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成都理工大学校园空间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实现 被引量:11
1
作者 杨武年 濮国梁 +4 位作者 余代俊 简季 曾涛 江利明 王艳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1-106,共6页
现代化的大学需要现代化的管理。数字化、信息化成都理工大学是实现学校现代化管理的基本保障。该文介绍了数字化校园工程数字成都理工大学的系统结构及其总体设计方案和实现。建立数字成都理工大学,对加速实现学校管理和办公的自动化,... 现代化的大学需要现代化的管理。数字化、信息化成都理工大学是实现学校现代化管理的基本保障。该文介绍了数字化校园工程数字成都理工大学的系统结构及其总体设计方案和实现。建立数字成都理工大学,对加速实现学校管理和办公的自动化,提高教学科研管理水平和效率,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具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校园工程 数字成都理工大学 数字城市 虚拟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与GIS的岷江上游生态环境质量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仙巍 邵怀勇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2-235,共4页
应用遥感和GIS技术及数理统计方法,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和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模型,以岷江上游卫星影像为数据源,定量分析了研究区2000~2005年间生态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状况。结果表明,2000~2005年间研究区森林、灌木林、疏林地、建设用... 应用遥感和GIS技术及数理统计方法,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和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模型,以岷江上游卫星影像为数据源,定量分析了研究区2000~2005年间生态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状况。结果表明,2000~2005年间研究区森林、灌木林、疏林地、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草地和耕地面积减少。岷江上游2005年生态环境质量较好,生态环境质量分级达到了优;岷江上游茂县2005年生态环境质量略微好于2000年,其余4个县生态环境质量在此期间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上游 生态环境质量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和GIS的地震移民选址空间决策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19
3
作者 彭立 杨武年 +2 位作者 刘汉湖 邵怀勇 潘佩芬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6-103,共8页
基于遥感技术宏观数据快速获取能力以及地理信息系统提供的强大空间分析能力,建立了地震移民选址的空间分析模型,对研究区的数据进行迁建适宜度分区处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候选区模糊综合评判.并以汶川绵虒镇为研究区,对地质安全、地... 基于遥感技术宏观数据快速获取能力以及地理信息系统提供的强大空间分析能力,建立了地震移民选址的空间分析模型,对研究区的数据进行迁建适宜度分区处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候选区模糊综合评判.并以汶川绵虒镇为研究区,对地质安全、地形地貌、水系分布、自然人文保护、交通运输、城镇建设、发展潜力等7个一级指标,以及活断层、地质灾害、土地覆盖、生态环境保护、旅游资源等15个二级指标进行了分析处理,选址结果合理,能够为地震移民选址的科学决策提供辅助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选址 决策 空间分析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和遗传算法的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林娜 李志 《遥感信息》 CSCD 2010年第5期110-114,共5页
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是物流系统优化的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问题。在分析传统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算法不足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基于GIS和遗传算法的物流配送中心选址模型。首先确定配送中心选址的目标及影响选址的因素,接着利用GIS的空间分析... 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是物流系统优化的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问题。在分析传统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算法不足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基于GIS和遗传算法的物流配送中心选址模型。首先确定配送中心选址的目标及影响选址的因素,接着利用GIS的空间分析技术,定量分析可在电子地图上表现的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影响因素,得出一系列候选地点,最后利用遗传算法,求解得出最佳选址地点,并通过实例研究表明该算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配送中心 选址 GIS 空间分析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与GIS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地形分异特征研究——以马尔康县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恩勤 杨武年 +1 位作者 陈宁 邵怀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184-2186,共3页
