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地球化学工程原理与方法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宽良 于乃秀 +5 位作者 徐则民 连会青 李书绅 王志明 郭志明 赵英杰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S1期11-16,共6页
本文通过实例分析表明:环境地球化学工程学是以地球化学为基础,通过优化利用自然过程,加速或减慢反应速度,改善作用类型,或者改变作用方向等工程措施,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方法、技术的学科。其研究方法是在水文地球化学热力学分析... 本文通过实例分析表明:环境地球化学工程学是以地球化学为基础,通过优化利用自然过程,加速或减慢反应速度,改善作用类型,或者改变作用方向等工程措施,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方法、技术的学科。其研究方法是在水文地球化学热力学分析基础上的模拟实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环境工程 模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石炭系岩溶形成演化环境 被引量:4
2
作者 黄尚瑜 宋焕荣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S1期130-137,共8页
川东石炭系碳酸盐岩,具有地下水和天然气聚集的有效溶蚀空间。本文通过岩溶特征分析和模拟试验研究,探索了岩溶形成演化环境及水文地球化学和水动力学蚀变模型。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有机溶蚀 蚀变模型 叠加溶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库区洛碛段主要环境工程地质问题 被引量:2
3
作者 吕端甫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S1期117-123,共7页
本文在简要概述了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库区洛碛段的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段内将会出现的主要环境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充分而深刻的分析与论证,为工程竣工后洛碛段内工、农业布局与环境保护方案设计以及洛碛镇迁建新址实施方案... 本文在简要概述了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库区洛碛段的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段内将会出现的主要环境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充分而深刻的分析与论证,为工程竣工后洛碛段内工、农业布局与环境保护方案设计以及洛碛镇迁建新址实施方案的确定,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地质 地下水动力场 斜坡稳定 库岸再造 地下回水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库区地下水运移环境变化特征及环境地质问题研究
4
作者 吕端甫 林世贵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S1期67-71,共5页
本文应用稳定流与非稳定流理论,对三峡水库蓄水后不同岩性段库岸边坡地带,地下水运移环境的变化趋势、过程及特征进行了预测与评价,并对由此而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和治理对策,进行了充分的分析与论证,为工程的建设和库区内工、农业... 本文应用稳定流与非稳定流理论,对三峡水库蓄水后不同岩性段库岸边坡地带,地下水运移环境的变化趋势、过程及特征进行了预测与评价,并对由此而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和治理对策,进行了充分的分析与论证,为工程的建设和库区内工、农业布局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运移环境 地下回水 边坡稳定 土壤盐渍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甘宁盆地中部深埋藏古岩溶自封闭体系与气、水分布特征 被引量:6
5
作者 万新南 石豫川 +1 位作者 郑聪斌 张敏渝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S1期138-143,共6页
本文首次从岩溶发育的反面-岩溶的垮塌破坏、岩溶的充填堵塞及再胶结、再溶蚀作用初步定性地研究了岩溶自封闭系统及该系统与气层分布、水层分布的关系。可以得出结论:岩溶自封闭系统控制了气田的整体分布与残存地下卤水的分布,使高... 本文首次从岩溶发育的反面-岩溶的垮塌破坏、岩溶的充填堵塞及再胶结、再溶蚀作用初步定性地研究了岩溶自封闭系统及该系统与气层分布、水层分布的关系。可以得出结论:岩溶自封闭系统控制了气田的整体分布与残存地下卤水的分布,使高产井与低产井具有耦合特征,即高产井周边以低产井相伴,甚至与产水井相伴,因此确定古岩溶自封闭体系的分布规律对找气、排水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岩溶 自封闭 气层 水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康定温泉系统深源CO_2释放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杨立铮 卫迦 孙晋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78-285,共8页
根据水化学分析和稳定碳同位素的测试数据,本文计算了四川康定温泉热水和热储的CO_2含量和深源CO_2的释放量,探讨了热水中CO_2的成因。温泉热水中CO_2含量最高为1840.16 mg/L,平均为1060.53 mg/L,属于富含深源CO_2的温泉系统。热水和CO_... 根据水化学分析和稳定碳同位素的测试数据,本文计算了四川康定温泉热水和热储的CO_2含量和深源CO_2的释放量,探讨了热水中CO_2的成因。温泉热水中CO_2含量最高为1840.16 mg/L,平均为1060.53 mg/L,属于富含深源CO_2的温泉系统。热水和CO_2气的碳同位素揭示深源CO_2的成因为幔源和碳酸盐岩变质脱气以及两者的混合。康定12个温泉深源CO_2的排出量为1766.43 t/a,其中至少40%呈气相直接排入大气,其余进入水圈,证实我国西部众多温泉是深源CO_2释放的一种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泉 二氧化碳 碳同位素 排出量 空气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粘土中特征污染因子的迁移规律和铅、铬的污染预测 被引量:3
