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过载机动下飞机油箱晃动冲击效应的流固耦合分析
1
作者 钟连 支亚非 +2 位作者 杨莹 杨尚霖 姚小虎 《应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53,共14页
搭建Abaqus与Star-ccm+联合仿真流固耦合方法对某型飞机全复合材料油箱在弹射起飞与拦阻着陆过程中的晃动问题进行研究。首先通过模拟液舱晃动实验验证了所搭建流固耦合分析方法的可靠性。根据飞机油箱原型建立了全复合材料油箱精细结... 搭建Abaqus与Star-ccm+联合仿真流固耦合方法对某型飞机全复合材料油箱在弹射起飞与拦阻着陆过程中的晃动问题进行研究。首先通过模拟液舱晃动实验验证了所搭建流固耦合分析方法的可靠性。根据飞机油箱原型建立了全复合材料油箱精细结构模型和流体域模型,探究了3种不同充液率下的油箱晃动冲击效应,得到了弹射起飞与拦阻着陆过程中油箱内油液的晃动形态、压力分布、油箱应力应变及油箱蒙皮变形等结果。分析表明:弹射起飞与拦阻着陆过程中油液晃动有堆积、晃动、平稳3个阶段,油箱内燃油的晃动集中于前1.3 s内;2种工况中燃油冲击油箱产生的冲击压力均随充液率提升而增大,弹射起飞和拦阻着陆工况中最大冲击压力分别为19.135 kPa和11.102 kPa;飞机在大过载过程中油箱结构响应由过载主导;拦阻着陆过程中油箱结构响应大于弹射起飞,因此拦阻着陆对于油箱结构强度的要求更为严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射起飞 拦阻着陆 大过载 油箱晃动 流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大部件对接系统数字孪生技术应用研究
2
作者 刘春 陈宇 +2 位作者 杨冬 徐玉飞 丁冬冬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0-136,共7页
面向飞机大部件自动化和数字化对接装配应用场景,针对飞机大部件对接装配过程数据缺乏互联互通、数据价值得不到充分利用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飞机大部件对接装配数字孪生系统构建技术框架,从数据采集、虚拟对接模型、可视化模型构建与虚... 面向飞机大部件自动化和数字化对接装配应用场景,针对飞机大部件对接装配过程数据缺乏互联互通、数据价值得不到充分利用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飞机大部件对接装配数字孪生系统构建技术框架,从数据采集、虚拟对接模型、可视化模型构建与虚实映射4个角度出发,阐述了飞机大部件对接装配过程数字孪生系统实现的技术流程。对飞机大部件对接系统CATIA数模进行轻量化后,基于Unity3D平台建立虚拟空间,通过数据采集、数据中台以及应用服务实现物理实体与虚拟空间的虚实映射,为数字孪生技术在飞机大部件对接装配上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部件对接 数字孪生 数据采集 可视化模型 虚实映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测数据的飞机虚拟预装配技术发展综述 被引量:5
3
作者 郝龙 刘涵予 +6 位作者 黄翔 李泷杲 谢颖 刘春 宋金辉 喻龙 候国义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5-77,共13页
新一代飞机等航空重大型号呈现出高隐身、重载、远程、长寿等阶跃发展新特征,使得现有基于理论模型的数字化装配仿真协调技术难以满足其超高的装配精度与服役性能要求。针对上述装配精度进一步提升的新需求,介绍了一种引入装配关键特征... 新一代飞机等航空重大型号呈现出高隐身、重载、远程、长寿等阶跃发展新特征,使得现有基于理论模型的数字化装配仿真协调技术难以满足其超高的装配精度与服役性能要求。针对上述装配精度进一步提升的新需求,介绍了一种引入装配关键特征实测模型的虚拟预装配技术,通过在装配过程中精准表达零件制造误差与装配累积误差,实现在精度要求超高的装配关键部位质量精准控制与溯源调整。通过分析该技术实现特点,厘清了基于实测数据的飞机虚拟预装配技术体系框架。梳理了飞机复杂结构的装配关键特性识别与分析、面向虚拟预装配的零件几何特征测量与重构以及面向装配语义与几何特征约束的虚拟预装配分析等相关关键技术的发展现状,结合新一代飞机的超高尺寸精度与服役性能需求,得出了数字孪生体系下面向实测模型的虚拟预装配技术发展新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关键特性 数字化测量 快速重构 虚拟装配 实测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翼身融合布局飞机分布式推进边界层吸入效应影响研究
4
作者 邱奥祥 桑为民 +3 位作者 张桐 安博 李栋 张彬乾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448-2467,共20页
