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2,4-三氯苯胁迫对水稻分蘖盛期植株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丁秀文 张国良 +1 位作者 戴其根 朱青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87-496,共10页
在土培条件下,以对1,2,4-三氯苯(TCB)敏感性显著差异的宁粳1号(敏感)和扬辐粳8号(耐性)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浓度1,2,4-三氯苯(TCB)胁迫对两品种分蘖盛期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TCB胁迫下,敏感基因型宁粳1号最长根长、株... 在土培条件下,以对1,2,4-三氯苯(TCB)敏感性显著差异的宁粳1号(敏感)和扬辐粳8号(耐性)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浓度1,2,4-三氯苯(TCB)胁迫对两品种分蘖盛期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TCB胁迫下,敏感基因型宁粳1号最长根长、株高、单穴分蘖数、地上部和地下部干物重随胁迫程度加深均显著递减;耐性基因型扬辐粳8号在低浓度(20 mg kg–1)TCB胁迫下,最长根长、地上部和地下部干物重极显著增加,当中高浓度(40 mg kg–1、60 mg kg–1)TCB胁迫时,最长根长、株高、单穴分蘖数、地上部和地下部干物重显著下降。不同浓度TCB胁迫下,敏感基因型宁粳1号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叶片和根系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相对较低,叶片和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明显降低,2O–产生速率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高;耐性基因型扬辐粳8号在低浓度(20 mg kg–1)TCB胁迫下,根系活力、叶片和根系的可溶性蛋白含量、SOD、POD、CAT活性极显著增加,2O–产生速率和MDA含量极显著降低,当中等浓度(40 mg kg–1)TCB胁迫时,SOD、POD、CAT活性虽然增强,但2O–产生速率显著增加,MDA大量积累,当高浓度(60 mg kg–1)TCB胁迫时,其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极显著降低,根系中SOD、CAT活性显著降低,2O–产生速率和MDA含量显著增加。总之,低浓度TCB胁迫下,长势良好、叶片和根系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抗氧化系统清除活性氧能力强、膜脂过氧化程度低是耐性基因型扬辐粳8号区别于敏感型宁粳1号的主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分蘖盛期 1 2 4-三氯苯 毒性 生长发育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的生理功能及其对水稻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11
2
作者 邱园园 刘昆 +6 位作者 卓鑫鑫 余锋 李思宇 黄建 朱安 汪浩 刘立军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3-47,共5页
铁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元素,也是人体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一。稻米是世界上50%以上人口的主食,水稻可有效从土壤中吸收铁元素供人类食用,改善人类铁缺乏的现状。本文综述了水稻中铁的生理功能和水稻对铁的吸收及转运调控机制... 铁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元素,也是人体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一。稻米是世界上50%以上人口的主食,水稻可有效从土壤中吸收铁元素供人类食用,改善人类铁缺乏的现状。本文综述了水稻中铁的生理功能和水稻对铁的吸收及转运调控机制,重点阐述了缺铁和铁过量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提出了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水稻铁生物强化和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转运机制 信号转导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交替灌溉对稻田甲烷排放影响及减排研究进展
3
作者 方鑫池 冯佳欣 +1 位作者 周天阳 顾骏飞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8,共8页
水分是影响水稻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也是影响稻田甲烷(CH_(4))排放的重要因素。在保证水稻稳产的同时,节水减排对我国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干湿交替(AWD)灌溉是水稻生产中被广泛推广的一种节水灌溉技术,能有效减少稻田的CH4排放... 水分是影响水稻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也是影响稻田甲烷(CH_(4))排放的重要因素。在保证水稻稳产的同时,节水减排对我国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干湿交替(AWD)灌溉是水稻生产中被广泛推广的一种节水灌溉技术,能有效减少稻田的CH4排放。目前,关于AWD灌溉减少稻田CH4排放的影响因素以及AWD灌溉与其他栽培措施相结合对稻田CH4排放影响的研究较少。基于前人研究,介绍稻田CH4的排放机理,综述在AWD灌溉过程中,土壤水势、进行AWD调控的时期以及土壤类型对稻田CH4排放的影响。此外,还探讨AWD灌溉与氮肥运筹、品种选择和秸秆还田措施相结合对稻田CH4排放的影响,以充分发挥AWD灌溉对稻田CH4减排的潜力,为实现水分高效利用和绿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甲烷排放 干湿交替灌溉 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高产减排的氮肥管理技术及其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温雅 顾嘉怡 +3 位作者 王超瑞 张瑛 肖治林 张耗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7,共7页
