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对家禽饲料利用率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晨晓 耿丹丹 +3 位作者 毕瑜林 陈国宏 常国斌 白皓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2-160,共9页
饲料消耗是家禽养殖过程中的主要支出环节,提高饲料利用效率对提升家禽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肠道是家禽重要的消化器官和免疫器官,不仅在消化吸收和能量代谢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还可通过肠道微生物发挥免疫调节作用进而调控采食,肠道... 饲料消耗是家禽养殖过程中的主要支出环节,提高饲料利用效率对提升家禽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肠道是家禽重要的消化器官和免疫器官,不仅在消化吸收和能量代谢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还可通过肠道微生物发挥免疫调节作用进而调控采食,肠道微生物对家禽饲料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文章对家禽肠道微生物组成及分布进行了梳理,系统阐述了家禽肠道微生物的生理功能和在饲料利用率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研究家禽肠道微生物和宿主互作机制提供新思路,也为实现家禽营养精准配制、肠道健康精准调控、饲料利用率显著提升等促进家禽高效生产手段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禽 肠道微生物 采食 饲料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对畜禽免疫系统的影响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豪杰 华添 +6 位作者 陈世豪 毕瑜林 江勇 王志秀 陈国宏 白皓 常国斌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398-3408,共11页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可识别清除病原体与异常细胞,肠道菌群则参与机体消化吸收和代谢、调节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等。肠道菌群是由肠道内所有微生物构成的复杂群落,在长期共同进化过程中,肠道菌群与宿主免疫...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可识别清除病原体与异常细胞,肠道菌群则参与机体消化吸收和代谢、调节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等。肠道菌群是由肠道内所有微生物构成的复杂群落,在长期共同进化过程中,肠道菌群与宿主免疫系统之间存在动态互作,影响宿主肠道健康和免疫功能,肠道菌群失调会引起宿主炎症反应和疾病发生。同时,肠道菌群能够代谢蛋白质、膳食纤维、初级胆汁酸、亚油酸和碳水化合物等物质,产生大量的代谢产物,如短链脂肪酸、胆汁酸和吲哚等化合物,影响肠道上皮细胞和免疫细胞之间的互作,包括宿主代谢、肠道屏障和免疫功能等。现阶段对于畜禽肠道菌群的研究仍存在不足,如对肠道菌群多样性认识不全面、功能和协作机制不明确、研究方法局限以及调控手段缺乏等问题。笔者系统综述了畜禽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和肠道菌群失调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旨在更好地理解畜禽肠道菌群与免疫系统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为制定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的新策略和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免疫系统 代谢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调控畜禽饲料利用率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丁一凡 娄姬英 +5 位作者 江勇 王志秀 陈世豪 陈国宏 常国斌 白皓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7-132,共6页
饲料利用率性状是畜禽的重要经济性状之一,直接影响畜禽的养殖成本和经济效益。畜禽饲料利用率性状的遗传基础复杂多样,涉及多基因表达、网络调控和信号转导等方面。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长度超过200个核苷... 饲料利用率性状是畜禽的重要经济性状之一,直接影响畜禽的养殖成本和经济效益。畜禽饲料利用率性状的遗传基础复杂多样,涉及多基因表达、网络调控和信号转导等方面。