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省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探讨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阳阳 江军梁 +3 位作者 陈泽 窦志 邢志鹏 高辉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14,共4页
稻田综合种养是一种绿色高效的生态循环农业方式,近年因其模式多元、多产融合和收益显著而得以大面积快速推广应用。本文阐述了江苏省稻田综合种养产业的发展现状,重点分析了该产业存在的问题,进而基于高质量发展目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 稻田综合种养是一种绿色高效的生态循环农业方式,近年因其模式多元、多产融合和收益显著而得以大面积快速推广应用。本文阐述了江苏省稻田综合种养产业的发展现状,重点分析了该产业存在的问题,进而基于高质量发展目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综合种养 江苏省 发展现状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茎秆糖含量的遗传模式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卞云龙 顾啸 +4 位作者 孙东雷 王益军 印志同 王艳秋 邓德祥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9-257,共9页
较高的茎秆糖含量有助于提高青贮玉米的饲料品质和适口性。本研究以YXD053和98A-04两个高茎秆糖含量玉米自交系为母本,以Y6-1低茎秆糖含量玉米自交系为父本,通过自交、杂交及回交产生2个组合的6个世代(P1、P2、F1、F2、BC1和BC2);运用... 较高的茎秆糖含量有助于提高青贮玉米的饲料品质和适口性。本研究以YXD053和98A-04两个高茎秆糖含量玉米自交系为母本,以Y6-1低茎秆糖含量玉米自交系为父本,通过自交、杂交及回交产生2个组合的6个世代(P1、P2、F1、F2、BC1和BC2);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6个世代联合分析方法,探明控制玉米茎秆糖含量的遗传模型,并进行遗传参数估计。结果表明,玉米茎秆糖含量遗传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共同控制。YXD053×Y6-1及98A-04×Y6-1组合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3.50%和52.63%,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96%和17.31%,总遗传率分别为61.46%和69.94%,显性度(h/d)均小于1。茎秆糖含量以主基因遗传为主,且主基因又以加性效应为主,但环境因素对茎秆糖含量的遗传有一定的影响。这一研究结果为玉米茎秆糖含量性状的基因定位和育种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茎秆糖含量 主基因+多基因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近50年粳稻安全齐穗期的变化 被引量:34
3
作者 张祖建 张洪熙 +4 位作者 杨建昌 宋云生 赵步洪 季红娟 朱庆森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6-151,共6页
确定水稻安全齐穗期是安排各品种播栽期的重要依据。本研究应用江苏由北至南4个代表性地点(赣榆、淮安、扬州和吴县)近50年(1958—2007)5~11月逐日日平均温度资料,根据生产上常用的耐寒性较弱和较强的粳稻安全齐穗期的温度指标,得出了... 确定水稻安全齐穗期是安排各品种播栽期的重要依据。本研究应用江苏由北至南4个代表性地点(赣榆、淮安、扬州和吴县)近50年(1958—2007)5~11月逐日日平均温度资料,根据生产上常用的耐寒性较弱和较强的粳稻安全齐穗期的温度指标,得出了近50年及其间前25年和后25年4地点两类粳稻保证率为50%、80%和90%的安全齐穗日期,发现后25年各地的安全齐穗日期较前25年普遍延迟,延迟的幅度在3~4 d;后25年各地的安全齐穗日期的变异亦明显增大。进而提出了北南各地点一般粳稻安全齐穗日期分别为9月18日、9月20日、9月24日和9月28日,这比目前各地生产中习惯应用的安全齐穗日期迟约4~6d。本文分析方法可以供我国各稻区相关研究参考,其结果也可供我国类似稻区借鉴,并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对水稻安全齐穗期的变化给予新的认识。指出应对现用主体粳稻品种出穗开花期的耐寒性进行观察研究,确定出各地各类型粳稻品种的安全齐穗日期,以更具体准确地指导水稻播(栽)期的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 粳稻 安全齐穗期 日平均气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8个糯玉米审定品种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杨扬 仇律雯 +11 位作者 田红丽 易红梅 卢柏山 王璐 范亚明 史亚兴 任洁 葛建镕 徐丽 陆大雷 赵久然 王凤格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9-176,共8页
