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宝卷研究的世纪回顾
被引量:
24
1
作者
车锡伦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31-136,共6页
产生于宋元时期的宝卷至今仍在个别地区的农村及某些民间教团中流传。本文回顾了上个世纪中国宝卷研究的情况,除了对宝卷的渊源、形成、分类和发展过程的一般研究外,主要是作为俗文学(民间文学)和民俗文艺的宝卷研究。
关键词
中国
宝卷
宣卷
回顾
渊源
成因
分类
发展
宝卷研究
俗文学
民俗文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宝卷的形成及其演唱形态
被引量:
24
2
作者
车锡伦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7-105,共9页
本文对产生于宋元时期的三种宝卷进行了分析 ,指出宝卷继承了唐代佛教俗讲讲经说法的传统 ,在宋元时期佛教信徒举行的法会道场中形成 ,其内容仍为演释佛经和说唱因缘两大类。宝卷是一种新的佛教说唱形式 ;受弥陀净土信仰的影响 ,为满足...
本文对产生于宋元时期的三种宝卷进行了分析 ,指出宝卷继承了唐代佛教俗讲讲经说法的传统 ,在宋元时期佛教信徒举行的法会道场中形成 ,其内容仍为演释佛经和说唱因缘两大类。宝卷是一种新的佛教说唱形式 ;受弥陀净土信仰的影响 ,为满足信众的信仰需求而出现了弘扬西方净土、劝人“持斋念佛” ;其演唱形态受佛教忏法的影响 ,注重道场威仪 ,整个演唱过程仪式化 ,文辞格式化 ,结构形式严整 ;演唱的曲调 ,除了传统的佛教歌赞外 ,受宋元词曲的影响出现了长短句的歌赞 ,也唱散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卷
佛教
俗讲
忏法
法会道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宝卷的渊源
被引量:
20
3
作者
车锡伦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2-138,共7页
本文更正前人宝卷是“变文的嫡派子孙”、是“谈经等的别名”的结论,指出佛教的俗讲是中国宝卷的渊源,它是佛教僧众向世俗民众讲经说法的活动,其内容为讲解经文(讲经)和说唱因缘(说法)两大部分。宋代,在佛教信徒的法会道场、结...
本文更正前人宝卷是“变文的嫡派子孙”、是“谈经等的别名”的结论,指出佛教的俗讲是中国宝卷的渊源,它是佛教僧众向世俗民众讲经说法的活动,其内容为讲解经文(讲经)和说唱因缘(说法)两大部分。宋代,在佛教信徒的法会道场、结社念佛的活动中,孕育和产生了宝卷。宝卷继承了佛教俗讲的传统,而同南宋时期勾栏瓦子中出现的说唱技艺“谈经”等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卷
俗讲
变文
谈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略论东晋时期琅邪王氏与佛教文化
被引量:
2
4
作者
王永平
姚晓菲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3-197,共5页
中古世家大族与佛教自有一种相互紧密之关联,在东晋时期达到政治顶峰的琅邪王氏家族即较早地接受了佛学思想,并将佛教文化纳入到自己的家族文化体系中,他们的做法直接或间接地扩大了佛学在士族阶层的影响。西晋末,即有王氏受佛教影响而...
中古世家大族与佛教自有一种相互紧密之关联,在东晋时期达到政治顶峰的琅邪王氏家族即较早地接受了佛学思想,并将佛教文化纳入到自己的家族文化体系中,他们的做法直接或间接地扩大了佛学在士族阶层的影响。西晋末,即有王氏受佛教影响而遁入空门。东晋初期,善于玄谈的王氏诸多人物又同借助玄学而发展佛学理论的众多名僧交往密切。到东晋中后期,随着佛学理论的日益精深而系统,这一时期的王氏更热衷于探讨佛学义理,对佛教更为崇信。他们的做法扩大了佛学在士族阶层的影响,并对王氏家族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广泛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晋时期
琅邪王氏
佛教文化
中国
宗教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略论南朝时期琅邪王氏与佛教文化之关系
5
作者
王永平
姚晓菲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08-213,共6页
南朝时期,佛教摆脱了玄学的附庸地位而获得充分发展,佛学更深刻地渗透到中国文化之中,成为当时上层社会主流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南朝社会地位最高、影响最大的侨寓文化世族之一的琅邪王氏,遵循家族崇佛的传统,广泛地结交名僧,...