氮素是决定水稻产量的关键因素,科学的氮肥管理对于实现水稻高产至关重要,并且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具有深远影响。稻田作为甲烷和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氮肥的使用对其排放具有显著影响。本文深入剖析了稻田温室气体的排放机理,... 氮素是决定水稻产量的关键因素,科学的氮肥管理对于实现水稻高产至关重要,并且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具有深远影响。稻田作为甲烷和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氮肥的使用对其排放具有显著影响。本文深入剖析了稻田温室气体的排放机理,系统综述了氮肥施用对温室气体排放的作用机制,以及实现高产与减排兼顾的氮肥管理技术。此外,本文还归纳总结了当前氮肥施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肥管理 温室气体 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化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5
作者 刘昆 李婷婷 +4 位作者 李思宇 朱安 汪浩 黄健 刘立军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24期1-5,共5页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机械化、轻简化栽培是水稻生产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水稻机械化、轻简化栽培发展概况,重点阐述了机械直播、机械插秧和机械抛秧等机械化栽培方式的技术特点及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提出了未来加...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机械化、轻简化栽培是水稻生产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水稻机械化、轻简化栽培发展概况,重点阐述了机械直播、机械插秧和机械抛秧等机械化栽培方式的技术特点及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提出了未来加强我国水稻机械化、轻简化栽培的研究重点,以期为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机械直播 机械插秧 机械抛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减施模式对不同穗型迟熟中粳水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小祥 邵士梅 +14 位作者 赵步洪 张耗 季红娟 肖宁 潘存红 李育红 吴云雨 蔡跃 刘建菊 吉春明 张秀琴 刘广青 周长海 黄年生 李爱宏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78-294,共17页
【目的】阐明氮肥减施关键时期和适宜减施量对不同穗型迟熟中粳水稻的产量及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方法】以大穗型品种(丰粳3227)、中穗型品种(淮稻5号)和小穗型品种(扬辐粳8号)为材料,设置12种氮肥处理模式,即不施氮(0N)、当地常规施... 【目的】阐明氮肥减施关键时期和适宜减施量对不同穗型迟熟中粳水稻的产量及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方法】以大穗型品种(丰粳3227)、中穗型品种(淮稻5号)和小穗型品种(扬辐粳8号)为材料,设置12种氮肥处理模式,即不施氮(0N)、当地常规施氮(CN,300 kg/hm^(2))、基肥减总氮10%与20%(BN_(10)、BN_(20))、分蘖肥减总氮10%与20%(TN_(10)、TN_(20))、促花肥减总氮10%与20%(SPN_(10)、SPN_(20))、保花肥减总氮10%与20%(SNN_(10)、SNN_(20))和均衡减氮10%与20%(AN_(10)、AN_(20))。【结果】减氮处理下大穗型品种丰粳3227、中穗型品种淮稻5号和小穗型品种扬辐粳8号产量整体降幅分别为6.17%、7.67%和7.81%,尤以减氮20%降幅最大,其中,丰粳3227、淮稻5号和扬辐粳8号在SPN_(10)、AN_(10)和SSN_(10)处理下产量降幅分别为0.17%、0.79%和0.23%,与CN相比略有下降但差异不显著。在相同减氮模式下,产量降幅最高的为小穗型品种,其次是中穗型品种,最后则为大穗型品种。减氮降低了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但提高了结实率。减氮处理后有效穗数对大穗型品种丰粳3227的产量促进作用最大,每穗粒数则对中穗型品种淮稻5号和小穗型品种扬辐粳8号产量的贡献最大。减氮处理降低了氮素转运量和穗部氮素积累量,提高了氮素吸收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减氮模式下大穗型品种丰粳3227、中穗型品种淮稻5号、小穗型品种扬辐粳8号分别在SPN_(10)、AN_(10)、SSN_(10)处理下的氮肥利用效率指标总体优于其他处理。【结论】大穗型品种在促花肥适量减氮、小穗型品种在保花肥适量减氮及中穗型品种均衡减氮处理下达到减氮不减产并提高氮肥吸收利用率。适量减氮能够调节不同穗型水稻群体的生长特性以实现产量稳定,但过量减氮使水稻群体自身的产量调节效应变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熟中粳水稻 穗型 氮肥减施 产量 氮素吸收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9
7
作者 王子阳 陈婉华 +2 位作者 袁伟 周正萍 刘世平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7-20,29,共5页