随着中国糯玉米产业的蓬勃发展,每年通过审定的糯玉米品种逐渐增多,为了解其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本研究以308个糯玉米审定品种为材料,利用SSR标记从审定年份和适宜种植区2个角度分析近年来糯玉米审定品种遗传多样性特点和... 随着中国糯玉米产业的蓬勃发展,每年通过审定的糯玉米品种逐渐增多,为了解其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本研究以308个糯玉米审定品种为材料,利用SSR标记从审定年份和适宜种植区2个角度分析近年来糯玉米审定品种遗传多样性特点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308份糯玉米审定品种在40个SSR标记上共检测出529个等位基因、1480种基因型,PIC变幅为0.226~0.890,平均为0.684。从审定时间看,各年份间审定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波动不大,其中2015年审定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最高,为0.720。从适宜种植区看,西南区审定品种的PIC值最高,遗传距离分析表明西南区和另外3个适宜种植区有着最远的遗传距离,平均为0.0217;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西南区部分品种聚集为一组,表现出一定的地域特色。聚类分组中以京科糯2000为代表的第Ⅲ组品种数目最多(122个,东南区占比59.0%),且在主坐标图中独立分布,表明优良品种的出现及其杂优模式的推广能够丰富和拓宽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为糯玉米新品种改良提供导向作用的同时推动糯玉米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 审定品种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4-三氯苯胁迫对水稻分蘖盛期植株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丁秀文 张国良 +1 位作者 戴其根 朱青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87-496,共10页
在土培条件下,以对1,2,4-三氯苯(TCB)敏感性显著差异的宁粳1号(敏感)和扬辐粳8号(耐性)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浓度1,2,4-三氯苯(TCB)胁迫对两品种分蘖盛期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TCB胁迫下,敏感基因型宁粳1号最长根长、株... 在土培条件下,以对1,2,4-三氯苯(TCB)敏感性显著差异的宁粳1号(敏感)和扬辐粳8号(耐性)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浓度1,2,4-三氯苯(TCB)胁迫对两品种分蘖盛期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TCB胁迫下,敏感基因型宁粳1号最长根长、株高、单穴分蘖数、地上部和地下部干物重随胁迫程度加深均显著递减;耐性基因型扬辐粳8号在低浓度(20 mg kg–1)TCB胁迫下,最长根长、地上部和地下部干物重极显著增加,当中高浓度(40 mg kg–1、60 mg kg–1)TCB胁迫时,最长根长、株高、单穴分蘖数、地上部和地下部干物重显著下降。不同浓度TCB胁迫下,敏感基因型宁粳1号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叶片和根系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相对较低,叶片和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明显降低,2O–产生速率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高;耐性基因型扬辐粳8号在低浓度(20 mg kg–1)TCB胁迫下,根系活力、叶片和根系的可溶性蛋白含量、SOD、POD、CAT活性极显著增加,2O–产生速率和MDA含量极显著降低,当中等浓度(40 mg kg–1)TCB胁迫时,SOD、POD、CAT活性虽然增强,但2O–产生速率显著增加,MDA大量积累,当高浓度(60 mg kg–1)TCB胁迫时,其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极显著降低,根系中SOD、CAT活性显著降低,2O–产生速率和MDA含量显著增加。总之,低浓度TCB胁迫下,长势良好、叶片和根系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抗氧化系统清除活性氧能力强、膜脂过氧化程度低是耐性基因型扬辐粳8号区别于敏感型宁粳1号的主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分蘖盛期 1 2 4-三氯苯 毒性 生长发育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位基因功能差异的统计遗传学分析及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胡文明 阚海华 +1 位作者 王伟 徐辰武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2-79,共8页