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的RNA分子,其在基因表达调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与动物的采食、能量代谢、肌肉发育和脂质代谢等过程密切相关,对畜禽的饲料利用率性状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文章对近年来畜禽饲料利用率性状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有助于揭示畜禽饲料利用率性状的分子调控机制,为畜禽饲料利用率的改良与生产效益的提高提供新角度,也为优质畜禽的分子选育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 饲料利用率 lncRNA 调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害和干旱对稻米品质形成的影响及生理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马唯一 朱济邹 +9 位作者 朱旺 耿孝宇 张翔 刁刘云 汪璐璐 孟天瑶 高平磊 陈英龙 戴其根 韦还和 《中国水稻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6-170,共15页
我国正大力开发利用滨海盐碱地发展水稻生产。然而,受限于淡水资源和水利基础设施,滨海盐碱地水稻生产过程中极易遭受盐-旱复合胁迫,导致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显著下降,严重制约了滨海盐碱地水稻丰产提质目标的实现。本文系统综述了盐害... 我国正大力开发利用滨海盐碱地发展水稻生产。然而,受限于淡水资源和水利基础设施,滨海盐碱地水稻生产过程中极易遭受盐-旱复合胁迫,导致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显著下降,严重制约了滨海盐碱地水稻丰产提质目标的实现。本文系统综述了盐害、干旱及其复合胁迫对水稻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的影响,并从渗透胁迫、离子平衡、光合作用、抗氧化保护、内源激素、碳氮代谢、代谢物及基因调控等方面阐明了其影响稻米品质形成的作用机制。此外,本文还从耐盐耐旱品种选育和栽培调控技术等方面提出了减轻水稻盐/干旱胁迫的调控措施,对下一步深入开展盐-旱复合胁迫影响稻米品质形成的生理机制研究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盐-旱复合胁迫 盐胁迫 干旱胁迫 稻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妥曲珠利均质混悬液在鸡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5
作者 华添 贺文庆 +4 位作者 毕瑜林 白皓 王志秀 江勇 常国斌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18,共5页
为评价新型妥曲珠利均质混悬液在鸡体内的吸收和代谢情况,试验将16只35日龄健康青脚麻鸡随机分成2组(公母各半),其中对照组经口灌服常规妥曲珠利混悬液,受试药物组经口灌服新型妥曲珠利均质混悬液,剂量均为20 mg/kg(以妥曲珠利计)。给... 为评价新型妥曲珠利均质混悬液在鸡体内的吸收和代谢情况,试验将16只35日龄健康青脚麻鸡随机分成2组(公母各半),其中对照组经口灌服常规妥曲珠利混悬液,受试药物组经口灌服新型妥曲珠利均质混悬液,剂量均为20 mg/kg(以妥曲珠利计)。给药后在设定时间段经翅静脉采血,分析血浆中妥曲珠利血药浓度。结果显示:新型妥曲珠利均质混悬液平均消除半衰期(T_(1/2β))约为11.13 h,达峰时间(T_(max))为2.0 h,达峰值浓度(C_(max))为26.26μg/mL,均与妥曲珠利混悬液差异不显著(P>0.05),新型妥曲珠利均质混悬液平均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和平均滞留时间(MRT)分别为325.70μg/mL·h和13.04 h,与妥曲珠利混悬液差异显著(0.01<P<0.05),新型妥曲珠利均质混悬液相对生物利用度(F)为105.54%。研究表明,新型妥曲珠利均质混悬液具备与妥曲珠利混悬液相同的药动学特征,并且使用更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妥曲珠利 混悬液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2蛋白E627K/V突变增强禽流感病毒对哺乳动物适应性研究进展
6
作者 金明霞 刘开拓 +1 位作者 王晓泉 刘秀梵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5-120,共6页
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跨越种间屏障感染哺乳动物后须获得适应性突变才能在哺乳动物体内高水平复制,PB2蛋白E627K/V突变(PB2-E627K或PB2-E627V)在其中发挥关键促进作用。在多种亚型AIV感染人病例中,PB2-E627K突变占比... 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跨越种间屏障感染哺乳动物后须获得适应性突变才能在哺乳动物体内高水平复制,PB2蛋白E627K/V突变(PB2-E627K或PB2-E627V)在其中发挥关键促进作用。在多种亚型AIV感染人病例中,PB2-E627K突变占比均显著增加,该突变主要通过增强病毒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聚合酶活性和突破宿主限制性因子的阻碍作用促进AIV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复制。H9N2亚型AIV感染人病例中PB2-E627V的占比较高,且该突变在其他亚型人源毒株中同样高频率出现,该突变同样可增强AIV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复制,增强在哺乳动物中的致病性和传播性,但其促进作用一般不如E627K显著,E627V被认为是AIV适应哺乳动物的中间状态。文章分析了不同宿主来源的AIV中PB2蛋白第627位氨基酸的多态性,总结了该位点适应哺乳动物的分子机制,强调了加强对禽源和哺乳动物源AIV的分子标记监测对阻止未来可能发生的大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 哺乳动物适应性 PB2 E627K/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顺式调控元件研究进展
