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乡村振兴的我国农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路径探索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荣天 高云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21期273-275,共3页
农业硕士是与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农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在我国农业领域输送复合型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优化我国农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意义更大。通过对我国涉农类院校农业硕士研究生... 农业硕士是与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农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在我国农业领域输送复合型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优化我国农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意义更大。通过对我国涉农类院校农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调研发现,农业硕士培养现状呈现出招生人数显著增加、课程体系差异化及培养方式导师化的主要特征;农业硕士培养存在研究生课程设置偏学术化、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不足、实践教学环节相对滞后及双导师制度不完善等问题;针对当前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尝试从优化课程体系、创新实践模式、夯实实践环节及完善双导师考核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农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路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硕士 培养路径 对策建议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企业家才能研究——基于江苏省扬州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样本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雅静 陆建飞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32-240,共9页
基于人力资本理论和企业家才能理论,本文构建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企业家才能指标体系,包括企业家才能的素质特征、能力特征和绩效水平。在此基础上,对江苏扬州190个样本进行分析,勾勒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企业家的群像图。研究表明:新型农... 基于人力资本理论和企业家才能理论,本文构建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企业家才能指标体系,包括企业家才能的素质特征、能力特征和绩效水平。在此基础上,对江苏扬州190个样本进行分析,勾勒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企业家的群像图。研究表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企业家才能素质特征方面,呈现年轻化、男性化、乡土化、高素质化、专业化、多元化;在能力特征方面,具备了一定的捕捉市场机会、组织生产要素、创新发展的才能。但是,企业家才能具有异质性,在绩效水平方面,各类经营主体具有差异性,才能较高的企业家才能有利于实现较好的绩效。下一阶段,应优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企业家培育机制,鼓励有创业意愿、有创业知识和经验的乡土农民成为农民企业家;完善针对性、实效性强的培训机制,培育具有更高企业家才能的农民企业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企业家才能 人力资本 农民企业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涉农高校服务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路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8
3
作者 张荣天 钟悦 《智慧农业导刊》 2023年第20期128-131,共4页
涉农高校作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正确认识地方涉农高校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人才需求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构建地方涉农高校服务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路径框架,为丰富我国乡村人才振兴研究提供新视角。该文选择地方涉农高校扬州大学... 涉农高校作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正确认识地方涉农高校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人才需求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构建地方涉农高校服务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路径框架,为丰富我国乡村人才振兴研究提供新视角。该文选择地方涉农高校扬州大学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扬州大学相关涉农专业人才培养调查,分析当前涉农高校服务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问题,总结涉农高校服务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模式及经验启示,在国家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尝试从加快涉农专业优化设置、创新涉农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涉农专业实践教学等方面,提出新时期面向乡村振兴战略的涉农高校人才培养的路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人才培养 路径建议 涉农高校 扬州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乡村多功能时空演化特征与驱动机制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荣天 张小林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264-272,共9页
乡村多功能是乡村地域系统发展的重要特征,有效识别其时空格局特征与驱动机制,是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依据。该研究以长三角作为典型研究案例区,在界定乡村多功能内涵特征基础上,构建出乡村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定量测... 乡村多功能是乡村地域系统发展的重要特征,有效识别其时空格局特征与驱动机制,是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依据。该研究以长三角作为典型研究案例区,在界定乡村多功能内涵特征基础上,构建出乡村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定量测度2000-2020年长三角乡村多功能水平;综合GIS空间分析、空间自相关模型及地理探测器模型等对研究期间长三角乡村多功能时空演化及驱动机制进行初探。结果表明:1)2000年以来长三角乡村多功能水平呈现提升态势,并表现出“南高北低”区域差异特征;分项功能水平差异表现为乡村生产功能>乡村生活功能>乡村生态功能。2)研究期间长三角乡村多功能全局上表现出显著的正自相关;局部上,长三角乡村生产功能H(High)-H(High)型主要集聚在皖北地区,乡村生活功能H-H型主要集聚在苏南地区,而乡村生态功能H-H型主要分布在浙西南地区。3)长三角乡村多功能形成和演化受到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因素综合影响,其中地区经济实力、城镇化水平及固定资产投资是影响长三角乡村多功能演化的主导因子,且与其他因子交互驱动力强于单因子作用,交互作用能够增强对长三角乡村多功能时空演化的解释。4)从乡村地域主导功能视角出发,结合各地域类型功能现状、资源环境特征及区域发展背景,因地制宜采取差异化的长三角乡村地域功能优化策略。研究结果可为长三角乡村地域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 多功能 时空演化 驱动机制 地理探测器 长三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乡村发展评价及时空分异特征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荣天 张小林 陆建飞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98-705,共8页
