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物传染病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以扬州大学为例
1
作者 周建卫 冯旭飞 胡顺林 《现代畜牧科技》 2024年第10期167-170,共4页
为了探索《动物传染病学》课程教学的开展方式和效果,文章挖掘了5种重要传染病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将其将融入教学过程中。随后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初步评估课程思政教学的开展效果,结果表明,课程思政的开展可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专业认... 为了探索《动物传染病学》课程教学的开展方式和效果,文章挖掘了5种重要传染病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将其将融入教学过程中。随后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初步评估课程思政教学的开展效果,结果表明,课程思政的开展可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专业认同感、人文精神以及法治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传染病 本科教学 动物医学专业 问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圆环病毒3型最新研究结果概述 被引量:8
2
作者 冯旭飞 亓宇翔 +2 位作者 于瀚哲 张正洲 王如嘉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61-768,共8页
猪圆环病毒3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3,PCV3)属圆环病毒科,猪圆环病毒属,不仅可以感染猪,还可以感染其他动物,严重威胁养殖业的健康发展^([1])。目前为止,共鉴定出4种不同亚型的猪圆环病毒,分别为猪圆环病毒1型(Porcine circovirus ... 猪圆环病毒3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3,PCV3)属圆环病毒科,猪圆环病毒属,不仅可以感染猪,还可以感染其他动物,严重威胁养殖业的健康发展^([1])。目前为止,共鉴定出4种不同亚型的猪圆环病毒,分别为猪圆环病毒1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1,PCV1)、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圆环病毒3型(PCV3)和猪圆环病毒4型(PCV4)。PCV1最早分离于1974年,动物攻毒试验结果证明该病原对猪无致病性^([2])。PCV2最早分离于1998年,该病原由患有皮炎与肾病综合征(Porcine dermatitis and nephropathy syndrome,PDNS)、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ostweaning multisystemic wasting syndrome,PMWS)的猪体内分离,随后其扩散到世界各地,给全球的养猪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3])。2016年美国研究人员对采集自北卡罗来纳州患有PDNS的猪样本进行宏基因组测序时发现了PCV3^([4])。此后,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PCV3存在于全球大部分地区养殖场的猪和野生动物体内^([4-6])。2019年研究人员从患有呼吸道与消化道症状,以及PDNS的猪体内新发现一种新型的猪圆环病毒,并将其命名为PCV4^([7])。本文主要从PCV3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致病机理以及检测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了解和开展PCV3的研究提供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 攻毒试验 多系统衰竭综合征 流行病学调查 养猪业 北卡罗来纳州 宏基因组测序 PMW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ll样受体及其抗病原感染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嵇星铎 吴云平 +3 位作者 闫丽 连思琪 朱国强 夏芃芃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7-446,共10页
