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15篇文章
< 1 2 1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兽医专业教育情况浅析--以扬州大学兽医学院留学生为例
1
作者 刘伟 张新峰 +1 位作者 邹辉 刘宗平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第20期162-163,共2页
随着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全面深入合作,我国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相关国家兽医专业的留学生。该文以扬州大学兽医留学生为例,分析了相关国家的畜牧业和兽医教育现状,探讨了当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在国内兽医专业学习以及... 随着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全面深入合作,我国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相关国家兽医专业的留学生。该文以扬州大学兽医留学生为例,分析了相关国家的畜牧业和兽医教育现状,探讨了当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在国内兽医专业学习以及回国就业后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对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兽医专业留学生培养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留学生 兽医专业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1”研究性教学模式探索——以扬州大学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为例
2
作者 刘鹏刚 陈兵 +3 位作者 孙敬 陈帅 秦涛 殷俊 《现代畜牧科技》 2025年第1期161-164,共4页
“3+2+1”研究性教学是基于理论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的不断创新,全国涉农高校的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理论课与实验课教学手段,相较之前经验和方法得到了极大... “3+2+1”研究性教学是基于理论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的不断创新,全国涉农高校的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理论课与实验课教学手段,相较之前经验和方法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提高。如数字教材、虚拟仿真及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已经被广泛采纳并受到好评。然而,近年,随着慕课、微课和金课的逐渐成熟和完善,理论课堂的学习气氛越来越好,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度越来越高。该课程前期未开展教学改革的2020年和2021年学生平均成绩为74.9分;开展教学改革的2022年和2023年学生平均成绩为83.7分,该课程的学生平均成绩提升8.8分,提高率为11.75%。因此,该研究为后续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提供宝贵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2+1” 教学模式 课程实施 成果成效 反思心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传染病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以扬州大学为例
3
作者 周建卫 冯旭飞 胡顺林 《现代畜牧科技》 2024年第10期167-170,共4页
为了探索《动物传染病学》课程教学的开展方式和效果,文章挖掘了5种重要传染病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将其将融入教学过程中。随后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初步评估课程思政教学的开展效果,结果表明,课程思政的开展可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专业认... 为了探索《动物传染病学》课程教学的开展方式和效果,文章挖掘了5种重要传染病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将其将融入教学过程中。随后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初步评估课程思政教学的开展效果,结果表明,课程思政的开展可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专业认同感、人文精神以及法治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传染病 本科教学 动物医学专业 问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定一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在扬州大学隆重举行
