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哺乳动物的肝静脉系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嘉绩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8-261,共4页
在分叶明显的肝脏,每叶均有肝静脉汇集其静脉血。左内侧叶和右内侧叶之间发生愈合的肝脏,其间出现肝中静脉。马属动物方叶与右叶之间有较深裂隙,肝中静脉缺如。愈叶程度高的肝脏(牛、羊),主要肝静脉仅为左、中、右三支,故肝静脉的数量... 在分叶明显的肝脏,每叶均有肝静脉汇集其静脉血。左内侧叶和右内侧叶之间发生愈合的肝脏,其间出现肝中静脉。马属动物方叶与右叶之间有较深裂隙,肝中静脉缺如。愈叶程度高的肝脏(牛、羊),主要肝静脉仅为左、中、右三支,故肝静脉的数量与愈合相关。国际兽医解剖学名词(NominaAnatomicaVeterinaria,N.A.V.)的相关条目是不合适的,应予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 肝静脉系 相异性 肝叶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动物肝内门管鞘系统的相似性和肝脏类型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嘉绩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2期122-125,共4页
作者通过对猪、牛、羊、马、驴、兔、狗、猕猴、梅花鹿等动物肝内门管鞘系统的观察 ,发现哺乳动物和人的门管鞘系统是相似的 ,全肝均可分为左、右二叶和左外侧段 ,左内侧段 ,右内侧段 ,右外侧段。作者认为哺乳动物肝脏在外形上的主要区... 作者通过对猪、牛、羊、马、驴、兔、狗、猕猴、梅花鹿等动物肝内门管鞘系统的观察 ,发现哺乳动物和人的门管鞘系统是相似的 ,全肝均可分为左、右二叶和左外侧段 ,左内侧段 ,右内侧段 ,右外侧段。作者认为哺乳动物肝脏在外形上的主要区别在于愈合程度不一 ,并可按愈合情况将哺乳动物肝分为多叶类型和全愈合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 肝内门管鞘系统 相似性 肝脏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γ-干扰素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原核和真核系统中的表达 被引量:19
3
作者 戴建华 秦爱建 +2 位作者 许金俊 刘岳龙 金文杰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49-253,共5页
应用一步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_PCR)技术对罗曼蛋鸡γ_干扰素基因 (CHIFN_γ)进行了扩增。试验结果表明 ,在植物血凝素 (PHA) 5 0 0 μg/mL、细胞浓度 2 .5× 1 0 6/mL、诱导 1 0h,能从外周血淋巴细胞和脾淋巴细胞的总RNA... 应用一步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_PCR)技术对罗曼蛋鸡γ_干扰素基因 (CHIFN_γ)进行了扩增。试验结果表明 ,在植物血凝素 (PHA) 5 0 0 μg/mL、细胞浓度 2 .5× 1 0 6/mL、诱导 1 0h,能从外周血淋巴细胞和脾淋巴细胞的总RNA中扩增出特异性片段。将RT_PCR产物克隆到PGEM_Teasy载体 ,经过限制性酶切分析、测序证实克隆到的CHIFN_γ基因正确 ,命名为PGEM_CHIFN_γ。序列分析表明 ,CHIFN_γ基因与已发表的鸡IFN_γ基因的同源性为 95 .6%~ 1 0 0 % ,氨基酸水平同源性为 92 .8%~ 1 0 0 % ,与鸭IFN_γ核苷酸同源性为 67.5 %。将CHIFN_γ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_6P_1的GST基因的下游 ,经IPTG诱导后表达出了 43kD的融合蛋白 ,超声波裂解后发现融合蛋白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 ,裂解上清无抑制病毒活性 ;然而将该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1中 ,通过脂质体转染COS_1细胞 ,用鼠抗CHIFN_γ高免血清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IFA) ,结果表明在COS_1细胞的细胞膜和胞浆内均有CHIFN_γ表达 ,且细胞病变抑制试验证实 ,转染后细胞培养上清有干扰素活性 ,在鸡胚成纤维细胞 (CEF)上抑制VSV病毒的效价可达到 1 0 2 4U/ml。这些结果表明真核表达系统对CHIFN_γ基因表达产物的活性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干扰素 淋巴细胞 克隆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V40T基因转化的山羊乳腺上皮细胞系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3
