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黄止咳胶囊中五味子醇甲对感冒后咳嗽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吴楠 白子玉 +5 位作者 欧永玉 邸同莲 赵子瑶 江宏 张之昊 谭宁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562-2571,共10页
目的探讨苏黄止咳胶囊中五味子醇甲对感冒后咳嗽(PIC)的改善作用。方法气管滴注脂多糖(LPS)并联合香烟烟雾刺激建立体内PIC小鼠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苏黄止咳胶囊组(14 g/kg)、孟鲁司特钠组(阳性对照,3 mg/kg)和五味子醇... 目的探讨苏黄止咳胶囊中五味子醇甲对感冒后咳嗽(PIC)的改善作用。方法气管滴注脂多糖(LPS)并联合香烟烟雾刺激建立体内PIC小鼠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苏黄止咳胶囊组(14 g/kg)、孟鲁司特钠组(阳性对照,3 mg/kg)和五味子醇甲低、高剂量组(10、30 mg/kg);LPS刺激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建立体外PIC模型,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苏黄止咳胶囊组(10μg/mL)和五味子醇甲低、高浓度组(3、10μmol/L)。HE和Masson染色检测肺及支气管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肺组织IL-1β、IL-6、TNF-α、ROS、MDA、SOD、GSH水平,RT-qPCR法检测BEAS-2B细胞IL-1β、IL-6、TNF-α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肺组织和BEAS-2B细胞中p-PI3K、p-Akt、NOX4、SIRT1、p-ERK、Fibronectin、E-cadherin、Vimentin、α-SMA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五味子醇甲和苏黄止咳胶囊均可延长PIC小鼠咳嗽潜伏期(P<0.01),减少咳嗽次数(P<0.01),减轻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和胶原沉积,降低肺组织IL-1β、IL-6、TNF-α、ROS、MDA水平和Fibronectin、Vimentin、α-SMA、p-ERK、p-PI3K、p-Akt、NOX4蛋白表达(P<0.05,P<0.01),升高肺组织SOD、GSH水平和E-cadherin、SIRT1蛋白表达(P<0.05,P<0.01);降低BEAS-2B细胞ROS水平、IL-1β、IL-6、TNF-αmRNA表达和p-ERK、p-PI3K、p-Akt、NOX4蛋白表达(P<0.05,P<0.01),升高BEAS-2B细胞SIRT1蛋白表达(P<0.01)。结论五味子醇甲可通过调节SIRT1/ERK信号通路抑制炎症,通过调节PI3K/Akt/NOX4信号通路抑制氧化应激,发挥对PIC的止咳作用,是苏黄止咳胶囊的主要止咳功效成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醇甲 苏黄止咳胶囊 感冒后咳嗽 炎症 氧化应激 SIRT1/ERK信号通路 PI3K/Akt/NOX4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黄止咳胶囊中白花前胡甲素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子瑶 江宏 +5 位作者 欧永玉 陈孝源 吴楠 白子玉 张之昊 谭宁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904-2914,共11页
目的探讨苏黄止咳胶囊中白花前胡甲素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0.5 mg/kg)、苏黄止咳胶囊组(7 g/kg)和白花前胡甲素低、中、高剂量组(15、30、60 mg/kg),采用腹腔注射致敏剂(1 mg/m... 目的探讨苏黄止咳胶囊中白花前胡甲素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0.5 mg/kg)、苏黄止咳胶囊组(7 g/kg)和白花前胡甲素低、中、高剂量组(15、30、60 mg/kg),采用腹腔注射致敏剂(1 mg/mL卵清蛋白和10 mg/mL氢氧化铝)和雾化吸入1%卵清蛋白的方法构建CVA大鼠模型,第14天起灌胃给予相应剂量药物,给药14 d后,HE、Masson和PAS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症细胞数,ELISA法检测BALF中IL-4、IL-5、IL-13、MUC5AC水平。采用脂多糖(LPS)诱导建立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分别以4、8、16μmol/L白花前胡甲素和0.25 mg/mL苏黄止咳胶囊处理,Griess法检测细胞中NO水平,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中ROS表达。RT-qPCR法检测肺组织和细胞中IL-6、IL-1β、COX-2、iNOS、PPAR-γ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和细胞中p-P65、P65、p-IκBα、IκBα、NLRP3、caspase-1(p20)、IL-1β蛋白表达。结果体内实验结果表明,白花前胡甲素能减少CVA大鼠咳嗽次数(P<0.01),延长咳嗽潜伏期(P<0.05,P<0.01),减少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P<0.05,P<0.01),降低BALF中IL-4、IL-5、IL-13、MUC5AC水平(P<0.01)和肺组织中IL-6、IL-1β、COX-2、iNOS mRNA表达(P<0.05,P<0.01),降低P65、IκBα蛋白磷酸化及NLRP3、caspase-1(p20)、IL-1β蛋白表达(P<0.05,P<0.01)。体外实验结果表明,白花前胡甲素能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NO的释放,降低细胞中ROS水平(P<0.01);降低细胞中IL-1β、COX-2、iNOS mRNA表达(P<0.05,P<0.01),升高PPAR-γmRNA表达(P<0.05),降低P65、IκBα蛋白磷酸化和NLRP3蛋白表达(P<0.05,P<0.01)。结论白花前胡甲素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活化并降低NLRP3炎症小体的表达,发挥抗炎和止咳作用,从而改善咳嗽变异性哮喘,是苏黄止咳胶囊的主要止咳功效成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前胡甲素 苏黄止咳胶囊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 NF-ΚB NLRP3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黄止咳胶囊及其挥发油中间体中挥发性成分的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李舒丰 刘芹燕 +8 位作者 刘文东 王芳 郝江叶 胡晒平 巫兴东 张庆芝 刘彩玲 王真 谭宁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329-2334,共6页