4
作者 王志健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73-73,共1页
为了缅怀我国著名兽医微生物学家方定一先生为我国兽医事业发展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学习并弘扬他的学术思想、大师风范、治学态度和献身精神,10月21日,方定一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在扬州大学隆重举行。
关键词 扬州大学 纪念活动 兽医事业 生物学家 学术思想 献身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块化教学设计在兽医公共卫生学课程中的构建与优化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玉 胡娇 +2 位作者 高如一 陈素娟 胡顺林 《畜禽业》 2025年第3期44-46,共3页
目的通过系统化的教学设计与评价优化,提高兽医公共卫生学课程对新农科兽医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案例研究法及教学实践法,系统梳理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模块化知识结构。结果教学实践显示,学生在生态环境保护、食品安... 目的通过系统化的教学设计与评价优化,提高兽医公共卫生学课程对新农科兽医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案例研究法及教学实践法,系统梳理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模块化知识结构。结果教学实践显示,学生在生态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管理、人畜共患病防控等领域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显著提升。结论基于教学反思和学生需求的持续改进措施,使课程更贴近实际需求,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医公共卫生学 教学效果评价 乡村振兴 生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兽医结合诊治犬食道异物梗阻
6
作者 陈建辉 崔常勇 +3 位作者 陈慧敏 槐玉英 张信军 刘明江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25年第3期84-87,共4页
食道异物梗阻是由异物滞留食道腔引发的机械性阻塞,临床以吞咽困难、流涎及呕吐为主要症状,严重者可导致食道穿孔。食道异物梗阻的治疗需根据异物位置、堵塞程度施行内窥镜辅助取出术或外科手术,术后需对症治疗。1只6月龄法国斗牛犬因... 食道异物梗阻是由异物滞留食道腔引发的机械性阻塞,临床以吞咽困难、流涎及呕吐为主要症状,严重者可导致食道穿孔。食道异物梗阻的治疗需根据异物位置、堵塞程度施行内窥镜辅助取出术或外科手术,术后需对症治疗。1只6月龄法国斗牛犬因不食、频繁呕吐就诊,经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确诊为犬食道异物梗阻,实施外科手术取出异物后,经输液支持疗法治疗3 d,患犬仍无饮食欲,给予少量饮水后仍有呕逆反应。钡餐造影及开腹探查均无异常;X线检查显示胃臌气。根据中兽医辨证,确诊为脾失健运、胃气不降。遂艾灸命门(DU 4)、肾俞(BL 23)、百会(DU 20)和足三里穴(ST 36),以温肾助阳、调畅气机,每日1次,每次20 min;配合猪骨萝卜汤温中补虚、行气消胀,少量多次灌服。用中兽医方法治疗后1 d,患犬排出体内多余气体,治疗后3 d患犬可自主进食,复查显示患犬胃肠功能恢复。本病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诊治,效果良好,可为小动物食道异物梗阻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道异物梗阻 胃气不降 艾灸 食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中兽医学方法防控非洲猪瘟的思考
7