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是最早发现的天然免疫受体家族,也是研究最为全面的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PRR识别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e patterns,PAMP)诱导的天然免疫应... 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是最早发现的天然免疫受体家族,也是研究最为全面的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PRR识别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e patterns,PAMP)诱导的天然免疫应答是宿主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第一道防线。PRR主要由TLR、C-型凝集素受体、细胞质DNA感受器(如Cyclic GMP-AMP synthase),以及RIG-I样受体(RIG-I-like receptors)和NOD样受体(Nod-like receptors)等组成[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 病原感染 第一道防线 模式识别受体 凝集素受体 天然免疫应答 TL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b5对禽偏肺病毒C型复制影响的研究
4
作者 冯旭飞 亓宇翔 +4 位作者 于瀚哲 张正洲 王如嘉 孟闯 董魁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7-454,共8页
为探究禽偏肺病毒C型(aMPV/C)感染A549细胞后,脑内Ras类似物5(Rab5)对病毒复制的影响,本研究将重组质粒p GFP-Rab5和负显性突变的Rab5(pGFP-Rab5-DN)分别转染A549细胞,24 h后分别以MOI 1的a MPV/C感染该细胞,48 h后进行激光共聚焦显微... 为探究禽偏肺病毒C型(aMPV/C)感染A549细胞后,脑内Ras类似物5(Rab5)对病毒复制的影响,本研究将重组质粒p GFP-Rab5和负显性突变的Rab5(pGFP-Rab5-DN)分别转染A549细胞,24 h后分别以MOI 1的a MPV/C感染该细胞,48 h后进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Rab5、Rab5-DN和aMPV/C N蛋白均分布于细胞质中,且Rab5与aMPV/C N蛋白存在明显的共定位。进一步采用Image J软件对细胞内的荧光强度分析后发现,Rab5与aMPV/C N蛋白存在多处共定位,而Rab5-DN与aMPV/C N蛋白无明显共定位,表明Rab5参与aMPV/C的复制。将p CMV-Flag-Rab5和p CMV-Flag分别转染A549细胞,24 h后分别以MOI 1的aMPV/C感染该细胞,48 h后分别收集上清和细胞样品。分别采用western blot检测Rab5及aMPV/C N蛋白的表达水平、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a MPV/C N基因转录水平、TCID_(50)检测细胞上清的病毒效价。结果显示,与转染p CMV-Flag的细胞相比,转染p CMV-Flag-Rab5的细胞中Rab5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此外,p CMV-Flag-Rab5转染组中的aMPV/C N蛋白表达水平和N基因的转录水平均极显著升高(P<0.01),病毒效价显著升高(P<0.05)。表明,过表达Rab5促进aMPV/C的复制。将siRab5和siNC分别转染A549细胞,24 h后分别以MOI 1的aMPV/C感染该细胞,48 h后分别收集上清和细胞样品。分别采用western blot检测Rab5及aMPV/C N蛋白的表达水平、q PCR检测aMPV/C N基因的转录水平、TCID_(50)检测细胞上清的病毒效价。结果显示,与转染si NC的细胞相比,转染siRab5的细胞中Rab5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同时,siRab5转染组中aMPV/C N蛋白的表达水平和N基因的转录水平均极显著降低(P<0.01),病毒效价显著降低(P<0.05)。表明,干扰Rab5表达可抑制aMPV/C的复制。将p CMV-mcherry-Rab5与表达融合GFP的aMPV/C结构蛋白的重组质粒分别转染A549细胞,24 h后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Rab5蛋白与aMPV/C N、F、M、G、SH、P、M2-1、M2-2、L1、L2、L3蛋白均在细胞质中存在荧光信号重叠,但该蛋白与L4蛋白无该现象,表明Rab5蛋白可与多个aMPV/C蛋白共定位。将p CMV-Flag-Rab5分别与表达融合GFP的aMPV/C结构蛋白的重组质粒共转染HEK293T细胞,48 h后采用Co-IP试验检测Rab5与不同aMPV/C结构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IP样品中表达G和L2蛋白的位置出现了特异性条带,而其他蛋白无条带,表明Rab5与aMPV/C G和L2蛋白存在互作。上述结果首次证实,Rab5通过与aMPV/C多个蛋白(G和L2)的互作参与aMPV/C的复制机制。本研究为阐明Rab5调控aMPV/C复制的分子机理提供研究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内Ras类似物5 禽偏肺病毒C型 复制 表达水平 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b7对禽偏肺病毒C型体外复制影响的研究
5
作者 冯旭飞 亓宇翔 +4 位作者 于瀚哲 张正洲 王如嘉 孟闯 董魁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7-105,共9页