翼身融合布局是指机翼和机身高度融合的全升力面飞机外形,在提升巡航效率和减排降噪等方面展现出明显的性能优势和发展潜力.采用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法结合基于叶素理论的体积力模型,针对翼身融合布局民机分布式推进边界层吸入(BLI... 翼身融合布局是指机翼和机身高度融合的全升力面飞机外形,在提升巡航效率和减排降噪等方面展现出明显的性能优势和发展潜力.采用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法结合基于叶素理论的体积力模型,针对翼身融合布局民机分布式推进边界层吸入(BLI)效应影响下的绕流流场进行了数值研究.首先,将翼身融合布局民机分布式BLI推进构型简化为涵道风扇-机翼段耦合构型,计算涵道风扇质量流率小于1、等于1以及大于1的3个工况,对比分析了滑移网格方法、冻结转子方法和基于叶素理论的体积力模型法的流场细节、计算精度以及计算效率.其次,建立分布式BLI推进-机翼耦合构型,对此构型不同转速下的绕流流场进行对比分析,探究并验证所建立的分布式BLI推进系统抑制分离的能力.最后,将分布式BLI推进安装于翼身融合布局飞机概念方案NPU-BWB-300机翼与机身的融合段,探究其对NPU-BWB-300绕流流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滑移网格方法、冻结转子方法和基于叶素理论的体积力模型方法均可以较好地刻画涵道风扇边界层吸入效应的流场细节;所建立的分布式BLI推进系统具备抑制分离的能力,将其应用于NPU-BWB-300也可以取得较为明显地改善分离流场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身融合布局 分布式推进 涵道风扇 边界层吸入效应 体积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机器人的绝对定位误差模型及其补偿算法 被引量:48
5
作者 龚星如 沈建新 +3 位作者 田威 廖文和 万世明 刘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B04期60-64,共5页
工业机器人重复定位精度高而绝对定位精度低。为了提高工业机器人的绝对定位精度,提出一种绝对定位误差模型。基于该模型,利用激光跟踪仪和最小二乘法辨识出所需参数,并对误差进行补偿修正。最后,将这种方法应用在KUKA KR150-2机器人上... 工业机器人重复定位精度高而绝对定位精度低。为了提高工业机器人的绝对定位精度,提出一种绝对定位误差模型。基于该模型,利用激光跟踪仪和最小二乘法辨识出所需参数,并对误差进行补偿修正。最后,将这种方法应用在KUKA KR150-2机器人上进行测量和补偿。实验结果显示:平均绝对定位精度由补偿前的1.321mm变为补偿后的0.183mm,从而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绝对定位精度 最小二乘法 激光跟踪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飞机自动化装配的制孔末端执行器的设计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建 刘浩 +3 位作者 田威 万世明 刘勇 李东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B04期19-22,共4页
末端执行器是飞机装配的关键部件之一,其性能直接影响到制孔和铆接的质量,突破面向飞机自动化装配的末端执行器结构设计关键技术具有迫切的实际需求。首先,根据行业需求提出了末端执行器的总体结构,并分析了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对末端... 末端执行器是飞机装配的关键部件之一,其性能直接影响到制孔和铆接的质量,突破面向飞机自动化装配的末端执行器结构设计关键技术具有迫切的实际需求。首先,根据行业需求提出了末端执行器的总体结构,并分析了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对末端执行器的主要功能部件进行了设计,最后研制出一套具备制孔、压紧和法向找正的试验样机,试验结果表明,该末端执行器的性能达到了飞机装配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装配 末端执行器 机器人 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导管机器人焊接手眼关系标定 被引量:6
7
作者 张宗郁 高洪明 +3 位作者 韩庆璘 黄锐 荣建 王勇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92-394,401,共4页
针对目前国内航空飞机导管焊接主要采用手工钨极氩弧焊的现状,提出了导管数字化焊接思路,对该系统中涉及的机器人手眼关系标定进行了研究.通过在META焊缝跟踪传感器安装距离处建立摄像机坐标系,利用一台三坐标仪完成了机器人的手眼关系... 针对目前国内航空飞机导管焊接主要采用手工钨极氩弧焊的现状,提出了导管数字化焊接思路,对该系统中涉及的机器人手眼关系标定进行了研究.通过在META焊缝跟踪传感器安装距离处建立摄像机坐标系,利用一台三坐标仪完成了机器人的手眼关系标定.结果表明:此标定方法精度为±0.4mm,满足飞机导管数字化焊接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数字化焊接 手眼标定 三坐标仪 焊缝跟踪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铆钉动态模型的民机侧壁板抗鸟撞研究