7
作者 张鑫 刘鹏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45-1956,共12页
顺式调控元件是具有调控功能的非编码DNA序列,确保植物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和环境应答时相关基因正确的时空表达。目前,植物顺式调控元件的功能研究落后于动物,然而依托较完善的基因组注释信息和开放染色质技术,植物顺式调控元件研究取... 顺式调控元件是具有调控功能的非编码DNA序列,确保植物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和环境应答时相关基因正确的时空表达。目前,植物顺式调控元件的功能研究落后于动物,然而依托较完善的基因组注释信息和开放染色质技术,植物顺式调控元件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文章综述了植物顺式调控元件的相关研究,发现活性顺式调控元件与染色质活性相关联,转录因子和顺式调控元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基因转录水平,高通量测序技术提供的不同分子层面的组学数据能高效鉴定到顺式调控元件,由转座子衍生的顺式调控元件调控农艺性状基因转录。精准鉴定和深入功能解析顺式调控元件是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植物顺式调控元件的挖掘与功能解析有助于系统阐明农作物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的调控机制,更好助力于培育高产、优质、高抗、高效的优良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式调控元件 开放染色质 转录因子 染色质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貂感染禽流感病毒现状及对公共卫生安全的潜在威胁
8
作者 任乐瑶 刘开拓 +1 位作者 王晓泉 刘秀梵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5-220,共6页
为评估水貂在禽流感病毒(AIV)跨越种属障碍感染人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和归纳总结的方法,对水貂感染AIV的现状以及当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探讨。研究表明:水貂感染AIV的事件愈发频繁且病毒亚型多样,中国为感染的高发地区;水貂... 为评估水貂在禽流感病毒(AIV)跨越种属障碍感染人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和归纳总结的方法,对水貂感染AIV的现状以及当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探讨。研究表明:水貂感染AIV的事件愈发频繁且病毒亚型多样,中国为感染的高发地区;水貂感染AIV的途径繁多,尤其以人为因素为主,包括饲喂未经消毒的动物副产品以及病毒从人到动物的反向传播;水貂源AIV具备多个重要的哺乳动物分子标记,比禽源AIV更具感染人和在人体中复制的潜力;应通过完善水貂养殖的生物安全措施,如加强病原学和血清学监测等方法防止水貂感染AIV。以上研究表明水貂有可能是作为人流感病毒和AIV的混合器,成为AIV跨越种间障碍感染人的中间宿主,因此应在AIV的监测和防控中对水貂更加重视,进而封堵防控中的漏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 跨种传播 水貂 公共卫生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编辑技术及其在家禽抗病育种中的应用
9
作者 王辰雨 陈世豪 +3 位作者 毕瑜林 陈国宏 常国斌 白皓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765-4775,共11页
基因编辑作为一种新兴的基因工程技术,可以精确地修饰生物体基因组的特定基因序列。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已经从第一代锌指核酸酶技术(ZFN)、第二代转录激活样效应因子核酸酶技术(TALEN)发展到目前的第三代CRISPR-Cas9技术,在作物和家畜... 基因编辑作为一种新兴的基因工程技术,可以精确地修饰生物体基因组的特定基因序列。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已经从第一代锌指核酸酶技术(ZFN)、第二代转录激活样效应因子核酸酶技术(TALEN)发展到目前的第三代CRISPR-Cas9技术,在作物和家畜领域得到了成功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和家禽行业的快速发展,基因编辑技术在家禽抗病育种领域的应用成为了育种学家关注的焦点。