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目标优化的龙门加工中心动横梁筋板结构优化设计方法 被引量:16
1
作者 朱金波 徐如涛 +1 位作者 高新红 李勇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41-44,共4页
针对模态分析、拓扑优化在龙门加工中心动横梁筋板形位尺寸优化中的局限性,提出了基于多目标优化的龙门加工中心动横梁筋板结构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以模态分析和拓扑优化改进后的龙门加工中心动横梁为研究对象,把动横梁的质量、第1阶... 针对模态分析、拓扑优化在龙门加工中心动横梁筋板形位尺寸优化中的局限性,提出了基于多目标优化的龙门加工中心动横梁筋板结构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以模态分析和拓扑优化改进后的龙门加工中心动横梁为研究对象,把动横梁的质量、第1阶固有频率和自重状态下最大变形量为优化设计目标函数,动横梁筋板结构的位置尺寸和筋板的厚度尺寸作为优化变量,建立了龙门加工中心动横梁筋板结构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分析了优化变量对动横梁质量、第1阶固有频率和自重状态下最大变形量的影响,求出了动横梁部件筋板结构Pareto最优解。经过多目标优化改进后的动横梁部件1阶固有频率提高了7.36%、质量减轻了4.97%、自重状态下最大变形量略有减小,表明该优化设计方法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目标优化 龙门加工中心 筋板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务于多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以“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龙海燕 龚雪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69-72,共4页
着眼于高职院校面向多专业开设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的课程定位、课程结构、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的改革,以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为例,探索了面向多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改革途径。构建了"立足基础、... 着眼于高职院校面向多专业开设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的课程定位、课程结构、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的改革,以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为例,探索了面向多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改革途径。构建了"立足基础、对接国标、服务多专业"的"1+X"课程模块化结构体系,通过对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中的工作要求,提炼出工作过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设计课程学习情境,并实践了"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形成完整行动思维模式,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促其学会做人、做事、全面可持续发展,为高职同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基础课程 “1+X”课程模块结构 学习情境 教学内容 行动任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超声辅助原位合成Al-Cr/Al复合材料 被引量:7
3
作者 王秋林 朱金波 +2 位作者 徐如涛 高新红 李勇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27,共7页
采用高能超声辅助铸造法制备Al-Cr金属间化合物/Al原位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复合材料中增强体颗粒的大小、形貌和分布,应用XRD、EDS对复合材料进行物相分析,并研究复合材料的硬度。结果表明:通过高能超声辅助铸造法制备的Al-Cr/A... 采用高能超声辅助铸造法制备Al-Cr金属间化合物/Al原位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复合材料中增强体颗粒的大小、形貌和分布,应用XRD、EDS对复合材料进行物相分析,并研究复合材料的硬度。结果表明:通过高能超声辅助铸造法制备的Al-Cr/Al原位复合材料中金属间化合物增强体颗粒呈多边形,尺寸较为细小,分布均匀;原位反应时Al和Cr首先生成Al0.983Cr0.017金属间化合物,随着Cr含量的增加,然后生成高Cr化合物;随着温度的升高,有利于更稳定、性能更好的化合物生成;这些金属间化合物会相互扩散,最终形成均匀的混合增强相,并保持Al,Cr的原子比例不变;复合材料的硬度随Cr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随Cr颗粒尺寸的增加而具有最大值,当Cr含量为10%,粒径为75μm时,复合材料硬度增加了2.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超声 原位合成 组成成分 显微组织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机床结构件优选设计 被引量:2
4
作者 朱金波 顾菘 +2 位作者 王秋林 王玲 殷国富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6-39,43,共5页
针对机床重要结构件优选设计时难以在多个方案和多项性能评价指标之间进行取舍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机床结构件优选设计。以龙门机床的定横梁为研究对象,结合有限元分析设计了10个不同的定横梁结构作为备选方案,并对10... 针对机床重要结构件优选设计时难以在多个方案和多项性能评价指标之间进行取舍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机床结构件优选设计。以龙门机床的定横梁为研究对象,结合有限元分析设计了10个不同的定横梁结构作为备选方案,并对10个备选方案依次进行了灵敏度分析和多目标优化,确保10个备选方案都具有相对最优尺寸参数。利用有限元软件依次对优化后的10个备选方案进行静动态特性和热特性分析,得到了优选决策的原始数据。建立了机床结构件优选评价的熵权TOPSIS数学模型,利用Matlab软件求解计算选出了最佳方案。对比分析了定横梁部件优选前后的静动态特性和热特性参数,认为优化后定横梁部件综合性能有所提升。结合实际工程经验分析了优选决策原始数据,认为优选结果符合实际,验证了熵权TOPSIS模型对机床结构件优选设计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熵权 TOPSIS模型 机床结构 优选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赋权VIKOR法的重型机床动立柱设计优化 被引量:2
