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中栓钉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1
作者 乐思韬 肖林 +2 位作者 詹刚毅 韦建刚 刘建红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63,共7页
通过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s,ECC)中栓钉推出试验,得到ECC中栓钉的破坏模式、应变分布、荷载-滑移曲线等行为特征。结合既有ECC中栓钉的试验研究结果,对ECC中栓钉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并评估既有栓钉承载... 通过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s,ECC)中栓钉推出试验,得到ECC中栓钉的破坏模式、应变分布、荷载-滑移曲线等行为特征。结合既有ECC中栓钉的试验研究结果,对ECC中栓钉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并评估既有栓钉承载力计算公式的适用性。针对ECC中短栓钉可能发生拔出破坏的特点,开展ECC中栓钉长度的参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ECC中栓钉较容易发生弯剪破坏;当ECC强度较低时可能发生栓钉拔出破坏;ECC中栓钉的极限承载力、设计承载力、抗剪刚度劣于相同强度的普通混凝土,但延性系数比普通混凝土高;ECC强度对栓钉承载力有较大影响,现有承载力计算公式对ECC中栓钉的适用性较差;为防止栓钉发生拔出破坏,建议钢-ECC组合梁中栓钉长度取9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钉 ECC 力学性能 试验研究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佳减震原则的新建隧道对既有隧道微差间隔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洋 王志杰 +3 位作者 赵启超 周平 徐海岩 鲜一丁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0-95,共6页
依托新建嘎拉山公路隧道钻爆法施工,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建立新建隧道采用微差爆破的三维数值模型,模拟3段炸药不同间隔时间延时起爆引起既有隧道的动力响应,得到不同时间间隔微差爆破引起既有隧道二次衬砌质点最大振速点的振... 依托新建嘎拉山公路隧道钻爆法施工,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建立新建隧道采用微差爆破的三维数值模型,模拟3段炸药不同间隔时间延时起爆引起既有隧道的动力响应,得到不同时间间隔微差爆破引起既有隧道二次衬砌质点最大振速点的振速时程曲线。计算结果表明:当新建隧道爆破的总药量分成等间隔时间的三段起爆,使不同段别炸药的作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错开,创造新的自由面,能够起到减震和良好的破岩效果。最大振速点发生在既有隧道迎爆侧拱墙上,随着微差间隔变大,既有隧道二次衬砌上振速峰值的发生时间延后。当总装药量相同时,微差爆破与瞬时起爆相比能够有效降低爆破振动对既有隧道的影响,且不同间隔时间下的减震效果有所差异。总药量分三段间隔起爆与瞬时起爆相比,振速峰值减小幅度达到63.1%。当起爆间隔大于20 ms后,每段炸药爆破对既有隧道的影响作用独立开来,振速峰值逐渐收敛于单个药包爆破引起的振速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钻爆法 微差爆破 瞬时起爆 既有隧道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交通影响评价工作评述及展望 被引量:15
3
作者 郑连勇 靳来勇 郑燊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9,共5页
目前国内交通影响评价工作主要是作为建设项目立项审批阶段的一个重要程序,其科学性和执行力度直接影响城市交通状况。国内的交通影响评价工作经历二十年的发展,从自发起步、推广提倡发展到目前的规范强制阶段,交通影响评价工作已经成... 目前国内交通影响评价工作主要是作为建设项目立项审批阶段的一个重要程序,其科学性和执行力度直接影响城市交通状况。国内的交通影响评价工作经历二十年的发展,从自发起步、推广提倡发展到目前的规范强制阶段,交通影响评价工作已经成为规划管理部门决策审批的有力依据。研究在回顾国内外交通影响评价工作的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对目前国内交通影响评价工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对其工作中存在的交通基础数据库薄弱、交通基础理论研究不足、审查制度不严谨、督促实施制度滞后等主要问题进行了思考,对交通影响评价工作的发展趋势和未来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影响评价 交通数据库 交通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塘扎嘎神山自然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4