4
作者 宋红芹 孙怀昌 +1 位作者 许益民 王宝安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03-207,共5页
目的 建立能用于乳腺特异表达基因构件质量检验的山羊乳腺上皮细胞系。方法 根据已发表的SV4 0病毒T基因序列设计引物 ,以整合有SV4 0DNA早期基因区的COS 1细胞基因组DNA为模板 ,用高保真PCR扩增SV4 0T基因。将获得的SV4 0T基因克隆... 目的 建立能用于乳腺特异表达基因构件质量检验的山羊乳腺上皮细胞系。方法 根据已发表的SV4 0病毒T基因序列设计引物 ,以整合有SV4 0DNA早期基因区的COS 1细胞基因组DNA为模板 ,用高保真PCR扩增SV4 0T基因。将获得的SV4 0T基因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 ,并用获得的重组表达质粒转染山羊原代乳腺上皮细胞。经有限稀释和反复传代后获得转化细胞克隆 ,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 扩增出序列正确的SV4 0T基因 ,重组质粒转染获得的转化细胞的对数生长期为接种后第 4天 ,细胞群体倍增时间为 2 3 5h ,克隆形成率为2 6 7%。DNA斑点杂交试验证明转化细胞的基因组中整合有SV4 0T基因 ,染色体核型分析试验表明转化细胞的核型无明显异常 ,裸鼠接种试验证明转化细胞不能形成肿瘤 ,软琼脂集落形成试验表明转化细胞在软琼脂中不能生长。部分细胞克隆已在体外传 30代以上 ,保持正常乳腺上皮细胞的形态特征 ,在胶原基质上能形成腺泡样结构。结论 本研究获得的SV4 0T基因转化的山羊乳腺上皮细胞具有转化细胞系的生物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病毒40T基因 山羊 乳房 上皮细胞 生物学特性 SV40T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鹅副粘病毒F蛋白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36
5
作者 刘华雷 王永坤 +3 位作者 严维巍 朱国强 周继宏 李玉峰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6期404-407,共4页
鹅副粘病毒分离株YG97经 10日龄鸡胚增殖后纯化 ,提取病毒的基因组RNA ,采用RT_PCR一次性扩增出与预期设计的 1.7kb大小相符的特异性条带。将扩增产物提纯后克隆入pGEMR_T载体 ,经转化、筛选及酶切鉴定后 ,初步获得了含鹅副粘病毒F基因... 鹅副粘病毒分离株YG97经 10日龄鸡胚增殖后纯化 ,提取病毒的基因组RNA ,采用RT_PCR一次性扩增出与预期设计的 1.7kb大小相符的特异性条带。将扩增产物提纯后克隆入pGEMR_T载体 ,经转化、筛选及酶切鉴定后 ,初步获得了含鹅副粘病毒F基因的阳性克隆。将所获得的阳性重组质粒进一步进行了序列鉴定。序列分析表明扩增的F基因片段的长度为16 95bp ,共编码 5 5 3个氨基酸 ,F蛋白裂解位点的氨基酸顺序为112 R_R_Q_K_P_F117,与NDV的强毒株特征相符 ,同时也与鹅副粘病毒分离株致病性实验结果相符。同源性分析表明 ,与国内标准强毒株F48E9的核苷酸同源性为 86 % ,与国内外其它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在 82 %~ 89%之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粘病毒 F蛋白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大肠杆菌病免疫保护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高崧 彭大新 +7 位作者 文其乙 吴艳涛 甘军纪 焦新安 滕峰 刘文博 张如宽 刘秀梵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45-353,共9页
以禽病原性大肠杆菌O18、O78分离株制成超声波裂解铝佐剂灭活苗免疫 14日龄鸡 ,以相同或不同外膜蛋白型 (Outermembraneproteinpattern ,OMP型 )的O18、O78分离株攻毒。结果表明 :O78血清型相同和不同OMP型分离株间能获得最大保护 ;O18... 以禽病原性大肠杆菌O18、O78分离株制成超声波裂解铝佐剂灭活苗免疫 14日龄鸡 ,以相同或不同外膜蛋白型 (Outermembraneproteinpattern ,OMP型 )的O18、O78分离株攻毒。结果表明 :O78血清型相同和不同OMP型分离株间能获得最大保护 ;O18血清型相同OMP型分离株间获得最大保护 ,而不同OMP型分离株间不能保护 ;上述两个血清型的分离株间不论OMP型是否相同 ,均缺乏保护。以间接ELISA试验、间接血凝试验分别测定了试验鸡临攻毒前针对大肠杆菌OMPs和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 ,LPS)的抗体。结果表明 :免疫组鸡血清上述两种抗体明显高于攻毒对照组 ;在免疫组 ,存活鸡临攻毒前血清中上述两种抗体滴度恒高于死亡鸡 ,但除 3个组外 ,多数组差异不显著 ;攻毒对照组这一关系不稳定。结果说明 :禽大肠杆菌疫苗的免疫保护 ,主要与O血清型有关 ,部分与OMP型有关 ,如O18分离株 ;免疫保护性抗原含OM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病鸡 免疫保护机理 外膜蛋白 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O血清型 家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PCR法鉴定产SLT-IIe大肠杆菌 被引量:24