文章系统介绍了基因编辑技术及其在家禽抗病育种中的发展和应用,简述了三代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历程,并对其他类型的CRISPR/Cas系统进行了拓展,分析了以CRISPR-Cas9技术为代表的新型基因编辑技术在鸡、鸭等家禽抗病育种中的应用,旨在为家禽抗病育种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尽管基因编辑技术展现出巨大潜力,但仍面临脱靶效应、递送系统安全性及公众接受度等挑战。未来,通过开发高保真Cas变体、优化递送载体(如纳米材料)及建立多基因协同编辑策略,可进一步提升技术精准性。基因编辑有望在抗病育种、药用蛋白生产等领域实现产业化突破,从而推动家禽种业自主创新与食品安全保障的双重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编辑 CRISPR-Cas9 家禽 抗病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拷贝数变异在家禽育种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易 白皓 +4 位作者 毕瑜林 路奥 黄艳丽 陈国宏 常国斌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633-2640,共8页
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是广泛存在于畜禽基因组中的一类重要的遗传变异,通常以大片段的DNA序列缺失或重复形式出现,直接影响着基因表达和功能。CNV与许多遗传疾病和表型性状密切相关,因此引起了广大动物遗传育种工作者... 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是广泛存在于畜禽基因组中的一类重要的遗传变异,通常以大片段的DNA序列缺失或重复形式出现,直接影响着基因表达和功能。CNV与许多遗传疾病和表型性状密切相关,因此引起了广大动物遗传育种工作者的密切关注。本文综述了CNV的形成原因、作用机制、检测方法以及现阶段国内外对家禽CNV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当前CNV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旨在为实现CNV作为家禽育种中的分子遗传标记进行辅助育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拷贝数变异 基因组 家禽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鸡DMRT1基因密码子偏好性与进化分析
11
作者 李泽宇 李国辉 +2 位作者 靳锴 孙红艳 李碧春 《中国畜禽种业》 2025年第3期31-44,共14页
为了研究原鸡DMRT1基因密码子偏好性及其影响因素以及物种间遗传进化和密码子偏好关系,试验选取了原鸡以及另外15个代表性物种的DMRT1基因作为研究对象,通过Codon W软件和EMBOSS在线网站,系统分析这些基因密码子偏好性相关的7个关键指... 为了研究原鸡DMRT1基因密码子偏好性及其影响因素以及物种间遗传进化和密码子偏好关系,试验选取了原鸡以及另外15个代表性物种的DMRT1基因作为研究对象,通过Codon W软件和EMBOSS在线网站,系统分析这些基因密码子偏好性相关的7个关键指标。使用ENC-plot和PR2-plot等方法对碱基突变等潜在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基于各物种DMRT1基因的CDS序列信息构建了系统发育树;通过同义密码子相对使用度(RSCU)构建了不同物种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热图,以直观展示各物种间密码子使用的差异和相似性。结果显示,DMRT1基因偏好使用以G/C结尾的密码子,而碱基突变是导致DMRT1基因偏好性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系统发育树和热图表明,虽然密码子使用具有种属特异性,但由于受其他因素影响,亲缘关系相近的物种间密码子使用模式也会有差异。该文发现原鸡DMRT1基因的偏好性弱,其密码子在使用度上也与近缘物种有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鸡 DMRT1基因 密码子偏好性 遗传进化 碱基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酵解调控鸡体外PGCLC形成的功能研究
12
作者 张晨 左其生 +3 位作者 邹艺琛 赵娟娟 张亚妮 李碧春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3-170,共8页
研究显示糖酵解过程主要参与细胞的重编程并维持细胞全能性,但其在生殖细胞分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还所知甚少。旨在以骨形态发生蛋白4(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4,BMP4)诱导鸡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分化原始生殖细胞(p... 研究显示糖酵解过程主要参与细胞的重编程并维持细胞全能性,但其在生殖细胞分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还所知甚少。旨在以骨形态发生蛋白4(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4,BMP4)诱导鸡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分化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PGC)的体外模型为基础,初步探索糖酵解系统在PGC形成中的功能,为从代谢水平解析鸡PGC形成的分子机制奠定理论基础。