作者 齐沛森 张华 +4 位作者 魏晓 杨育林 黄兰鹰 张好 尤继勇 《绿色科技》 2025年第4期12-17,共6页
为系统分析理塘扎嘎神山自然保护区的野生种子植物资源,加强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的保护与利用,本研究通过文献检索与野外深入调查等方法,对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进行了统计及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现有野生种子植物89科449属1166种,其中菊... 为系统分析理塘扎嘎神山自然保护区的野生种子植物资源,加强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的保护与利用,本研究通过文献检索与野外深入调查等方法,对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进行了统计及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现有野生种子植物89科449属1166种,其中菊科(Asteraceae)、禾本科(Gramineae)、蔷薇科(Rosaceae)为优势科,杜鹃花属(Rhododendron)、报春属(Primula)、风毛菊属(Saussurea)为优势属;保护区内野生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有8个;属的分布区类型有15个;保护区内调查发现桃儿七(Sinopodophyllum emodi)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共计4科5属5种。扎嘎神山自然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种类丰富,区系成分复杂多样,区系温带性质较为明显,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嘎神山 野生种子植物 植物区系 理塘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超深圆形基坑围护结构优化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赵一行 詹刚毅 +3 位作者 李敏 梁新欢 陈昭阳 石钰锋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9-134,共6页
针对佛山市某超深圆形工作井围护结构设计问题,结合地层特点采用数值模拟及现场实测手段对原设计方案进行分析.对围护结构厚度及嵌固深度进行优化分析,探讨相同条件下基坑稳定性随着围护结构厚度及嵌固深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开挖面... 针对佛山市某超深圆形工作井围护结构设计问题,结合地层特点采用数值模拟及现场实测手段对原设计方案进行分析.对围护结构厚度及嵌固深度进行优化分析,探讨相同条件下基坑稳定性随着围护结构厚度及嵌固深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开挖面入岩的超深圆形基坑自稳性好,从经济角度考虑,围护结构嵌岩不宜深;足够刚度的内衬墙基础上,较薄的地连墙嵌固很浅也可检算通过,且有较大安全富余,可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圆形基坑 围护结构 变形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分离式斜腹板双箱梁大跨单肋拱桥颤振临界风速分析
6
作者 张静 詹刚毅 汪斌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91,共7页