等位基因的变异在各种生物中都是普遍存在的,并对基因的表达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为了探索关联分析中品种数目(A)、平均等位基因多态信息含量(B)和候选基因总贡献率(C)对候选基因分析结果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经验贝叶斯(E-Bayes)方法探讨... 等位基因的变异在各种生物中都是普遍存在的,并对基因的表达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为了探索关联分析中品种数目(A)、平均等位基因多态信息含量(B)和候选基因总贡献率(C)对候选基因分析结果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经验贝叶斯(E-Bayes)方法探讨了上述因素对候选基因检测功效、遗传效应估计值的准确度和精确度以及假阳性出现频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A、B和C的增加,候选基因的检测功效和效应估计值的准确度和精确度明显提高,假阳性出现的频率降低。(2)B对检测功效有显著的影响。在B值保持较高的水平时,即使品种的数目保持较低的水平以及候选基因的总贡献率较低时,平均检测功效也可达到80%;当B值为中等水平时,需要较大品种数目才能使平均统计功效超过80%;当B值较小时,品种数目即使达到100,3种贡献率水平下的统计功效最高也未达到50%。(3)B对候选基因效应估计值的准确度和精确度有显著的影响。随着B的增加,候选基因效应估计的准确度和精确度增加。(4)B因素对假阳性频率也有显著影响。在实例分析中检测到4个基因与稻米糊化温度显著关联。因此,在进行等位基因功能差异的统计遗传学分析时等位基因多态性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同时较多的品种数和较高的贡献率对候选基因的统计功效、效应估计值的准确度和精确度也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位变异 超饱和模型 变量选择 E-Bay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交替灌溉对稻田甲烷排放影响及减排研究进展
7
作者 方鑫池 冯佳欣 +1 位作者 周天阳 顾骏飞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8,共8页
水分是影响水稻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也是影响稻田甲烷(CH_(4))排放的重要因素。在保证水稻稳产的同时,节水减排对我国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干湿交替(AWD)灌溉是水稻生产中被广泛推广的一种节水灌溉技术,能有效减少稻田的CH4排放... 水分是影响水稻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也是影响稻田甲烷(CH_(4))排放的重要因素。在保证水稻稳产的同时,节水减排对我国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干湿交替(AWD)灌溉是水稻生产中被广泛推广的一种节水灌溉技术,能有效减少稻田的CH4排放。目前,关于AWD灌溉减少稻田CH4排放的影响因素以及AWD灌溉与其他栽培措施相结合对稻田CH4排放影响的研究较少。基于前人研究,介绍稻田CH4的排放机理,综述在AWD灌溉过程中,土壤水势、进行AWD调控的时期以及土壤类型对稻田CH4排放的影响。此外,还探讨AWD灌溉与氮肥运筹、品种选择和秸秆还田措施相结合对稻田CH4排放的影响,以充分发挥AWD灌溉对稻田CH4减排的潜力,为实现水分高效利用和绿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甲烷排放 干湿交替灌溉 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肥运筹对大豆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8
作者 孙思琦 杜嘉宁 +4 位作者 王依菲 陈媛 陈德华 陈源 张祥 《南方农业》 2025年第11期12-17,共6页
为探究钾肥运筹对大豆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以大豆中黄302为材料,在钾肥总用量90 kg·hm-2条件下,设置4种基肥、初花期追肥的比例,分别为25%∶75%(K1)、50%∶50%(K2)、75%∶25%(K3)、100%∶0(K4),并测定大豆产量、品质和生长发育... 为探究钾肥运筹对大豆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以大豆中黄302为材料,在钾肥总用量90 kg·hm-2条件下,设置4种基肥、初花期追肥的比例,分别为25%∶75%(K1)、50%∶50%(K2)、75%∶25%(K3)、100%∶0(K4),并测定大豆产量、品质和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K2处理产量最高,达5780.13 kg·hm^(-2),分别比K1、K3、K4高4.3%、14.5%、16.15%。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可得,K2主要通过提高单株荚数、单荚粒数来实现增产。在品质方面,随初花期钾肥比例的增加,籽粒中的脂肪含量也随之增加,即K1含量最高,但钾肥运筹对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影响。生长发育结果进一步表明:K2处理提高了大豆叶面积指数和分枝数,但抑制株高生长,最终仅为79.63 cm,从而将更多光合产物向生殖器官分配,最终生殖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增加。因此,钾肥作基肥、初花期追肥比例为50%∶50%时,可有效提升籽粒脂肪含量和产量,同时提高叶面积指数和分枝数,降低株高,促进了光合产物向生殖器官的分配,从而增加了生殖器官的干物质积累,增加单株粒数,进而实现大豆高产、优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肥 大豆 产量 品质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高产减排的氮肥管理技术及其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温雅 顾嘉怡 +3 位作者 王超瑞 张瑛 肖治林 张耗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7,共7页