南朝时期,佛教摆脱了玄学的附庸地位而获得充分发展,佛学更深刻地渗透到中国文化之中,成为当时上层社会主流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南朝社会地位最高、影响最大的侨寓文化世族之一的琅邪王氏,遵循家族崇佛的传统,广泛地结交名僧,积极参与佛学义理的讨论,甚而以其文人特有的优势,通过文学作品宣扬佛教,在推进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朝
琅邪王氏
佛教
佛学义理
文学
佛教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在历史的“同一”与“分疏”之间——评汪晖《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
6
作者
刘绪义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14,共5页
由于深受谱系学的影响,汪著《理与物》中诸多重要命题中充满着同一与分疏之间的二元张力。举凡理与物、帝国与国家、天理与公理、封建与郡县、时势与天理、礼乐与制度、理学与心学、象与数、巫术与王制、理与礼、治与道、道与器等等二...
由于深受谱系学的影响,汪著《理与物》中诸多重要命题中充满着同一与分疏之间的二元张力。举凡理与物、帝国与国家、天理与公理、封建与郡县、时势与天理、礼乐与制度、理学与心学、象与数、巫术与王制、理与礼、治与道、道与器等等二元建构命题,其中固然不乏有某种新见,然正因为这样一种“思想的叙述”法式,使得这些重要命题往往面临难以回避的困难,导致这些重要命题必须建立在“在这个意义上”的表述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晖
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
同一与分疏之间
“在这个意义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顾雍论——从一个侧面看江东大族与孙吴君权之关系
被引量:
2
7
作者
王永平
姚晓菲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52-160,共9页
黄武四年(公元225),孙权排除阻力,以吴郡顾雍为丞相,这是孙吴政治史上的一件大事。孙权此举,就其目的而言,意在推进孙吴政权江东地域化。之所以选中顾雍,则在于其家族之门望和其本人之德行。顾雍为政,注意协调与孙权之关系,谨言慎行,比...
黄武四年(公元225),孙权排除阻力,以吴郡顾雍为丞相,这是孙吴政治史上的一件大事。孙权此举,就其目的而言,意在推进孙吴政权江东地域化。之所以选中顾雍,则在于其家族之门望和其本人之德行。顾雍为政,注意协调与孙权之关系,谨言慎行,比较内敛,但在原则性问题上则决不妥协,显现出儒学士大夫刚烈的一面。在重视家族传承的历史环境中,作为汉末孙吴时期吴郡顾氏的代表,顾雍老成持重、谦谨的作风,对其家族门风的形成影响甚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雍
孙权
门风
孙吴政权
古代政治史
中国
三国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善教者使人继其志——黄翔鹏《乐问》读后谈
被引量:
2
8
作者
曹柯平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1-77,共7页
此文是扬州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部分博士生和教师座谈黄翔鹏先生遗作《乐问》一书的纪要。文中讨论了该书对文史研究者的宝贵启示 ,特别注意到黄翔鹏先生以对象和问题为中心的学问方式与学科立场 ,以及他所追求的事之“物”与事之“理”...
此文是扬州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部分博士生和教师座谈黄翔鹏先生遗作《乐问》一书的纪要。文中讨论了该书对文史研究者的宝贵启示 ,特别注意到黄翔鹏先生以对象和问题为中心的学问方式与学科立场 ,以及他所追求的事之“物”与事之“理”谐调一致的学术目标 ,认为《乐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翔鹏
乐问
方法论
学科交叉
纪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尚书·虞书》“克谐”思想摭谈
被引量:
1
9
作者
马士远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5年第4期48-51,54,共5页
《尚书.虞书》所记内容主要为我国古代帝王世系的起始时代——尧舜禹时期的有关情况,距今已有四千余年的历史,是今人能见到的最早的传世文献史料,其文本中蕴涵有非常重要的上古和谐观念,概而言之,包括同构互赢的自然观“、舍己从人”的...
