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话语与路径:大运河生态影像的国际传播潜力分析
1
作者 邓良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2-167,共6页
新时代以来中国大运河生态影像成为公共影像生产与国际传播的热点之一。从当代的运河生态影像中大致可以提炼出三种主流生态话语:景观生态学话语、生态理性主义话语、反思人类世话语。这三种话语分别镶嵌于纪录片、自媒体图片与短视频... 新时代以来中国大运河生态影像成为公共影像生产与国际传播的热点之一。从当代的运河生态影像中大致可以提炼出三种主流生态话语:景观生态学话语、生态理性主义话语、反思人类世话语。这三种话语分别镶嵌于纪录片、自媒体图片与短视频、博物馆投影装置等不同媒介中。这三种话语的国际传播潜力各不相同,进一步挖掘景观生态学话语背后更加基础性的人文地理信息、揭示全球化的生态理性主义话语背后被遮蔽的地方生态故事、在反思人类世的潮流中将东亚传统的“自然观”与西方生态研究中的“生成性”视角相结合,有助于构建中国本土生态文明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 人类世 生态影像 行星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运河文化带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时空分异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欣 林旭 章娩娩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4-71,共8页
从绿色全要素与时空分异的角度研究大运河文化带发展,以非径向、非角度SBM方向性函数和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测算了2009—2018年大运河文化带86个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标,探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的空间差异... 从绿色全要素与时空分异的角度研究大运河文化带发展,以非径向、非角度SBM方向性函数和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测算了2009—2018年大运河文化带86个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标,探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的空间差异,区域GTFP空间分布变化趋势和空间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1)在研究期内,大运河文化带整体GTFP趋于增长的同时中小城市GTFP增长较慢,GTFP的增长源自绿色技术进步指标;(2)GTFP增幅大小为华北>华东>华中,区域GTFP增长同样源自绿色技术进步,其技术效率指数降势抑制着GTFP增长;(3)大运河文化带GTFP存在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集聚特征,在大运河文化带整体层面上呈现“热点—冷点—热点”的“哑铃型”空间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文化带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时空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物馆旅游对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余凤龙 张雨燕 徐冬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4-142,共9页
博物馆是推动文旅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博物馆旅游是增强青年文化自信和国家认同的重要路径。该文收集654份高校大学生问卷调查数据,基于刺激-机体-反应理论探讨博物馆旅游动机、旅游满意度、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并利用结构方... 博物馆是推动文旅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博物馆旅游是增强青年文化自信和国家认同的重要路径。该文收集654份高校大学生问卷调查数据,基于刺激-机体-反应理论探讨博物馆旅游动机、旅游满意度、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假设检验。研究发现:博物馆休闲、学习和情感动机均对旅游满意度有显著直接影响,旅游满意度对文化认同有显著直接影响,同时休闲动机和学习动机能直接影响文化认同,文化认同在学习动机和国家认同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博物馆旅游通过“旅游动机-旅游满意度-文化认同-国家认同”的链式结构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显著影响。该研究厘清了大学生在博物馆情境中强化国家认同的心理路径,凸显了旅游满意度与文化认同在博物馆建构青年群体国家认同中的作用,对其坚定文化自信、培养爱国情怀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旅游 旅游动机 旅游满意度 文化认同 国家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州东关历史街区夏季街巷空间绿视率研究
4
作者 曹雅铮 金晓洁 吴涛 《热带农业工程》 2024年第1期164-170,共7页
选取扬州市东关历史街区街巷空间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和数理统计分析,发现东关历史街区街巷的绿视率总体偏低,绿化效果不佳,不同街巷空间指标下绿视率存在明显差异。分析总结出街巷空间绿视率差异性存在的原因,从而提出解决... 选取扬州市东关历史街区街巷空间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和数理统计分析,发现东关历史街区街巷的绿视率总体偏低,绿化效果不佳,不同街巷空间指标下绿视率存在明显差异。分析总结出街巷空间绿视率差异性存在的原因,从而提出解决街巷空间体验感不佳的对策,以期为历史街区的环境质量及整体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关历史街区 街巷空间 绿视率 差异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过程优化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徐静 朱玉 +1 位作者 戴盼倩 姚冠新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5-121,共7页