氮素是决定水稻产量的关键因素,科学的氮肥管理对于实现水稻高产至关重要,并且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具有深远影响。稻田作为甲烷和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氮肥的使用对其排放具有显著影响。本文深入剖析了稻田温室气体的排放机理,... 氮素是决定水稻产量的关键因素,科学的氮肥管理对于实现水稻高产至关重要,并且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具有深远影响。稻田作为甲烷和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氮肥的使用对其排放具有显著影响。本文深入剖析了稻田温室气体的排放机理,系统综述了氮肥施用对温室气体排放的作用机制,以及实现高产与减排兼顾的氮肥管理技术。此外,本文还归纳总结了当前氮肥施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肥管理 温室气体 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和氮肥对大穗型水稻籽粒灌浆结实的影响与生理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韩立宇 刘洁 董明辉 《中国稻米》 2014年第5期8-12,共5页
大穗型水稻具有较大的库容,增产潜力大。灌浆结实期的水分和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和品质形成起关键作用,研究此阶段水分和氮肥对大穗型水稻生理机制的影响,对于指导大穗型水稻的高产优质栽培具有现实意义。本文综述了有关大穗型水稻籽粒... 大穗型水稻具有较大的库容,增产潜力大。灌浆结实期的水分和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和品质形成起关键作用,研究此阶段水分和氮肥对大穗型水稻生理机制的影响,对于指导大穗型水稻的高产优质栽培具有现实意义。本文综述了有关大穗型水稻籽粒灌浆结实特点、水分和氮肥对大穗型水稻灌浆结实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的研究结果,并提出了一些目前大穗型水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大穗型 灌浆结实 土壤水分 氮肥 生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场尺度土壤养分时间维变异特征研究——以江苏农垦复兴圩农场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涛 高辉 仇红 《中国稻米》 2014年第5期27-30,共4页
根据1980年复兴圩农场全场域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和2000年、2010年GPS定位测土试验数据,研究了复兴圩农场耕作层与剖面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和pH值等的时间维变异特征,以探究农场尺度土壤养分的时间维演变规律,... 根据1980年复兴圩农场全场域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和2000年、2010年GPS定位测土试验数据,研究了复兴圩农场耕作层与剖面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和pH值等的时间维变异特征,以探究农场尺度土壤养分的时间维演变规律,为农场稻麦精确施肥策略的拟订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场尺度 土壤养分 时间维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的生理功能及其对水稻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11
12
作者 邱园园 刘昆 +6 位作者 卓鑫鑫 余锋 李思宇 黄建 朱安 汪浩 刘立军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3-47,共5页
铁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元素,也是人体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一。稻米是世界上50%以上人口的主食,水稻可有效从土壤中吸收铁元素供人类食用,改善人类铁缺乏的现状。本文综述了水稻中铁的生理功能和水稻对铁的吸收及转运调控机制... 铁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元素,也是人体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一。稻米是世界上50%以上人口的主食,水稻可有效从土壤中吸收铁元素供人类食用,改善人类铁缺乏的现状。本文综述了水稻中铁的生理功能和水稻对铁的吸收及转运调控机制,重点阐述了缺铁和铁过量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提出了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水稻铁生物强化和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转运机制 信号转导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光合生理限制因素及改善途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周振翔 李志康 +3 位作者 戴琪星 孔祥胜 王志琴 顾骏飞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5-32,共8页