8
作者 陈晓峰 朱小龙 +2 位作者 龙舒畅 汪远 张晓刚 《应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63,共10页
为了研究民机侧壁板结构抗鸟撞性能,基于Abaqus建立了航空铆钉动态弹塑性损伤模型,并通过模拟铆钉动态加载试验、民机侧壁板鸟撞试验和仿真分析,研究了铆钉紧固件动态模型的准确性和民机侧壁板的鸟撞动态响应。结果表明:民机侧壁板结构... 为了研究民机侧壁板结构抗鸟撞性能,基于Abaqus建立了航空铆钉动态弹塑性损伤模型,并通过模拟铆钉动态加载试验、民机侧壁板鸟撞试验和仿真分析,研究了铆钉紧固件动态模型的准确性和民机侧壁板的鸟撞动态响应。结果表明:民机侧壁板结构鸟撞冲击下主要表现为铆钉紧固件的大量破坏导致加强肋脱离。结构纵框、加强肋和蒙皮均未出现撕裂破坏。基于Abaqus的铆钉动态弹塑性损伤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其动态加载下的应变率强化效应,能够较为准确地模拟拉剪耦合加载下的损伤破坏行为,并且应用该模型能够准确模拟鸟撞冲击下铆钉紧固件的失效形式,从而获得与试验较为一致的应变结果;可见该铆钉模型能够为民机结构抗鸟撞问题研究提供基于Abaqus的铆钉紧固件建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铆钉 动态模型 民机侧壁板 鸟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BD的飞机钻铆机器人离线编程技术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彭江涛 谭红 +2 位作者 石章虎 曾德标 曾超 《航空制造技术》 2017年第9期55-59,共5页
为了提高飞机钻铆机器人离线编程的效率和质量,提出了基于MBD的智能离线编程技术。依据飞机钻铆的工艺特点构建了钻铆MBD模型,从钻铆MBD模型中自动提取待加工孔的坐标、法矢、材料、紧固件规格等工艺信息,据此规划最佳的机器人加工站位... 为了提高飞机钻铆机器人离线编程的效率和质量,提出了基于MBD的智能离线编程技术。依据飞机钻铆的工艺特点构建了钻铆MBD模型,从钻铆MBD模型中自动提取待加工孔的坐标、法矢、材料、紧固件规格等工艺信息,据此规划最佳的机器人加工站位、加工路径和加工工艺参数,并利用CAA基于DELMIA软件开发了飞机钻铆机器人离线编程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BD 钻铆机器人 离线编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BD的飞机自动化装配孔工艺特征快速添加技术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亚丽 田威 +1 位作者 廖文和 万世明 《航空制造技术》 2016年第23期82-86,共5页
为了解决飞机自动化装配离线编程系统信息来源问题,在分析特征技术和MBD技术应用于数字化装配方面特点后,提出一种将MBD技术与特征技术相结合的装配孔工艺特征快速添加技术。该技术以MBD模型为基本单位,结合现阶段航空蒙皮类产品建模特... 为了解决飞机自动化装配离线编程系统信息来源问题,在分析特征技术和MBD技术应用于数字化装配方面特点后,提出一种将MBD技术与特征技术相结合的装配孔工艺特征快速添加技术。该技术以MBD模型为基本单位,结合现阶段航空蒙皮类产品建模特点,通过工艺特征将几何信息与工艺信息相结合,建立了面向飞机自动化装配系统的产品工艺特征信息模型。为实现装配孔工艺特征在产品数模上的快速添加,在DELMIA V5平台上开发了面向CAD数模的信息添加功能模块,完成了产品工艺特征信息模型的建立,为飞机自动化装配离线编程系统提供了良好的数据源,实现了CAD/CAM/CAPP系统的集成化和数据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模型定义 特征技术 装配孔工艺特征 产品工艺特征信息模型 快速添加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导管数字化柔性定位装夹技术探讨 被引量:5
11
作者 曾德标 胥军 +1 位作者 石章虎 王强 《航空制造技术》 2017年第14期50-53,共4页
因飞机导管种类多、数量大、形状复杂,针对传统定位装夹技术无法满足飞机导管精确、高效、敏捷制造需求,探讨了飞机导管数字化柔性定位装夹技术方案。提出了阵列式夹具、被动数字化重构夹具和自主数字化重构夹具3种飞机导管数字化柔性... 因飞机导管种类多、数量大、形状复杂,针对传统定位装夹技术无法满足飞机导管精确、高效、敏捷制造需求,探讨了飞机导管数字化柔性定位装夹技术方案。提出了阵列式夹具、被动数字化重构夹具和自主数字化重构夹具3种飞机导管数字化柔性定位装夹技术方案,为实现导管数字化定位、高效精确装夹提供解决方案,达到缩短导管制造装备周期,降低制造成本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导管 数字化柔性定位 装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结构件坐标测量机测量方向优化选择 被引量:2