为探究禽偏肺病毒C型(aMPV/C)感染A549细胞后,Ras脑内类似物7(Rab7)对病毒复制的影响,试验将融合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Rab7重组质粒(pGFP-Rab7)和融合表达GFP的显性负向突变Rab7重组质粒(pGFP-Rab7-DN)分别转染A549细胞并接种aMPV/C... 为探究禽偏肺病毒C型(aMPV/C)感染A549细胞后,Ras脑内类似物7(Rab7)对病毒复制的影响,试验将融合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Rab7重组质粒(pGFP-Rab7)和融合表达GFP的显性负向突变Rab7重组质粒(pGFP-Rab7-DN)分别转染A549细胞并接种aMPV/C后,进行激光共聚焦成像,并用Image J软件对荧光图像进行荧光强度分析;随后将pCMV-FlagRab7和pCMV-Flag转染A549细胞并接种aMPV/C,分别采用实时定量PCR(qPCR)、蛋白免疫印记(Western blot)、组织半数感染量(TCID50)检测aMPV/C N基因转录水平、aMPV/C N蛋白表达水平以及病毒效价;将融合表达mcherry的Rab7重组质粒(pCMV-mcherry-Rab7)与表达融合GFP的aMPV/C各结构蛋白分别转染A549细胞,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定位情况;最后,将pCMV-Flag-Rab7分别与表达融合GFP的aMPV/C结构蛋白共转染HEK293T细胞进行免疫共沉淀试验,分析两者的互作情况。结果显示:与Rab7-DN相比,Rab7与aMPV/C核蛋白(N)在细胞质中存在多个明显的共定位荧光点;与转染pCMV-Flag组相比,pCMV-Flag-Rab7转染组中aMPV/C N基因的转录水平、N蛋白的表达水平以及病毒效价均显著升高(P<0.05)。相反,与转染无意siRNA(siNC)相比,转染Rab7特异性siRNA(siRab7)后aMPV/C N基因的转录水平、N蛋白的表达水平以及病毒效价均显著降低(P<0.05);Rab7蛋白与多个aMPV/C结构蛋白(N、F、M、G、SH、P、M2-1、M2-2、L1、L2、L3)在细胞质中存在共定位,而Rab7与L4蛋白无此现象;免疫沉淀的样品中只在G和L2蛋白的位置出现了特异性条带。综上所述,Rab7通过与多个蛋白(G和L2)互作从而影响aMPV/C的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b7 禽偏肺病毒C型 复制 表达 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2蛋白E627K/V突变增强禽流感病毒对哺乳动物适应性研究进展
6
作者 金明霞 刘开拓 +1 位作者 王晓泉 刘秀梵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5-120,共6页
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跨越种间屏障感染哺乳动物后须获得适应性突变才能在哺乳动物体内高水平复制,PB2蛋白E627K/V突变(PB2-E627K或PB2-E627V)在其中发挥关键促进作用。在多种亚型AIV感染人病例中,PB2-E627K突变占比... 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跨越种间屏障感染哺乳动物后须获得适应性突变才能在哺乳动物体内高水平复制,PB2蛋白E627K/V突变(PB2-E627K或PB2-E627V)在其中发挥关键促进作用。在多种亚型AIV感染人病例中,PB2-E627K突变占比均显著增加,该突变主要通过增强病毒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聚合酶活性和突破宿主限制性因子的阻碍作用促进AIV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复制。H9N2亚型AIV感染人病例中PB2-E627V的占比较高,且该突变在其他亚型人源毒株中同样高频率出现,该突变同样可增强AIV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复制,增强在哺乳动物中的致病性和传播性,但其促进作用一般不如E627K显著,E627V被认为是AIV适应哺乳动物的中间状态。文章分析了不同宿主来源的AIV中PB2蛋白第627位氨基酸的多态性,总结了该位点适应哺乳动物的分子机制,强调了加强对禽源和哺乳动物源AIV的分子标记监测对阻止未来可能发生的大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 哺乳动物适应性 PB2 E627K/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T1L敲除的鸡胚成纤维细胞系构建及其对ALV-J复制和细胞信号通路的影响
7
作者 余莫涵 王鑫妍 +4 位作者 蔡清清 王佳兴 高琦 常国斌 陈世豪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0,共10页