光合作用是复杂的生物合成过程,是决定水稻产量潜力的重要因素。提高水稻产量的方向已经由以往的挑选最佳株型和提高收获指数转向提高光合速率或者光利用率。本文综述了水稻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与暗反应过程中的生理限制因素,归纳了提高光... 光合作用是复杂的生物合成过程,是决定水稻产量潜力的重要因素。提高水稻产量的方向已经由以往的挑选最佳株型和提高收获指数转向提高光合速率或者光利用率。本文综述了水稻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与暗反应过程中的生理限制因素,归纳了提高光合效率的多种潜在途径,包括:优化冠层中叶绿素分布梯度,增加Rubisco酶的羧化活性,减少光呼吸消耗,平衡Ru BP的再生和羧化能力等。也从实践角度探讨了遗传改良中可能的靶标生理途径,包括:降低Rubisco酶的加氧活性,提高叶肉导度以及构建C4水稻。相对于C3光合途径,C4光合途径具有CO2浓缩机制,从而有更高效的光合速率以及光能利用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C4关键光合酶/基因引入水稻,对提高水稻光合效率有很大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光反应 暗反应 生理 限制因素 C4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角X射线散射波谱的定量作图分析法在作物淀粉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何巍 范孝旭 +1 位作者 王志峰 韦存虚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827-1834,共8页
用小角X射线散射(small-angle X-ray scattering,SAXS)波谱可以定量分析淀粉的片层结构,但缺乏波谱数据分析软件而且需要专业的数学公式推导,严重制约了SAXS在淀粉研究中的应用。本文建立了一种简单的作图分析方法,可定量测定SAXS波谱... 用小角X射线散射(small-angle X-ray scattering,SAXS)波谱可以定量分析淀粉的片层结构,但缺乏波谱数据分析软件而且需要专业的数学公式推导,严重制约了SAXS在淀粉研究中的应用。本文建立了一种简单的作图分析方法,可定量测定SAXS波谱中的淀粉片层结构信息(峰强度、峰位置、半峰宽度和片层距离)。我们用该方法定量测定了不同晶体类型淀粉、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的水稻淀粉、酸不溶淀粉和热不溶淀粉的SAXS波谱参数。结果表明,片层结构与淀粉的植物来源有关,而与淀粉晶体类型没有直接的相关性。相同植物来源的淀粉,其直链淀粉含量与SAXS峰强度和半峰宽度呈显著负相关而与片层距离呈正相关。酸水解不影响淀粉片层厚度,但明显改变片层峰强度和半峰宽度。加热处理也不影响淀粉片层厚度,但破坏淀粉晶体结构导致片层峰强度随温度升高逐渐降低直至消失。该定量作图分析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可信度高,可以在作物淀粉研究中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淀粉 小角X射线散射波谱 波谱参数 定量作图分析法 片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胁迫对Bt棉纤维中杀虫蛋白含量及氮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戴雨阳 岳野 +5 位作者 刘震宇 何润 刘雨婷 张祥 陈德华 陈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9-720,共12页
本研究以常规种泗抗1号(Sikang 1,SK1)和杂交种泗抗3号(Sikang 3,SK3)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低温水平及其处理持续时间对Bt棉盛铃期纤维中杀虫蛋白含量变化及氮代谢生理特征。结果表明,纤维中的杀虫蛋白含量随着温度的降低总体... 本研究以常规种泗抗1号(Sikang 1,SK1)和杂交种泗抗3号(Sikang 3,SK3)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低温水平及其处理持续时间对Bt棉盛铃期纤维中杀虫蛋白含量变化及氮代谢生理特征。结果表明,纤维中的杀虫蛋白含量随着温度的降低总体呈下降趋势,同时低温处理持续期显著影响杀虫蛋白含量。与对照相比,纤维中杀虫蛋白含量的降低幅度随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增大。此外,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谷丙转氨酶活性、谷草转氨酶活性呈下降趋势,游离氨基酸含量、肽酶活性、蛋白酶活性呈上升趋势,且在低温处理48 h后,均与杀虫蛋白含量呈极显著相关。因此,低温胁迫促使了蛋白质的合成功能下降,分解能力增强,导致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游离氨基酸含量升高,最终导致杀虫蛋白含量下降,且其受低温胁迫持续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棉 低温 杀虫蛋白 氮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拔节期低温与施氮防御对小麦根系酶活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代存虎 刘新 +7 位作者 户淑君 朱洋阳 杨舒然 朱敏 李春燕 丁锦峰 朱新开 郭文善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9-75,共7页