12
作者 曾德标 郑国磊 曾春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607-1613,共7页
用坐标测量机检测飞机结构件加工质量需要为工件上的每个测量点选择一个测头的测量方向,并且要求测量全体测量点所使用的总的测量方向数最少.提出了一个基于聚类和改进模拟退火算法的测量方向优化选择方法.首先通过聚类算法合并具有相... 用坐标测量机检测飞机结构件加工质量需要为工件上的每个测量点选择一个测头的测量方向,并且要求测量全体测量点所使用的总的测量方向数最少.提出了一个基于聚类和改进模拟退火算法的测量方向优化选择方法.首先通过聚类算法合并具有相同可达方向的测量点,以减小问题规模,提高模拟退火算法找到全局最优解的概率,然后采用改进模拟退火算法寻找测量全体测量点所需的最少测量方向.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选出较优的测量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结构件 测量方向 坐标测量机 计算机辅助检测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焊接导管数字化制造技术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韩志仁 吕彦盈 +1 位作者 刘宝明 李光俊 《航空制造技术》 2017年第8期95-98,共4页
针对目前飞机导管在生产制造上存在的不足,为了缩短导管工装设计周期,提高导管工装定位的准确度和导管的制造精度,对飞机焊接导管数字化装配工装、自动焊接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采用数字化设计方法建立焊接工装的数模,通过孔定位方法... 针对目前飞机导管在生产制造上存在的不足,为了缩短导管工装设计周期,提高导管工装定位的准确度和导管的制造精度,对飞机焊接导管数字化装配工装、自动焊接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采用数字化设计方法建立焊接工装的数模,通过孔定位方法实现导管焊接的定位和夹紧,通过坐标系拟合、焊缝跟踪和修正等完成导管间的自动焊接,实现焊接导管的数字化制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 数字化装配工装 自动焊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复杂系统总装的数字化工厂路径探索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涛 李思宁 《航空制造技术》 2016年第10期41-47,共7页
从飞机总装面临的高度集成交联的复杂系统环境为出发点,通过对飞机系统设计发展趋势和总装工程实现难点的分析,结合国外飞机数字化技术应用的经验教训,提出了面向产品特点和总装业务需求进行数字化工厂技术路径适配的方法,并按照系统工... 从飞机总装面临的高度集成交联的复杂系统环境为出发点,通过对飞机系统设计发展趋势和总装工程实现难点的分析,结合国外飞机数字化技术应用的经验教训,提出了面向产品特点和总装业务需求进行数字化工厂技术路径适配的方法,并按照系统工程的理念构建了数字化工厂的技术体系和路径模型,最后就具有应用潜力的技术前沿中的集成产品研制统一架构模型和覆盖全过程的生产线设计方法进行了案例应用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系统 飞机总装 数字化工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结构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 被引量:12
15
作者 帅朝林 《航空制造技术》 2016年第1期48-52,共5页
飞机结构件逐步向大型化、整体化和复杂化发展,且制造精度要求较高。对设计和制造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开展飞机结构件设计技术和制造技术的研究,在飞机结构件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应用数字化技术和智能技术,构建飞机结构件设计制造... 飞机结构件逐步向大型化、整体化和复杂化发展,且制造精度要求较高。对设计和制造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开展飞机结构件设计技术和制造技术的研究,在飞机结构件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应用数字化技术和智能技术,构建飞机结构件设计制造协同化平台,实现飞机结构件高效、高质、低成本和环保的柔性化设计和制造,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结构件 面向制造的设计 高效加工 智能管控 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框肋类钣金零件智能制造技术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闯 史航 +3 位作者 李仁花 付彬 张鑫 曾一畔 《航空制造技术》 2018年第13期80-84,100,共6页