研究旨在通过CRISPR-Cas9技术构建DOT1L基因敲除的鸡胚成纤维细胞系(DF-1),并分析DOT1L基因敲除对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复制及其细胞信号通路的影响,也为后续进一步研究DOT1L的生物学功能提供生物材料。研究首先利用CRISPR/Cas9基... 研究旨在通过CRISPR-Cas9技术构建DOT1L基因敲除的鸡胚成纤维细胞系(DF-1),并分析DOT1L基因敲除对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复制及其细胞信号通路的影响,也为后续进一步研究DOT1L的生物学功能提供生物材料。研究首先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DOT1L基因敲除的DF-1细胞系,分析野生型和敲除细胞对ALV-J复制的影响,再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对敲除细胞与野生型细胞的基因表达谱进行了差异分析。结果显示:设计的sgRNA均具有T7E1酶切割活性且sgRNA-1切割活性最高。DNA测序显示,筛选DOT1L敲除的阳性细胞外显子区域分别缺失2个和4个碱基,导致移码突变产生。Western blot验证DOT1L基因敲除的单克隆细胞的H3K79me2水平显著降低(P<0.05),并且DOT1L敲除显著抑制ALV-J复制。RNA-Seq结果显示,与野生细胞系相比DOT1L敲除细胞系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共有2821个,其中上调基因1384个,下调基因1437个。DEGs的GO功能注释主要与细胞成长代谢和生物过程的调节相关;KEGG通路富集分析主要集中在细胞黏附、ECM受体和Wnt途径等信号通路。综上,研究首次成功构建了DOT1L基因敲除的鸡胚成纤维细胞系,并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和筛选DOT1L基因敲除细胞系的差异基因表达谱,这有助于理解DOT1L基因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中的潜在作用,还为进一步探究鸡DOT1L的抗病毒天然免疫调控功能提供重要的生物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T1L基因 鸡胚成纤维细胞系 CRISPR-Cas9 ALV-J 转录组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与枯草芽孢杆菌联合添加对产蛋高峰期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8
作者 许霄峰 张建伟 +12 位作者 王浩 李燕 姚婷 杨卫芳 王梁 叶建新 郇喻 贾亚雄 史利军 张姗 张广智 赵静雯 吴慧光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4-71,共8页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植物乳杆菌与枯草芽孢杆菌联合添加对产蛋高峰期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将1152只22周龄海兰褐健康蛋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36只鸡。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植物乳杆菌与枯草芽孢杆菌联合添加对产蛋高峰期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将1152只22周龄海兰褐健康蛋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36只鸡。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植物乳杆菌组、枯草芽孢杆菌组和混合菌组分别饲喂添加2×10^(8)CFU/kg植物乳杆菌、2×10^(8)CFU/kg枯草芽孢杆菌以及1×10^(8)CFU/kg植物乳杆菌+1×10^(8)CFU/kg枯草芽孢杆菌的基础饲粮。各组饲粮等氮、等能。预饲1周,正试期12周。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植物乳杆菌组、枯草芽孢杆菌组和混合菌组产蛋率有升高趋势(P=0.054),植物乳杆菌组和枯草芽孢杆菌组料蛋比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植物乳杆菌组、枯草芽孢杆菌组和混合菌组蛋鸡盲肠Chao指数显著降低(P<0.05),植物乳杆菌组和枯草芽孢杆菌组蛋鸡盲肠ACE指数显著降低(P<0.05),植物乳杆菌组、枯草芽孢杆菌组和混合菌组蛋鸡盲肠Shannon指数显著降低(P<0.05),而植物乳杆菌组Simpson指数显著升高(P<0.05)。(3)在门水平上,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为优势菌门,与对照组相比,植物乳杆菌组厚壁菌门和互养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在属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植物乳杆菌组拟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枯草芽孢杆菌组栖粪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4)LEf Se分析显示对照组、植物乳杆菌组、枯草芽孢杆菌组、混合菌组分别有1、1、4、4种显著差异的物种。结果表明,饲粮添加植物乳杆菌或与枯草芽孢杆菌联合添加可显著提高产蛋高峰期蛋鸡产蛋率,降低料蛋比,增加拟杆菌属等有益菌相对丰度,对产蛋高峰期蛋鸡肠道健康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兰褐蛋鸡 植物乳杆菌 枯草芽孢杆菌 生产性能 蛋品质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lpxL和lpxM缺失减毒活疫苗的安全性和保护效果评价