作者 孙晓霞 宋瑞永 +2 位作者 刘明江 袁长海 范开 《山东畜牧兽医》 2025年第8期93-95,共3页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猪的烈性传染病,致死率高达100%,对全球畜牧业构成了巨大威胁。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包括高热、食欲废绝、皮肤发绀、内脏器官严重出血及高死亡率。一旦感染对于猪场是毁灭性的打击。非洲猪瘟对生猪产...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猪的烈性传染病,致死率高达100%,对全球畜牧业构成了巨大威胁。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包括高热、食欲废绝、皮肤发绀、内脏器官严重出血及高死亡率。一旦感染对于猪场是毁灭性的打击。非洲猪瘟对生猪产业危害严重,病毒抵抗力强、传播途径多,容易扩散蔓延,全球尚未研制出有效的疫苗和药物进行防治,生猪一旦感染往往无法治疗。中兽医方法治疗非洲猪瘟主要基于中医理论,通过调整猪只的身体机能,增强其自身的抗病能力,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 中兽医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年长三角预防兽医学高层论坛在扬州召开
8
作者 王志健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8-68,共1页
2011年4月9日,水气朦胧、繁花似锦的扬州迎来了南京农业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和扬州大学的近百位博士生导师及博士研究生,共同参... 2011年4月9日,水气朦胧、繁花似锦的扬州迎来了南京农业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和扬州大学的近百位博士生导师及博士研究生,共同参加由扬州大学兽医学院主办的“2011年长三角预防兽医学高层论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兽医学 扬州大学 论坛 三角 中国农业科学院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肉生产环节中沙门菌的污染调查及关键点的消减控制
9
作者 孟闯 金宣辰 +4 位作者 彭通通 翟贤月 康喜龙 焦新安 潘志明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5137-5147,共11页
本研究旨在调查猪养殖场、屠宰场和猪肉销售市场这一猪肉生产链中沙门菌的流行情况并结合分子分型探明沙门菌污染的关键控制点,评估关键控制点相关干预措施对沙门菌的消减防控作用。采集有供应链关系的猪养殖场、屠宰场和猪肉市场相关... 本研究旨在调查猪养殖场、屠宰场和猪肉销售市场这一猪肉生产链中沙门菌的流行情况并结合分子分型探明沙门菌污染的关键控制点,评估关键控制点相关干预措施对沙门菌的消减防控作用。采集有供应链关系的猪养殖场、屠宰场和猪肉市场相关样品进行沙门菌的分离和血清型鉴定,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方法对沙门菌分离株进行分子分型和溯源,分析沙门菌污染的关键控制点并评价增加淋洗次数对沙门菌消减的作用。结果表明,采集的950份不同类型样品中分离出沙门菌417株,总分离率为43.9%,其中,养殖场粪便样品80份,分离率为28.8%;屠宰场猪胴体和环境擦拭样品470份,分离率为35.5%,不同屠宰环节中劈半后样品的分离率最高,达51.0%,冷却后的样品分离率显著降低至23.0%(P<0.05);超市猪肉样品400份,分离率为56.8%;沙门菌分离株包含9种血清型,其中,德尔卑沙门菌(39.6%)、鼠伤寒沙门菌(38.1%)、伦敦沙门菌(10.3%)和里森沙门菌(8.4%)为优势血清型。67株德尔卑沙门菌分离株的PFGE分型结果显示,共分为32个脉冲型,其中屠宰场样品的脉冲型分布最广泛,同一批次样品分离株会出现在同一种脉冲型中,存在相似度>95%的屠宰场、养殖场、市场环节分离株,显示其沿生产链传播的特点。在劈半后、修饰前环节增加2次淋洗操作,每次淋洗1 min,使后续环节沙门菌的平均分离率从增加淋洗前的41.7%显著降低至20.0%(P<0.01)。综上,沙门菌可通过交叉污染沿猪肉生产链传播,屠宰过程中的劈半环节是污染的关键控制点之一,增加劈半后的淋洗处理能有效降低猪肉中的沙门菌污染,为猪肉中沙门菌防控提供重要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肉 生产链 沙门菌 脉冲场凝胶电泳 关键控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膜移植治疗犬角膜急性化学性损伤的研究
10
作者 李俊 王艳 +5 位作者 王亨 刘康军 崔璐莹 董俊升 李建基 周振雷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95-100,共6页
为了探索羊膜移植术对犬角膜严重损伤的效疗,选取6只成年健康比格犬,在左右眼角膜中央做直径6 mm的圆形碱烧伤。左眼为对照组,用药物治疗;右眼为试验组,药物治疗联合羊膜移植术。术后羊膜植片平整,在1周内羊膜溶解,未见排斥反应和感染... 为了探索羊膜移植术对犬角膜严重损伤的效疗,选取6只成年健康比格犬,在左右眼角膜中央做直径6 mm的圆形碱烧伤。左眼为对照组,用药物治疗;右眼为试验组,药物治疗联合羊膜移植术。术后羊膜植片平整,在1周内羊膜溶解,未见排斥反应和感染迹象。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犬眼泪液量和分泌物较少并快速恢复正常水平;角膜新生血管生长缓慢,在21 d后较快消退,且形成的瘢痕组织相对较少,角膜浑浊度较低;角膜荧光素染色结果显示角膜上皮损伤快速修复,眼内压正常。对照组眼内压低于正常值,角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其角膜损伤修复不良,术后35 d仍有炎性反应,TNF-α、VEGF和TGF-β1的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试验组(P<0.01)。说明羊膜移植治疗犬角膜损伤,能促进角膜上皮生长,有良好的抗炎、抗瘢痕化和抗新生血管形成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损伤 羊膜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4型禽腺病毒感染致病与免疫防控研究进展