基于RS与GIS技术,分析了马尔康县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高程、坡度带上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以及不同高程、坡度带上土地利用类型的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格局因受高程、坡度的影响而具有一定的空间分布特征:耕... 基于RS与GIS技术,分析了马尔康县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高程、坡度带上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以及不同高程、坡度带上土地利用类型的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格局因受高程、坡度的影响而具有一定的空间分布特征:耕地主要分布在坡度小于25°的范围;未利用地则主要分布在高程高、离人类活动范围较远的地方;土地利用类型的多样性随着高程、坡度的上升而减小。同时,在研究区内坡度大于25°时仍有少量耕地存在,说明该县应该加强退耕还林还草的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分异 土地利用 多样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和GIS的攀枝花仁和区森林火险区划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刘震 杨武年 卢其栋 《四川林业科技》 2013年第3期34-39,共6页
森林火灾森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而且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加之目前,由于受到全球气候异常的影响,我国许多地区高温、干旱和大风天气增多致使火险等级持续居高不下。本文以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为研究区,总结分析各国森... 森林火灾森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而且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加之目前,由于受到全球气候异常的影响,我国许多地区高温、干旱和大风天气增多致使火险等级持续居高不下。本文以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为研究区,总结分析各国森林火险预报体系中的森林火险评价因子,结合研究区实际状况,选取可燃物类型、地形、人为影响3个方面作为森林火险区划指标。通过遥感影像提取可燃物分类信息,利用DEM数据提取地形中的坡度、坡向、海拔高度,对人为因素进行缓冲区分析,按照各区划因子对林火发生或其对林火蔓延的影响赋予不同的权重,采用因子加权叠置法,生成攀枝花仁和区的综合森林火险区划图,可以为当地林业部门防火资源的部署提供有价值的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 GIS 森林火险区划 森林防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市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30
7
作者 杨武年 刘恩勤 +1 位作者 陈宁 廖崇高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5-190,共6页
为查明成都市近30 a来由于城市建设高速发展导致市区土地利用/覆被结构的重大变化,应用成都市1978,1992,2000和2005年4个时相的卫星遥感图像,通过图像处理和信息提取,对其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动态监测,建立了不同时期土地利用数据库.利用... 为查明成都市近30 a来由于城市建设高速发展导致市区土地利用/覆被结构的重大变化,应用成都市1978,1992,2000和2005年4个时相的卫星遥感图像,通过图像处理和信息提取,对其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动态监测,建立了不同时期土地利用数据库.利用G 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提取了成都市28 a间4个时相土地利用的变化信息,对其近28 a间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并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等方面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研究成果为政府有关部门科学、合理地进行城乡规划与管理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 遥感 动态监测 驱动力分析 成都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RS和GPS支持下的精确施肥理论技术及展望 被引量:6
8
作者 房世波 杨武年 +1 位作者 潘剑君 姜小三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03-607,共5页
以精确农业为背景,在分析了"土壤-作物-养分"间的复杂关系的基础上,概括了信息技术(RS,GIS,GPS)、生物技术、机械技术和化工技术支持下的精确施肥模型。详细阐述了以遥感(RS)技术支持为主体的土壤数据和作物营养实时数据采集... 以精确农业为背景,在分析了"土壤-作物-养分"间的复杂关系的基础上,概括了信息技术(RS,GIS,GPS)、生物技术、机械技术和化工技术支持下的精确施肥模型。详细阐述了以遥感(RS)技术支持为主体的土壤数据和作物营养实时数据采集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支持下的空间数据采集和控制施肥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的施肥综合决策系统。探讨了当前精确施肥技术理论的进步与不足,并为结合中国国情发展精确施肥作了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确施肥 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 全球定位系统 精确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PGIS与AutoCAD在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8