为探讨拔节期低温前施氮对小麦根系生理及产量的影响,以扬麦33、徐麦35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法,在小麦拔节期设置低温处理24 h(LT_(1))、低温处理72 h(LT_(2))、低温前进行施氮防御处理(N+LT_(1),N+LT_(2))和自然生长对照(CK)共5个处理... 为探讨拔节期低温前施氮对小麦根系生理及产量的影响,以扬麦33、徐麦35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法,在小麦拔节期设置低温处理24 h(LT_(1))、低温处理72 h(LT_(2))、低温前进行施氮防御处理(N+LT_(1),N+LT_(2))和自然生长对照(CK)共5个处理,测定根系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氮代谢酶[硝酸还原酶(NR)、亚硝酸还原酶(Ni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叶片SPAD值及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后,2个小麦品种根系中的POD、CAT活性升高,MDA含量增加,氮代谢相关酶(NR、NiR、GS、GOGAT)活性降低。低温会抑制植株节间、穗的伸长,使株高下降,叶片SPAD值降低,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减少,2个品种在低温处理24、72 h后,产量分别平均降低了40.82%、54.40%。与低温处理相比,低温前进行施氮防御处理的植株低温应激反应较弱,表现为POD活性、CAT活性、氮代谢酶活性、MDA含量和SPAD值与对照相比变幅减小,SPAD值在低温结束后9 d基本恢复正常,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株高增加,产量增加。以上结果说明,拔节期低温前增施氮肥有利于缓解低温对小麦根系生长的伤害并维持根系生理活性,使植株受冻害较轻,恢复较快,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高,株高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受冻小麦产量的下降幅度,提高了小麦抗低温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防御 氮代谢酶 干物质积累 籽粒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深水灌溉持续时间对水稻产量、品质及抗倒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冬 张耀元 +3 位作者 郭威 窦志 徐强 高辉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8-65,共8页
半深水灌溉是稻渔共作区别于水稻单作的主要环境特征,且半深水灌溉持续时间因具体模式而异。迄今为止,水稻生产力对半深水灌溉的响应还并不清楚。以扬粳805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3种水分管理模式:(1)“浅、搁、湿、露、晒”灌溉模式,即水... 半深水灌溉是稻渔共作区别于水稻单作的主要环境特征,且半深水灌溉持续时间因具体模式而异。迄今为止,水稻生产力对半深水灌溉的响应还并不清楚。以扬粳805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3种水分管理模式:(1)“浅、搁、湿、露、晒”灌溉模式,即水稻常规高产灌溉模式(CI);(2)拔节期—抽穗后10 d维持半深水30~35 cm 40 d(SDI40d);(3)拔节期—抽穗后35 d维持半深水30~35 cm 65 d(SDI65d),初步研究了半深水灌溉处理对水稻产量、稻米品质和抗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I处理相比,SDI40d处理实际产量降低了9.50%,SDI65d处理减产了13.20%,穗粒数和结实率降低是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半深水灌溉处理下,扬粳805的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变劣;食味值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和各蛋白组分含量升高;RVA特征谱值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升高,崩解值降低,且随着半深水灌溉持续时间变长,稻米品质持续变劣。半深水灌溉处理下,扬粳805株高整体呈上升趋势,茎粗、壁厚和抗折力呈下降趋势。相较于CI处理,半深水灌溉处理下倒伏指数升高,扬粳805的易倒伏风险增加,且2个不同半深水灌溉持续时间处理下扬粳805的倒伏指数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深水灌溉 持续时间 水稻 产量 品质 抗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籼水稻品种产量与株型演进特征研究 被引量:134
18
作者 杨建昌 王朋 +2 位作者 刘立军 王志琴 朱庆森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949-955,共7页