9
作者 蒋路遥 祝谢民 +7 位作者 吴佳炎 杨帆 潘昊 黄恩赐 高清清 郇长超 王小波 高崧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2-70,共9页
为研究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lpxL和lpxM缺失减毒活疫苗对SPF鸡的安全性和免疫保护效果,试验通过对大肠杆菌双基因缺失减毒活疫苗株体外遗传稳定性、疫苗培养工艺、免疫方式优化和免疫攻毒保护效果... 为研究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lpxL和lpxM缺失减毒活疫苗对SPF鸡的安全性和免疫保护效果,试验通过对大肠杆菌双基因缺失减毒活疫苗株体外遗传稳定性、疫苗培养工艺、免疫方式优化和免疫攻毒保护效果评价,探讨其作为禽大肠杆菌病活疫苗候选株的可能性。结果显示:双基因缺失减毒活疫苗株E516ΔlpxLΔlpxM、E058ΔlpxLΔlpxM和E522ΔlpxLΔlpxM在体外传代50代遗传稳定,未发生回复突变,毒力较野生株下降显著(10000倍以上),优化的培养参数为液体初始培养12 h,以终浓度OD_(600 nm)为0.15转至LB肉汤再培养5 h,此时活菌比最高,优化的免疫方式和剂量为以1×10^(9)CFU/只(0.2 mL)进行颈部皮下接种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研究表明,lpxL和lpxM缺失的APEC双基因缺失减毒活疫苗株具有禽大肠杆菌病活疫苗候选株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 基因缺失 活疫苗 lpxL lpx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植物提取物对鸡柔嫩艾美耳球虫感染的防治作用评价
10
作者 施婕妤 李凯媛 +4 位作者 黄俊杰 郑和 张文海 伊小宾 李金贵 《家禽科学》 2025年第6期20-28,I0006,I0007,共11页
为探究没食子酸、丝兰皂苷、桉叶油、姜黄素及其联合对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感染鸡的防治作用。将110只15日龄黄羽肉鸡平衡体重后分成11组(10只/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地克珠利)、没食子酸组、丝兰皂苷组、没食子... 为探究没食子酸、丝兰皂苷、桉叶油、姜黄素及其联合对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感染鸡的防治作用。将110只15日龄黄羽肉鸡平衡体重后分成11组(10只/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地克珠利)、没食子酸组、丝兰皂苷组、没食子酸+丝兰皂苷组、桉叶油组、没食子酸+桉叶油组、姜黄素组、没食子酸+姜黄素组、姜黄素饮水组。各植物提取物组预混剂给药量均为250mg/kg(预混剂/饲料),地克珠利和姜黄素饮水组饮水给药,其它各组药物均拌料给药。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鸡均于15日龄经口感染8×10^(4)个E.tenella孢子化卵囊建立球虫感染模型,同时开始连续给药7日。试验期间观察各组鸡只的临床表现,于感染后192h称重后剖杀各组鸡,采集盲肠、肝脏、脾脏,统计相对增重率、存活率、病变值、卵囊值、脏器指数,并计算各药物组的抗球虫指数(ACI)。此外,将植物提取物预混剂与新收取卵囊共孵育,检测卵囊的孢子化率。试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没食子酸组、桉叶油组、姜黄素组的ACI值明显提高,肝脏、脾脏指数降低,对卵囊的孢子生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以桉叶油组效果最好,ACI达到160左右,且在24 h内对卵囊的孢子生殖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特异性阳性血清 检验 中和效价 制备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病诊断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1
作者 吴云萍 祭天锴 +3 位作者 白邵缘 龚静芝 姚娜 黄思扬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1-222,共12页