生鲜农产品一般物流过程包括从采收到销售的若干独立的物流单元,通过模型抽象对物流过程中的能耗、数量损耗和质量水平进行清晰界定。以各物流单元的时间和温度为决策变量,以时限和制冷条件为耦合约束,以能耗、数量和质量的损耗最低为... 生鲜农产品一般物流过程包括从采收到销售的若干独立的物流单元,通过模型抽象对物流过程中的能耗、数量损耗和质量水平进行清晰界定。以各物流单元的时间和温度为决策变量,以时限和制冷条件为耦合约束,以能耗、数量和质量的损耗最低为优化目标,建立生鲜农产品多目标冷链物流过程优化模型,并设计基于带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的遗传算法(NSGA-Ⅱ)的求解过程。针对久通物联企业冷鲜肉物流过程的优化研究发现:在不同的约束目标下,企业可获得多种最优的时间温度组合方案供决策者选择;冷鲜肉多目标优化解集结果可分为3类,其中冷鲜肉宰杀时间对整个物流过程的损耗成本和质量水平有较大影响,在通过仿真获得的数据中有一半以上的数据受宰杀时间影响。随着剩余质量水平要求的提高,各物流单元温度下降对损耗成本的影响逐渐减小,尤其是剩余质量水平要求在86.4%以上时,几乎不受影响。此时在既定的成本目标下,企业可以尽可能提高制冷条件以提高冷鲜肉质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鲜农产品 冷链物流 物流优化 供给质量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因何而食?——旅游者饮食动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余凤龙 徐羽可 +1 位作者 侯兵 徐留倩 《旅游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56,共19页
旅游情境下饮食及其消费所呈现和折射的价值意义,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国外旅游研究的重点领域。然而,与中华传统饮食文化和当代饮食实践相比,我国饮食与旅游相关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亟待加强。旅游者的饮食动机是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 旅游情境下饮食及其消费所呈现和折射的价值意义,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国外旅游研究的重点领域。然而,与中华传统饮食文化和当代饮食实践相比,我国饮食与旅游相关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亟待加强。旅游者的饮食动机是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或饮食活动的内在驱动力,是探讨饮食与旅游关系的重要视角。文章在借鉴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问卷调研、访谈、网络评论文本等数据和方法,选择长沙和扬州两个典型饮食消费场所,通过两个阶段研究,解读旅游者饮食动机的结构特征,构建影响旅游者饮食动机的解释框架。研究显示,旅游情境下游客饮食动机呈现一个由感官吸引、文化体验、社交分享与身心愉悦组成的四维度结构。基于饮食与旅游的关系,旅游者被细分为美食旅游家、随性美食旅游者与普通美食旅游者,不同旅游者的饮食动机存在主体差异和消费场景差异,但其基本结构也保持相对稳定性和一致性,以“味道”为核心的感官吸引是饮食动机的基础维度。旅游者饮食动机的形成与激发受旅游者内外部、主客观因素的多重叠加影响,是旅游者文化价值观、饮食需求和消费场景嵌入个体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果,导致饮食动机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及其个体差异和时空差异。旅游者饮食动机研究为理解旅游者饮食行为和目的地美食营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食旅游 饮食动机 味道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明代饥荒的时空分布及灾害因素
7
作者 高兴 周俊俊 +3 位作者 王星星 李佩韦 吴朋 张冬梅 《古地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02-810,共9页
基于地方志、汇编资料、公开史料检索平台等多源资料,提取陕西省明代(1368—1644年)饥荒发生的县次、时间特征、灾害因素等信息,采用语义量化、统计分析、指数构建等方法分析饥荒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构建饥荒指数序列,并捕捉引发饥荒的... 基于地方志、汇编资料、公开史料检索平台等多源资料,提取陕西省明代(1368—1644年)饥荒发生的县次、时间特征、灾害因素等信息,采用语义量化、统计分析、指数构建等方法分析饥荒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构建饥荒指数序列,并捕捉引发饥荒的灾害因素。结果表明:(1)陕西省明代饥荒呈现出显著的阶段性及月份季节变化特征,可以划分为1368—1420年、1421—1600年、1601—1644年3个阶段,第3阶段饥荒发生的程度最重、范围最广泛,在季节上分布相对分散且集中发生于七月、二月等月份,周期性分析显示饥荒发生与太阳活动存在关联。(2)饥荒呈现出广泛性、聚集性和显著正空间自相关性,各区域间饥荒分布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关中饥荒频次高但陕北、陕南受灾更重,陕南饥荒分布聚集性尤为突出。(3)旱灾、旱灾—虫灾分别是单灾害因素(SF)、双灾害因素(DF)中最为显著的灾害因素,DF引发的饥荒程度较SF更重,旱灾、虫灾(蝗灾为主)、涝灾是引发饥荒最关键的灾害因素。各区域引发饥荒的关键灾害因素存在差异,陕北饥荒受旱灾主导,关中饥荒原因多为虫灾,陕南饥荒多由涝灾引发,这与各区域截然不同的自然环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饥荒 时空变化特征 自然灾害 明代 陕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ayes和SWOT的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受偿意愿及激励机制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彭卓越 濮杭荣 吴灏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1-187,共7页