11
作者 叶建强 陈俊朋 谢泉 《微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共11页
血清4型禽腺病毒(FAdV-4)是导致鸡肝炎-心包积液综合征(hepatitis-hydropericardium syndrome,HHS)的重要病原体,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严重威胁全球养禽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本文综述了FAdV-4的流行病学特征、病原结构与致病机制、诊... 血清4型禽腺病毒(FAdV-4)是导致鸡肝炎-心包积液综合征(hepatitis-hydropericardium syndrome,HHS)的重要病原体,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严重威胁全球养禽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本文综述了FAdV-4的流行病学特征、病原结构与致病机制、诊断技术以及疫苗研发的最新进展。在流行病学方面,回顾了该病毒自1987年首次在巴基斯坦被发现以来的传播与演化情况,特别是近年来在中国一些地区的频繁暴发及其分子变异特征。病毒结构与致病机制研究发现,六邻体、五邻体及纤突蛋白在病毒感染与毒力调控中发挥关键作用。疫苗研发的进展涵盖了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减毒活疫苗与载体疫苗。在诊断检测方面,概括了CRISPR-Cas等分子诊断技术与基于病毒蛋白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及其应用。综上所述,本文概述了FAdV-4研究的多维度进展与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未来需在分子致病机制解析、禽腺病毒多价疫苗开发以及新型高效诊断技术应用方面加大研究力度,以有效控制禽腺病毒的流行与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4型禽腺病毒 流行病学 感染 致病 诊断 免疫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小囊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李佳 马卓 +3 位作者 于畅 王丹丹 张金龙 马志禹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5-109,共5页
圆小囊(SR)是兔回肠末端与盲肠相接处形成的一个壁厚而膨大的圆囊,主要由丰富的淋巴组织构成,为兔特有的外周免疫器官。圆小囊在兔的生理活动中具有重要地位,发挥着消化吸收、免疫防御、神经内分泌等多种生理功能。圆小囊结构特殊、功... 圆小囊(SR)是兔回肠末端与盲肠相接处形成的一个壁厚而膨大的圆囊,主要由丰富的淋巴组织构成,为兔特有的外周免疫器官。圆小囊在兔的生理活动中具有重要地位,发挥着消化吸收、免疫防御、神经内分泌等多种生理功能。圆小囊结构特殊、功能复杂,在科学试验中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和参考意义,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阔发展前景。论文从圆小囊的解剖学、组织学、影像学等方面总结了其结构特征,对圆小囊多种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做了综述,并对圆小囊抗菌肽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总结与展望。旨在为今后以圆小囊为研究对象的学者提供借鉴和参考,同时为宠物兔疾病临床诊断以及推动圆小囊抗菌肽的研究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小囊 结构 生理功能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 抗菌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巴氏杆菌病的防治措施 被引量:1
13
作者 成大荣 《农家致富》 2025年第8期36-37,共2页