通过稻麦两熟制下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连续秸秆还田及不同耕作方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与"翻耕+秸秆不还田"(对照,CT)相比,"免耕+秸秆还田"处理(MTS)和"翻耕+秸秆还田"处理(CTS)改善了抽... 通过稻麦两熟制下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连续秸秆还田及不同耕作方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与"翻耕+秸秆不还田"(对照,CT)相比,"免耕+秸秆还田"处理(MTS)和"翻耕+秸秆还田"处理(CTS)改善了抽穗期水稻上3叶的氮素水平,显著提高了水稻产量,2年试验水稻产量CTS处理比CT处理增加6.9%~14.8%。从产量构成因素来看,MTS和CTS处理的有效穗数都显著提高,实粒数也有所增加;从稻米品质来看,MTS和CTS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稻米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及蒸煮食味品质。但"连续免耕+秸秆还田"处理(NTS)降低了水稻产量,产量比对照(CT)低10.9%~11.8%;与对照(CT)相比,NTS处理的每穗实粒数显著下降,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变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秸秆还田 耕作方式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调控下穗肥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及抗倒性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王英豪 汪源 +4 位作者 蒋岩 姜恒鑫 赵灿 王维领 霍中洋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2-97,共6页
为探究大田栽培条件下,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及穗氮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要素和茎秆抗倒性的影响,研究提高产量和增强抗倒伏能力的穗肥施氮量及植物生长调节剂,以金香玉1号为供试品种,在拔节前一个叶龄期喷施不同种类的植物生长调... 为探究大田栽培条件下,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及穗氮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要素和茎秆抗倒性的影响,研究提高产量和增强抗倒伏能力的穗肥施氮量及植物生长调节剂,以金香玉1号为供试品种,在拔节前一个叶龄期喷施不同种类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施用不同量尿素,在齐穗后20 d测定水稻各节间长度及抗折力等主要物理性状,比较研究不同穗肥施用量下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要素、株高、茎秆抗倒伏能力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烯效唑、多效唑、烯效·甲哌[钅翁]和吨田宝均能增加产量,其中烯效·甲哌[钅翁]的增产效果最为显著,其原因在于有效穗数、每穗颖花数的增加较明显。在施用尿素112.5 kg/hm^(2)的情况下,多效唑降低株高的效果最为显著。4种生长调节剂均缩短了基部第1节间(N1)、第2节间(N2)、第3节间(N3)长度,对基部第4节间(N4)长度影响不大,抗倒伏能力的增加主要在于基部节间抗折力的增加。由此得出,在拔节前一个叶龄期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均能降低株高和基部第1节间、第2节间、第3节间的长度,增强基部第1节间、第2节间的抗折力,从而减少田间倒伏情况,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调节剂 穗肥 水稻 产量 抗倒伏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高效水稻冠层光能利用特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肖治林 顾汉柱 张耗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0-34,共5页
通过挖掘作物的生物学潜力,而非过分依赖水肥的大量投入,是实现作物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协同提高(高产高效)的重要途径。水稻产量主要来自抽穗后的光合作用,因此要实现水稻的高产高效,提高冠层光能利用率(RUE)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 通过挖掘作物的生物学潜力,而非过分依赖水肥的大量投入,是实现作物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协同提高(高产高效)的重要途径。水稻产量主要来自抽穗后的光合作用,因此要实现水稻的高产高效,提高冠层光能利用率(RUE)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水稻高产高效的叶面积和冠层光能利用特征以及物质积累与运转特点,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光能利用率 高产高效 冠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霉病处理红颜草莓果实后相关抗病转录因子的表达量分析
10
作者 杨戎戈 李梓薇 +6 位作者 黄林源 王晶晶 赵林林 尹景伟 羊晔 王静文 张艳 《农业与技术》 2023年第18期38-41,共4页
本试验选取了“红颜”草莓不同发育时期的果实作为材料,灰霉病菌处理草莓果实后,提取草莓果实RNA,检测灰霉病处理草莓果实后相关抗病转录因子的表达量。结果发现,不同发育阶段的草莓果实灰霉病发病时间和发病状态不同。对4个抗病相关转... 本试验选取了“红颜”草莓不同发育时期的果实作为材料,灰霉病菌处理草莓果实后,提取草莓果实RNA,检测灰霉病处理草莓果实后相关抗病转录因子的表达量。结果发现,不同发育阶段的草莓果实灰霉病发病时间和发病状态不同。对4个抗病相关转录因子表达量分析表明,灰霉病侵染后,基因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颜”草莓 灰霉病 转录因子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