水源区居民是水资源保护的贡献者,对水源区公众受偿意愿(WTA)的理性评估,是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的关键问题之一。通过理论探索、实地调研和模型分析,以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区扬州市为例,开展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的WTA值及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 水源区居民是水资源保护的贡献者,对水源区公众受偿意愿(WTA)的理性评估,是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的关键问题之一。通过理论探索、实地调研和模型分析,以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区扬州市为例,开展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的WTA值及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442份有效样本中,居民具有受偿意愿的比例为75.11%,采用非参数法和参数法综合评估得出WTA均值为443.29元/(人·年);基于贝叶斯网络模型分析公众WTA的影响因素,得到年龄、对当前生活用水水质的满意程度、工程给个人带来的影响对WTA影响显著;最后采用SWOT矩阵分析法从内部公众背景、外部环境政策等角度,对构建跨流域调水水源区的生态补偿机制提出激励机制。研究可以为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和完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区 生态补偿 受偿意愿 贝叶斯网络 SWOT矩阵分析法 激励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者地方饮食文化认同的构建机制——以长沙文和友为例 被引量:5
9
作者 余凤龙 徐留倩 陈悦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6,共9页
地方饮食是表达和象征地方文化的符号,是塑造主体地方认同感和文化归属感的交织场域。以长沙文和友为研究对象,基于网络文本数据,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探究旅游者对地方饮食消费的意义追寻与文化认同。结果表明,地方饮食文化认同是主体在... 地方饮食是表达和象征地方文化的符号,是塑造主体地方认同感和文化归属感的交织场域。以长沙文和友为研究对象,基于网络文本数据,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探究旅游者对地方饮食消费的意义追寻与文化认同。结果表明,地方饮食文化认同是主体在饮食消费过程中,持续与地方饮食交涉、赋予地方饮食意义并产生认同感的过程。主体感知的地方饮食文化意义包括饮食功能意义、饮食象征意义、人际互动意义和饮食情感意义四个方面,分别塑造主体对地方饮食的价值认同、身份认同、社会认同和情感认同,并且主体饮食偏好在饮食功能意义与主体价值认同之间、个体经历在饮食情感意义与主体情感认同之间具有调节效应,旅游者与居民对饮食文化意义的感知也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饮食文化 饮食消费 饮食文化 文化认同 长沙文和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生鲜农产品低碳冷链物流协同发展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解释结构模型法 被引量:13
10
作者 朱玉 史训东 +2 位作者 杨阳 徐静 姚冠新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16-221,共6页
江苏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承担着江苏农业现代化的重大责任,存在断链现象突出、无效能耗高等多种问题。首先从主体运作协同、流通环节协同以及资源协同三个方面分析江苏生鲜农产品低碳冷链物流协同发展现状。其次,运用解释结构模型方法,... 江苏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承担着江苏农业现代化的重大责任,存在断链现象突出、无效能耗高等多种问题。首先从主体运作协同、流通环节协同以及资源协同三个方面分析江苏生鲜农产品低碳冷链物流协同发展现状。其次,运用解释结构模型方法,对21项影响因素通过建立邻接矩阵、计算可达矩阵以及进行层级划分,最终得到一个8层的解释结构模型,并从表层、中层和深层三个层次分析该模型。最后,针对上述研究提出加大政策支持,培育龙头企业;夯实基础设施,构建冷链物流网络与体系以及推进冷链绿色低碳发展及关键技术创新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鲜农产品 冷链物流 低碳物流 解释结构模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性与本土性:从细部设计看江南地区近代建筑的现代转型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春霞 过伟敏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5-162,共8页
近代时期,中国由于受到西方新建筑思潮的影响,出现了大量具有现代主义设计特征的建筑。江南地区凭借地缘优势成为中国接受西方新建筑资讯的重要前哨站。文章以建筑的细部设计为切入点,从装饰符号、空间布局、功能构件、细部构造四个方面... 近代时期,中国由于受到西方新建筑思潮的影响,出现了大量具有现代主义设计特征的建筑。江南地区凭借地缘优势成为中国接受西方新建筑资讯的重要前哨站。文章以建筑的细部设计为切入点,从装饰符号、空间布局、功能构件、细部构造四个方面,深入分析江南近代建筑的现代转型特征,由此可以认识和理解西方现代主义建筑文化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被吸收、改造的本土化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现代主义建筑 装饰符号 细部设计 现代性 本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媒体环境下的现代博物馆文化传播 被引量:10
12
作者 秦宗财 陈萱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29-236,共8页
融媒体环境下,现代博物馆的职能从文物收藏和展示向打造公共文化休闲空间转型。博物馆叙事结构的设定主要包括博物馆主题、故事及叙事方式等。其中,主题设定要抓住核心主题,将本地独特性价值与人类共同价值相结合;故事设定要塑造故事与... 融媒体环境下,现代博物馆的职能从文物收藏和展示向打造公共文化休闲空间转型。博物馆叙事结构的设定主要包括博物馆主题、故事及叙事方式等。其中,主题设定要抓住核心主题,将本地独特性价值与人类共同价值相结合;故事设定要塑造故事与人物;叙事方式设定包括空间叙事、触点叙事、身体叙事、互动叙事等。通过文化传播,博物馆能够提升知名度、提高文化影响力,更好地打造文化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建构 故事建构 叙事方式 现代博物馆 文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