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陆相盆地沉积作用与构造作用的关系 被引量:26
1
作者 陶晓风 刘登忠 朱利东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10-414,共5页
构造作用与沉积作用两者之间的联系性和统一性正受到人们重视。陆相盆地沉积作用受构造作用的控制极为明显。沉积演化就是构造演化的反映 ,陆相盆地沉积作用直接反映了构造活动的特征。陆相盆地沉积作用最主要的特征是相变快和幕式沉积... 构造作用与沉积作用两者之间的联系性和统一性正受到人们重视。陆相盆地沉积作用受构造作用的控制极为明显。沉积演化就是构造演化的反映 ,陆相盆地沉积作用直接反映了构造活动的特征。陆相盆地沉积作用最主要的特征是相变快和幕式沉积作用。按构造动力学背景 ,可将陆相盆地分为三大类型 :张性盆地、压性盆地和剪性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盆地 盆地类型 构造背景 盆地充填 沉积作用 构造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构造成因机理及其与油气聚集关系探讨 被引量:21
2
作者 李忠权 张寿庭 +1 位作者 王洪辉 邓高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2期15-19,共5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的背斜构造大致分为三排,它们的变形强度各异。该文根据各背斜带的构造变形特征与空间展布特征,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成因机制模式。根据这一模式,从构造与生油配套关系的角度分析了油气聚集条件。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成因机理 油气聚集 南缘构造 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岩油藏剩余油分布地质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鲁洪江 柳强 +2 位作者 邢正岩 冯文光 刘兴德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270-272,共3页
胜利油区多数油田总体上已进入中高、特高含水期,为了有效地控制产量递减和提高采收率,对部分油田进行了精细油藏描述和剩余油分布研究,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寻找剩余油的地质研究方法,认为构造、微型构造、沉积微相等是影响剩余... 胜利油区多数油田总体上已进入中高、特高含水期,为了有效地控制产量递减和提高采收率,对部分油田进行了精细油藏描述和剩余油分布研究,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寻找剩余油的地质研究方法,认为构造、微型构造、沉积微相等是影响剩余油分布的重要因素。结合对胜利油区DX油田剩余油分布研究介绍了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油藏 剩余油 区域分布 地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下二叠统白云岩及古岩溶的形成与峨眉地裂运动的关系 被引量:68
4
作者 王运生 金以钟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8-16,共9页
四川盆地下二叠统中次生白云岩及古岩溶是下二叠统主要的非构造圈闭储层之一。该文通过对白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古岩溶特征的研究,论述了白云岩和古岩溶的形成与分布规律同峨眉地裂运动的关系,以及大中型裂缝圈闭与峨眉地裂运动的关系。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下二叠统 白云岩 古岩溶 峨眉地裂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业及生态效益遥感信息动态监测系统建设探讨 被引量:6
5
作者 何政伟 王金锡 +5 位作者 马志红 孙传敏 陈秀明 彭培好 雷孝章 樊明辉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267-269,共3页
采用“6S”(即:空间信息管理系统的卫星通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三维分析可视化和专家系统)集成信息技术,充分开发现有资料,多学科有机结合,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建立可交互的网络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三维... 采用“6S”(即:空间信息管理系统的卫星通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三维分析可视化和专家系统)集成信息技术,充分开发现有资料,多学科有机结合,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建立可交互的网络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实现基于地图方式的林业资源环境网络信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 生态效益 遥感 动态 监测系统 信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黄山铜镍成矿带中含镍系列矿物组分特征 被引量:11
6
作者 孙燕 帅德权 +1 位作者 慕纪录 肖渊甫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16-20,共5页
黄山铜镍成矿带中含镍矿物种类繁多,成分复杂。根据显微镜下鉴定和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含镍矿物可分为Fe-Co-Ni-S系列;Fe-Co-Ni-As系列;Fe-Co-Ni-As-S系列。由于此类矿物相似的光性较多,本文着重... 黄山铜镍成矿带中含镍矿物种类繁多,成分复杂。根据显微镜下鉴定和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含镍矿物可分为Fe-Co-Ni-S系列;Fe-Co-Ni-As系列;Fe-Co-Ni-As-S系列。由于此类矿物相似的光性较多,本文着重进行了组分特征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床 镍矿床 成矿带 含镍 矿物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大邑、崇州、汶川、都江堰毗邻地区的侏罗系 被引量:16
7
作者 苟宗海 赵兵 吴山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31-39,共9页
