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可可西里盆地新生代沉积演化历史重建 |
刘志飞
王成善
伊海生
刘顺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44
|
|
2
|
扬子板块东南大陆边缘晚前寒武纪热水沉积作用 |
彭军
田景春
伊海生
夏文杰
|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0 |
38
|
|
3
|
库车坳陷下侏罗统沉积特征及砂体展布 |
张惠良
寿建峰
陈子料
王少依
杨晓宁
皮学军
蔡振忠
|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
2002 |
31
|
|
4
|
精细油藏描述中的沉积微相研究——以东营凹陷现河庄油田河31断块区沙一段、沙二段为例 |
刘家铎
田景春
李琦
董伟
徐学兵
王新征
王富金
|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
1999 |
33
|
|
5
|
龙门山平驿铺组沉积体系及旋回层序研究 |
郑荣才
刘文均
李祥辉
王洪峰
陈源仁
|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7 |
16
|
|
6
|
右江盆地深水沉积层序地层学研究 |
田景春
陈洪德
彭军
覃建雄
侯中健
|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0 |
19
|
|
7
|
构造事件的沉积响应——建立青藏高原大陆碰撞、隆升过程时空坐标的设想和方法 |
伊海生
王成善
李亚林
林金辉
侯明才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
2001 |
18
|
|
8
|
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陆源碎屑沉积源区分析 |
汪正江
张锦泉
陈洪德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92
|
|
9
|
库车坳陷吐格尔明下侏罗统阿合组储层沉积非均质性 |
陈子炓
寿建峰
张惠良
沈安江
斯春松
王少依
皮学军
蔡振忠
徐峰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14
|
|
10
|
西藏最新非碳酸盐海相沉积及其对新特提斯关闭的意义 |
李祥辉
王成善
胡修棉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14
|
|
11
|
碳酸盐斜坡沉积层序地层研究 |
覃建雄
曾允孚
陈洪德
田景春
|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9 |
9
|
|
12
|
基准面旋回结构与叠加样式的沉积动力学分析 |
郑荣才
尹世民
彭军
|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0 |
328
|
|
13
|
西成矿化集中区热水沉积岩物质来源的同位素示踪及其意义 |
孙省利
曾允孚
|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26
|
|
14
|
河流相砂体的沉积微相特征——以济阳坳陷埕东北坡馆陶组砂体为例 |
李琦
田景春
何建军
郑和荣
王永诗
庄文山
|
《岩相古地理》
CSCD
|
1999 |
15
|
|
15
|
湘西晚前寒武纪层状硅质岩的热水沉积地球化学标志及其环境意义 |
彭军
夏文杰
伊海生
|
《岩相古地理》
CSCD
|
1999 |
37
|
|
16
|
塔里木盆地上白垩统依格孜牙组碳酸盐岩沉积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
张惠良
沈扬
屠小龙
李玉文
杨晓宁
刘胜
杨芝林
尹宏
|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5
|
|
17
|
四川成都盆地某深层富钾卤水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
黄思静
曾允孚
|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7 |
15
|
|
18
|
鄂尔多斯盆地下侏罗统富县组沉积体系及古地理 |
赵俊兴
陈洪德
张锦泉
|
《岩相古地理》
CSCD
|
1999 |
30
|
|
19
|
沉积学发展现状与前瞻 |
曾允孚
覃建雄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
1999 |
37
|
|
20
|
黔桂地区石炭纪Ⅰ型层序界面沉积记录及成因分析 |
彭军
陈景山
陈洪德
田景春
侯中健
|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0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