针对飞机框肋类钣金零件的高效和高质量制造,提出了以知识库和制造模型定义为核心的智能制造技术开发思路,建立了模型驱动的智能化制造流程,根据应用目标设计了从分析、实施到应用的方案。该项技术已在航空工业洪都、沈飞和成飞开展了应... 针对飞机框肋类钣金零件的高效和高质量制造,提出了以知识库和制造模型定义为核心的智能制造技术开发思路,建立了模型驱动的智能化制造流程,根据应用目标设计了从分析、实施到应用的方案。该项技术已在航空工业洪都、沈飞和成飞开展了应用,首阶段验证结果表明零件外形、弯边角度、高度偏差均在精度要求范围之内,可进一步开展应用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制造 精密成形 制造模型 知识库 框肋零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柔性后缘的零泊松比蜂窝结构力学性能
17
作者 周玥 李博 +1 位作者 徐伟伟 文友谊 《航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99,共9页
为给新型无缝柔性后缘结构方案提供技术支撑,通过理论分析和有限元仿真对正弦型、V型、分段正弦型及余弦型4种新型零泊松比蜂窝结构的弹性性能进行比较研究,并对余弦蜂窝结构进行拉伸实验测试。据此设计基于二维变形零泊松比余弦蜂窝的... 为给新型无缝柔性后缘结构方案提供技术支撑,通过理论分析和有限元仿真对正弦型、V型、分段正弦型及余弦型4种新型零泊松比蜂窝结构的弹性性能进行比较研究,并对余弦蜂窝结构进行拉伸实验测试。据此设计基于二维变形零泊松比余弦蜂窝的柔性后缘,并对余弦蜂窝后缘段的弯曲性能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余弦蜂窝结构的面内弹性和受载应力状态优于其他三种蜂窝结构,其准线性应变可达27.8%;通过参数调控可获得余弦蜂窝后缘段的优异弯曲性能,实现柔性后缘结构的大幅度弯曲变形,为新型柔性后缘结构的设计与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蜂窝 弹性性能 柔性后缘 结构变形 应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大曲率碳纤维蒙皮铆接顺序规划
18
作者 何鹏 陈清良 +1 位作者 骆金威 冯若琪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3-99,共7页
大曲率碳纤维蒙皮固化成型后会产生较大的固化变形,导致蒙皮与骨架之间产生间隙,在铆接装配时,蒙皮将承受一定的装配载荷。为控制大曲率碳纤维蒙皮铆接装配过程中的装配载荷,构建了复合材料蒙皮铆接过程数值计算模型,并以铆接过程中蒙... 大曲率碳纤维蒙皮固化成型后会产生较大的固化变形,导致蒙皮与骨架之间产生间隙,在铆接装配时,蒙皮将承受一定的装配载荷。为控制大曲率碳纤维蒙皮铆接装配过程中的装配载荷,构建了复合材料蒙皮铆接过程数值计算模型,并以铆接过程中蒙皮最大应变最小,以加载点、约束点支反力小于临界值为约束条件,建立了铆接顺序优化模型,通过遗传算法及ABAQUS二次开发实现优化模型求解。结果表明,优选的铆接顺序下复合材料蒙皮最大应变明显小于按工艺经验顺序铆接时的应变,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铆接 应变 支反力 遗传算法 二次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的航空零件装配孔系在机检测技术研究
19
作者 李博 刘涵予 +2 位作者 章绍昆 高鑫 喻志勇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6-83,共8页
针对航空零件装配孔系的孔位与法矢快速检测需求,基于机器视觉研发了一套在机检测系统。研制的视觉测孔装置集成于机床主轴,沿着测孔路径采集装配孔与激光点的图像,建立了测孔运动学建模,提出了系统参数的标定方法。设计了专用图像处理... 针对航空零件装配孔系的孔位与法矢快速检测需求,基于机器视觉研发了一套在机检测系统。研制的视觉测孔装置集成于机床主轴,沿着测孔路径采集装配孔与激光点的图像,建立了测孔运动学建模,提出了系统参数的标定方法。设计了专用图像处理算法,准确计算装配孔与激光点的二维平面坐标。在试验样件上开展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本系统对航空零件装配孔的孔位和法矢检测精度分别达到0.05 mm和0.5°,每分钟可检测15个装配孔,实现了航空零件装配孔系的高效在机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零件 装配孔 在机检测 机器视觉 系统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n Automated Placement Setting Agent and Placement Process of Dry Fiber
