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南部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岩相古地理与常规—非常规双领域勘探意义
1
作者 宋晓波 陈安清 +7 位作者 苏成鹏 刘勇 孙娜 王泽宇 李雯 王宪峰 黄光辉 孙诗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31-741,共11页
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是四川盆地油气勘探最早的层系之一,但长期处于小气藏多点开花的勘探局面。近期研究表明雷口坡组发育海相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藏的双重前景,已有的古地理格局认识难以满足新的勘探需求。以四川盆地南部雷口坡组为研究对象... 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是四川盆地油气勘探最早的层系之一,但长期处于小气藏多点开花的勘探局面。近期研究表明雷口坡组发育海相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藏的双重前景,已有的古地理格局认识难以满足新的勘探需求。以四川盆地南部雷口坡组为研究对象,在详细的野外露头和钻井岩心沉积相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岩相古地理重建和沉积—储层发育模式研究。四川盆地南部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的沉积环境类型包括台地潮坪、潮缘滩、陆棚海湾、咸化潟湖。海侵期(雷口坡组一段和三段)陆表海相对能量较高,有利于高能滩相和富有机质泥岩或泥灰岩发育;海退期(雷口坡组二段和四段)能量相对较低,有利于白云岩—蒸发岩系发育。川南雷口坡组常规碳酸盐岩储层的发育主要受古地貌格局控制,波浪—潮汐复合作用形成了广泛分布的薄滩相白云岩储层。雷三段沉积期的海侵作用是富有机质泥岩或泥灰岩非常规储层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既改变了原有的古地貌格局,又携带巴东组富有机质碎屑物源进入上扬子克拉通内部,并在后期强烈的蒸发作用下形成具有“盐岩—泥灰岩”旋回的盐间油气藏。四川盆地南部雷口坡组常规—非常规双领域的古地理重建,不仅揭示了雷口坡组海相非常规盐间油气藏的勘探新领域,同时也证实了雷口坡组本身具备发育优质烃源岩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泥灰岩储层 潮缘滩白云岩储层 岩相古地理 雷口坡组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哈山地区风城组碱湖页岩油地质特征与勘探展望
2
作者 刘惠民 文华国 +8 位作者 张奎华 郭佩 张关龙 于洪洲 熊伟 周健 徐文礼 宋梅远 李长志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17-1036,共20页
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是准噶尔盆地近年来页岩油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的重点层位。哈拉阿拉特山地区(简称哈山地区)位于玛湖凹陷北缘,由于位于逆冲带附近且处于勘探早期,该区风城组的沉积背景、古地理位置及页岩油勘探潜力尚不明确。根据... 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是准噶尔盆地近年来页岩油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的重点层位。哈拉阿拉特山地区(简称哈山地区)位于玛湖凹陷北缘,由于位于逆冲带附近且处于勘探早期,该区风城组的沉积背景、古地理位置及页岩油勘探潜力尚不明确。根据哈山地区风城组页岩油近10年的勘探开发基础资料和成果,系统梳理了该区页岩的沉积环境、岩相划分、源岩品质、含油性和储集性,探讨了哈山地区页岩油的“甜点”发育规律和勘探前景。结果表明:玛湖主体洼陷之外,哈山地区中部风城组发育另一个碱湖沉积沉降中心,其火山喷发、沉积演化和成碱阶段与南部乌夏地区具有很好的可比性,为风城组另一富烃凹陷;提出了风城组碱湖页岩四端元对三角页岩划分方案,将风城组页岩划分为含盐和非含盐8种页岩岩相;整体上,哈山地区风城组黏土质页岩和钙质页岩有机质丰度最高,云质页岩和盐质页岩含油性相对较好,云质页岩和粉砂岩储集性最好,提出了云质页岩为I类甜点,粉砂岩为Ⅱ类甜点。哈山地区风城组页岩在源岩和储集层品质方面与乌夏地区风城组相当,具有较好的页岩油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湖 逆冲带 页岩岩相划分 富烃凹陷 页岩甜点 风城组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靖边地区马家沟组气田水地球化学特征及锂来源