龙门山中、南段的四川大邑、崇州、汶川、都江堰毗邻地区的侏罗系发育良好,呈NE-SW走向。地层划分出白田坝组、千佛岩组、沙溪庙组、遂宁组、莲花口组以及新建五龙沟砾岩5个正式组级和1个非正式群级岩石地层单元。首次总结了岩石组合特... 龙门山中、南段的四川大邑、崇州、汶川、都江堰毗邻地区的侏罗系发育良好,呈NE-SW走向。地层划分出白田坝组、千佛岩组、沙溪庙组、遂宁组、莲花口组以及新建五龙沟砾岩5个正式组级和1个非正式群级岩石地层单元。首次总结了岩石组合特征及相变,讨论了侏罗纪以电子自旋共振(ESR)为依据的年代地层划分,并简要叙述了白田坝期—千佛岩期冲积扇-湖相、沙溪庙期—遂宁期的河流相、莲花口期和五龙沟砾岩的洪积扇(冲积扇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龙门山 侏罗系 沉积相 五龙沟砾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门山中南段泰安寺-干沟-苍坪断裂构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胡新伟 吴山 邓江红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45-49,共5页
泰安寺-干沟-苍坪断裂是龙门山前缘推覆构造带中南段主滑面,文章详细描述了该断裂在宏观和微观上的构造变形特征。据断裂带与飞来峰压覆及切割关系和ESR年龄,表明断裂的形成应早于飞来峰的就位,而飞来峰就位后断裂又有过再次的逆冲活动... 泰安寺-干沟-苍坪断裂是龙门山前缘推覆构造带中南段主滑面,文章详细描述了该断裂在宏观和微观上的构造变形特征。据断裂带与飞来峰压覆及切割关系和ESR年龄,表明断裂的形成应早于飞来峰的就位,而飞来峰就位后断裂又有过再次的逆冲活动。断裂的主要活动期为喜马拉雅早期,而在喜马拉雅中晚期进一步对其进行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 推覆构造 构造岩 飞来峰 断裂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宁蒗地区区域构造格局及其演化规律与地质热事件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寿庭 徐旃章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4期17-21,共5页
文章系统地叙述了宁蒗地区区域构造格局与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揭示了构造的演化规律及其对不同时期地质热事件和相应建造、矿产的控制作用。
关键词 区域构造格局 演化规律 地质热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宁蒗地区巴打湾沉积—热液改造型重晶石矿床地质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受权 徐旃章 张寿庭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3-27,共5页
宁蒗地区巴打湾重晶石矿床是在上奥陶统沉积型重晶石矿的基础上,由喜山期中酸性岩浆热液活动改造而形成的沉积—热液叠加型矿床。通过区内矿床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建立了该区沉积—改造型重晶石矿床成矿模式。
关键词 重晶石矿床 地质特征 成矿模式 宁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地区岩土工程地质特性浅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吉随旺 陈强 刘兴德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202-204,共3页
本文首先对川中白垩系、侏罗系的泥岩、砂岩、泥质粉砂岩的抗压强度进行统计分析 ,得出了红层岩石作为地基时抗压强度的范围值供设计参考 ,其次 ,分析沟谷土体工程性质 。
关键词 红层 岩土工程特性 边坡岩体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地层填图方法在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兵 吴山 王大可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2000年第4期422-429,共8页
通过 1∶5万生态地层填图试点 ,总结了生态地层剖面测制、生态地层基本填图单元———群落的建立以及生态地层填图的具体步骤和工作方法。将研究区内作为生态地层填图试验的以泥盆系为主的沉积地层划分为 12个古生物群落 ,通过填图查明... 通过 1∶5万生态地层填图试点 ,总结了生态地层剖面测制、生态地层基本填图单元———群落的建立以及生态地层填图的具体步骤和工作方法。将研究区内作为生态地层填图试验的以泥盆系为主的沉积地层划分为 12个古生物群落 ,通过填图查明了各群落空间展布及时限 ,提高了地层划分对比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 生态地层 填图方法 区域地质调查 填图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天山照壁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机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陆彦 李保华 张斌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2期29-34,共6页
照壁山金矿床位于东天山地区的红柳河构造带中,为产于华力西早期的照壁山黑云母花岗岩体中的浅成、中低温石英脉型金矿,成矿时期为新生代(喜马拉雅期)。
关键词 金矿床 地质特征 成矿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景谷盆地及陇川盆地新生代生物群特征及环境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丽 贝丰 +2 位作者 宋振亚 高玲 吴征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15-18,共4页
通过对云南景谷盆地及陇川盆地新生代生物群特征的对比,探讨了新生代两大盆地环境演变:早中新世到上新世为湖盆发展期→湖盆扩大→萎缩期,气候为早期的干燥→中新世早期的温暖湿润→中新世中晚期的寒冷阴湿→上新世的干燥,而中新世中晚... 通过对云南景谷盆地及陇川盆地新生代生物群特征的对比,探讨了新生代两大盆地环境演变:早中新世到上新世为湖盆发展期→湖盆扩大→萎缩期,气候为早期的干燥→中新世早期的温暖湿润→中新世中晚期的寒冷阴湿→上新世的干燥,而中新世中晚期湖盆的扩大形成的半深湖-深湖环境为油气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尽管两大盆地在沉积环境的演化上大体一致,但气候和沉积环境的演变和差异决定了两大断陷盆地生物面貌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地质记录 生物群 断陷盆地 新生代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大布铀矿床溶浸地质条件及溶浸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鸿 刘援朝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179-183,共5页