收集BMP4诱导过程中分别添加糖酵解抑制剂维生素K3(VK3)和激活剂DASA58,通过qRT-PCR检测诱导过程中糖酵解相关基因磷酸甘油酸激酶1(phosphoglycerate kinase 1,Pgk1)、己糖激酶1(hexokinase 1,Hk1)、丙酮酸激酶M2(pyruvate kinase M2,Pkm2)、乳酸脱氢酶A(lactate dehydrogenase A,Ldha)、1型葡萄糖转运蛋白(glucose transporter type 1,Glut1)、磷酸果糖激酶(phosphofructokinase,platelet,Pfkp)和醛缩酶,果糖-双磷酸C(aldolase,fructose-bisphosphate C,Aldoc)的表达变化;细胞形态学观察不同处理下细胞形态的变化;流式细胞分析不同处理下诱导第6天时DDX4阳性细胞比例(PGC样细胞,PGCLC)。qRT-PCR结果显示,BMP4诱导鸡ESC分化为PGC样细胞的过程中,糖酵解相关基因都出现显著下调趋势,糖酵解途径被抑制;而添加VK3后,糖酵解途径极显著抑制,添加DASA58后,糖酵解途径则被显著激活。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与正常诱导过程相比,添加VK3后,第6天的类胚体显著增加;而添加DASA58后,类胚体则显著减少。流式细胞分析发现,添加VK3后,DDX4阳性细胞比例增加,添加DASA58后,DDX4阳性细胞比例减少。该研究结果显示抑制糖酵解过程能够促进体外鸡PGC-like的形成,即糖酵解过程在鸡PGCs形成过程中被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酵解 胚胎干细胞 原始生殖样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洁标签淀粉的加工工艺及其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进展
13
作者 孙超慧 冯朵 +2 位作者 王梓晗 李恩鹏 李松南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共5页
简述了清洁标签淀粉的概念,综述了物理法(超声处理、水热处理、高压处理、电场处理和挤压处理)和生物酶法在清洁标签淀粉加工工艺中的研究现状,并概述了其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清洁标签淀粉在食品工业中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 简述了清洁标签淀粉的概念,综述了物理法(超声处理、水热处理、高压处理、电场处理和挤压处理)和生物酶法在清洁标签淀粉加工工艺中的研究现状,并概述了其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清洁标签淀粉在食品工业中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洁标签 淀粉加工 水热处理 生物酶法 食品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城白鸭不同组织中主要矿物元素沉积规律与关键基因表达水平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白皓 李潇凡 +7 位作者 仲黎 宋倩倩 江勇 张扬 王志秀 徐琪 常国斌 陈国宏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264-2274,共11页
为了探讨连城白鸭不同组织中主要矿物元素的沉积规律及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本研究利用原子荧光光度计,分别测定了0、21、35、49和63日龄连城白鸭胸肌、腿肌、肝脏、背皮和胫骨组织中的镁、钾、铁、锌和硒等矿物元素含量,采用qRT-PC... 为了探讨连城白鸭不同组织中主要矿物元素的沉积规律及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本研究利用原子荧光光度计,分别测定了0、21、35、49和63日龄连城白鸭胸肌、腿肌、肝脏、背皮和胫骨组织中的镁、钾、铁、锌和硒等矿物元素含量,采用qRT-PCR法分析不同日龄肝脏组织中各矿物元素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及其与矿物元素沉积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镁与钾元素的沉积规律在所有组织中基本一致,且两者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在胸肌、腿肌和肝脏组织中,几乎所有矿物元素的含量在49~63日龄达到峰值(P<0.05)。镁元素相关基因TRPM6和TRPM7在21日龄时的表达水平最高(P<0.05);钾元素相关基因ATP1A1和ATP1B1在0日龄时的表达水平最高(P<0.05);铁元素相关基因FTH1的表达规律表现为先显著性下降再显著性升高的趋势,在35日龄时的表达水平最低(P<0.05);锌元素相关基因ATP6和ATP8分别在0和21日龄时的表达水平最高(P<0.05);硒元素相关基因GPX1和GPX4均在0日龄时的表达水平最高(P<0.05)。此外所有元素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元素在肝脏组织中的沉积量呈负相关,但不显著(P>0.05)。综上,镁元素和钾元素可作为联合指标用于连城白鸭优质品系的精准选育;49~63日龄可作为连城白鸭最佳出栏日龄的参考日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城白鸭 矿物元素 基因表达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的非经典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潇凡 耿丹丹 +5 位作者 毕瑜林 江勇 王志秀 常国斌 陈国宏 白皓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0,共10页