9
作者 李胤 杨武年 +1 位作者 李丽 陈楠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6-118,共3页
在实践基础上,从制图的角度,对MAPGIS与AutoCAD在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中对核查矿区图件数据库的建库过程进行了探讨和分析,综合使用两种软件来制图,大大减少了重复性劳动,使现有的地理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同时提出了一些操作方法和... 在实践基础上,从制图的角度,对MAPGIS与AutoCAD在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中对核查矿区图件数据库的建库过程进行了探讨和分析,综合使用两种软件来制图,大大减少了重复性劳动,使现有的地理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同时提出了一些操作方法和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PGIS AUTOCAD 矿产资源利用调查 图件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支持下岷江上游水文特征空间分析 被引量:17
10
作者 曾超 赵景峰 李旭娇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9,14,共6页
流域水文特征的提取与分析不仅为水文过程模拟提供重要参数,而且是研究水土流失和制定防洪减灾措施的基础依据。以岷江上游90 m分辨率的DEM数据为基础,利用GIS手段提取了分水岭、流域面积以及河流长度等河网基本信息,并对流域内的干流... 流域水文特征的提取与分析不仅为水文过程模拟提供重要参数,而且是研究水土流失和制定防洪减灾措施的基础依据。以岷江上游90 m分辨率的DEM数据为基础,利用GIS手段提取了分水岭、流域面积以及河流长度等河网基本信息,并对流域内的干流和主要支流的河网密度、河道纵剖面等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又据1982-1987年间岷江上游地区的21个雨量站的降水资料和同时期8个水文站的逐年径流量数据,对该流域及其主要子流域的径流系数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岷江上游流域的平均径流系数为0.77,各子流域的径流系数从北面镇江关流域的0.55递增至南面姜射坝水文站以下流域的0.88。流域的河网密度为0.172 km/km2,其各子流域变化范围为0.165~0.177 km/km2。干流河道平均比降为9.7‰,自北向南分布的5条支流的纵剖面凹曲度和比降均呈增加趋势,且主河道剖面形态受构造运动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岷江上游 水文特征 空间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I遥感数据在岩矿信息提取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汉湖 杨武年 杨容浩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56-461,共6页
论文对研究区ALI数据进行了纯净像元提取,在此基础上,对纯净像元进行N-D散点图分析,选择出不同端元并进行归类分析,作为后期分类识别的样本。这里采用决策树方法对研究区岩矿进行识别,研究发现:样本区在MNF变换后图像上的波谱(前几个波... 论文对研究区ALI数据进行了纯净像元提取,在此基础上,对纯净像元进行N-D散点图分析,选择出不同端元并进行归类分析,作为后期分类识别的样本。这里采用决策树方法对研究区岩矿进行识别,研究发现:样本区在MNF变换后图像上的波谱(前几个波段)可分性远远大于其在变换前图像上的波谱可分性,基于此的决策树分类方法能够识别出岩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vanced LAND Imager(ALI) 端元 纯净像元指数(PPI) 决策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ebGIS在防汛指挥决策支持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林先成 杨武年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5-16,18,共3页
通过对常用的WebGIS开发方式CGI、Plug-ins、ActiveX、Java等的介绍,分析了在防汛指挥决策支持信息系统中采用WebGIS技术的优势,同时探讨了信息处理、系统集成发布以及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等处理过程。提出了基于Web-GIS技术建立防汛指挥... 通过对常用的WebGIS开发方式CGI、Plug-ins、ActiveX、Java等的介绍,分析了在防汛指挥决策支持信息系统中采用WebGIS技术的优势,同时探讨了信息处理、系统集成发布以及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等处理过程。提出了基于Web-GIS技术建立防汛指挥决策支持信息系统的实现方案及应具备的基本功能:数据管理与维护、网络数据通信、空间数据分析、洪水调度与决策、网络发布浏览、信息快速响应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BGIS 网络技术 决策支持 防汛指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技术的水库淹没与损失评估方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雪冬 杨武年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0-62,共3页
介绍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数字高程模型栅格图像与回水位数据计算水库淹没范围及评估淹没损失的方法,以便使水库淹没处理工作更加科学与合理.