《尚书.虞书》所记内容主要为我国古代帝王世系的起始时代——尧舜禹时期的有关情况,距今已有四千余年的历史,是今人能见到的最早的传世文献史料,其文本中蕴涵有非常重要的上古和谐观念,概而言之,包括同构互赢的自然观“、舍己从人”的治事观“、明试以功”的考绩观、注重“克谐”的用人观、宽爱礼让的人际观“、八音克谐”的文艺观“、惟刑之慎”的刑罚观和“德柔远”的民族观。这些朴素的上古和谐思想是我国几千年绵延不绝和谐理念之源头,在经学昌盛的华夏历史长河中,这一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曾沾溉了中国人的“天人合一”哲学思维“、家和万事兴”的处世理念以及“政通人和”的政治诉求。今天我们党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之理论,正是对这一传统文化之精髓的继承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书·虞书》
“克谐”思想
构建和谐社会
启迪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唐代的卤簿鼓吹
被引量:
6
10
作者
孙晓晖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2-69,共8页
唐代鼓吹有殿庭鼓吹和卤簿鼓吹之分。卤簿是使用鼓吹乐的车驾仪仗 ,故卤簿是鼓吹的重要载体。只有将鼓吹置于卤簿仪仗方阵之中考察 ,才能更准确了解鼓吹。
关键词
中国音乐史
唐代
卤簿
鼓吹
横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道教神仙传记的文史价值——以杜光庭《墉城集仙录》为中心
被引量:
2
11
作者
樊昕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8-60,共3页
本文以杜光庭《墉城集仙录》为中心,考察道教神仙传记的文史价值。认为其史学价值在于可以考订史实,补正相关人物生平;文学价值在于辑录大量东晋诗歌,其内容亦多为后世作家所征引,以作笺注之资;其对后世小说在叙事结构、情节方面,也有...
本文以杜光庭《墉城集仙录》为中心,考察道教神仙传记的文史价值。认为其史学价值在于可以考订史实,补正相关人物生平;文学价值在于辑录大量东晋诗歌,其内容亦多为后世作家所征引,以作笺注之资;其对后世小说在叙事结构、情节方面,也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墉城集仙录》
史学价值
文学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门鼓吹考
被引量:
13
12
作者
孙尚勇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2-21,共10页
本文对黄门鼓吹及与之密切相关的东汉四品乐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指出 :黄门鼓吹的音乐内容是鼓吹曲 ,其本原功能是用于乘舆仪仗 ;四品乐即大予乐、雅颂乐、黄门鼓吹乐、短箫铙歌乐 ,这四种音乐之间不存在等级、雅俗之辨的问题 ,它们...
本文对黄门鼓吹及与之密切相关的东汉四品乐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指出 :黄门鼓吹的音乐内容是鼓吹曲 ,其本原功能是用于乘舆仪仗 ;四品乐即大予乐、雅颂乐、黄门鼓吹乐、短箫铙歌乐 ,这四种音乐之间不存在等级、雅俗之辨的问题 ,它们都属于仪式用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门
黄门鼓吹
四品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宝卷研究的世纪回顾
被引量:
24
1
作者
车锡伦
机构
扬州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
出处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31-136,共6页
基金
国家"九五"社科规划重点课题<中国宝卷研究>(批准号96AZW020)
文摘
产生于宋元时期的宝卷至今仍在个别地区的农村及某些民间教团中流传。本文回顾了上个世纪中国宝卷研究的情况,除了对宝卷的渊源、形成、分类和发展过程的一般研究外,主要是作为俗文学(民间文学)和民俗文艺的宝卷研究。
关键词
中国
宝卷
宣卷
回顾
渊源
成因
分类
发展
宝卷研究
俗文学
民俗文艺
Keywords
the Chinese Baojuan
Xuanjuan
study
review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宝卷的形成及其演唱形态
被引量:
24
2
作者
车锡伦
机构
扬州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
出处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7-105,共9页
文摘
本文对产生于宋元时期的三种宝卷进行了分析 ,指出宝卷继承了唐代佛教俗讲讲经说法的传统 ,在宋元时期佛教信徒举行的法会道场中形成 ,其内容仍为演释佛经和说唱因缘两大类。宝卷是一种新的佛教说唱形式 ;受弥陀净土信仰的影响 ,为满足信众的信仰需求而出现了弘扬西方净土、劝人“持斋念佛” ;其演唱形态受佛教忏法的影响 ,注重道场威仪 ,整个演唱过程仪式化 ,文辞格式化 ,结构形式严整 ;演唱的曲调 ,除了传统的佛教歌赞外 ,受宋元词曲的影响出现了长短句的歌赞 ,也唱散曲。
关键词
宝卷
佛教
俗讲
忏法
法会道场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宝卷的渊源
被引量:
20
3
作者
车锡伦
机构
扬州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
出处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2-138,共7页
文摘
本文更正前人宝卷是“变文的嫡派子孙”、是“谈经等的别名”的结论,指出佛教的俗讲是中国宝卷的渊源,它是佛教僧众向世俗民众讲经说法的活动,其内容为讲解经文(讲经)和说唱因缘(说法)两大部分。宋代,在佛教信徒的法会道场、结社念佛的活动中,孕育和产生了宝卷。宝卷继承了佛教俗讲的传统,而同南宋时期勾栏瓦子中出现的说唱技艺“谈经”等无关。
关键词
宝卷
俗讲
变文
谈经
分类号
I209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略论东晋时期琅邪王氏与佛教文化