7
作者 徐建生 成大荣 +1 位作者 董国雄 李俊宝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5期339-340,共2页
类志贺氏菌毒素Ⅱ型变异体( Shigalike Toxin Ⅱ Variant, S L TⅡv or S L TⅡe),是仔猪水肿病的主要致病因子。根据 S L TⅡe 基因序列,合成一对针对 S L TⅡe 操纵子基... 类志贺氏菌毒素Ⅱ型变异体( Shigalike Toxin Ⅱ Variant, S L TⅡv or S L TⅡe),是仔猪水肿病的主要致病因子。根据 S L TⅡe 基因序列,合成一对针对 S L TⅡe 操纵子基因保守区的寡核苷酸引物,建立了聚合酶链式反应( P C R)扩增方法。通过对产 S L TⅡe 毒素大肠杆菌菌株 T B1、产 S L TⅡ毒素大肠杆菌菌株 933 W 和产 S L TⅠ毒素大肠杆菌菌株 H30 的试验,结果表明用所设计的引物建立的 P C R方法可特异性鉴定产 S L TⅡe 大肠杆菌。用此法对本实验室从患水肿病仔猪肠道分离的 15 株大肠杆菌进行了鉴定,结果可从 15 个菌株的 12 株中扩增到 S L TⅡe 的特异性保守序列基因片段,而其它菌株未见此保守序列的基因片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肿病 大肠杆菌 SLT-Ⅱe 特异序列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优良菌株用于仔猪水肿病疫苗的改进 被引量:18
8
作者 徐建生 成大荣 +3 位作者 黄维嘉 张迎春 李俊宝 董国雄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97-300,共4页
传统的仔猪水肿病疫苗 (目前市场上广泛使用 ) ,只是以致水肿病大肠杆菌菌株的O抗原为基础 ,而没有考虑水肿毒素SLT_lle抗原和菌毛F18抗原 ,其免疫效果难以提高。在仔猪水肿病疫苗的改进中 ,我们除了考虑O13 9、O18、O14 1菌体抗原之外 ... 传统的仔猪水肿病疫苗 (目前市场上广泛使用 ) ,只是以致水肿病大肠杆菌菌株的O抗原为基础 ,而没有考虑水肿毒素SLT_lle抗原和菌毛F18抗原 ,其免疫效果难以提高。在仔猪水肿病疫苗的改进中 ,我们除了考虑O13 9、O18、O14 1菌体抗原之外 ,还利用PCR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电镜技术筛选了含有水肿毒素SLT_lle抗原和菌毛F18抗原的菌株。本研究中获得用于新一代仔猪水肿病疫苗的三型大肠杆菌菌株 :O13 9:SLT_lle+ :F18ab+ 、O13 8:SLT_lle+ :F18ab+ 以及O14 1:SLT_lle+ :F18ac+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仔猪水肿病 疫苗 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鸡群中新城疫强毒感染流行趋势 被引量:19
9
作者 赵虎 文其乙 +2 位作者 吴艳涛 张如宽 刘秀梵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12,共3页
关键词 新城疫 免疫群体 强毒感染 流行趋势 免疫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鸡副粘病毒F基因重要片段的扩增、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严维巍 王永坤 +4 位作者 周继宏 田慧芳 朱国强 李玉峰 庄国宏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5期368-372,共5页
应用RT_PCR技术对新城疫病毒 (NDV)Y98株的F基因重要功能区片段扩增、克隆后进行序列测定 ,并与多株已报道的NDV参考株相应片段进行序列比较 ,经遗传基因进行化树分析后 。
关键词 新城疫 禽副粘病毒 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病原性大肠杆菌1型菌毛主要亚单位结构基因的克隆、测序与表达 被引量:5
11
作者 高崧 彭大新 +2 位作者 吴晓东 张如宽 刘秀梵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92-298,共7页