羊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羔羊最易发生。一、病原,多杀巴氏杆菌是一种革兰氏染色阴性球杆菌或短杆菌,抵抗力较弱,置于干燥环境或阳光下直射会快速死亡,在60℃经过10分钟就会被杀死;... 羊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羔羊最易发生。一、病原,多杀巴氏杆菌是一种革兰氏染色阴性球杆菌或短杆菌,抵抗力较弱,置于干燥环境或阳光下直射会快速死亡,在60℃经过10分钟就会被杀死;多数消毒药作用几分钟或者十几分钟就会将其杀死。该菌在尸体内可生存1~3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巴氏杆菌病 多杀巴氏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泻猪群肠道微生物宏基因组分析
14
作者 张洁 贾骁晔 +4 位作者 童泽宇 马岩 雷晨莹 原霖 田克恭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2-521,共10页
[目的]了解腹泻猪群病毒混合感染情况及病毒感染下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方法]收集73份临床猪腹泻样品,使用单端100 bp读长(SE100)进行宏基因组测序。下机数据经FastQC工具质控获得clean data,利用BWA工具去除宿主序列获得unmapped ... [目的]了解腹泻猪群病毒混合感染情况及病毒感染下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方法]收集73份临床猪腹泻样品,使用单端100 bp读长(SE100)进行宏基因组测序。下机数据经FastQC工具质控获得clean data,利用BWA工具去除宿主序列获得unmapped data。使用Kraken 2工具将unmapped data比对到动物病原数据库进行物种分类注释并生成物种分类表。使用主成分分析(PCA)对数据降维处理,并使用每百万读数(RPM)进行数据归一化,利用Z-score统计方法生成热图进行差异分析可视化。使用MEGAHIT工具从头拼接病毒序列,使用BWA将unmapped data比对到contigs评估拼接效果,选择高质量contigs在NCBI上比对找到最相似序列,将ummapped data比对到该序列后提取一致序列,作为该病毒序列,使用IQ-TREE工具进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S基因和猪星状病毒(PAstV)ORF1a基因遗传进化分析。[结果]73份猪腹泻样品中检出多种病毒,阳性率分别为:PAstV 26.03%、猪嵴病毒(PKV)20.55%、猪轮状病毒(PoRV)19.18%、PEDV 19.18%、猪札幌病毒(PSaV)6.85%、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DCoV)4.11%。混合感染情况复杂,主要为PEDV+PAstV组合,在全部样品中占比为17.81%(13/73),在混合感染样品中占比为30.95%(13/42)。不同病毒感染下肠道微生物结构发生变化,PEDV阳性组样品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高于阴性组,PAstV阳性组样品梭菌属(Clostridium)和密螺旋体属(Treponema)相对丰度高于阴性组。拼接得到2条PEDV全基因组序列SE18和SE22,均属于GⅡa谱系,以及4条PAstV ORF1a基因组序列SE18、PE31、PE36和PE70,SE18为PAstV2型,其余3条序列与HAstV-HMO-B株亲缘关系较近。[结论]本研究通过宏基因组学技术揭示了临床腹泻猪群中PAstV和PEDV的高阳性率及混合感染情况,发现PEDV和PAstV感染显著改变了肠道微生物结构,为猪腹泻混合感染的防控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混合感染 宏基因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食盐中毒症状及治疗
15
作者 成大荣 《农家致富》 2025年第4期35-35,共1页
一、病因羊每天需要食盐量0.5~1克。肉羊每千克体重食盐的中毒量是3~6克;成年肉羊食盐的致死量是125~250克。是否发生食盐中毒和羊的饮水也有密切关系。虽然食入大量的食盐,但供给充足的饮水,也不易引起中毒,如喂给绵羊含2%食盐的日粮... 一、病因羊每天需要食盐量0.5~1克。肉羊每千克体重食盐的中毒量是3~6克;成年肉羊食盐的致死量是125~250克。是否发生食盐中毒和羊的饮水也有密切关系。虽然食入大量的食盐,但供给充足的饮水,也不易引起中毒,如喂给绵羊含2%食盐的日粮并限制饮水,数天后便会发生食盐中毒;而喂给含13%食盐的日粮,让其随意饮水,在很长时间内也不会出现食盐中毒的神经症状,只表现多尿和腹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盐中毒 供给充足 神经症状 中毒量 肉羊 致死量 食盐量 绵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肉羊夏季掉膘要点
16
作者 成大荣 《农家致富》 2025年第16期35-35,共1页