目的分析苏黄止咳胶囊及其挥发油中间体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后,GC-MS结合保留指数法分析其成分,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相对含有量,再通过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考察6批样品(胶囊、中间体各3批)之间的差异。结果从3... 目的分析苏黄止咳胶囊及其挥发油中间体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后,GC-MS结合保留指数法分析其成分,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相对含有量,再通过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考察6批样品(胶囊、中间体各3批)之间的差异。结果从3批胶囊中检测出119个色谱峰,并鉴定出54种成分,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53.80%、50.77%、46.66%;从3批中间体中检测出74个色谱峰,并鉴定出48种成分,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85.14%、86.28%、85.41%。不同批次胶囊和中间体均能得到较好的分类,并且γ-松油烯、异松油烯、松油-4-醇、α-松油醇4种单萜是影响聚类结果的主要成分。结论该方法可阐明苏黄止咳胶囊及其挥发油中间体中挥发性成分组成及其含有量的差异,为两者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黄止咳胶囊 挥发油中间体 挥发性成分 GC-MS 保留指数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叶苦丁茶挥发油成分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武宏伟 赵丽元 +2 位作者 郑宜婷 相婷 李银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2期7097-7099,共3页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品种或产地木犀科小叶苦丁茶老叶及芽中挥发油成分的异同。[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对不同品种或产地的小叶苦丁茶中的挥发油进行提取,利用气质联用技术分析所提取的挥发油成分。[结果]共鉴定55个化合物,7个不同...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品种或产地木犀科小叶苦丁茶老叶及芽中挥发油成分的异同。[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对不同品种或产地的小叶苦丁茶中的挥发油进行提取,利用气质联用技术分析所提取的挥发油成分。[结果]共鉴定55个化合物,7个不同批次小叶苦丁茶老叶及芽中的成分具有较大的相似性,相对含量最高的均为以芳樟醇(48.34%~79.25%)为主的单萜类成分,其他含量较高的成分有α-松油醇、香叶醇何橙花醇等。[结论]该方法为小叶苦丁茶的质量控制和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叶苦丁茶 挥发油 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被引量:17
5
作者 朱静 丰杰 贾毓宁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207-2209,共3页
目的评定金银花中绿原酸含有量的不确定度。方法建立测量模型,分析所涉及各因素对含有量测定结果的影响,评估各不确定度分量,计算绿原酸含有量测定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结果 HPLC法测定绿原酸含有量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040 6 mg/g,绿原... 目的评定金银花中绿原酸含有量的不确定度。方法建立测量模型,分析所涉及各因素对含有量测定结果的影响,评估各不确定度分量,计算绿原酸含有量测定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结果 HPLC法测定绿原酸含有量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040 6 mg/g,绿原酸含有量为(29.51±0.040 6)mg/g。对照品和供试品的称样量是影响不确定度的最主要因素。结论该方法可用于金银花中绿原酸含有量的不确定分析,使测定结果更加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绿原酸 不确定度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黄止咳胶囊改善哮喘豚鼠气道重塑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6
6
作者 郭超 童希洋 +5 位作者 秦伟伟 梁荣耀 巫兴东 王真 相婷 谭宁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93-901,共9页
目的探讨苏黄止咳胶囊改善哮喘豚鼠气道重塑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6只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苏黄止咳胶囊低、中、高剂量组(1.5、3、6 g/kg),阳性对照组(沙丁胺醇,5 mg/kg)。除正常组外,各组豚鼠均腹腔注射1 mg/mL卵清白蛋白(OVA)... 目的探讨苏黄止咳胶囊改善哮喘豚鼠气道重塑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6只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苏黄止咳胶囊低、中、高剂量组(1.5、3、6 g/kg),阳性对照组(沙丁胺醇,5 mg/kg)。除正常组外,各组豚鼠均腹腔注射1 mg/mL卵清白蛋白(OVA)和10 mg/mL Al(OH)_3混悬液1 mL,同时以1%OVA雾化致敏,隔天刺激1次制造哮喘模型,连续给药2周。末次给药后1 h,检测豚鼠的咳嗽潜伏期,HE染色分析豚鼠气管及肺组织病理形态,ELISA测定肺组织中白介素IL-4、IL-5和组胺水平,immunoblot法检测肺组织中相关蛋白变化,离体实验观察苏黄止咳胶囊对豚鼠支气管舒张率的影响,MTT比色法检测苏黄止咳胶囊(125、250、500μg/mL)和阳性对照组(氨茶碱,50μg/mL)对组胺诱导大鼠支气管平滑肌细胞(RBSMCs)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影响,免疫荧光法检测其对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的影响,immunoblot法检测其对酪氨酸激酶(JAK2)、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3)、蛋白激酶(Akt)、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苏黄止咳胶囊延长哮喘豚鼠的咳喘潜伏期,改善气管平滑肌增厚、肺组织炎症及肺组织IL-4、IL-5、组胺水平;改善离体豚鼠支气管舒张率;有效抑制RBSMCs细胞增殖,改善PCNA、JAK2、STAT3、Akt及周期相关蛋白表达。结论苏黄止咳胶囊通过影响JAK/STAT信号通路来调控细胞周期相关蛋白抑制RBSMCs细胞增殖,改善支气管平滑肌增生,缓解气道重塑,从而发挥较好的平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黄止咳胶囊 哮喘 支气管平滑肌细胞 气道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黄止咳胶囊中非挥发性成分的LC-MS分析 被引量:20