20
作者 WANG Haoyu SUN Ying +3 位作者 CHEN Haoran AN Luling DUAN Shaohua WANG Xianfeng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2025年第1期112-122,共11页
During the automated placement process of dry fibers,the positioning and fixation of dry fiber gauze belts are achieved by spraying setting agents.The amount of the setting agent is difficult to control when it is spr... During the automated placement process of dry fibers,the positioning and fixation of dry fiber gauze belts are achieved by spraying setting agents.The amount of the setting agent is difficult to control when it is sprayed manually.Furthermore,it can also affect the permeability of the preform,resin injection and the quality of the vacuum assisted resin infusion(VARI)molding,resulting in a decrease i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mposite materials.This study utilizes dry fiber automated placement equipment and an automated spraying system to manufacture preform structures,followed by VARI process to prepare composite samples with varying setting agent contents.Subsequently,mechanical characterization including interlaminar shear,bending and tensile testing i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setting agent content on both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and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mposite product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erlaminar shear strength,bending strength and tensile strength of the sample gradually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content of the setting agent.The optimal setting agent content for automated laying of dry fiber is determined to be 4%-6%,balancing the preformed body’s layup quality and its impact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Compared with agent-free samples,this range results in reductions of 3% in interlaminar shear strength,9% in bending strength,11% in bending modulus,and 13%-16% in tensile streng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mated placement technology of dry fiber room temperature setting agent preform preparation vacuum assisted resin infusion(VARI)mold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