被引量:
2
4
作者
王永平
姚晓菲
机构
扬州大学
社会发展学院
扬州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
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3-197,共5页
文摘
中古世家大族与佛教自有一种相互紧密之关联,在东晋时期达到政治顶峰的琅邪王氏家族即较早地接受了佛学思想,并将佛教文化纳入到自己的家族文化体系中,他们的做法直接或间接地扩大了佛学在士族阶层的影响。西晋末,即有王氏受佛教影响而遁入空门。东晋初期,善于玄谈的王氏诸多人物又同借助玄学而发展佛学理论的众多名僧交往密切。到东晋中后期,随着佛学理论的日益精深而系统,这一时期的王氏更热衷于探讨佛学义理,对佛教更为崇信。他们的做法扩大了佛学在士族阶层的影响,并对王氏家族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广泛影响。
关键词
东晋时期
琅邪王氏
佛教文化
中国
宗教信仰
分类号
K237.2 [历史地理—中国史]
K203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略论南朝时期琅邪王氏与佛教文化之关系
5
作者
王永平
姚晓菲
机构
扬州大学
社会发展学院
扬州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
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08-213,共6页
基金
江苏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六朝家族文化研究>(06SJB770002)
文摘
南朝时期,佛教摆脱了玄学的附庸地位而获得充分发展,佛学更深刻地渗透到中国文化之中,成为当时上层社会主流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南朝社会地位最高、影响最大的侨寓文化世族之一的琅邪王氏,遵循家族崇佛的传统,广泛地结交名僧,积极参与佛学义理的讨论,甚而以其文人特有的优势,通过文学作品宣扬佛教,在推进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关键词
南朝
琅邪王氏
佛教
佛学义理
文学
佛教中国化
分类号
K239.1 [历史地理—中国史]
K203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在历史的“同一”与“分疏”之间——评汪晖《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
6
作者
刘绪义
机构
扬州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
出处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14,共5页
文摘
由于深受谱系学的影响,汪著《理与物》中诸多重要命题中充满着同一与分疏之间的二元张力。举凡理与物、帝国与国家、天理与公理、封建与郡县、时势与天理、礼乐与制度、理学与心学、象与数、巫术与王制、理与礼、治与道、道与器等等二元建构命题,其中固然不乏有某种新见,然正因为这样一种“思想的叙述”法式,使得这些重要命题往往面临难以回避的困难,导致这些重要命题必须建立在“在这个意义上”的表述中。
关键词
汪晖
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
同一与分疏之间
“在这个意义上”
Keywords
Wang Hui
the Rise of Modern Chinese Conception
Identity and Discrepancy
in this sense
分类号
I209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顾雍论——从一个侧面看江东大族与孙吴君权之关系
被引量:
2
7
作者
王永平
姚晓菲
机构
扬州大学
社会发展学院
扬州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
出处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52-160,共9页
文摘
黄武四年(公元225),孙权排除阻力,以吴郡顾雍为丞相,这是孙吴政治史上的一件大事。孙权此举,就其目的而言,意在推进孙吴政权江东地域化。之所以选中顾雍,则在于其家族之门望和其本人之德行。顾雍为政,注意协调与孙权之关系,谨言慎行,比较内敛,但在原则性问题上则决不妥协,显现出儒学士大夫刚烈的一面。在重视家族传承的历史环境中,作为汉末孙吴时期吴郡顾氏的代表,顾雍老成持重、谦谨的作风,对其家族门风的形成影响甚著。
关键词
顾雍
孙权
门风
孙吴政权
古代政治史
中国
三国时期
分类号
K236.3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善教者使人继其志——黄翔鹏《乐问》读后谈
被引量:
2
8
作者
曹柯平
机构
扬州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
出处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1-77,共7页
文摘
此文是扬州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部分博士生和教师座谈黄翔鹏先生遗作《乐问》一书的纪要。文中讨论了该书对文史研究者的宝贵启示 ,特别注意到黄翔鹏先生以对象和问题为中心的学问方式与学科立场 ,以及他所追求的事之“物”与事之“理”谐调一致的学术目标 ,认为《乐问》
关键词
黄翔鹏
乐问
方法论
学科交叉
纪要
Keywords
Yuewen (The Question of Music)
Huang Xiangpeng
methodology
subjects overlapping
summary
分类号
J609.9 [艺术—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尚书·虞书》“克谐”思想摭谈
被引量:
1
9
作者
马士远
机构
扬州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
出处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5年第4期48-51,54,共5页
文摘