从禽源大肠杆菌037(O78)、166(O78)、120(O18)分离株和猪源大肠杆菌107/86分离株分别提取基因组DNA,并以此为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的模板,扩增上述分离株的1型菌毛主要亚单位结构基因pilA,通过其编码的主要菌毛亚... 从禽源大肠杆菌037(O78)、166(O78)、120(O18)分离株和猪源大肠杆菌107/86分离株分别提取基因组DNA,并以此为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的模板,扩增上述分离株的1型菌毛主要亚单位结构基因pilA,通过其编码的主要菌毛亚单位FimA蛋白氨基酸的序列比较发现:3个禽源株间FimA的同源性为94 3%至99 0%;禽源株和猪源株间FimA的同源性为89 6%至91 1%。通过对重组大肠杆菌的菌体裂解物的SDS PAGE电泳分析及Westernblot分析,禽源大肠杆菌O78037株、O18120株出现了一致的强反应,O78166株反应较弱,而猪源大肠杆菌107/86株反应最弱。这些结果表明:禽源大肠杆菌与猪源大肠杆菌1型菌毛间存在抗原多样性,这种多样性甚至出现在禽病原性大肠杆菌同一血清型的2个不同分离株之间,如O78037株O78166株之间,尽管其FimA氨基酸的同源性很高,为99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性大肠杆菌 1型菌毛 亚单位 结构基因 基因克隆 基因测序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鸭细小病毒M91G27株病毒结构蛋白VP3编码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被引量:9
12
作者 余兵 王永坤 +1 位作者 朱国强 严维巍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6期409-411,共3页
纯化番鸭细小病毒M91G2 7毒株鹅胚尿囊液 ,通过PCR技术 ,从病毒DNA中扩增出病毒结构多肽VP3完整编码基因。将该PCR扩增片段在HincⅡ和SacⅠ位点克隆进pUC18质粒载体 ,酶切分析筛选到含 1.6kb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MP13,进一步对该片段进行... 纯化番鸭细小病毒M91G2 7毒株鹅胚尿囊液 ,通过PCR技术 ,从病毒DNA中扩增出病毒结构多肽VP3完整编码基因。将该PCR扩增片段在HincⅡ和SacⅠ位点克隆进pUC18质粒载体 ,酶切分析筛选到含 1.6kb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MP13,进一步对该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及用CLONE软件分析该序列。结果表明 ,其与国外已报道毒株核苷酸序列有 98.8%的同源性 ,氨基酸序列有 98.1%的同源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鸭 细小病毒 VP3编码基因 克隆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丙氨嗪混饲控制鸡粪中家蝇繁殖的试验 被引量:10
13
作者 卜仕金 王志强 +1 位作者 蒋志伟 张雨梅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7-47,共1页
关键词 繁殖试验 有机磷类杀虫剂 环丙氨嗪混饲 控制 鸡粪 家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急性乳腺炎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9
14
作者 马保臣 李建基 王春璈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22-24,共3页
关键词 奶牛 急性乳腺炎 病原菌 分离 鉴定 棒状杆菌 酵母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器官中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定位和动态分布 被引量:4
15
作者 许金俊 陶建平 +3 位作者 许益民 万洪全 吴力力 朱坤熹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10-413,共4页
以鼠抗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肾型IBV)的高免血清为一抗 ,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标记的羊抗鼠IgG为二抗 ,建立了检测石蜡切片肾型IBV抗原的间接酶标抗体染色技术。应用该技术对人工感染肾型IBVC90 0 1株鸡免疫器官中的病毒进行了检... 以鼠抗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肾型IBV)的高免血清为一抗 ,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标记的羊抗鼠IgG为二抗 ,建立了检测石蜡切片肾型IBV抗原的间接酶标抗体染色技术。