以长三角地区作为典型案例地,构建乡村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熵值法测度2000—2018年长三角地区乡村发展水平;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ESDA模型等方法分析2000—2018年长三角地区乡村发展分异特征,并运用多元回归模型揭示研究期间长... 以长三角地区作为典型案例地,构建乡村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熵值法测度2000—2018年长三角地区乡村发展水平;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ESDA模型等方法分析2000—2018年长三角地区乡村发展分异特征,并运用多元回归模型揭示研究期间长三角乡村发展时空分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乡村发展水平呈现出持续提升的演化态势,长三角乡村发展东—西向呈递减态势,南—北向呈倒“U”型空间形态。长三角乡村发展表现出“俱乐部趋同”的空间分布趋势;乡村发展局部热点区主要集聚在苏锡常沪、杭绍甬等地区,而冷点区主要分布在皖北地区,形成稳定的低值集聚塌陷格局。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及交通可达性是影响研究期间长三角乡村发展时空分异的驱动因子,政府政策因素对研究期间长三角乡村发展时空分异表现为宏观的导向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发展 时空分异 驱动因素 ESDA模型 长三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大米品牌创建及政府行为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瞿康洁 陆建飞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共5页
基于吉林大米品牌创建的案例,研究了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各阶段政府角色和行为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品牌萌芽阶段,政府重点为品牌建设提供规划和配套政策支持;在品牌形成阶段,政府重点为推动企业良性发展而加强对产业的支持与引导;在品... 基于吉林大米品牌创建的案例,研究了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各阶段政府角色和行为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品牌萌芽阶段,政府重点为品牌建设提供规划和配套政策支持;在品牌形成阶段,政府重点为推动企业良性发展而加强对产业的支持与引导;在品牌发展阶段,政府重点加强品牌的监管与整合。研究结果对优化政府行为、促进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具有启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品牌创建 政府行为 大米 吉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业协会主导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创建的研究——以“射阳大米”为例 被引量:9
7
作者 丁郭明 陆建飞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1-94,102,共5页
以射阳县大米协会成功创建“射阳大米”品牌为案例,将“射阳大米”品牌创建过程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三个阶段,考察了射阳县大米协会在品牌创建各阶段的行为,分析了射阳县大米协会成功创牌的原因。研究表明,在政府的支持下,行... 以射阳县大米协会成功创建“射阳大米”品牌为案例,将“射阳大米”品牌创建过程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三个阶段,考察了射阳县大米协会在品牌创建各阶段的行为,分析了射阳县大米协会成功创牌的原因。研究表明,在政府的支持下,行业协会通过自身建设和科学运作,可以不断解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创建中的瓶颈问题,从品牌规划、质量提升、规范管理、市场营销和打假维护等方面推进品牌提升。“政府赋能与管理、行业协会主导”的“射阳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创建模式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行业协会 品牌创建 射阳大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稻米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王曦 张磊 陆建飞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共5页
在梳理近5年来我国稻米产业融合发展研究文献基础上,总结了稻米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模式,从经营主体、服务支撑、科技创新、运行机制、政府政策、品牌建设等方面归纳了目前稻米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的对策建议,提出了现有研究的不... 在梳理近5年来我国稻米产业融合发展研究文献基础上,总结了稻米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模式,从经营主体、服务支撑、科技创新、运行机制、政府政策、品牌建设等方面归纳了目前稻米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的对策建议,提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和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米产业 产业融合 发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及改革初探 被引量:3
9
作者 张荣天 高云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3期277-279,282,共4页
农业硕士是与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农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为我国农业领域输送复合型人才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提升农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意义更为重大。通过对我国农业硕士研究生培... 农业硕士是与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农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为我国农业领域输送复合型人才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提升农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意义更为重大。通过对我国农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培养问题、培养策略及与乡村振兴战略贯彻关系等方面进行梳理与归纳,总结目前我国农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特征及存在的不足,在简要评价基础上,结合当前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初步探索未来我国农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改革趋向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硕士 研究生培养 现状评价 改革趋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农作物种植结构时空格局演变探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荣天 张贇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8-52,共5页
以江苏省为例,运用定量数理统计、快速聚类分析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法,对1980—2020年江苏省农作物种植结构的时空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0年间江苏省的农作物播种面积和粮食播种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小麦、水稻播种面积... 以江苏省为例,运用定量数理统计、快速聚类分析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法,对1980—2020年江苏省农作物种植结构的时空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0年间江苏省的农作物播种面积和粮食播种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小麦、水稻播种面积均呈波动式递减趋势,种植比例在2002年均出现大幅度下降,后又小幅回升;而蔬果等经济类作物在40年期间一直保持增长趋势;粮食类作物中的玉米、大豆以及经济类作物中的油料作物变动幅度不显著。40年间共出现14种种植组合模式,小麦、水稻在种植空间分布和种植类型中处于领先地位,2000年以来经济作物的种植类型显著增多。40年间江苏省农作物种植结构时空变化明显,分析掌握其变化特征,可为江苏省农作物种植结构优化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水稻 种植结构 时空格局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