为探明钵苗机插方式在稻麦两熟地区对水稻米质性状的影响及其品种类型间差异,本文以常规粳稻、杂交籼稻和籼粳交水稻为材料,比较了钵苗机插、毯苗机插和机械直播3种种植方式在稻麦两熟制高产栽培条件下的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营养... 为探明钵苗机插方式在稻麦两熟地区对水稻米质性状的影响及其品种类型间差异,本文以常规粳稻、杂交籼稻和籼粳交水稻为材料,比较了钵苗机插、毯苗机插和机械直播3种种植方式在稻麦两熟制高产栽培条件下的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营养品质、蒸煮食味品质特性变化及其品种类型间差异。结果表明,钵苗机插的整精米率比毯苗机插和机械直播分别提高1.6%和4.9%(P<0.05),整精米产量分别提高7.8%和25.9%(P<0.05),改善了稻米加工品质;与毯苗机插和机械直播相比,钵苗机插的稻米垩白米率、垩白面积和垩白度显著增加,对稻米外观品质有不利影响,但钵苗机插精米蛋白质含量较高,有利于稻米营养品质的改良,其精米蛋白质产量分别比毯苗机插和机械直播提高8.7%和28.0%;3种种植方式相比,钵苗机插稻米蒸煮食味品质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变优趋势,其中,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消减值和糊化温度呈钵苗机插<毯苗机插<机械直播的趋势,胶稠度、峰值黏度、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和崩解值呈钵苗机插>毯苗机插>机械直播的趋势;食味值于种植方式间无显著差异,呈籼粳交水稻和常规粳稻钵苗机插<毯苗机插<机械直播,杂交籼稻毯苗机插>钵苗机插>机械直播的趋势。由此得出,钵苗机插不仅能增加稻谷产量,还能改善部分稻米品质特征,是稻麦两熟地区实现高产高效优质协调水稻生产的潜力型机械化种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麦两熟 机械化种植 钵苗机插 产量 米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种方式和栽插密度对毯苗机插水稻南粳9108产量及光合物质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朱明 邢志鹏 +9 位作者 吴培 钱海军 曹伟伟 胡雅杰 郭保卫 魏海燕 许轲 霍中洋 戴其根 张洪程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4-87,共4页
以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在印刷播种和常规播种方式下,探讨不同栽插密度对毯苗机插水稻产量及其光合物质生产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播种相比,印刷播种方式下水稻增产1.9%~6.3%,差异显著;长生育期、大群体颖花量和高干物质积累量是... 以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在印刷播种和常规播种方式下,探讨不同栽插密度对毯苗机插水稻产量及其光合物质生产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播种相比,印刷播种方式下水稻增产1.9%~6.3%,差异显著;长生育期、大群体颖花量和高干物质积累量是印刷播种方式水稻增产的重要途径;适当降低栽插密度可使印刷播种方式毯苗机插水稻获得高产,行株距30.0 cm×13.0 cm是印刷播种方式水稻获得高产的较优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印刷播种 毯苗机插 栽插密度 生育期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土壤类型下灌溉方式对水稻产量形成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梦云 李晓峰 +4 位作者 陈雨霏 任红茹 汪伟 荆培培 霍中洋 《中国稻米》 2018年第3期10-15,共6页
以常规粳稻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在壤土、黏土、砂土3种类型土壤下,自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开始分别设置轻度节水灌溉(-15k Pa)、重度节水灌溉(-25k Pa)处理,并以常规水层灌溉为对照(CK),探究不同土壤类型下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产量及水分... 以常规粳稻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在壤土、黏土、砂土3种类型土壤下,自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开始分别设置轻度节水灌溉(-15k Pa)、重度节水灌溉(-25k Pa)处理,并以常规水层灌溉为对照(CK),探究不同土壤类型下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壤土和黏土条件下,与CK相比,轻度节水灌溉、重度节水灌溉处理显著提高了水稻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其中,轻度节水灌溉较CK分别增产13.89%和10.96%,重度节水灌溉分别增产7.02%和6.61%,水分利用效率轻度节水灌溉较CK分别提高32.0%和26.0%,重度节水灌溉较CK分别提高29.0%和26.0%;在砂土条件下,轻度节水灌溉和重度节水灌溉处理产量较CK明显下降,但水分利用效率提高,其中,轻度节水灌溉处理较CK减产5.67%、水分利用效率较CK提高18.0%,重度节水灌溉处理较CK减产11.22%、水分利用效率较CK提高21.0%。在壤土、黏土条件下,轻度节水灌溉能够提高地上部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光合势、群体生长速率和净同化率,从而提高产量,而砂土条件下节水灌溉降低了地上部群体干物质积累,最终导致减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土壤类型 节水灌溉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