围绕溶浸采矿这个主题 ,从岩、矿石的物质成分 ,矿石结构构造 ,铀的存在形式 ,岩、矿石物理力学参数 ,矿体形态、产状、规模及矿床水文地质等诸多方面阐述了大布铀矿床溶浸的天然地质条件 ,并通过一系列矿石铀浸出工艺试验 ,获得大量溶... 围绕溶浸采矿这个主题 ,从岩、矿石的物质成分 ,矿石结构构造 ,铀的存在形式 ,岩、矿石物理力学参数 ,矿体形态、产状、规模及矿床水文地质等诸多方面阐述了大布铀矿床溶浸的天然地质条件 ,并通过一系列矿石铀浸出工艺试验 ,获得大量溶浸工艺参数 ,提出大布铀矿床以原地破碎浸出辅以堆浸为最佳采矿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床 地质条件 工艺试验 采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矿系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5
16
作者 朱创业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50-53,共4页
成矿系统是当今矿床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它是指在一定成矿环境下,由矿源场、矿质运移场和聚矿场等要素组成的具有成矿功能的有机整体。成矿系统研究强调从整体上、从系统要素之间的联系上去认识成矿过程,这有助于更新传统矿床学的研究... 成矿系统是当今矿床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它是指在一定成矿环境下,由矿源场、矿质运移场和聚矿场等要素组成的具有成矿功能的有机整体。成矿系统研究强调从整体上、从系统要素之间的联系上去认识成矿过程,这有助于更新传统矿床学的研究思路,有助于全面深刻认识成矿规律,有助于提高成矿预测的精度。成矿系统的研究方向为:(1)继续开展成矿系统理论和分析方法的研究;(2)开展流体成矿系统的研究;(3)开展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的研究;(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系统 成矿规律 成矿流体 低温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温迪尔喀拉地区1:5万区调的遥感地质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建平 邓江红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4期90-94,共5页
在新疆1:5万萨热铁热克幅和温迪尔喀拉幅区调填图的遥感地质解译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解译成果在野外的实际应用效果,其结果表明了解译成果的可靠性和应用价值。文章还进一步探讨了遥感地质解译在1:5万地质填图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 遥感 地质解释 区域地质 填图 温迪尔喀拉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门山南段双石断裂的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1
18
作者 林茂炳 陈运则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64-68,共5页
双石断裂是龙门山南段的前山断裂,但并不是真正的盆地与造山带的分界。它是一组兼具走滑性质的道冲断裂,断裂带中具有许多红色地层夹片和印支期不整合残块,充分反映了该断裂发育晚于盆地的真正边界。
关键词 逆冲断层 整合残块 龙门山断裂 地质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甘宁盆地下奥陶统马家沟组层序地层与天然气的关系 被引量:6
19
作者 朱创业 《岩相古地理》 CSCD 1999年第5期47-52,共6页
陕甘宁盆地马家沟组可划分出3 个层序,每个层序均由海侵体系域及高位体系域所组成,海平面变化是控制层序形成的主要因素。此外,盆地基底构造对层序地层的分布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在盆地中部发育浅水层序,在盆地西部及南部则发育较... 陕甘宁盆地马家沟组可划分出3 个层序,每个层序均由海侵体系域及高位体系域所组成,海平面变化是控制层序形成的主要因素。此外,盆地基底构造对层序地层的分布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在盆地中部发育浅水层序,在盆地西部及南部则发育较深水层序。在盆地中部浅水层序的高位体系域中,生储盖组合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盆地 马家沟组 层序地层 天然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铀成矿带中志留系硅岩灰岩的成因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兵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33-244,共12页
通过大量的剖面测制和室内分析,从岩石的地质产状、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别是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方面研究了西秦岭铀成矿带中硅、灰岩的成因。原始沉积的泥晶灰岩和球粒泥晶灰岩沉积于水下高地较低能环境,球粒主要为粪球粒及少量硅质生物... 通过大量的剖面测制和室内分析,从岩石的地质产状、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别是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方面研究了西秦岭铀成矿带中硅、灰岩的成因。原始沉积的泥晶灰岩和球粒泥晶灰岩沉积于水下高地较低能环境,球粒主要为粪球粒及少量硅质生物体。硅岩具生物化学沉积(I类)和由灰岩硅化(交代)成因(I类)两种成因类型,它们在地质产状、结构构造、常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床 成矿带 硅岩 灰岩 矿床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