7
作者 费美高 许模 +3 位作者 刘小燕 白永辉 许国琳 张品萃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S1期24-31,共8页
论文以模拟淋滤实验和压榨实验为基础,系统分析了成都粘土中特征污染因子的吸附迁移规律,初步计算了成都粘土对Pb2+、Cr6+等重金属的环境容量并预测了若干年后它们在成都粘土中的累积状况。
关键词 成都粘土 特征污染因子 污染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岩体系质量传输模拟 被引量:2
8
作者 徐则民 杨立中 李宽良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S1期40-46,共7页
文章介绍了水-岩体系质量传输模拟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并给出了一个应用实例。该方法以(地下水)径流途径上任意两点间化学组分及氧化还原状态变化为基础,确立质量传输模型并对其求解,从而揭示一定空间范围内水-岩土之间物质交换的内... 文章介绍了水-岩体系质量传输模拟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并给出了一个应用实例。该方法以(地下水)径流途径上任意两点间化学组分及氧化还原状态变化为基础,确立质量传输模型并对其求解,从而揭示一定空间范围内水-岩土之间物质交换的内在过程和数量关系。水-岩土体系质量传输模拟在岩土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岩土化学淋滤、地下水水质的形成与演化及热水成矿等众多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岩体系 质量传输模拟 模型辩识 污染物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层地下水形成环境分析与水文地质分类 被引量:14
9
作者 毛文清 温清茂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S1期144-149,共6页
红层地下水水量受控于气候、地形地貌、地表水文网、岩性、构造运动等环境因素。红层富水具不均一性、垂向层控性、平面分带性及构造控水明显性等富水特征,并对红层地下水进行了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关键词 红层 控水因素 富水特征 地下水水文地质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系统对大气 CO_2 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立铮 卫迦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S1期32-39,共8页
本文通过对中国南方岩溶区近2000个水化学分析资料的统计分析,研究了云南、贵州、四川、广西、湖南、湖北六省(区)岩溶水CO2含量,CO2吸收模数,计算了南方碳酸盐岩出露区和分布区岩溶系统吸收CO2的数量,对全国碳酸盐... 本文通过对中国南方岩溶区近2000个水化学分析资料的统计分析,研究了云南、贵州、四川、广西、湖南、湖北六省(区)岩溶水CO2含量,CO2吸收模数,计算了南方碳酸盐岩出露区和分布区岩溶系统吸收CO2的数量,对全国碳酸盐岩出露区吸收的CO2作了估算,90.7万km2的碳酸盐岩出露面积所吸收的CO2为14.03×109kg/a,在碳循环平衡计算中,除了海洋吸收,大气增量以外,还有12%被“遗漏的汇”吸收,岩溶系统吸收的CO2在这12%中占15%,它是全球碳循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被“遗漏的汇”,它对大气CO2具有不可忽视的调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系统 碳循环 CO2吸收模数 吸碳量 温室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数学优化方法求解地下水位变化导致的环境地质问题 被引量:1
11
作者 许模 陈梅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S1期47-52,共6页
本文以基坑降水工程和改造沼泽化土地为例,利用地下水流系统数值模拟技术结合线性规划方法,通过对地下水位的优化控制,获得了既可使工程合理实施又能避免不合理地下水位可能造成的环境地质问题的最优解。
关键词 基坑降水工程 土壤沼泽化 地下水位 数值模拟 线性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环境链及效应
12
作者 万新南 李才明 王兰生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S1期17-23,共7页
本文提出了“环境链”与“环境链效应”概念,重点探讨了四大环境链———(水环境链、大气环境链、地质环境链与生态环境链)中的水环境链及其链结构、链效应关系,并指出环境中的某一环节的破坏都将导致其它环境或环节的连锁反应,影... 本文提出了“环境链”与“环境链效应”概念,重点探讨了四大环境链———(水环境链、大气环境链、地质环境链与生态环境链)中的水环境链及其链结构、链效应关系,并指出环境中的某一环节的破坏都将导致其它环境或环节的连锁反应,影响整个环境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链 效应 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海温泉浅部热储的水文地球化学问题 被引量:2
13
作者 贾疏源 李晓 胡耀飞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S1期80-81,83-86,共6页
竹海温泉浅部热储的发育受温泉断裂控制。热储水主要由来自深部富含微量元素的Cl-Na水与浅部栖霞灰岩中的HCO3-Ca水混合而成,亦有少量茅口灰岩地下水混入并成为温泉水富含Rn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 竹海温泉 浅层热储 水文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林坪古崩滑体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石豫川 李曰国 陈小春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S1期124-129,共6页