弓形虫病(Toxoplasmosis)是由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危害严重且分布广泛,目前尚未有理想的防治药物。因此,及时准确的诊断对于防治弓形虫病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常用的检测方法,即病原学检测、血清... 弓形虫病(Toxoplasmosis)是由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危害严重且分布广泛,目前尚未有理想的防治药物。因此,及时准确的诊断对于防治弓形虫病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常用的检测方法,即病原学检测、血清学检测及分子生物学检测等进行论述,介绍了各类方法的研究现状及应用情况,分析了各种技术的优点与局限性,并结合近年来最新研发的诊断方法,希望为动物弓形虫检测方法的发展和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弓形虫病 诊断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课教学法在《动物寄生虫病学》中的应用与成效--以家禽寄生虫病教学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丹丹 胡娇 +4 位作者 候照峰 秦涛 王志强 陶建平 许金俊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2-155,共4页
为解决家禽寄生虫病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开展微课教学模式改革。选取重点、难点,修订教学计划,设计微课教学,并通过课程考核制度对微课教学的应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与传统教学模式班级相比,应用微课教学模式班级... 为解决家禽寄生虫病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开展微课教学模式改革。选取重点、难点,修订教学计划,设计微课教学,并通过课程考核制度对微课教学的应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与传统教学模式班级相比,应用微课教学模式班级,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临床实战能力、课程目标的达成度和考核优良率均有所提升。微课教学2020级的期末考试卷面平均成绩为82.4分,显著高于传统教学2019级(76.7分)和2020级(77.5分)(P<0.05),其中,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模拟题平均得分为22.7分,显著高于传统教学2019级(21.4分)和2020级(21.9分)(P<0.05)。微课教学2020级的课程目标总达成度为0.939,高于传统教学2019级(0.902)和2020级(0.891)。研究表明家禽寄生虫病教学环节中微课教学模式的应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并促进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寄生虫病学》 家禽 微课 应用 成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b32对禽偏肺病毒C型复制的影响
13
作者 冯旭飞 亓宇翔 +4 位作者 于瀚哲 张正洲 王如嘉 孟闯 董魁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041-4050,共10页
为探究Rab32对禽偏肺病毒C型(aMPV/C)复制的影响,将A549细胞接种aMPV/C后进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并用Image J软件对所采集图像的共定位系数进行分析;将pCMV-Flag-Rab32、pCMV-Flag、siRab32以及siNC分别转染A549细胞后接种aMPV/C,分... 为探究Rab32对禽偏肺病毒C型(aMPV/C)复制的影响,将A549细胞接种aMPV/C后进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并用Image J软件对所采集图像的共定位系数进行分析;将pCMV-Flag-Rab32、pCMV-Flag、siRab32以及siNC分别转染A549细胞后接种aMPV/C,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qPCR)、Western blot和TCID 50检测收集样品中aMPV/C N基因转录水平、aMPV/C N和Rab32蛋白的表达水平以及病毒效价;将pCMV-mcherry-Rab32分别与可融合表达GFP的aMPV/C结构蛋白的重组载体共转染A549细胞,24 h后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将pCMV-Flag-Rab32分别与可融合表达GFP的aMPV/C结构蛋白的重组载体共转染HEK293T细胞,36 h后收集细胞样进行免疫共沉淀试验。结果显示,Rab32与aMPV/C在细胞质中存在明显的共定位;Rab32与aMPV/C的共定位系数极显著高于未接毒组(P<0.01);过表达Rab32后aMPV/C N基因转录水平,Rab32和N蛋白表达水平以及病毒效价均极显著升高(P<0.01);而干扰Rab32表达后,N基因的转录水平,Rab32和N蛋白的表达水平以及病毒效价均极显著降低(P<0.01);Rab32可与多个aMPV/C蛋白(N、F、M、G、SH、P、M2-1、M2-2、L1、L2、L4)在细胞质中存在共定位,而与L3蛋白无明显共定位;IP样品中表达N和M2-2蛋白的样品出现特异性条带,其他蛋白无特异性条带。综上表明Rab32可能通过与aMPV/C N和M2-2蛋白之间的互作从而调控病毒的复制。相关研究结果可为深入阐明Rab32调控aMPV/C复制的分子机理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b32 禽偏肺病毒C型 复制 表达水平 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组方预防多重耐药鸡柔嫩艾美耳球虫感染的效果探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田伟 陈建辉 +5 位作者 陈慧敏 黄俊杰 郑淑媚 槐玉英 李金贵 刘明江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3-80,共8页
