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理解心理学:历史形态、特征与评析 被引量:2
1
作者 万振东 刘邦春 王礼军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09-213,共5页
理解心理学是一种坚持心理学的人文科学取向,倡导人特有研究方式的建构与运用,以达成对人及其心理生活本质或生命意义与价值的理解、描述为目标的心理学流派、思想主张或形态。其发展先后呈现出知识论取向的理解心理学、价值论(或生存论... 理解心理学是一种坚持心理学的人文科学取向,倡导人特有研究方式的建构与运用,以达成对人及其心理生活本质或生命意义与价值的理解、描述为目标的心理学流派、思想主张或形态。其发展先后呈现出知识论取向的理解心理学、价值论(或生存论)取向的理解心理学、整合论取向的理解心理学。在方法论上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特征,致力于探究人的社会本性,构筑了人文科学心理学的历史样态。未来,理解心理学还需摒弃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携手说明心理学共同推动心理学走向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解心理学 说明心理学 整合视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驱体浸渍裂解工艺制备碳纤维增强氮化硼基复合材料 被引量:1
2
作者 钟文丽 Samuel BERNARD +2 位作者 王思清 王应德 Philippe MIELE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9-141,145,共4页
以硼吖嗪作为单体,聚硼氮烷作为先驱体,利用先驱体浸渍裂解(PIP)工艺制得碳纤维(C)增强/氮化硼(BN)基复合材料(C/BN)。结果表明:将硼吖嗪在50~60℃条件下聚合得到聚环硼氮烷,经过10个聚合物的浸渍-裂解(N2条件下加热至1450℃)周期,制得... 以硼吖嗪作为单体,聚硼氮烷作为先驱体,利用先驱体浸渍裂解(PIP)工艺制得碳纤维(C)增强/氮化硼(BN)基复合材料(C/BN)。结果表明:将硼吖嗪在50~60℃条件下聚合得到聚环硼氮烷,经过10个聚合物的浸渍-裂解(N2条件下加热至1450℃)周期,制得相对密度为94.7%的C/BN,BN基体均匀地分布在C纤维的周围,其界面结合强度低,材料表现出良好的高温稳定性,在真空条件下耐至1600℃,失重率为2%;当温度从常温升至600℃时,热导率达到5.25W/(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硼 硼吖嗪 聚硼氮烷 碳纤维 先驱体浸渍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平心理学的三种理论模型 被引量:4
3
作者 刘邦春 冯永辉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2-137,共6页
和平心理学把提升人的幸福与尊严、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实现世界和平作为终极研究目标。但在研究领域内部,不同流派存在的观点并不一致,也难以统一到同一个理论框架中。关于和平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大致可以归结为三类模型:积极和平心理理... 和平心理学把提升人的幸福与尊严、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实现世界和平作为终极研究目标。但在研究领域内部,不同流派存在的观点并不一致,也难以统一到同一个理论框架中。关于和平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大致可以归结为三类模型:积极和平心理理论模型、和平文化心理理论模型、和平进化心理理论模型。以上三种研究模式都认同回归心理学的和平价值,挖掘个体和平潜能,建立星球公民责任感。未来的和平心理学需要克服现有人性观的片面性,树立全面的人性观;克服过分强调积极和平的倾向,建立全面的和平心理学研究观;超越零和思维,深入学习“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刻内涵,推动我国和平心理学研究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平心理学 积极和平心理理论模型 和平文化心理理论模型 和平进化心理理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人类学哲学:以实践改变不合理世界的实践哲学 被引量:2
4
作者 刘琼豪 戚雯泾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2-8,共8页
马克思的人类学哲学,不是单纯解释世界的哲学,而是改变世界的哲学。这种改变要诉诸实践。马克思把实践理解为人类的感性活动,是人类学实践论,并认为人是以这种感性活动自觉地改变世界的,因而,马克思的人类学哲学,就是以实践改变世界的... 马克思的人类学哲学,不是单纯解释世界的哲学,而是改变世界的哲学。这种改变要诉诸实践。马克思把实践理解为人类的感性活动,是人类学实践论,并认为人是以这种感性活动自觉地改变世界的,因而,马克思的人类学哲学,就是以实践改变世界的实践的人类学哲学。此外,人类学哲学的核心理念,是人类的合理生存与自由解放,因而,马克思的人类学哲学也就是力图以这一核心理念改变世界的哲学。它以人类的合理生存为基本理念,对现存的一切进行合理性审思与合法性批判,并在对不合理现状的批判中开创合理新世界,从而使得马克思的人类学哲学在目的上和性质上成为一种以实践改变世界的实践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类学哲学 实践哲学 人类学实践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平心理学的经典传统与现代研究趋向
5
作者 刘邦春 田营 万振东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02-308,共7页
本文讨论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心理学家对和平心理的看法,以“和平”为主线,追溯和平心理学思潮兴起的历史逻辑。毕达哥拉斯、恩培多克勒、柏拉图、奥古斯丁、夸美纽斯、康德等从本体论视角,确立了实现永久和平的理想追求。冯特的民族心理... 本文讨论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心理学家对和平心理的看法,以“和平”为主线,追溯和平心理学思潮兴起的历史逻辑。毕达哥拉斯、恩培多克勒、柏拉图、奥古斯丁、夸美纽斯、康德等从本体论视角,确立了实现永久和平的理想追求。冯特的民族心理学重视研究原始人、战争英雄等的和平心理品质,早期的意动心理学重视人类和平意识研究,机能心理学强调通过建设学校“微型共同体”,提高儿童的和平意识。精神分析心理学则为战争与和平心理提供了新视角。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的和平潜能、致力于世界和平冲突化解,推动了和平心理学的兴起。20世纪末的和平心理学主张用和平的方式实现和平,发生了“政治道歉”、和平冲突化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研究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平 和平心理 和平冲突化解 和平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