为研究低扭弯频率比大跨度桥梁的颤振性能,以某主跨180 m的半分离式斜腹板双箱梁大跨单肋拱桥为背景(主梁扭弯频率比接近1.0),进行颤振临界风速分析。采用有限元法分析该桥动力特性,计算桥梁颤振稳定性;对比《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JT... 为研究低扭弯频率比大跨度桥梁的颤振性能,以某主跨180 m的半分离式斜腹板双箱梁大跨单肋拱桥为背景(主梁扭弯频率比接近1.0),进行颤振临界风速分析。采用有限元法分析该桥动力特性,计算桥梁颤振稳定性;对比《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JTG/T 3360-01—2018)推荐的3组理想平板颤振临界风速估算公式,基于Scanlan半逆解法的理想平板颤振临界风速,考虑主梁形状与攻角修正系数确定颤振临界风速范围;采用强迫振动数值模拟识别颤振导数,获得精确颤振临界风速,进一步计算半分离式斜腹板双箱梁的形状和攻角系数。结果表明:该桥主梁扭弯频率比较低,颤振稳定性低于500 m级大跨度双肋拱桥;规范推荐的理想平板颤振临界风速估算公式在小扭弯频率比时差异较大;半分离式斜腹板双箱梁形状修正系数小于分离式双箱梁而大于P-K梁、带斜腹板箱梁,攻角修正系数略大于这3种形式主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拱桥 单肋式拱桥 半分离式斜腹板双箱梁 颤振临界风速 形状修正系数 攻角修正系数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衬砌厚度不足对安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张洋 王志杰 +2 位作者 周平 杨跃 季晓峰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3-57,共5页
结合荷载结构法和有限元法,建立隧道衬砌多处厚度不足模型,设计多种工况研究Ⅲ,Ⅳ和Ⅴ级围岩隧道衬砌多处厚度不足对衬砌安全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隧道衬砌多个部位存在厚度不足时,隧道整体的承载性能出现减弱,拱顶为隧道衬... 结合荷载结构法和有限元法,建立隧道衬砌多处厚度不足模型,设计多种工况研究Ⅲ,Ⅳ和Ⅴ级围岩隧道衬砌多处厚度不足对衬砌安全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隧道衬砌多个部位存在厚度不足时,隧道整体的承载性能出现减弱,拱顶为隧道衬砌厚度不足最敏感的区域;拱顶衬砌与围岩分离形成脱空区时承担荷载减少,安全系数增加;由于结构、荷载以及缺陷部位均对称,对称部位的安全性能演变规律一致;隧道上部衬砌厚度不足对其他部位的承载特征影响比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岭隧道 安全系数 数值模拟 隧道衬砌 衬砌厚度 演变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寻古蜀国的明堂建筑形象 被引量:1
8
作者 张蓉 王洪智 《南方建筑》 2008年第2期74-77,共4页
本文从文献研究和考古材料中发现了古蜀国的地中意识,认为先秦文献中所谓"建木"就是古蜀国地中位置的标志。所谓"都广"指的是古蜀国的明堂建筑。地中标志是与古蜀国的明堂位置相关的。从三星堆遗址出土发掘的神坛... 本文从文献研究和考古材料中发现了古蜀国的地中意识,认为先秦文献中所谓"建木"就是古蜀国地中位置的标志。所谓"都广"指的是古蜀国的明堂建筑。地中标志是与古蜀国的明堂位置相关的。从三星堆遗址出土发掘的神坛形象中找到明堂的具体形式,结合位于金沙遗址北面的羊子山土台造型,复原出古蜀明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星堆遗址 古蜀国 地中意识 明堂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高原藏区生态资产赋能乡村振兴的对口帮扶路径 被引量:9
9
作者 李荷 毕凌岚 钟毅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0-149,共10页
具有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特征的川西高原藏区,存在深度贫困和发展掣肘的现实问题。该研究针对贫困治理转向下既有帮扶工作效果,对乡村振兴背景下该地区乡村的新内生式发展内涵进行解构,发现川西高原藏区的生态... 具有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特征的川西高原藏区,存在深度贫困和发展掣肘的现实问题。该研究针对贫困治理转向下既有帮扶工作效果,对乡村振兴背景下该地区乡村的新内生式发展内涵进行解构,发现川西高原藏区的生态资产具有地域协调性、独特辨识性和拓展延伸性等特征,能够为乡村振兴界定发展基础、提供发展契机和产业增殖的可能性。基于此,提出新时期川西高原藏区对口帮扶工作应当走生态资产赋能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①根据区域生态资产的消费特征和资源特征,结合生态服务功能消费、生态景观旅游消费和生态经济产品消费的增值转化方式,明确帮扶整体框架。②通过生态资产存量的增容提质,撬动更高生态补偿,形成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③结合发展特征增补配套设施,促进生态资产的就地产业化,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培育消费市场促进生态资产的价值转化,反哺城乡空间。将帮扶端的优势资源和发展经验向受扶地倾斜和传授,通过帮扶协作激发地方发展的自主性,形成促进“生态资源-生态资产-生态资本”转化并赋能乡村振兴的对口帮扶路径,推动川西高原藏区的可持续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高原藏区 对口帮扶 乡村振兴 生态资产 赋能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编组铰接车辆的平顺性时域分析与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俊 李艳 +2 位作者 杨蔡进 张德华 张卫华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43-1553,共11页
