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3μm 半导体激光器氖原子激发态跃迁“光电流”效应的稳频技术研究
1
作者 蔡伯荣 王瑞峰 +2 位作者 叶玉堂 胡渝 洪永和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2期43-43,共1页
1.3μm半导体激光器氖原子激发态跃迁“光电流”效应的稳频技术研究蔡伯荣王瑞峰叶玉堂胡渝洪永和(电子科技大学光电子技术系成都610054)半导体激光器在大多数光波系统的应用中,都要求其输出光波频率的高度稳定性。无论在... 1.3μm半导体激光器氖原子激发态跃迁“光电流”效应的稳频技术研究蔡伯荣王瑞峰叶玉堂胡渝洪永和(电子科技大学光电子技术系成都610054)半导体激光器在大多数光波系统的应用中,都要求其输出光波频率的高度稳定性。无论在现代光纤通信的波分复用或频分复用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激光器 稳频技术 激发态 光电流 氖原子 放电吸收池 跃迁 光电子技术 电子科技大学 锁相放大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流量计的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周晓军 刘文达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62-65,共4页
分析了反射式光纤涡街流量计在管道内流体的流动为层流和紊流时光纤的受迫振动,分析表明在层流和条流状态下,光纤所受张力与单位光纤长度的质量比满足T/ρ>>(0.4vD/d) ̄2时,光纤的振动及反射回到光纤的光强变化只与外... 分析了反射式光纤涡街流量计在管道内流体的流动为层流和紊流时光纤的受迫振动,分析表明在层流和条流状态下,光纤所受张力与单位光纤长度的质量比满足T/ρ>>(0.4vD/d) ̄2时,光纤的振动及反射回到光纤的光强变化只与外力变化频率有关。实验结果已证实了本文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流量计 受迫振动 流速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优化神经网络的最佳多用户检测器 被引量:2
3
作者 唐普英 杨春华 黄顺吉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6-119,共4页
基于优化理论和神经网络理论提出了一种优化神经网络最佳多用户检测器,将DS-CDMA通信中的多用户信号检测问题看作一种组合优化问题,利用神经网络能有效地求解优化问题的优势:推导了一种优化神经网络最佳多用户检测器,理论分析和计... 基于优化理论和神经网络理论提出了一种优化神经网络最佳多用户检测器,将DS-CDMA通信中的多用户信号检测问题看作一种组合优化问题,利用神经网络能有效地求解优化问题的优势:推导了一种优化神经网络最佳多用户检测器,理论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1)在误比特性能和抗多址干扰性能上这种检测器均优于传统检测器和解相关检测器;2)在抗"远近"干扰能力方面,这种检测器优于传统检测器而弱于解相关检测器;3)易于实时应用和VLSI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码分多址 多用户检测 神经网络 多址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置微带多路宽带功率分配器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琼华 刘仁厚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68-372,共5页
阐述了悬置微带多路宽带新型功分器的设计理论与关键技术的具体方法,实际了该类功分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际制作出三路等功率悬置微带宽带功分器在3~18GHz的频带内,输入驻波小于1.3,插损小于0.6dB,隔离大于15dB。
关键词 多路功分器 宽频带 悬置微带 功率分配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NbO_3质子交换光波导退火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戴基智 孙守瑶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109-111,共3页
本文报道LiNbO_3质子交换波导的退火特性。用IWKB法计算了热退火前后的折射率分布,并采用广义高斯函数对计算出的折射率分布曲线进行了拟合,反映出该函数能准确而灵活地描述退火质子交换光波导的折射率分布及其变化,在实... 本文报道LiNbO_3质子交换波导的退火特性。用IWKB法计算了热退火前后的折射率分布,并采用广义高斯函数对计算出的折射率分布曲线进行了拟合,反映出该函数能准确而灵活地描述退火质子交换光波导的折射率分布及其变化,在实验中发现,高温下较长时间退火,导模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 退火 广义高斯函数 光波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gCd)Te探测器激光保护的一种新方法
6
作者 叶玉堂 李家旭 洪永和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19-422,共4页
理论计算和实验都表明(HgCd)Te具有很强的Franz-Keldysh效应。利用Franz-Keldysh效应,可以使(HgCd)Te探测器的光吸收产生电致偏移,对10.6μmCO2激光辐射由不吸收状态转变为吸收态... 理论计算和实验都表明(HgCd)Te具有很强的Franz-Keldysh效应。利用Franz-Keldysh效应,可以使(HgCd)Te探测器的光吸收产生电致偏移,对10.6μmCO2激光辐射由不吸收状态转变为吸收态,并进而为远红外(HgCd)Te探测器提供一种有效的光过荷保负方法,文中提出了这种基于Franz-Keldysh效应的光探测器激光保护新方法。分析了该方法的激光防护原理,给出了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子 探测器 激光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Schodinger方程的显式差分格式的收敛性与稳定性分析