7
作者 刘芹燕 巫兴东 +4 位作者 陈东 李舒丰 秦真程 王真 谭宁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34-1445,共12页
目的利用LC-MS技术对苏黄止咳胶囊中的非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方法苏黄止咳胶囊甲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月旭Ultimate Plus C18 HPLC Column(4.6 nm×250 nm,5μm);流动相0.01%甲酸水-乙腈,梯度洗脱;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205 nm。质谱... 目的利用LC-MS技术对苏黄止咳胶囊中的非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方法苏黄止咳胶囊甲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月旭Ultimate Plus C18 HPLC Column(4.6 nm×250 nm,5μm);流动相0.01%甲酸水-乙腈,梯度洗脱;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205 nm。质谱利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在正/负离子模式下进行扫描。结果从中共分析和鉴定50个化合物,包括4个生物碱、8个酚酸、5个黄酮、2个香豆素、29个木脂素和2个其他类型化合物,并有27个化合物和对照品对照确认。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苏黄止咳胶囊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黄止咳胶囊 化学成分 液质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牛肝菌多糖脱色工艺的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9
8
作者 朱静 贾毓宁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25-830,共6页
目的优化白牛肝菌多糖脱色工艺,并评价其抗氧化活性。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脱色温度、树脂量、多糖质量浓度、脱色时间为影响因素,脱色率、多糖回收率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脱色工艺。再通过Fe2+螯合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活性、... 目的优化白牛肝菌多糖脱色工艺,并评价其抗氧化活性。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脱色温度、树脂量、多糖质量浓度、脱色时间为影响因素,脱色率、多糖回收率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脱色工艺。再通过Fe2+螯合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活性、还原能力试验测定抗氧化活性。结果最佳条件为脱色温度30℃,S8树脂量7.5 g/100 mg多糖,多糖质量浓度1 g/L,脱色时间2 h,脱色率89.34%,多糖回收率49.26%。多糖具有较强的Fe2+螯合能力与羟基自由基清除活性,但其还原Fe3+能力较弱。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脱色白牛肝菌多糖,并且该成分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牛肝菌 多糖 脱色 抗氧化活性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猴头菇多糖的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贾毓宁 朱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31期148-150,共3页
[目的]优化猴头菇多糖的提取工艺,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方法]分别采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对猴头菇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以羟自由基清除力、过氧化氢清除力、还原力等试验对猴头菇多糖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猴头菇... [目的]优化猴头菇多糖的提取工艺,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方法]分别采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对猴头菇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以羟自由基清除力、过氧化氢清除力、还原力等试验对猴头菇多糖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猴头菇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是提取温度85℃、液料比1∶20、提取次数3次、提取时间1.5 h/次;猴头菇多糖具有良好的羟基自由基、过氧化氢能力清除能力和一定程度的还原力。[结论]通过优化获得的猴头菇多糖水提工艺稳定可靠,糖得率高;猴头菇多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提示可能与其发挥其他药理作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头菇 多糖 提取工艺优化 单因素试验 正交试验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肿瘤药替莫唑胺合成工艺研究进展
10
作者 朱冉冉 田天恩 +1 位作者 王建耀 陈东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251-256,共6页
替莫唑胺作为一种新型口服烷化剂药物,在恶性胶质瘤的治疗中被广泛应用,且治疗效果良好。自其上市以来,不断有新的合成方法被报道,通过对已有合成方法的归纳总结,可以发现合成策略主要集中在替莫唑胺结构中四嗪酮骨架的构建,本文就替莫... 替莫唑胺作为一种新型口服烷化剂药物,在恶性胶质瘤的治疗中被广泛应用,且治疗效果良好。自其上市以来,不断有新的合成方法被报道,通过对已有合成方法的归纳总结,可以发现合成策略主要集中在替莫唑胺结构中四嗪酮骨架的构建,本文就替莫唑胺的合成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莫唑胺 胶质瘤 重氮盐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