关键词 水库淹没 损失评估 水位 回水 GIS技术 数字高程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GIS) 数据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和GIS的水土流失评价——以四川省若尔盖县为例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琼 杨武年 +1 位作者 南聪强 何祯明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33-36,67,共4页
以四川若尔盖县东南部区域为研究区,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综合考虑影响水土流失的地形坡度、沟谷密度、植被覆盖率、土地利用类型等主要因子,对研究区水土流失进行了分析,划分出流失强度等级,结合分级成果分析了水土流失的分布与形成... 以四川若尔盖县东南部区域为研究区,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综合考虑影响水土流失的地形坡度、沟谷密度、植被覆盖率、土地利用类型等主要因子,对研究区水土流失进行了分析,划分出流失强度等级,结合分级成果分析了水土流失的分布与形成原因,为该区快速准确地评价水土流失和开展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强度评价 RS GIS 若尔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矿预测中遥感与地质异常的综合分析——以兰坪盆地为例 被引量:16
15
作者 廖崇高 杨武年 +1 位作者 徐凌 濮国梁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16-420,共5页
遥感技术以其独特的空间和波谱特性,使其在成矿预测中的地位更加稳固。它可以从宏观和多方位的角度预测矿床存在的有利区域;地质异常作为一种新的地质理论,通过定量统计分析方法把各种有利的成矿地质条件进行成矿有利度得分。地质异常... 遥感技术以其独特的空间和波谱特性,使其在成矿预测中的地位更加稳固。它可以从宏观和多方位的角度预测矿床存在的有利区域;地质异常作为一种新的地质理论,通过定量统计分析方法把各种有利的成矿地质条件进行成矿有利度得分。地质异常场是一个综合异常场,是各种成矿地质因素的综合反映。地质异常综合评价更多是侧重于微观的、局部的分析。基于遥感技术和地质异常理论自身的优势和局限性,笔者把遥感和地质异常相结合,对兰坪盆地的成矿有利区域进行综合评价,并得到了很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地质异常 成矿预测 兰坪盆地 线性构造 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遥感图像信息处理及其监测和评估 被引量:32
16
作者 杨武年 濮国梁 +2 位作者 CAUNEAU F RANCHIN T PARIS J P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23-430,i005-i006,共10页
长江三峡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水库堤岸的长度、水库容载力、三峡移民数量以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都成为议论的焦点。最引人注目的是长江两岸存在大量的地质灾害,如:滑坡、崩塌等,其中有些大型灾害体目前仍... 长江三峡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水库堤岸的长度、水库容载力、三峡移民数量以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都成为议论的焦点。最引人注目的是长江两岸存在大量的地质灾害,如:滑坡、崩塌等,其中有些大型灾害体目前仍处于活动状态,这将给三峡工程的安全与库岸稳定性以及库区生态环境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采用3S和多时相TM、SPOT、ERS-SAR和RADARSAT等图像集成新技术来快速有效地监测、研究和评估地质灾害对三峡工程以及周边环境的影响,为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成果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图像信息处理 长江三峡库区 评估 监测 RADARSAT 遥感 生态环境 三峡工程 库岸稳定性 水利工程 三峡移民 活动状态 SPOT 周边环境 科学依据 实用价值 多时相 SAR ERS 世界 滑坡 崩塌 3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AASH的多光谱影像大气校正应用研究 被引量:75
17
作者 郝建亭 杨武年 +1 位作者 李玉霞 郝建园 《遥感信息》 CSCD 2008年第1期78-81,共4页
受大气吸收与散射影响,遥感器得到的测量值与目标物的真实值间存在误差,给反演地表反射率/反照率和地表温度等关键参数带来较大误差,影响了图像分析的精度。选择ASTER多光谱数据,利用FLAASH模块进行大气辐射校正和反射率反演。对校正前... 受大气吸收与散射影响,遥感器得到的测量值与目标物的真实值间存在误差,给反演地表反射率/反照率和地表温度等关键参数带来较大误差,影响了图像分析的精度。选择ASTER多光谱数据,利用FLAASH模块进行大气辐射校正和反射率反演。对校正前后的反射辐射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变化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利用校正前后的NDVI反演植被盖度。研究表明,大气校正后图像计算的植被盖度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校正 FLAASH 多光谱影像 ASTER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峡库区多类型、多时相遥感图像数字处理和地质构造信息提取 被引量:15
18
作者 杨武年 濮国梁 +3 位作者 郑平元 F.Cauneau T.Ranchin J.P.Paris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8-385,共8页