应用该技术对人工感染肾型IBVC90 0 1株鸡免疫器官中的病毒进行了检测 ,结果胸腺和法氏囊是病毒主要侵害的免疫器官 ,脾脏、盲肠扁桃体仅呈一过性感染 ,哈氏腺未检测到。法氏囊从感染后 2~ 12天 ,胸腺从感染后 3~ 8天均检测到病毒抗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器官 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间接酶标抗体染色技术 抗原定位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囊膜糖蛋白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其特性 被引量:67
16
作者 秦爱建 崔治中 +1 位作者 LEE LUCY FADLY ALY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56-562,共7页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 (ALV -J)是一种主要感染肉用型鸡的反转录病毒。本研究用表达ALV -J囊膜蛋白基因产物的Sf9细胞免疫Balb/c小鼠 ,取其脾脏细胞与骨髓瘤细胞NS1进行融合 ,获得了 4株特异性抗ALV -J的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分析结果表明...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 (ALV -J)是一种主要感染肉用型鸡的反转录病毒。本研究用表达ALV -J囊膜蛋白基因产物的Sf9细胞免疫Balb/c小鼠 ,取其脾脏细胞与骨髓瘤细胞NS1进行融合 ,获得了 4株特异性抗ALV -J的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分析结果表明 ,3株单克隆抗体仅与所试验的ALV -J毒株反应 ,而不能与ALV的A、B、C、D和E亚群的毒株反应。有趣的是 ,有一株单克隆抗体可以与所有试验的外源性ALV毒株反应 ,但不与内源性的E亚群反应。WesternBlot和免疫沉淀试验结果表明 ,单克隆抗体识别的ALV -J囊膜糖蛋白的分子量为 90 - 94kD ,识别未糖基化的囊膜蛋白分子量约为 5 3kD。用这些单克隆抗体能检测出ALV -J病毒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中的病毒抗原。这些结果提示这些单克隆抗体可用于AL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白血病病毒 J亚群 囊膜蛋白 单克隆抗体 囊膜糖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7
作者 高崧 刘秀梵 崔治中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1年第3期44-49,共6页
本文综述了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IBDV)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IBDV的抗原变异主要与病毒 VP2蛋白的 2个亲水区有关 ;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 ,不同地区分离到超强毒株与欧洲的超强毒株间有相似的来源 ,超强毒株赖以产生的分子基础... 本文综述了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IBDV)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IBDV的抗原变异主要与病毒 VP2蛋白的 2个亲水区有关 ;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 ,不同地区分离到超强毒株与欧洲的超强毒株间有相似的来源 ,超强毒株赖以产生的分子基础尚不明确 ,且新的超强毒株不断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 抗原变异 毒力 重组疫苗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基因组 衣壳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组织嗜性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许金俊 许益民 +3 位作者 王宝安 万洪全 吴力力 朱坤熹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3-7,共5页
