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无复流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 被引量:21
1
作者 乐健 何胜虎 +3 位作者 胡梦 钱志敏 黄柳海 周健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63-1267,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PCI术后无复流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20年3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接受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的老年急性STEMI患者307例,根据PCI术后TIMI血流等级分为A组245例(TIMI 3级),B...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PCI术后无复流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20年3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接受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的老年急性STEMI患者307例,根据PCI术后TIMI血流等级分为A组245例(TIMI 3级),B组62例(TIMI<3级)。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相关因素进行校正,休克指数预测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无复流的ROC曲线。结果A组年龄、收缩压水平明显高于B组[(70.5±7.4)岁vs(67.9±6.5)岁,P=0.010;(130.5±24.8)mm Hg(1 mm Hg=0.133 kPa)vs(119.1±21.8)mm Hg,P=0.001],血糖、心率、休克指数、PCI术前TIMI<3级比例明显低于B组[6.2(5.2,8.6)mmol/L vs 7.1(5.8,10.6)mmol/L,P=0.010;(74.7±14.4)次/min vs(79.1±14.0)次/min,P=0.030;0.6±0.1 vs 0.7±0.2,P=0.001;70.6%vs 96.8%,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休克指数、PCI术前TIMI<3级、血糖是急性STEMI患者术后发生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OR=99.127,95%CI:6.039~1627.095,P=0.001;OR=12.087,95%CI:2.802~5.149,P=0.001;OR=1.090,95%CI:1.017~1.167,P=0.014)。ROC曲线分析显示,休克指数预测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无复流的曲线下面积为0.668(95%CI:0.595~0.740,P<0.01),诊断临界值为0.595,敏感性为74.2%,特异性为55.1%。结论休克指数、PCI术前TIMI<3级、血糖与急性STMEI患者PCI术后无复流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而且休克指数是PCI术后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无复流现象 休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玄丽慧 张娴娴 +6 位作者 易琼 景坚 沈雪 徐亮 陈应柱 李军 朱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93-1095,共3页
目的探讨发病时间3~4.5h内脑梗死患者应用0.6mg/kg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tis-sue-typeplasminogenactiator,rt-PA)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3~4.5h内脑梗死患者44例(脑梗死组),给予0.6mg/kgrtP... 目的探讨发病时间3~4.5h内脑梗死患者应用0.6mg/kg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tis-sue-typeplasminogenactiator,rt-PA)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3~4.5h内脑梗死患者44例(脑梗死组),给予0.6mg/kgrtPA静脉溶栓治疗,30、90d随访时,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strokescale,NIHSS)评分及改良Rankin'S评分(modifiedRankinscale,mRS)评估其神经功能恢复和ll盘床疗效,观察溶检后的症状性颅内出血(symptomaticintracerebralhemorrage,sICH)发生率。将所有的观察结果与ECASSⅢ(EuropeanCooperativeAcuteStrokeStudyⅢ)试验的相应结果进行对比(0.9mg/kgrt-PA,对照组)。结果2组30、90d神经功能恢复良好及预后良好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sICH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2%vs 7.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rt-PA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不亚于高剂量rt-PA,其安全性可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颅内出血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基苯酞对缺血性脑损伤模型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沈雪 肖璐 +5 位作者 易琼 张娴娴 戚艳红 杨璞 黄金忠 陈应柱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88-989,共2页