microRNA(miRNA)是一类在进化上较为保守的内源性非编码单链RNA分子(ncRNAs),包含大约20-22个核苷酸,通过与靶基因mRNA互补作用参与调控基因表达及多种生理生化过程。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miRNA通过剪切mRNA或抑制翻译负调控基因表达的经... microRNA(miRNA)是一类在进化上较为保守的内源性非编码单链RNA分子(ncRNAs),包含大约20-22个核苷酸,通过与靶基因mRNA互补作用参与调控基因表达及多种生理生化过程。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miRNA通过剪切mRNA或抑制翻译负调控基因表达的经典作用机制上,但是针对miRNA非经典作用机制的研究较少。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包括miRNA前体可编码多肽、miRNA可与其他功能蛋白相结合、miRNA可直接激活TLR受体蛋白、miRNA可提高蛋白表达水平、miRNA靶向调控线粒体相关基因mRNA以及miRNA可直接调控基因转录过程等6种miRNA的非经典作用机制,旨在能够更加深入和系统地理解miRNA的非经典作用模式,为解析miRNA在生物体内复杂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 非经典作用机制 分子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类转座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龙 白皓 +3 位作者 毕瑜林 李碧春 陈国宏 常国斌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3-99,共7页
转座子作为一段可移动的DNA序列,对于生物体的基因组进化和物种分化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转座子在生物突变体制备、转基因研究和基因治疗等领域展现出了非常大的潜能。然而目前关于动物转座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哺乳动物,禽类转座子的... 转座子作为一段可移动的DNA序列,对于生物体的基因组进化和物种分化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转座子在生物突变体制备、转基因研究和基因治疗等领域展现出了非常大的潜能。然而目前关于动物转座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哺乳动物,禽类转座子的相关研究较少。禽类基因组内的转座子元件具有含量少、多样性低等特点,同时禽类转座子在基因组中的分布也与哺乳动物有很大差异。文章综述了各类转座元件的结构特征和挖掘方法以及禽类基因组中转座子的种类和特点,并对禽类基因组内转座元件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旨在提高禽类转座子研究的重视程度,为禽类转座子的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类 转座子 基因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CAT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及非生物逆境胁迫响应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董璐 杨春洪 +1 位作者 陈林 宋丽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63-671,共9页
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是一种清除需氧生物体中羟基自由基的酶,能减轻氧化伤害。为探究大豆CAT家族基因特性及其在逆境响应中的作用,以拟南芥和水稻CATs基因序列为参考序列,利用大豆基因组数据库进行全基因组鉴定,采用生物信息学方... 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是一种清除需氧生物体中羟基自由基的酶,能减轻氧化伤害。为探究大豆CAT家族基因特性及其在逆境响应中的作用,以拟南芥和水稻CATs基因序列为参考序列,利用大豆基因组数据库进行全基因组鉴定,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蛋白特性、进化关系、亚细胞定位、组织特异性表达情况、共表达基因以及互作蛋白进行预测分析,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盐、干旱及缺氧胁迫下不同时间和部位的基因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大豆基因组中共鉴定到4个CAT家族同源基因GmCAT1/2、GmCAT3、GmCAT4和GmCAT5。大豆CATs均为亲水性非跨膜蛋白,其氨基酸编码序列均为492 aa,分子量为56 736~56 911 Da,均定位于过氧化物酶体中;GmCATs与拟南芥亲缘关系较近,与水稻亲缘关系较远;GmCATs蛋白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要结构。