5
作者 朱金波 王秋林 +2 位作者 李勇 王玲 殷国富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1-145,共5页
针对目前研究人员在进行立柱结构件优化设计时,重点放在立柱局部的结构或尺寸优化方面而对立柱内部筋板结构布局或整体结构布局研究不足,难以满足研发高精度、高可靠性重型机床对立柱高刚度、高抗振性、轻量化等综合需求,提出了组合赋权... 针对目前研究人员在进行立柱结构件优化设计时,重点放在立柱局部的结构或尺寸优化方面而对立柱内部筋板结构布局或整体结构布局研究不足,难以满足研发高精度、高可靠性重型机床对立柱高刚度、高抗振性、轻量化等综合需求,提出了组合赋权VIKOR法的重型机床动立柱设计优化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立柱传统结构、仿生结构、新材料等方面后设计了8种动立柱,然后利用有限元软件对其进行优化并计算了关键性能评价指标数值,最后使用组合赋权VIKOR法找出了最优方案。优化后的动立柱和原方案相比,质量减轻10.4%,1阶固有频率提升74.7%,总体方向静变形量减小31%、热变形量减小13.8%,表明优化后动立柱静态性能和动态性能显著提升,验证了组合赋权VIKOR法的重型机床动立柱设计优化方法有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赋权 VIKOR法 立柱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舰船航行的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
6
作者 刘德兵 龙海燕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34-36,共3页
常用的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仅适用于全局路径规划,导致规划路径过于接近障碍物,增加了机器人碰撞的概率。因此,研究模拟舰船航行的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根据传感器探测数据,使用SLAM算法在坐标系中定位机器人位置。利用Q函数,制定机器人... 常用的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仅适用于全局路径规划,导致规划路径过于接近障碍物,增加了机器人碰撞的概率。因此,研究模拟舰船航行的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根据传感器探测数据,使用SLAM算法在坐标系中定位机器人位置。利用Q函数,制定机器人航行的障碍躲避策略。最终使用蚁群算法实现对模拟舰船航行机器人路径的规划。设计与常用路径规划方法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研究方法规划的路径相对能够减少约25%的机器人航行步数,并且规划的路径能够有效避开障碍,即使用研究的方法规划的路径更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舰船航行 机器人 路径规划方法 蚁群算法 Q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迭代学习算法的转台精确定位控制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赵建抒 宋艳丽 刘锡鹏 《兵工自动化》 2015年第11期36-41,81,共7页
针对某小口径炮弹底火拧紧设备的物流装置—六工位旋转工作台的定位过程存在快速性、稳态精度与稳定性相互制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闭环PID型迭代学习算法的六工位转台定位控制方法。该方法基于某小口径炮弹底火拧紧设备,对其六工位... 针对某小口径炮弹底火拧紧设备的物流装置—六工位旋转工作台的定位过程存在快速性、稳态精度与稳定性相互制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闭环PID型迭代学习算法的六工位转台定位控制方法。该方法基于某小口径炮弹底火拧紧设备,对其六工位转台被控对象进行了系统辨识,结合辨识的结果,具体设计了一种基于闭环PID迭代学习算法的转台定位控制方法,并进行了转台定位控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现了转台的快速准确定位,已成功使用在该小口径炮弹底火拧紧设备的转台定位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辨识 转台定位控制 迭代学习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在线应用的大口径溶胶-凝胶膜光学元件激光清洗工艺研究(特邀)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静轩 张继花 +3 位作者 李玉海 廖威 王成程 袁晓东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3-91,共9页
在高功率激光装置中,光学元件表面的污染物会降低光束质量甚诱导光学元件损伤。针对装置中受污染的镀有SiO2溶胶-凝胶增透膜的大口径真空隔离片(430 mm×430 mm),使用波长为355 nm的Nd:YAG脉冲激光器模拟在线激光清洗实验。实验中... 在高功率激光装置中,光学元件表面的污染物会降低光束质量甚诱导光学元件损伤。针对装置中受污染的镀有SiO2溶胶-凝胶增透膜的大口径真空隔离片(430 mm×430 mm),使用波长为355 nm的Nd:YAG脉冲激光器模拟在线激光清洗实验。实验中采用了单发次激光干式清洗与气流置换系统辅助的激光清洗系统,研究了关键特征参数对激光在线清洗效果的影响规律,获得了可用于激光在线清洗的工艺参数。光学元件的处理采用光学显微镜、暗场成像法表征以及图像处理软件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激光在线清洗光学元件存在最佳工艺窗口。通过气流置换辅助的激光清洗方法后,相较于单纯的单发干式激光清洗,激光清洗能力有大幅提升。因此,气流置换系统辅助单发激光清洗能有效提高其清洗能力,为高功率激光装置中大口径光学元件表面污染物在线去除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清洗 在线 大口径 光学元件 气流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