一、改善养殖环境要做好夏季羊舍的防暑降温工作,改善养殖环境,给肉羊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羊舍最好坐北朝南,高度2.5米左右,将窗户设置在距离地面高1.5米以上,羊床与地面的距离在30厘米以上。为增加通风量,羊舍可安装对流窗、排风... 一、改善养殖环境要做好夏季羊舍的防暑降温工作,改善养殖环境,给肉羊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羊舍最好坐北朝南,高度2.5米左右,将窗户设置在距离地面高1.5米以上,羊床与地面的距离在30厘米以上。为增加通风量,羊舍可安装对流窗、排风扇、风机等通风装置。对于妊娠母羊及羔羊不可直接水淋,以免发生应激反应。羊场四周及场区内的空地种植一些树木和植物,可以起到遮阳降温的作用。要及时清理料槽内的剩料和舍内的粪便,保持圈舍环境卫生,勤换垫料。要做好定期消毒工作,以及蚊蝇杀灭工作,可以在羊舍门窗上安装纱窗,并且使用杀虫药进行杀灭。另外,夏季雨水较多,还需做好羊舍防雨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环境 妊娠母羊 防暑降温 通风 羊舍 掉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乳腺炎的诊治
17
作者 成大荣 《农家致富》 2025年第10期39-39,共1页
羊乳腺炎是指乳腺、乳池、乳头局部的炎症,多发于泌乳期。一、病因分析环境卫生差的圈舍,潮湿、闷热,易于细菌繁殖。母羊乳腺尤其是乳头,如果被毛刺等刺伤,易发生细菌感染而导致炎症发生。奶用羊多见于挤乳技术不熟练,损伤了乳头或乳腺... 羊乳腺炎是指乳腺、乳池、乳头局部的炎症,多发于泌乳期。一、病因分析环境卫生差的圈舍,潮湿、闷热,易于细菌繁殖。母羊乳腺尤其是乳头,如果被毛刺等刺伤,易发生细菌感染而导致炎症发生。奶用羊多见于挤乳技术不熟练,损伤了乳头或乳腺体;或因挤乳工具不卫生,从而感染细菌所致。二、临床症状一是急性型。患病乳区发热、增大,乳房皮肤发红甚至发紫,触碰有痛感;乳汁变稀,混有絮状或粒状物,重症时,乳汁可呈淡黄色水样或带有红色水样黏性液体;乳房淋巴结肿大。同时可表现食欲减退或废绝,体温升高,精神委顿。二是慢性型。患病乳区弹性降低;触诊时,可感觉有大小不等的硬块;泌乳量减少,乳汁稀,混有粒状或絮状凝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损伤 炎症 急性型 羊乳腺炎 挤乳技术 乳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乏质体病的诊断与防控
18
作者 成大荣 《农家致富》 2025年第11期36-37,共2页
羊乏质体病是由乏质体引起的反刍动物以高热、贫血、黄疸和渐进性消瘦为特征的传染病。一、病原特性 乏质体,也称为无浆体,是一类专性寄生于脊椎动物红细胞中的无固定形态的微生物。乏质体病是反刍动物易感染的一种细胞内寄生菌。幼龄... 羊乏质体病是由乏质体引起的反刍动物以高热、贫血、黄疸和渐进性消瘦为特征的传染病。一、病原特性 乏质体,也称为无浆体,是一类专性寄生于脊椎动物红细胞中的无固定形态的微生物。乏质体病是反刍动物易感染的一种细胞内寄生菌。幼龄羊比较容易感染,这是由于其免疫系统没有发育成熟;而成年羊通常呈隐性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疸 贫血 羊乏质体病 反刍动物 高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蓝舌病的诊断与防治
19
作者 成大荣 《农家致富》 2025年第13期38-39,共2页
蓝舌病是由蓝舌病病毒引起反刍动物感染的一种严重传染病。以口腔、鼻腔和胃肠道黏膜发生溃疡性炎症变化为特征,主要侵害绵羊。一、病原特性蓝舌病病毒属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成员,可在干燥血清或血液中长期存活,也可存活于腐败的血液... 蓝舌病是由蓝舌病病毒引起反刍动物感染的一种严重传染病。以口腔、鼻腔和胃肠道黏膜发生溃疡性炎症变化为特征,主要侵害绵羊。一、病原特性蓝舌病病毒属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成员,可在干燥血清或血液中长期存活,也可存活于腐败的血液中,病毒在康复动物体内能存活4个月左右;对乙醚、氯仿和0.1%去氧胆酸钠有一定抵抗力;在50%甘油中于室温下可保存多年;3%福尔马林、2%过氧乙酸和70%乙醇可使其灭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炎症 呼肠孤病毒科 传染病 蓝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口疮的诊断与防控
20
作者 成大荣 《农家致富》 2025年第12期36-37,共2页
羊口疮也称为羊传染性脓疱,是由病毒引起的绵羊和山羊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一、病原特性 羊口疮病毒抵抗力强大,能在干燥的低温环境中存活非常长的时间,但对高温、氯仿、甲苯和苯非常敏感,60℃经过30分钟就可被杀死;使用20%草木灰溶液、... 羊口疮也称为羊传染性脓疱,是由病毒引起的绵羊和山羊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一、病原特性 羊口疮病毒抵抗力强大,能在干燥的低温环境中存活非常长的时间,但对高温、氯仿、甲苯和苯非常敏感,60℃经过30分钟就可被杀死;使用20%草木灰溶液、10%石灰乳、2%氢氧化钠溶液、1%醋酸处理,一般在5分钟内被杀死。该病的传播时间并没有什么限制,但传播速度较快且范围较广的时间段一般在春、夏两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口疮 传染性脓疱 接触性传染病 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