基因表达模式预测表明,大豆CAT家族成员在叶和开放的花中的表达量较高;互作蛋白预测表明,GmCATs蛋白与谷胱甘肽氧化酶、酰基辅酶A氧化酶蛋白相互作用;基因共表达预测表明,GmCATs基因与植物能量代谢、氧化还原酶及氧化酶等多个途径的相关基因共表达。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在盐、干旱及缺氧胁迫后GmCATs基因表达量升高,且盐和干旱胁迫下根中的响应较叶片更显著。结果表明GmCATs可能参与大豆对这些逆境胁迫的应答反应,可作为大豆非生物胁响应的重要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过氧化氢酶 基因家族 表达量 非生物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素调控种子休眠与萌发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莘晓月 刘鹏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85-1496,共12页
种子休眠和萌发过程受到内源激素分子和外界环境因子的精确调控,脱落酸、赤霉素、生长素等激素在这一过程发挥重要调控作用,其中脱落酸和赤霉素是核心激素,脱落酸负责诱导和维持种子休眠,赤霉素促进种子萌发。通过总结激素调控种子休眠... 种子休眠和萌发过程受到内源激素分子和外界环境因子的精确调控,脱落酸、赤霉素、生长素等激素在这一过程发挥重要调控作用,其中脱落酸和赤霉素是核心激素,脱落酸负责诱导和维持种子休眠,赤霉素促进种子萌发。通过总结激素调控种子休眠和萌发的最新研究进展,阐述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其合成与代谢途径关键基因与信号转导组分在种子休眠和萌发中的重要作用和分子机制,为进一步利用调控机制为农作物的产量提高和品质改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休眠 种子萌发 激素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H1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马佳琦 刘鹏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13期34-40,共7页
核小体是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DNA缠绕在组蛋白八聚体外侧形成核小体。核小体的串珠结构在组蛋白H1的存在下形成紧密的30 nm染色质纤维。多种H1亚型的存在及其不同翻译后修饰揭示组蛋白H1功能的复杂性。本文综述了组蛋白H1的生物学功能... 核小体是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DNA缠绕在组蛋白八聚体外侧形成核小体。核小体的串珠结构在组蛋白H1的存在下形成紧密的30 nm染色质纤维。多种H1亚型的存在及其不同翻译后修饰揭示组蛋白H1功能的复杂性。本文综述了组蛋白H1的生物学功能,H1在表观修饰、基因转录和DNA复制方面的调控机制,并概括了H1翻译后修饰及其功能调控的研究进展,为H1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H1 表观遗传修饰 基因转录 翻译后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孢囊线虫侵染对乙烯合成及信号传导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
20
作者 郭宾会 宋丽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50-158,共9页
乙烯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其合成和信号传导相关基因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及防御反应。为阐明大豆孢囊线虫侵染和定殖对寄主植物乙烯合成及信号传导途径的影响,本研究以8个抗病品种和2个感病品种为材料,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比接种与... 乙烯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其合成和信号传导相关基因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及防御反应。为阐明大豆孢囊线虫侵染和定殖对寄主植物乙烯合成及信号传导途径的影响,本研究以8个抗病品种和2个感病品种为材料,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比接种与未接种孢囊线虫大豆根中乙烯合成基因GmACS和信号传导基因GmEIN的表达水平。实验结果表明,与感病品种相比,抗病品种中乙烯的生物合成受到显著调控,其中PI 548316中GmACS显著上调,而在PI 437654和PI 88788中GmACS显著下调。同时,GmEIN在4个抗病品种中轻微上调,但在其它抗病品种和2个感病品种中均未受到显著调控。研究表明GmACS和GmEIN的表达受到孢囊线虫侵染与定殖调控,其中被显著调控的GmACS基因可以作为提高大豆抗病育种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大豆孢囊线虫 GmACS基因 GmEIN基因 基因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