7
作者 廖晓峰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26-429,共4页
应用引入耗散项的方法,对非线性Schrodinger方程构造了两个显式差分格式,用能量估计方法证明了格式的收敛性和稳定性条件可以达到τ/h ̄2<1.较大改进了文献[3]得到的条件τ/h ̄2@<0.25,并且经数值例子... 应用引入耗散项的方法,对非线性Schrodinger方程构造了两个显式差分格式,用能量估计方法证明了格式的收敛性和稳定性条件可以达到τ/h ̄2<1.较大改进了文献[3]得到的条件τ/h ̄2@<0.25,并且经数值例子验证了所得条件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式差分格式 收敛性 稳定性 薛定锷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有效传输距离表达的高斯光束光斑变换公式
8
作者 卢亚雄 《量子电子学》 CSCD 1989年第1期54-56,47,共4页
从另一角度导出了有效传输距离的表达式。使用有效传输距离,高斯光束光斑变换公式表示为几何成像因子与衍射发散因子的乘积,具有较大的普遍性。
关键词 有效传输距离 高斯光束 光斑变换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对象的并发程序设计语言ConcurrentC^(++)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涛 刘晓洁 虞厥邦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97-200,共4页
提出了一种面向对象的并发程序设计语言ConcurrentC ̄(++)。在ConcurrentC ̄(++)中,进程就是一种特殊的对象─—并发对象,因而具有抽象性(abstraction)、封装性(encapsulati... 提出了一种面向对象的并发程序设计语言ConcurrentC ̄(++)。在ConcurrentC ̄(++)中,进程就是一种特殊的对象─—并发对象,因而具有抽象性(abstraction)、封装性(encapsulation)、继承性(inheritance)以及同式多型(polymorphism)。并发对象可以动态地产生,动态地消亡。进程之间的通信与同步依据并发对象之间的消息传递。ConcurrentC ̄(++)为实现复杂的并发问题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手段,为仿真神经网络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发 面向对象 程序语言 Concurrent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并行的遗传/神经网络混合学习算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亚军 曹磊 虞厥邦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73-376,共4页
提出了一种用于多层前馈神经网络训练的新算法,它把遗传算法与自适应共轭梯度学习算法集成起来。这种并行混合学习算法已经在多指令流多数据流(MIMD)平台实现。通过把该算法用于一个图像识别问题,对它的性能进行了评估。文中还... 提出了一种用于多层前馈神经网络训练的新算法,它把遗传算法与自适应共轭梯度学习算法集成起来。这种并行混合学习算法已经在多指令流多数据流(MIMD)平台实现。通过把该算法用于一个图像识别问题,对它的性能进行了评估。文中还显示了所提出的并行混合神经网络学习算法良好的收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并行算法 混合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非可微激活函数的神经网络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穆文全 廖晓峰 虞厥邦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77-380,共4页
神经网络已广泛应用于各类问题,然而BP算法要求有连续且可微的激活函数,文中提出一种用于训练非可微激活函数的神经网络学习算法。同时,利用相对熵误差测度,算法被完整地导出。实验结果表明,在解决异或问题、编码/解码问题及其... 神经网络已广泛应用于各类问题,然而BP算法要求有连续且可微的激活函数,文中提出一种用于训练非可微激活函数的神经网络学习算法。同时,利用相对熵误差测度,算法被完整地导出。实验结果表明,在解决异或问题、编码/解码问题及其补问题时,算法收敛速度非常快,收敛结果也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非可微激活函数 相对熵误差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5μm波长新型InGaAsP/InP电调频分器研究
12
作者 蔡伯荣 刘永智 +1 位作者 庞涛 叶玉堂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68-70,共3页
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电调频分器设计,采用InGaAsP/InP双异质结(DH)脊形波导(RWG)和分布布喇格反射器(DBR)结构,通过改变加于器件的反偏压,由电光耦合效应改变波导折射率,以满足四频分要求,实现频率分割的目... 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电调频分器设计,采用InGaAsP/InP双异质结(DH)脊形波导(RWG)和分布布喇格反射器(DBR)结构,通过改变加于器件的反偏压,由电光耦合效应改变波导折射率,以满足四频分要求,实现频率分割的目的,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对于1.55μm激光束的传输,频分间隔为8GHz时,实现四频分的外加偏压分别约为0,4,8和12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分器 电调谐 双异质结 脊形波导 反射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