研究旨在探究自拟中药组方“香芪汤”对田间分离的多重耐药鸡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感染的预防效果研究。72只10日龄雄性黄羽肉鸡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感染组、中药预防组、中药防治组、地克珠利预防组和中药对照组。除... 研究旨在探究自拟中药组方“香芪汤”对田间分离的多重耐药鸡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感染的预防效果研究。72只10日龄雄性黄羽肉鸡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感染组、中药预防组、中药防治组、地克珠利预防组和中药对照组。除空白对照组、中药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鸡于15日龄时经口灌服5×10~4个柔嫩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记为0 h);中药预防组、地克珠利预防组和中药对照组感染前120 h连续在饮水中添加相应药物至0 h,中药防治组感染前48 h在饮水中添加相应药物至感染后72 h。感染后192 h剖杀各组鸡,采集盲肠、脾脏、肝脏组织。记录并统计各组鸡脏器指数、相对增重率、盲肠病变记分、卵囊值和存活率,计算抗球虫指数(ACI);利用组织切片和扫描电镜观察盲肠损伤,试剂盒检测盲肠组织中炎症、氧化应激相关因子水平。结果显示:与感染组相比,中药预防组、中药防治组ACI值均显著升高(P<0.05),肝脏、脾脏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盲肠黏膜组织结构损伤均明显减轻,盲肠组织中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抑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0含量、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结果表明“,香芪汤”对多重耐药鸡柔嫩艾美耳球虫株感染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嫩艾美耳球虫 中药组方 耐药性 抗球虫指数 盲肠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地弓形虫MIC2蛋白的表达及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15
作者 司浣妍 张鸿曦 +5 位作者 毛靖瑀 贺何鑫 王燕 吴云萍 龚静芝 黄思扬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6-134,共9页
弓形虫病作为一种食源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严重危害公共卫生安全以及畜牧业生产。本实验选取弓形虫微线体蛋白2(Toxoplasma gondii microneme protein 2,TgMIC2)作为新的诊断靶标,构建TgMIC2重组表达质粒,并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进行表... 弓形虫病作为一种食源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严重危害公共卫生安全以及畜牧业生产。本实验选取弓形虫微线体蛋白2(Toxoplasma gondii microneme protein 2,TgMIC2)作为新的诊断靶标,构建TgMIC2重组表达质粒,并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进行表达,通过亲和层析纯化后获得重组蛋白,Western blot检测该蛋白的免疫反应性,棋盘法确定最佳抗原包被量和血清稀释度,优化反应条件后,成功建立基于重组MIC2蛋白的猫弓形虫病间接ELISA(indirect ELISA,iELISA)方法,并通过重复性、敏感性、特异性实验评价该方法,并对田间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抗原最佳包被量为0.5μg/孔,血清稀释度为1∶100,临界值为0.7130时,该方法的敏感性为81.25%,特异性为100%。批内与批间重复变异系数均低于或在10%左右,具有良好的重复性;与猫沙门菌和猫细小病毒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特异性好。使用MIC2-iELISA方法和弓形虫全裂解抗原(T.gondii whole lysis antigen,TLA)建立的iELISA方法检测扬州地区的48份田间猫血清样本,符合率为93.75%。本研究基于重组MIC2蛋白建立了一种新的间接ELISA方法,该方法可用于猫弓形虫病的初步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病 TgMIC2 间接ELISA 重组蛋白 诊断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ruppel样因子15对和盈黑鸡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兰 张涛 +3 位作者 丁浩 谢恺舟 张跟喜 王金玉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118-2129,共12页
