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柴油机电控系统数据共享平台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郭海洲 褚全红 +5 位作者 龚思扬 郁国军 刘星 傅文林 闫云艳 赵晶 《现代电子技术》 2022年第19期173-177,共5页
为解决柴油机电控系统中心化数据共享平台存在的高成本、数据不安全和低效率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柴油机电控系统数据共享平台。分析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柴油机电控系统数据共享的可行性,结合柴油机电控系统数据的自身特点... 为解决柴油机电控系统中心化数据共享平台存在的高成本、数据不安全和低效率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柴油机电控系统数据共享平台。分析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柴油机电控系统数据共享的可行性,结合柴油机电控系统数据的自身特点与管理需求,设计了系统构架与基本方案,基于数据存储、数据上链运行、数据共享查询建立了共享平台运行模型,呈现了该平台数据自治、可追溯、不可篡改等优势以及对柴油机电控系统数据管理方式带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区块链技术适用于柴油机电控系统数据共享领域,利用数据加密、时间戳、智能合约、共享专属区块等技术手段,保障了数据共享查询安全高效,为推动柴油机电控系统数据资源去中心化融合共享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共享平台 区块链 去中心化 电控系统 分布式账本 智能合约 哈希算法 时间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子群-细菌觅食混合优化算法的汽车碳纤维复合材料地板铺层设计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海洋 丁娟 +2 位作者 蔡珂芳 王军年 胡爱成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3-62,共10页
为提高白车身地板复合材料铺层优化设计的精度、效率及结构轻量化水平,提出了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地板铺层优化设计方法。首先建立了白车身有限元模型并验证了其有效性,然后通过力学性能测试获取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参数,并进行了地板铺... 为提高白车身地板复合材料铺层优化设计的精度、效率及结构轻量化水平,提出了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地板铺层优化设计方法。首先建立了白车身有限元模型并验证了其有效性,然后通过力学性能测试获取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参数,并进行了地板铺层的概念设计和建模。接着,采用连续变量优化设计方法确定了地板的铺层厚度、铺块形状和铺层层数,并使用离散化圆整策略获得了各铺向角的离散铺层层数。优化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粒子群-细菌觅食混合优化(PSO-BFO)算法对地板质量、静态弯曲刚度和白车身轻量化系数的改善率分别为34.4%、6.0%和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地板 铺层设计方法 粒子群-细菌觅食混合优化方法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随机重构微孔隙介质模型与扩散特性 被引量:6
3
作者 高源 吴晓燕 孙严博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9-118,共10页
提出一种使用碳纸气体扩散层微孔隙结构的真实形态参数,构建三维微孔隙结构模型的算法.此方法通过扫描真实的扩散层结构获取结构的特性参数.通过确定三维微结构内纤维系统的中心坐标,循环构建N层纤维系统,达到需求的扩散层厚度,各层纤... 提出一种使用碳纸气体扩散层微孔隙结构的真实形态参数,构建三维微孔隙结构模型的算法.此方法通过扫描真实的扩散层结构获取结构的特性参数.通过确定三维微结构内纤维系统的中心坐标,循环构建N层纤维系统,达到需求的扩散层厚度,各层纤维系统由随机分布的重叠并相交的纤维结构构成;并将成功构建的模型转换为能够用于流体仿真的数据模型,对结构模型的渗透率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生成的模型符合真实扩散层的渗透特性.最后,利用该模型对扩散层各项特性参数的变化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可用于扩散层的结构优化设计,更大程度增强渗透传输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气体扩散层 三维微孔隙结构模型 碳纸 随机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某车型的不同乘员性别远端保护响应差异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杨明俊 卜晓兵 郭庆祥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34-642,共9页
为了深入了解侧碰远端乘员保护中不同性别乘员在碰撞过程中的响应差异,基于Euro NCAP2020远端乘员保护试验及评价规程进行了某车型的侧碰滑台试验,并根据侧碰滑台试验中远端乘员的运动及其响应原理,对比分析了男性乘员(WorldSID 50th)... 为了深入了解侧碰远端乘员保护中不同性别乘员在碰撞过程中的响应差异,基于Euro NCAP2020远端乘员保护试验及评价规程进行了某车型的侧碰滑台试验,并根据侧碰滑台试验中远端乘员的运动及其响应原理,对比分析了男性乘员(WorldSID 50th)和女性乘员(SID IIs 5th)运动姿态,伤害情况及响应时间的差异。结果表明:SID IIs 5th女性乘员下颈部弯矩最大值约为WorldSID 50th男性乘员的2.2倍,女性乘员的腹部压缩变形量平均比男性乘员小约50%;女性乘员头部3 ms合成加速度和颈部弯矩响应时间均比男性乘员响应时间提前约12 ms。此研究为未来深入开发侧碰远端乘员保护方案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安全 远端保护 乘员性别 WorldSID 50th假人 SID IIs 5th假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