全脑缺血使脑处于低灌注、低代谢状态,长期全脑缺血可导致认知功能减退,是血管性痴呆的常见病因。海马神经细胞对缺血高度敏感,常出现进行性的认知功能障碍,表现为学习和记忆力下降。丁基苯酞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类新药物,具有改善... 全脑缺血使脑处于低灌注、低代谢状态,长期全脑缺血可导致认知功能减退,是血管性痴呆的常见病因。海马神经细胞对缺血高度敏感,常出现进行性的认知功能障碍,表现为学习和记忆力下降。丁基苯酞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类新药物,具有改善脑微循环、保护线粒体双重功效。本实验采用四血管结扎的大鼠全脑缺血模型,观察丁基苯酞是否对缺血性脑损伤模型大鼠认知功能有修复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旨在为丁基苯酞防治脑血管病,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损伤 认知功能减退 丁基苯酞 模型大鼠 全脑缺血模型 海马神经细胞 认知功能障碍 血管性痴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鞘碱性蛋白水平在不同OCSP亚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的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朱艳 刘刚 +5 位作者 肖璐 张娴娴 易琼 玄丽慧 陈应柱 李军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2期1692-1694,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临床亚型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28例连续收住入院、发病在3d内的老年ACI患者血清MBP水平,并按照牛津郡社区卒中计划(OCSP)分型标准分为4大亚型并... 目的:观察不同临床亚型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28例连续收住入院、发病在3d内的老年ACI患者血清MBP水平,并按照牛津郡社区卒中计划(OCSP)分型标准分为4大亚型并行NIHSS、mRS评分,分析不同OCSP亚型MBP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相关性。结果:OCSP分型中完全前循环型脑梗死(TACI)、部分前循环型脑梗死(PACI)、后循环型脑梗死(POCI)MBP水平升高,腔隙性脑梗死(LACI)变化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TACI、PACI及POCI亚型有显著性差异(P<0.05);LACI亚型90天时mRS 0-2分患者比率最高,其次为PACI、POCI亚型,而TACI亚型90天时mRS 0-2分患者比率最低。MBP与TC、TG、LD-C、SBP、DBP、年龄呈正相关,与HDL呈负相关。结论:MBP随OCSP亚型的不同而变化,发病后血清MBP可以作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鞘碱性蛋白(MBP) 改良Rakin评分(mRS) 急性脑梗死(ACI) 牛津郡社区卒中计划(OCSP) 卒中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缺血脑组织芯片的构建 被引量:6
5
作者 陈应柱 许俊 +2 位作者 袁成林 吕庆康 包仕尧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11期504-507,共4页
目的构建缺血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芯片,为缺血性脑损伤研究提供实验工具。方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脑缺血20 m in后再灌注1、4、7、14、28 d五组,每组8只,每个时间点设立假手术组2只。采用四血管闭塞全脑缺血模型。选择大脑颞叶皮... 目的构建缺血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芯片,为缺血性脑损伤研究提供实验工具。方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脑缺血20 m in后再灌注1、4、7、14、28 d五组,每组8只,每个时间点设立假手术组2只。采用四血管闭塞全脑缺血模型。选择大脑颞叶皮质、海马、胼胝体为观察位点,依次经过微阵列设计、预制受体蜡块、供体蜡块定位、穿芯取样、连续切片及烤片等步骤,构建缺血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芯片。结果在36 mm×26 mm×15 mm受体蜡块上,构建15×10共150点阵芯片,分布150个组织标本,每点直径1.0 mm,并连续4μm厚微阵列切片。肉眼所见点阵分布均匀,蜡块无裂纹,载玻片上点阵无脱落,有6点发生移位,移位率为4%。HE染色显示取样组织边缘清晰,无明显组织结构变形。结论成功构建大鼠缺血脑组织芯片,为缺血性脑损伤研究提供便捷的实验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芯片 脑缺血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骨髓MSCs中Bmi-1和p16基因表达与其复制老化的关系
6
作者 李晓波 顾建娟 +2 位作者 关云谦 陈蓓蕾 张愚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15-719,I0002,共6页
