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后葡萄膜炎为首发症状隐性梅毒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解正高 陈曦 +2 位作者 朱俊 杜伟 陈放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13-616,共4页
背景 葡萄膜炎是梅毒在眼部的常见表现,眼科医师对梅毒性后葡萄膜炎的认识尚显不足,临床上易造成漏诊或误诊而延误治疗. 目的 探讨以后葡萄膜炎为首发症状的隐性梅毒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临床病例分析方法,收集2011年... 背景 葡萄膜炎是梅毒在眼部的常见表现,眼科医师对梅毒性后葡萄膜炎的认识尚显不足,临床上易造成漏诊或误诊而延误治疗. 目的 探讨以后葡萄膜炎为首发症状的隐性梅毒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临床病例分析方法,收集2011年9月至2013年1月在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眼科参照杨培增的标准并结合临床及血清学检查确诊的12例19眼以后葡萄膜炎为首发症状的隐性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描述其眼部临床特征,评估其治疗与预后的关系.所有患者均以急性或慢性视力下降起病,就诊时均否认梅毒史.7例患者为双眼发病,5例患者单眼发病.结果 三面镜下所有患眼均可见玻璃体尘状及灰白色浮游细胞,视盘显著充血和肿胀者2眼,视盘轻度充血者10眼,后极部视网膜有黄白色病灶者7眼,病变区视网膜点状出血者1眼,眼底改变不明显但视网膜色泽变暗者3眼.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显示,10眼造影早期出现斑点状弱的背景荧光,18眼造影中期表现出视网膜血管管壁的荧光素渗漏及着染,造影晚期19眼均可见视盘荧光素着染或强荧光,6眼可见黄斑区视网膜色素上皮荧光素积存,11眼出现黄斑区视网膜血管扩张及渗漏.所有患者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及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结果均为阳性.患者确诊后即按神经梅毒的治疗方案进行驱梅治疗,包括青霉素类抗生素的全身应用,病情严重者辅以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短期口服治疗,17眼视力完全恢复,2眼病程较长者视力部分恢复,眼底病变消退.结论 对于病因不明的后葡萄膜炎患者要警惕梅毒所致的后葡萄膜炎,并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查.早期诊断和正规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部感染 细菌 诊断 梅毒 并发症 葡萄膜炎 后段 诊断 治疗 预后 梅毒血清学诊断 视力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nibizumab辅助的23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严重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21
2
作者 解正高 陈放 +3 位作者 朱俊 杜伟 陈曦 甘春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13-1117,共5页
背景玻璃体切割术(PPV)是治疗严重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主要方法,但常因术中或术后出血而影响手术操作或影响术眼的预后。目前临床上已将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克隆抗体ranibizumab用于PPV,对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 背景玻璃体切割术(PPV)是治疗严重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主要方法,但常因术中或术后出血而影响手术操作或影响术眼的预后。目前临床上已将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克隆抗体ranibizumab用于PPV,对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联合PPV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至关重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术前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IVR)辅助23GPPV治疗PDR的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对2012年8月至2013年12月在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眼科确诊并行23GPPV治疗的严重PDR患者77例82眼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接受IVR联合PPV者49眼(IVR辅助PPV组)和接受单纯PPV者33眼(单纯PPV组),2个组问患者基线特征匹配。IVR辅助PPV组于术前5~7d行IVR(0.5mg/0.05m1),然后行23GPPV,单纯PPV组患眼仅行23GPPV,比较2个组间术眼手术持续时间、术中使用电凝次数、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发生率、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术后玻璃体再出血率、再行PPV率。结果IVR辅助PPV组平均手术时间为(71.90±26.42)min,明显短于单纯PPV组的(96.76±25.1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00,P〈0.01);IVR辅助PPV组术中电凝平均使用(0.76±0.14)次,明显少于单纯PPV组的(2.18±1.64)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4,P〈0.05);IVR辅助PPV组和单纯PPV组术后3个月BCVA分别为0.70±0.50和0.74±0.50,与各自术前视力(1.73±0.50,1.70±0.47)相比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151、0.118,均P〈0.01),但术后组间BCVA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18,P=0.758)。IVR辅助PPV组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发生率为6.12%,单纯PPV组为2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93,P=0.041);IVR辅助PPV组术后早期玻璃体再出血率为2.04%,单纯PPV组为15.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80,P=0.010)。2个组间再行PPV率、视网膜未I期复位率、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发生率和一过性眼压升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严重PDR患者PPV前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可降低术中和术后玻璃体出血的风险、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的发生率,其术后视力的改善情况与单纯PPV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 玻璃体腔注射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手术 玻璃体切割术 治疗效果 术后并发症 回顾性研究 雷珠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抑素抑制糖尿病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铭 解正高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74-477,共4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眼科常见病,常导致患者视力不可逆性下降,其2大特征包括黄斑水肿,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而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是导致患者视力丧失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内皮抑素(ES)各种作用的发挥与其特有的结构特点密不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眼科常见病,常导致患者视力不可逆性下降,其2大特征包括黄斑水肿,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而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是导致患者视力丧失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内皮抑素(ES)各种作用的发挥与其特有的结构特点密不可分,是目前公认的最强的抑制血管生长的因子之一,ES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作用机制复杂,且尚未完全明确。因此,本文拟从ES调控细胞外基质的表达、抑制促血管生成蛋白的表达、调控关键信号通路的表达3个方面阐述ES抑制糖尿病视网膜新生血管病变的可能机制,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抑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眼部新生血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VO合并黄斑水肿治疗中ranibizumab与黄斑格栅样光凝的联合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解正高 陈放 +3 位作者 朱俊 杜伟 陈曦 甘春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11-512,共2页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0cclusion,BRV0)常合并黄斑水肿,黄斑格栅样激光光凝是经典的治疗方法,但视力改善不明显。玻璃体腔注射糖皮质激素疗效较好,但有眼压升高的风险。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0cclusion,BRV0)常合并黄斑水肿,黄斑格栅样激光光凝是经典的治疗方法,但视力改善不明显。玻璃体腔注射糖皮质激素疗效较好,但有眼压升高的风险。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类药物可使BRV0患者视力明显提高,但需多次注射,增加了相关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NIBIZUMAB 黄斑水肿 治疗方法 格栅样光凝 联合应用 BRVO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alsalva视网膜病变合并黄斑病变一例 被引量:1
5
作者 解正高 陈放 +2 位作者 陈曦 朱霞 马远东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05-306,共2页
患者,男,34岁,因俯卧撑后左眼视力骤降半天于苏北人民医院眼科就诊。患眼既往屈光度为-1.50DS,否认其他眼部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全身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眼部检查:右眼裸眼视力0.5,矫正视力1.0(-1.50DS),左眼数指/5... 患者,男,34岁,因俯卧撑后左眼视力骤降半天于苏北人民医院眼科就诊。患眼既往屈光度为-1.50DS,否认其他眼部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全身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眼部检查:右眼裸眼视力0.5,矫正视力1.0(-1.50DS),左眼数指/50cm,不能矫正;眼压右眼18mmHg(1mmHg=0.133kPa),左眼15mmHg。双眼外眼及眼前节未见明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LSALVA 视网膜病变 黄斑病变 眼部检查 矫正视力 视力骤降 眼部疾病 裸眼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