3
作者 李进步 刘志军 +4 位作者 张晨 王昌勇 谈曜杰 钟良才 朱梦悦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1-662,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靖边地区马家沟组气田水中Li+浓度较高,部分井区达到工业品位,勘探开发潜力巨大,但锂来源尚不明确。以靖边地区马家沟组气田水为研究对象,采用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分析、微量元素分析及Sr、Li同位素分析等方法,对马家沟组... 鄂尔多斯盆地靖边地区马家沟组气田水中Li+浓度较高,部分井区达到工业品位,勘探开发潜力巨大,但锂来源尚不明确。以靖边地区马家沟组气田水为研究对象,采用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分析、微量元素分析及Sr、Li同位素分析等方法,对马家沟组气田水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水体中锂来源。结果表明:①气田水中离子浓度变化极大,矿化度为0.12~228.19 g·L^(-1),平均值为39.87 g·L^(-1),部分水体达到卤水范畴,气田水pH值为4.82~8.44,以弱酸性为主,水化学类型以CaCl_(2)型为主,部分井区为MgCl_(2)型或NaHCO_(3)型;②气田水钠氯系数普遍大于0.87,脱硫系数普遍小于1,变质系数普遍大于0,氯镁系数主要为20~90,储层整体封闭性好,水体还原性强,变质程度高,属于高变质、高浓缩的水体,部分井区储层封闭条件被破坏,受大气水影响明显;③气田水Li同位素具有早奥陶世海水的特征,Sr同位素受到凝灰质组分及大气水岩溶的影响,^(87)Sr/^(86)Sr值高于马家沟组沉积时期正常海水;④马家沟组含凝灰质组分的岩石和岩溶角砾岩填隙物普遍具有较高的Li^(+)浓度,Li同位素特征指示气田水中锂主要来自马家沟组地层,马家沟组富锂气田水是加里东期马家沟组地下岩溶水埋藏和演化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田水 矿化度 化学系数 同位素 物质来源 靖边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湖页岩酸碱性差异对页岩成岩演化及储集层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李长志 郭佩 +2 位作者 许景红 钟凯 文华国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101,共14页
利用薄片、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观察等实验分析方法,对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不同沉积区页岩的沉积-成岩环境和主要成岩作用进行研究,重建其差异成岩演化过程。风城组沉积期碱湖中心区的页岩一直保持碱性成岩环境,早期(R_(o)&l... 利用薄片、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观察等实验分析方法,对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不同沉积区页岩的沉积-成岩环境和主要成岩作用进行研究,重建其差异成岩演化过程。风城组沉积期碱湖中心区的页岩一直保持碱性成岩环境,早期(R_(o)<0.5%)以碱盐矿物(含钠碳酸盐)及钾长石自生为主,晚期(R_(o)>0.5%)以硅酸硼钠石交代碱盐矿物为主。湖盆边缘缓坡区页岩经历了弱碱—酸性成岩环境的转变,早期以硅质和含镁黏土矿物自生为主,晚期以长石和碳酸盐矿物溶蚀为主。过渡区的页岩经历了碱性—酸性成岩环境的转变,早期以白云石和沸石自生为主,晚期主要经历了长石和碳酸盐矿物的硅酸硼钠石化或硅化。碱湖页岩成岩早期的矿物自生作用差异性是控制页岩可压性的主要因素,而成岩晚期的差异性溶蚀作用是影响游离态页岩油含量的主要因素。