为了分析优化多编组铰接车辆的平顺性问题,建立了考虑悬架非线性阻尼特性的n节编组铰接车辆的振动模型,采用粒子群算法对影响车辆平顺性的关键参数(悬架非线性阻尼参数)进行了优化,并提出了一种基于车间铰接约束力补偿和线性二次高斯(li... 为了分析优化多编组铰接车辆的平顺性问题,建立了考虑悬架非线性阻尼特性的n节编组铰接车辆的振动模型,采用粒子群算法对影响车辆平顺性的关键参数(悬架非线性阻尼参数)进行了优化,并提出了一种基于车间铰接约束力补偿和线性二次高斯(linear quadratic Gaussian,LQG)控制相结合的主动悬架控制方法。以车体的垂向、侧倾和俯仰振动加速度均方根作为车辆平顺性关键评价指标,采用B级路面以不同速度对4节编组车辆实施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随车速增加车辆平顺性变差,且存在首车至尾车车体垂向振动加速度均方根依次变大等振动特点,且通过悬架参数优化与采用主动悬架控制后,车辆平顺性得到明显提高——车辆在垂向、侧倾和俯仰方向的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分别减少了48.29%,24.79%和54.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编组铰接车辆 悬架参数优化 平顺性 粒子群算法 LQG控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铁路翻浆冒泥病害的GPR勘探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丁杨 陈国荣 陈志文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28-638,共11页
依托归连铁路翻浆冒泥病害整治之背景,通过建立一套标准化、普适化的GPR探测及其数据处理与解释的作业流程与方法,研究解决长大铁路道床和基床翻浆冒泥病害采用GPR勘探方法实现早期发现和范围圈定的难题。实际应用结果表明,相比于以往... 依托归连铁路翻浆冒泥病害整治之背景,通过建立一套标准化、普适化的GPR探测及其数据处理与解释的作业流程与方法,研究解决长大铁路道床和基床翻浆冒泥病害采用GPR勘探方法实现早期发现和范围圈定的难题。实际应用结果表明,相比于以往依赖人工挖探圈界的常规方法,该方法能够大量减少人工挖探点的数量以及挖探点的揭开范围,从而显著降低勘探成本;该方法能够比较准确地圈定翻浆冒泥病害的周界,并可对隐伏的翻浆冒泥病害实现早期发现。采用该方法的勘探成果,可以作为铁路翻浆冒泥整治设计和施工的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R 数据处理 翻浆冒泥 病害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压锁扣钢管桩围堰受力分析及优化
12
作者 张小康 石钰锋 +3 位作者 代文超 詹刚毅 陈斌 黄星星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5年第25期10881-10891,共11页
为研究围堰两侧水土压力不对称以及渗流力对桥梁围堰的影响,以南昌复兴大桥桥梁围堰为研究对象,基于流固耦合理论,研究偏压组合作用下锁扣钢管桩的受力变形规律,通过建立围堰降水开挖全过程三维数值分析模型,分别从钢管桩长度、堰外水... 为研究围堰两侧水土压力不对称以及渗流力对桥梁围堰的影响,以南昌复兴大桥桥梁围堰为研究对象,基于流固耦合理论,研究偏压组合作用下锁扣钢管桩的受力变形规律,通过建立围堰降水开挖全过程三维数值分析模型,分别从钢管桩长度、堰外水位高度、地势起伏角度三方面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地势起伏角度增加,偏压侧土体最大变形量逐渐减小,非偏压侧土体最大变形量逐渐增大。随着水位高度的增加,偏压侧与非偏压侧钢管桩水平位移最大值呈线性增长,同时堰内超静孔隙水压力随水位上升呈加速增长趋势。随钢管桩长度减小,围堰整体产生向偏压侧倾转趋势;两侧钢管桩桩身最大负弯矩随钢管桩减小而减小,桩身受力模式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扣钢管桩围堰 数值模拟 偏压荷载 流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