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除虫菊素对高粱蚜虫的毒力、田间防效及对高粱的安全性评价
1
作者 赵霞 吴春先 +2 位作者 李婷 何颖 李彬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25年第5期43-48,共6页
本文旨在探讨植物源杀虫剂除虫菊素对高粱蚜虫的防治作用。采用浸虫法测定除虫菊素对高粱蚜虫的室内毒力,在3省开展2年田间药效试验明确其防效,并采用盆栽法评价对3个品种高粱植株的安全性。结果表明,除虫菊素对高粱蚜虫有较好的毒力,L... 本文旨在探讨植物源杀虫剂除虫菊素对高粱蚜虫的防治作用。采用浸虫法测定除虫菊素对高粱蚜虫的室内毒力,在3省开展2年田间药效试验明确其防效,并采用盆栽法评价对3个品种高粱植株的安全性。结果表明,除虫菊素对高粱蚜虫有较好的毒力,LC50为6.4085 mg/kg;有效成分用量18、27、36 g/hm^(2)对高粱蚜虫的田间防效,药后1、7 d分别在65%~85%、60%~90%,持效期7 d左右,与对照药剂苦参碱有效成分9 g/hm^(2)效果相当;除虫菊素有效成分144 g/hm^(2)处理对3个品种高粱生长抑制率均显著高于36、72 g/hm^(2)处理,但均<10%,对高粱没有不良影响,3个品种高粱生长正常。除虫菊素对高粱蚜虫具有较好的活性和田间防效,且对作物安全,可在高粱生产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蚜虫 除虫菊素 毒力 田间防效 安全性 植物源农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平原直播稻田杂草群落构成及植保无人机防控效果 被引量:3
2
作者 张韫政 贡常委 +6 位作者 张水容 阮彦伟 马钰 叶娜 刘雪梅 朱新成 王学贵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08-612,共5页
于2019—2021年,采用五点取样法调查成都平原崇州集贤乡、眉山东坡区及绵阳三台县等地直播稻田杂草的种类及数量;针对优势杂草,在崇州直播稻田开展了植保无人机防控试验(植保无人机IDK–015喷头加迈飞助剂处理和常规植保无人机喷雾处理)... 于2019—2021年,采用五点取样法调查成都平原崇州集贤乡、眉山东坡区及绵阳三台县等地直播稻田杂草的种类及数量;针对优势杂草,在崇州直播稻田开展了植保无人机防控试验(植保无人机IDK–015喷头加迈飞助剂处理和常规植保无人机喷雾处理),采集喷雾雾滴在水稻上层、中层和下层的沉积情况。3年调查结果表明,成都平原直播稻田的主要杂草分属于13科24种,其中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L.)Beauv.)、异型莎草(Cyperus difformis L.)、鳢肠(Eclipta prostrata(L.)L.)和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Mart.)Griseb.)相对多度均大于20%,是优势杂草。植保无人机防控杂草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单位面积的药液沉积量(平均0.23μL/cm^(2))和药液有效沉积率(50.2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14μL/cm^(2),42.75%);试验组施药后30 d,对稗草、千金子、鳢肠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达到94%以上,显著高于常规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水稻 杂草 植保无人机 化学除草 成都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楝素在贵州茶区防治茶小绿叶蝉药效试验 被引量:5
3
作者 周顺珍 陈昌平 +2 位作者 姚雍静 赵华富 罗丽 《湖南农业科学》 2016年第4期57-58,62,共3页
为进一步了解印楝素对贵州茶区茶树主要害虫的田间防治效果以及其对天敌、茶树植株的影响,以0.3%印楝素乳油和30%印楝油为供试药剂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这两种药剂在大田中单独施用后防治茶小绿叶蝉较为理想,最高防效可达91.82%~9... 为进一步了解印楝素对贵州茶区茶树主要害虫的田间防治效果以及其对天敌、茶树植株的影响,以0.3%印楝素乳油和30%印楝油为供试药剂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这两种药剂在大田中单独施用后防治茶小绿叶蝉较为理想,最高防效可达91.82%~94.87%,同时速效性好,持效期长,可维持在14 d以上,且对茶树生长安全、对天敌亦无影响,推荐施用剂量分别为90和30 m L/667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剂 茶小绿叶蝉 防治效果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印楝种子中印楝素的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杨军 余德顺 +4 位作者 莫彬彬 田弋夫 刘毅 吴成奎 解培惠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513-514,518,共3页
应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从印楝种子中萃取印楝素,研究了萃取温度、压力和夹带剂对印楝素萃取效果的影响。当萃取温度为35℃、压力为15MPa、甲醇用量为CO2体积的3%时,可将印楝种子中90%以上的印楝素A萃取出来,所得产品印楝素A的质量分数为... 应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从印楝种子中萃取印楝素,研究了萃取温度、压力和夹带剂对印楝素萃取效果的影响。当萃取温度为35℃、压力为15MPa、甲醇用量为CO2体积的3%时,可将印楝种子中90%以上的印楝素A萃取出来,所得产品印楝素A的质量分数为20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楝 印楝素 超临界CO2 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楝素对亚洲玉米螟的毒力与防效及对寄主作物高粱的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5
5
作者 夏丽娟 李靖 +4 位作者 梁竟宇 王学贵 朱新成 李彬 李涌泉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39-544,共6页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植物源杀虫剂印楝素对高粱亚洲玉米螟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人工饲料混药法测定印楝素对亚洲玉米螟的室内毒力,通过3地田间药效试验测定印楝素对高粱亚洲玉米螟的防治效果,并采用盆栽法测定印楝素对3个品种高粱植株...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植物源杀虫剂印楝素对高粱亚洲玉米螟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人工饲料混药法测定印楝素对亚洲玉米螟的室内毒力,通过3地田间药效试验测定印楝素对高粱亚洲玉米螟的防治效果,并采用盆栽法测定印楝素对3个品种高粱植株的安全性。[结果]印楝素对亚洲玉米螟2龄幼虫的LC_(50)为6.44 mg·L^(-1),室内活性较强;3地印楝素对高粱亚洲玉米螟株防效和虫防效分别为80.07%~89.26%和73.51%~87.31%,与对照药剂相比防效更好;0.3%印楝素乳油有效成分18 g·hm^(-2)处理对3个品种高粱生长抑制率均显著高于有效成分4.5、9 g·hm^(-2)处理;药后14 d,0.3%印楝素乳油有效成分18 g·hm^(-2)处理时3个品种高粱均有1株出现边缘褪绿现象,0.3%印楝素乳油有效成分9 g·hm^(-2)处理时高粱‘赤杂16号’有1株出现边缘褪绿现象,但3个高粱品种生长均正常,对高粱安全。[结论]印楝素对高粱亚洲玉米螟有较好的室内活性与田间防治效果,对高粱植株相对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高粱 植物源杀虫剂 印楝素 毒力 安全性 田间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