本研究用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肾型 IBV) C90 0 1株人工感染 14日龄 SPF鸡 ,于接种后定期采集病鸡的各组织器官制备成石蜡切片 ,用建立的检测石蜡切片中肾型 IB病毒的免疫酶组化染色技术 ,对人工感染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 (肾型 IB... 本研究用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肾型 IBV) C90 0 1株人工感染 14日龄 SPF鸡 ,于接种后定期采集病鸡的各组织器官制备成石蜡切片 ,用建立的检测石蜡切片中肾型 IB病毒的免疫酶组化染色技术 ,对人工感染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 (肾型 IB)鸡发病后病毒的组织器官亲嗜性和动态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肾型 IBV在胞浆内复制 ,主要亲嗜气管黏膜的上皮细胞和固有层腺体细胞、肺各级支气管上皮细胞以及肺房和呼吸性毛细管上皮细胞、气囊上皮细胞、肾和输尿管上皮细胞、消化道上皮和固有层腺体细胞、肝小叶间胆管上皮细胞、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和腺泡上皮细胞、法氏囊淋巴滤泡髓质区淋巴细胞和网状细胞、胸腺小叶髓质区淋巴细胞和网状细胞、脾小体淋巴细胞、盲肠扁桃体弥散性淋巴组织的淋巴细胞以及心肌细胞 ,病毒出现的先后顺序为气管、肺脏、肾脏、输尿管 ,消化道、法氏囊、肝脏、胰脏、胸腺和气囊 ,盲肠扁桃体 ,脾脏 ,心肌。病毒在肾脏和输尿管持续 2 0天 ,气管为 13天 ,消化道和法氏囊为 11天 ,肝脏、胰脏和肺为 10天 ,胸腺为 6天 ,气囊为 5天 ,盲肠扁桃体、脾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 免疫酶技术 组织嗜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辛酸对海马CA_1区锥体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学忠 崔旭 +4 位作者 卞建春 任建新 刘宗平 王捍东 王宗元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4年第1期85-87,共3页
采用股动脉放血并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制作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于术后 1 d处死动物 ,取脑 ,制作石蜡切片 ,通过 HE染色、Tunel检测 ,以观察海马 CA1区锥体细胞的损伤形式 ,并探讨α-硫辛酸 (α-lipoic acid,L A)对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的神... 采用股动脉放血并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制作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于术后 1 d处死动物 ,取脑 ,制作石蜡切片 ,通过 HE染色、Tunel检测 ,以观察海马 CA1区锥体细胞的损伤形式 ,并探讨α-硫辛酸 (α-lipoic acid,L A)对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的神经保护作用。结果表明 :在短暂性全脑缺血中 ,海马锥体细胞存在着凋亡和坏死两种死亡形式 ;与对照组相比 ,缺血再灌注后1 d,海马 CA1区损伤较重 ,出现了较多的凋亡细胞 ,而 L A可明显抑制锥体细胞的凋亡。实验证明 :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 ,细胞凋亡是神经元死亡的一种重要形式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辛酸 海马 CA1区 锥体细胞 细胞凋亡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甲砜霉素对实验性鸡巴氏杆菌病的药效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卜仕金 蒋志伟 +1 位作者 郑月华 褚德明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13-14,共2页
以两倍稀释法测定氟甲砜霉素及甲砜霉素对鸡巴氏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25μg/mL和1.25μg/mL。按10,20和30mg/kg的氟甲砜霉素及30mg/kg的甲砜霉素分别给实验性巴氏杆菌病患鸡肌注,每天给药一... 以两倍稀释法测定氟甲砜霉素及甲砜霉素对鸡巴氏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25μg/mL和1.25μg/mL。按10,20和30mg/kg的氟甲砜霉素及30mg/kg的甲砜霉素分别给实验性巴氏杆菌病患鸡肌注,每天给药一次,共5d。药物对鸡巴氏杆菌病的治愈率分别为93.3%,100%,100%和100%,而感染对照组鸡全部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甲砜霉素 甲砜霉素 巴氏杆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