本文在成因机制分析基础上,利用极限平衡方法对老林坪古崩滑体天然状态下及水库蓄水后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并对失稳所造成的危害程度进行了预测。这为藤子沟水库电站的设计方案选择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关键词 崩滑体 成因机制 稳定性评价 极限平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兰坪盆地马登温泉碳酸根同位素组成示踪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虞修竞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S1期72-79,共8页
在系统测定和分析了兰坪盆地碳酸盐岩地层碳、氧同位素(13C、18O)组成特征和地层中方解石脉,地下水中碳酸根及泉华碳氧同位素组成特征的基础上,发现方解石脉,地下水碳酸根及泉华碳、氧同位素组成特征与原岩存在相关关系。据... 在系统测定和分析了兰坪盆地碳酸盐岩地层碳、氧同位素(13C、18O)组成特征和地层中方解石脉,地下水中碳酸根及泉华碳氧同位素组成特征的基础上,发现方解石脉,地下水碳酸根及泉华碳、氧同位素组成特征与原岩存在相关关系。据此,以马登温泉为例,论证了地下水碳酸根碳,氧同位素作为“示踪剂”确定其补给含水层的可行性。结果是马登温泉的补给含水层为晚三叠世歪古村组碳酸盐岩地层,同时也证实了马登盆地地下存在歪古材组含盐系地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登温泉 碳、氧同位素 地下水 泉华 盐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嗄呀河水质污染分布预测及影响评价
16
作者 刘国 李晓 王永利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S1期87-92,共6页
本文按改扩建工程应贯彻“以新带老”的原则,“增产不增污,污染水平不超过1995年实际排污水平”的精神,预测并评价了《石岘造纸厂年增产十三万吨彩色胶印新闻纸技术改造工程》建成投产后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并针对评价结果提出... 本文按改扩建工程应贯彻“以新带老”的原则,“增产不增污,污染水平不超过1995年实际排污水平”的精神,预测并评价了《石岘造纸厂年增产十三万吨彩色胶印新闻纸技术改造工程》建成投产后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并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了该工程建设的废水处理工程的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响评价 水质污染 以新带老 嘎呀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管流水力学模型的典型研究——以后寨地下河为例
17
作者 卫迦 田华兵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S1期60-66,共7页
岩溶区,地下管道中的水流不符合渗透定律,当岩溶管道被地下水充满形成承压管流系统,在性质上类似有压管路水流,因而应当采用水力学的原理对岩溶水运动进行描述。本文推出了有裂隙水均匀入渗时地下河管道沿程水头损失计算公式,并提... 岩溶区,地下管道中的水流不符合渗透定律,当岩溶管道被地下水充满形成承压管流系统,在性质上类似有压管路水流,因而应当采用水力学的原理对岩溶水运动进行描述。本文推出了有裂隙水均匀入渗时地下河管道沿程水头损失计算公式,并提出了岩溶管道等效直径的计算方法。用水力学模型对管道系统计算等效直径及预测管道水头损失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这些结果是可以接受的。研究成果表明,应用水力学原理解决岩溶管流区地下水运动问题具有良好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管流 水力学模型 裂隙水补给量 折算流量 水头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鄯善地区水资源调控
18
作者 夏克勤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S1期53-59,共7页
本文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研究鄯善地区水资源的输入和输出,进而分析地下水动态,最后应用灰色局势决策建立水资源调控的管理模型,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研究表明,区内水资源系统的输出远大于输入,地下水系统的转化及调蓄功... 本文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研究鄯善地区水资源的输入和输出,进而分析地下水动态,最后应用灰色局势决策建立水资源调控的管理模型,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研究表明,区内水资源系统的输出远大于输入,地下水系统的转化及调蓄功能起着重要作用,其行为效果有利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系统工程 灰色局势决策 水资源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的 CEC、AEC、pH_(ZPC) 测定与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于乃秀 李明辉 +1 位作者 于静 王永利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S1期150-153,共4页
本文在实验测定黄土电化学性质指标的基础上,认为黄土是处置放射性废物或其它化学毒物的良好主岩,并提出了处置场的环保措施。
关键词 黄土 电化学 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库诱发地震时空强分维初探
20
作者 刘小燕 王士天 许模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S1期105-110,共6页
本文介绍了水库诱发地震的时间、空间、强度分维的计算,并以新丰江等水库为例计算了时空强分维,初步证实了水库诱震大震前中小地震时空强分维的降维现象,并对此进行了分析,认为降维是诱震、孕震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自组织化趋势的... 本文介绍了水库诱发地震的时间、空间、强度分维的计算,并以新丰江等水库为例计算了时空强分维,初步证实了水库诱震大震前中小地震时空强分维的降维现象,并对此进行了分析,认为降维是诱震、孕震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自组织化趋势的结果和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诱发地震 分形 降维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