目的:探讨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中Bmi-1和p16基因表达随传代次数增加的变化情况,阐明其与MSCs复制老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取孕16、17和25周流产胎儿的股骨,利用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扩增骨髓MSCs。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第5代MSCs中... 目的:探讨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中Bmi-1和p16基因表达随传代次数增加的变化情况,阐明其与MSCs复制老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取孕16、17和25周流产胎儿的股骨,利用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扩增骨髓MSCs。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第5代MSCs中CD13、CD34、CD44、CD45、CD73、CD90、CD105、CD133和HLA-DR的表达;连续传代30代,诱导培养MSCs老化;用BrdU掺入率检测第5(P5)、15(P15)和30代(P30)骨髓MSCs的增殖能力;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上述细胞中Bmi-1和p16基因mRNA的表达量。结果:从孕16、17和25周的流产胎儿股骨骨髓中均能分离、培养、扩增出MSCs,均表达CD13、CD44、CD73、CD90和CD105,不表达CD34、CD45、CD133和HLA-DR;随着MSCs的不断传代,细胞生长速度逐渐减慢,细胞变成扁平状,折光性下降。P5与P15MSCs的BrdU掺入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30与P5和P15MSCs的BrdU掺入率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P5MSCs中Bmi-1mRNA表达水平高于P15和P30MSCs(P<0.05),P15MSCs中Bmi-1mRNA表达水平高于P30MSCs(P<0.05)。P5与P15 MSCs中p16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30 MSCs中p16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P5和P15MSCs(P<0.05)。结论:胎儿股骨骨髓能培养出MSCs,其复制老化与Bmi-1的表达有关联,但其信号通路可能不通过p16INK4a-Rb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I-1基因 P16基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基苯酞对缺血性脑损伤模型大鼠血脑屏障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肖璐 沈雪 +5 位作者 陈应柱 易琼 张娴娴 戚艳红 杨璞 黄金忠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09-1212,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全脑缺血后血脑屏障的改变以及丁基苯酞的干预作用,探讨其对缺血性脑损伤的防护作用机制。方法选择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4只、脑缺血组24只、丁基苯酞组72只。采用四血管结扎的全脑缺血模型,制模成功后丁基苯酞组... 目的观察大鼠全脑缺血后血脑屏障的改变以及丁基苯酞的干预作用,探讨其对缺血性脑损伤的防护作用机制。方法选择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4只、脑缺血组24只、丁基苯酞组72只。采用四血管结扎的全脑缺血模型,制模成功后丁基苯酞组大鼠按腹腔注射剂量又分为丁基苯酞0.3 mg/kg组24只、丁基苯酞1.0mg/kg组24只、丁基苯酞3.0 mg/kg组24只;检测脑组织依文思蓝(EB)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心脏取血计数循环内皮细胞数。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脑缺血组大鼠脑组织EB含量、VEGF表达、循环内皮细胞数明显升高(P<0.05,P<0.01);与脑缺血组比较,丁基苯酞各剂量组大鼠脑组织EB含量、VEGF表达、循环内皮细胞数明显降低,以丁基苯酞3.0 mg/kg组最明显(P<0.05,P<0.01)。结论丁基苯酞通过降低大鼠全脑缺血后脑组织VEGF表达、降低循环内皮细胞数,从而降低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对缺血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血脑屏障 内皮细胞 微循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血康胶囊添加治疗对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疗效 被引量:1
8
作者 俞龙 张娴娴 吴健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9期1256-1257,1263,共3页
目的:观察脉血康胶囊添加治疗对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疗效。方法:选取654例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RS)评分3~6分的患者,随机分为脉血康组312例和基础治疗组342例,脉血康组为每日服用脉血康胶囊、拜阿司匹林;基础治疗组为每日服用拜... 目的:观察脉血康胶囊添加治疗对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疗效。方法:选取654例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RS)评分3~6分的患者,随机分为脉血康组312例和基础治疗组342例,脉血康组为每日服用脉血康胶囊、拜阿司匹林;基础治疗组为每日服用拜阿司匹林,随访1年,观察两组卒中复发率和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随访1年后,脉血康组卒中复发率(5.13%)较基础治疗组(9.34%)相比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8);脉血康组出血事件发生率(1.60%)较基础治疗组(1.1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血康添加治疗有助于降低卒中复发,并且不增加出血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二级预防 脉血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