以江苏省近60年生产上应用的16个代表性中籼品种(含杂交稻组合)为材料,依品种应用时期结合株型和基因型,将供试品种分为早期高秆(ET)、改良高秆(IT)、矮秆(DC)、半矮秆常规品种(SDC)、半矮秆杂交稻(SDH)和超级稻(SR)6个类型,研究其产量... 以江苏省近60年生产上应用的16个代表性中籼品种(含杂交稻组合)为材料,依品种应用时期结合株型和基因型,将供试品种分为早期高秆(ET)、改良高秆(IT)、矮秆(DC)、半矮秆常规品种(SDC)、半矮秆杂交稻(SDH)和超级稻(SR)6个类型,研究其产量、源库关系和株型变化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品种改良,籽粒产量逐步提高。这主要是由于总颖花量的增加,其关键在于每穗粒数的增多;结实率以DC最高,SR最低,千粒重变化不大。由ET到DC,植株高度降低,生物产量与收获指数同步提高,收获指数的提高更为明显。由DC到SR,植株高度略有增加,生物产量明显提高,抽穗后增加的量尤为显著,收获指数变化较小。品种改良明显减小了顶部3叶的着生角度,增加了抽穗期的叶面积,但颖花量的增加超过叶面积的增加,导致粒叶比(颖花数与叶面积之比)提高。随品种的演进,抽穗期根重以及根冠比提高,但根系伤流液量减少。抽穗至成熟根系伤流液和叶片中玉米素+玉米素核苷浓度下降的速度表现为SR>SDH>SDC。依据品种演进特征,对进一步提高产量的途径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籼水稻 演进 产量 株型 源库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中籼杂交水稻氮素积累利用特性与物质生产 被引量:70
19
作者 吴文革 张洪程 +4 位作者 陈烨 李杰 钱银飞 吴桂成 翟超群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60-1068,共9页
在大田条件下比较了5个超级稻品种和对照汕优63的物质生产及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结果表明,超级稻物质生产与积累优势始于拔节期,并随着生育进程而扩大,抽穗以后的干物质量积累优势明显。超级稻对氮素的吸收积累总量达196.5(184.3-200.8... 在大田条件下比较了5个超级稻品种和对照汕优63的物质生产及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结果表明,超级稻物质生产与积累优势始于拔节期,并随着生育进程而扩大,抽穗以后的干物质量积累优势明显。超级稻对氮素的吸收积累总量达196.5(184.3-200.8)kg hm^-2,较对照的176.5kg hm^-2增加20.0kg hm^-2,其中拔节前与对照相当,拔节至抽穗期增加9.2kg hm^-2,抽穗至抽穗后25d增加4.9kg hm^-2,抽穗后25d至成熟期增加4.3kg hm^-2。氮素吸收速率拔节至孕穗阶段达最高峰,超级稻为3.68(3.44-3.96)kg N hm^-2d^-1,对照为3.55kg N hm^-2d^-1;孕穗期以后吸氮速率随着生育进程而逐渐下降,抽穗25d以后,对照基本不具再吸收能力,而超级稻仍具一定吸收能力(0.36kg N hm^-2d^-1)。超级稻生育中、后期氮素吸收利用能力的提高促进了抽穗和灌浆结实期植株特别是叶片含氮率的提高,孕穗期、抽穗期、抽穗后25d、成熟期叶片含氮率均与相应生育阶段的干物质积累量显著相关,与最终总生物量极显著相关。超级稻在10.5t hm^-2产量水平下的百千克籽粒吸氮量在1.83kg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中籼杂交水稻 氮素 吸收/运转 物质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不同的籼稻品种物质生产和分配的基本特点 被引量:24
20
作者 董桂春 王余龙 +5 位作者 张传胜 张岳芳 陈培峰 杨连新 黄建晔 龙银成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7-142,共6页
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籼稻代表品种(2001年为88个、2002年为122个)为材料,于抽穗期和成熟期测定根、茎鞘、绿叶、黄叶和穗等器官的干物重及不同器官的氮素含量,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动态聚类方法对供试品种的氮素籽粒... 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籼稻代表品种(2001年为88个、2002年为122个)为材料,于抽穗期和成熟期测定根、茎鞘、绿叶、黄叶和穗等器官的干物重及不同器官的氮素含量,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动态聚类方法对供试品种的氮素籽粒生产效率(NUEg)进行聚类,研究不同NUEg类型籼稻品种干物质生产与分配的特点。结果表明,(1)供试籼稻品种间NUEg的差异很大,A、B、C、D、E、F类籼稻品种的平均NUEg 2001年分别为20.51、31.04、35.64、39.46、43.555、0.92 g g-1,2002年分别为24.33、31.61、35.83、39.06、43.515、0.00 g g-1;(2)不同NUEg类型籼稻品种间生物产量差异不大,但高NUEg类型籼稻品种抽穗期干物质积累量较小,抽穗后干物质生产量大且占生物产量的比例高;(3)不同NUEg类型籼稻品种间抽穗期的根干重和茎鞘干重占全株干重的比例差异不大,但NUEg水平越高的籼稻品种,其成熟期的根重和茎鞘重占全株干重的比例越小;(4)NUEg水平越高的籼稻品种,其抽穗期和成熟期的叶片干重占全株干重的比例越小,穗干重占全株干重的比例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型水稻 品种 氮索籽粒生产效率 物质生产 物质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