将 3 S技术有机结合 ,采用多类型、多波段、多时相 TM,SPOT,ERS-SAR和RADARSAT等图像数据融合及其正射影像制图技术 ,提取了长江三峡地区大量地质和构造变形的有关信息 ,取得如下成果 :( 1 )正射遥感影像地图是遥感图像经过几何精纠正 ... 将 3 S技术有机结合 ,采用多类型、多波段、多时相 TM,SPOT,ERS-SAR和RADARSAT等图像数据融合及其正射影像制图技术 ,提取了长江三峡地区大量地质和构造变形的有关信息 ,取得如下成果 :( 1 )正射遥感影像地图是遥感图像经过几何精纠正 (包括投影差改正 )并与简化了的数字地形图要素复合而成的一种新图。研究中在对 TM45 3 ,SPOT和ERS SAR卫星影像进行多图像融合的基础上 ,利用作者新开发的正射遥感影像地图制作系统软件 ( RS_ Ortho Mapper)制作完成三峡库区开县幅 1∶ 2 5万和云阳县 1∶ 5万正射遥感影像地图 ;后者是 TM45 3与 SPOT全色波段融合图像的正射遥感影像地图 ,地面分辨率 1 0 m,其投影差改正用的 DEM由 SPOT图像立体相对计算获得。 ( 2 )研究中利用开县幅 1∶ 2 5万正射遥感影像地图 ,应用作者提出的“遥感信息场分层解析新方法”及其理论 ,分四个层次对测区线性构造 (断层和遥感大节理 )进行了详细解译和定量解析 ,建立了四期构造变形场并反演得出相应的构造应力场。( 3 )干涉雷达遥感技术是当今国际上遥感界和三维摄影测量领域的前缘研究课题。研究中利用 ERS-SAR图像进行了干涉处理试验研究 ,获得三峡库区 DEM一幅。( 4 )利用 RS,GPS和 GIS集成技术 ,建立了长江三峡地区及重点滑坡体的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射遥感影像制图 ARSIS数据融合 遥感信息场分层解析 灾害地质 INSAR 长江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江上游典型流域林冠截持降雨遥感模型与反演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玉霞 杨武年 +1 位作者 童玲 简季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78-582,共5页
在对岷江上游典型流域研究区实地踏勘和定位观测的基础上,综合利用ETM和ASTER遥感数据、地面实测数据和常规观测数据等资料,结合森林水量平衡原理,建立了岷江上游典型流域林冠截持降雨遥感信息模型。以遥感图像中单个像元作为测算单位,... 在对岷江上游典型流域研究区实地踏勘和定位观测的基础上,综合利用ETM和ASTER遥感数据、地面实测数据和常规观测数据等资料,结合森林水量平衡原理,建立了岷江上游典型流域林冠截持降雨遥感信息模型。以遥感图像中单个像元作为测算单位,对模型参数叶面最大持水度、覆盖度、叶面积指数(LAI)进行了计算,并对岷江上游毛儿盖地区林冠截留降雨量进行了反演。并利用研究区实测数据、生态环境本底遥感调查数据和水文气象数据对上述模型反演结果进行验证和精度分析。结果表明,模型反演结果精度较高,能较好反应研究区植被冠层截留量的实际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遥感 降雨截持 空间分析 植被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上游重点流域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对比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邵怀勇 仙巍 杨武年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92-797,共6页
在分析了目前广泛使用的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存在的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转出速度、转入速度、综合动态度、状态指数模型,并指出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模型才能全面的描述单一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情况。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以上世纪50... 在分析了目前广泛使用的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存在的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转出速度、转入速度、综合动态度、状态指数模型,并指出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模型才能全面的描述单一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情况。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以上世纪50年代中期1∶5万地形图、1972年MSS图像、1986年和2000年TM图像为信息源,分1955—1972年、1972—1986年和1986—2000年三个时段,运用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定量研究了自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长江上游两个重点流域(岷江上游和嘉陵江中下游)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过程。结果表明,近50年间的三个时段内岷江上游(前者)和嘉陵江中下游地区(后者)土地利用结构均发生了明显变化。岷江上游林地面积持续减少,减幅分别为2.18%、2.43%和0.60%,目前该区毁林现象得到明显遏制。嘉陵江中下游林地面积变化呈现减-减-增的态势,变化幅度分别为-6.90%、-0.15%和3.30%,"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在该流域已初见成效。前者草地面积持续增加,增幅分别为2.16%、2.13%和0.54%;后者草地面积呈现出增-减-减的态势,变化幅度分别为16.89%、-8.27%、-3.70%。前者耕地面积呈现减-增-增的状态,变幅分别为-1.41%、1.67%和0.77%;后者则呈现增-增-减的态势,变幅分别为0.67%、0.88%和-1.21%;两流域建设用地面积均持续增加,前者三个时段增幅分别为1.85%、1.02%和10.34%,后者则为7.27%、5.16%和32.89%,后者三个时段建设用地增幅均远高于岷江上游。最后作者对长江上游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对比研究 岷江上游 嘉陵江中下游 长江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