碱湖的过渡区—边缘缓坡区的白云质页岩和粉砂岩可压性强,游离态页岩油含量相对较高,是页岩油勘探开发的有利甜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成岩作用 碱性环境 自生矿物 溶蚀作用 二叠系风城组 玛湖凹陷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基底花岗岩风化—构造联合控储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军强 陈安清 +7 位作者 胡林 侯明才 尤丽 何小胡 曹海洋 阙有缘 熊富浩 王文博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65-1274,共10页
含油气盆地的潜山基岩油气藏是一个特殊的勘探领域。近年来,在南海琼东南盆地的中生界花岗岩潜山中获得多个油气勘探发现,昭示着该领域良好的勘探前景。盆地中部的松南潜山群资料最为丰富,多口探井钻遇基底花岗岩储层。裂缝作用作为致... 含油气盆地的潜山基岩油气藏是一个特殊的勘探领域。近年来,在南海琼东南盆地的中生界花岗岩潜山中获得多个油气勘探发现,昭示着该领域良好的勘探前景。盆地中部的松南潜山群资料最为丰富,多口探井钻遇基底花岗岩储层。裂缝作用作为致密结晶基岩成储的先决改造条件,在基岩潜山储层研究中至关重要,但是对该区域花岗岩潜山的裂缝发育特征以及构造应力缺乏研究,严重制约了基岩潜山油气藏的勘探进展。基于松南低凸起5口钻井的岩心和壁心观察、显微薄片鉴定、测井和地震资料解释,揭示了松南低凸起潜山的多期裂缝的切割关系、开度、形态和走向等发育特征,并探讨了形成两组构造缝的构造应力。研究结果表明,构造缝和沿裂缝的溶蚀孔洞是基岩花岗岩的主要储集空间;构造缝分为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印支期古特提斯洋关闭形成的北东向挤压是北西向断裂以及北东向构造缝的构造动力,燕山期来自东南侧的西太平洋俯冲相关的构造挤压则促成了北东向断裂以及北西向构造缝的发育;花岗岩中高密度裂缝的发育为暴露期大气水下渗溶蚀提供了网状通道,并形成了由砂砾岩带、风化裂缝带、内幕裂缝带组成的风化壳储层三层结构;新生代早期裂谷盆地形成过程中的伸展拆离背景对先存网状裂缝体系具有活化作用,是裂缝松弛开启从而提高储集空间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花岗岩 裂缝 风化作用 潜山储层 琼东南盆地 中国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碳酸盐岩潜山裂缝-岩溶联合控储机制
6
作者 王泽霁 陈安清 +6 位作者 李慧勇 王清斌 周雪威 叶涛 罗健 肖述光 侯明才 《海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6-78,共13页
新生古储的潜山油气已成为我国海域盆地的重要勘探领域。渤海湾盆地的沙西北地区是一个典型碳酸盐岩潜山带,由于对其发育的多期裂缝的控储作用及与之相关的岩溶性质缺乏研究,制约了碳酸盐岩潜山的油气勘探。本文通过详细分析沙西北地区... 新生古储的潜山油气已成为我国海域盆地的重要勘探领域。渤海湾盆地的沙西北地区是一个典型碳酸盐岩潜山带,由于对其发育的多期裂缝的控储作用及与之相关的岩溶性质缺乏研究,制约了碳酸盐岩潜山的油气勘探。本文通过详细分析沙西北地区碳酸盐岩潜山储层缝-洞系统发育特征,研究裂缝与岩溶的控储作用。结果表明,渤海海域渤中西南环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属于裂缝相关岩溶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溶蚀孔洞、构造裂缝和沿构造裂缝溶蚀扩大孔洞,优质储层具有岩性选择性,泥晶白云岩和细晶白云岩发育的裂缝和溶蚀孔洞更好。储层主要发育3期裂缝,E-W向和NE向剪裂缝主要与印支期和燕山末期的两次构造挤压有关,第三期NW向张裂缝则与喜山期的拉张运动有关,挤压作用是形成高密度缝的主要机制,后期的伸展作用是裂缝松弛形成储集空间的必要条件。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储层经历了3期岩溶作用,分别为加里东稳定构造背景的岩溶、印支期挤压褶皱成山背景的岩溶和燕山期-新生代早期伸展背景的断块地垒岩溶。总之,渤海湾盆地沙西北地区碳酸盐岩潜山储层是多期次多类型构造-岩溶作用联合复合形成的,不同构造部位的联合复合程度差异分析是认识成储规律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山油气藏 碳酸盐岩 裂缝 岩溶作用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