《尚书.虞书》所记内容主要为我国古代帝王世系的起始时代——尧舜禹时期的有关情况,距今已有四千余年的历史,是今人能见到的最早的传世文献史料,其文本中蕴涵有非常重要的上古和谐观念,概而言之,包括同构互赢的自然观“、舍己从人”的治事观“、明试以功”的考绩观、注重“克谐”的用人观、宽爱礼让的人际观“、八音克谐”的文艺观“、惟刑之慎”的刑罚观和“德柔远”的民族观。这些朴素的上古和谐思想是我国几千年绵延不绝和谐理念之源头,在经学昌盛的华夏历史长河中,这一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曾沾溉了中国人的“天人合一”哲学思维“、家和万事兴”的处世理念以及“政通人和”的政治诉求。今天我们党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之理论,正是对这一传统文化之精髓的继承与创新。
关键词
《尚书·虞书》
“克谐”思想
构建和谐社会
启迪作用
分类号
K221.04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代的卤簿鼓吹
被引量:
6
10
作者
孙晓晖
机构
扬州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
出处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2-69,共8页
文摘
唐代鼓吹有殿庭鼓吹和卤簿鼓吹之分。卤簿是使用鼓吹乐的车驾仪仗 ,故卤簿是鼓吹的重要载体。只有将鼓吹置于卤簿仪仗方阵之中考察 ,才能更准确了解鼓吹。
关键词
中国音乐史
唐代
卤簿
鼓吹
横吹
Keywords
the History of Chinese Music, Tang dynasty
lubu
guchui (Chinese percussion and wind music)
hengchui (a kind of guchui)
分类号
J609.2 [艺术—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道教神仙传记的文史价值——以杜光庭《墉城集仙录》为中心
被引量:
2
11
作者
樊昕
机构
扬州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
出处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8-60,共3页
文摘
本文以杜光庭《墉城集仙录》为中心,考察道教神仙传记的文史价值。认为其史学价值在于可以考订史实,补正相关人物生平;文学价值在于辑录大量东晋诗歌,其内容亦多为后世作家所征引,以作笺注之资;其对后世小说在叙事结构、情节方面,也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
《墉城集仙录》
史学价值
文学价值
分类号
I207.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门鼓吹考
被引量:
13
12
作者
孙尚勇
机构
扬州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
出处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2-21,共10页
文摘
本文对黄门鼓吹及与之密切相关的东汉四品乐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指出 :黄门鼓吹的音乐内容是鼓吹曲 ,其本原功能是用于乘舆仪仗 ;四品乐即大予乐、雅颂乐、黄门鼓吹乐、短箫铙歌乐 ,这四种音乐之间不存在等级、雅俗之辨的问题 ,它们都属于仪式用乐。
关键词
黄门
黄门鼓吹
四品乐
Keywords
huangmen (royal family)
huangmen guchui (a kind of music generally played for royal family with the percussion and blowing instrument)
sipin yue (fourth rank music)
分类号
J609.2 [艺术—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宝卷研究的世纪回顾
车锡伦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
2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国宝卷的形成及其演唱形态
车锡伦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
2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中国宝卷的渊源
车锡伦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
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略论东晋时期琅邪王氏与佛教文化
王永平
姚晓菲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略论南朝时期琅邪王氏与佛教文化之关系
王永平
姚晓菲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在历史的“同一”与“分疏”之间——评汪晖《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
刘绪义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顾雍论——从一个侧面看江东大族与孙吴君权之关系
王永平
姚晓菲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善教者使人继其志——黄翔鹏《乐问》读后谈
曹柯平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尚书·虞书》“克谐”思想摭谈
马士远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唐代的卤簿鼓吹
孙晓晖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1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论道教神仙传记的文史价值——以杜光庭《墉城集仙录》为中心
樊昕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黄门鼓吹考
孙尚勇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2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