旨在明确和盈黑鸡Kruppel样因子15(KLF15)的组织、细胞表达模式,阐明干扰KLF15对和盈黑鸡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本研究采用RT-qPCR技术检测KLF15在各组织中表达分布、在腹脂组织的发育性表达规律以及在成脂诱导分化不同时期细胞... 旨在明确和盈黑鸡Kruppel样因子15(KLF15)的组织、细胞表达模式,阐明干扰KLF15对和盈黑鸡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本研究采用RT-qPCR技术检测KLF15在各组织中表达分布、在腹脂组织的发育性表达规律以及在成脂诱导分化不同时期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干扰KLF15后,采用CCK-8和EdU法检测细胞增殖,利用油红O染色、甘油三酯含量分析以及脂肪细胞分化标志基因(PPARγ、C/EBPa和FAS)的检测,分别从细胞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等角度明确干扰KLF15对和盈黑鸡前体脂肪细胞成脂分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KLF15在和盈黑鸡各组织中存在广泛表达,在肝、腿肌和腹脂组织中表达量较高;KLF15在公、母鸡腹脂中分别呈“L”和“U”型表达趋势,表达高峰均出现在1日龄;KLF15 mRNA在细胞分化前期缓慢升高,表达高峰出现在细胞分化后期;细胞增殖检测发现,CCK-8和EdU结果趋势一致,干扰KLF15极显著抑制了前体脂肪细胞的增殖(P<0.01);明显减少了前体脂肪细胞的脂滴积聚,极显著降低了甘油三酯含量(P<0.01),且脂肪细胞分化标志基因PPARγ和C/EBPa mRNA水平极显著下调(P<0.01),FAS mRNA水平显著下调(P<0.05)。本研究揭示了和盈黑鸡KLF15的表达模式,验证了干扰KLF15能够抑制前体脂肪细胞的增殖分化,推测KLF15是前体脂肪细胞的负调控因子,可能是通过调控PPARγ、C/EBPa和FAS等分化关键基因的表达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盈黑鸡 KLF15 前体脂肪细胞 干扰 细胞增殖与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部分地区羊棘球蚴感染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17
作者 樊世杰 索朗白姆 +18 位作者 央吉 欧普琼 旦增普尺 扎西 罗布央珍 扎西卓玛 次旦普尺 索朗普赤 旦增曲宗 卓玛次仁 德吉 边巴普尺 旦平 旦巴 扎西多吉 边巴卓玛 夏晨阳 黄思扬 赵霞玲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05-909,共5页
为调查西藏部分地区羊棘球蚴感染情况并分析其感染的危险因素,本研究利用剖检法和PCR法对西藏部分地区的281只羊的各组织样品进行羊棘球蚴检测,通过SPSS 27软件对281只羊组织样品的检测结果进行卡方检验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P<0.1)... 为调查西藏部分地区羊棘球蚴感染情况并分析其感染的危险因素,本研究利用剖检法和PCR法对西藏部分地区的281只羊的各组织样品进行羊棘球蚴检测,通过SPSS 27软件对281只羊组织样品的检测结果进行卡方检验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P<0.1)的因素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羊棘球蚴感染的危险因素,并以优势比(OR值)判定这些因素引发感染的危险性。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区域内羊棘球蚴均为细粒棘球蚴(Echinococcus granulosus),其感染率为37.01%(104/281),其中仲巴县感染率最高,达62.26%(66/106),其中4个县区感染率均在20%~30%。年龄差异和海拔因素与羊棘球蚴感染率均呈正相关,不同采样地点和不同羊的(绵羊、山羊)棘球蚴感染率均差异显著,不同采样时间羊感染率差异不显著。其中,羊年龄差异是西藏部分地区棘球蚴感染的危险因素。应当针对危险因素进行合理干预,以降低感染风险。本研究对西藏部分地区羊棘球蚴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为家畜包虫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感染率 影响因素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