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性玉米秸秆复合高吸水树脂的尿素吸收及缓释性能 被引量:21
1
作者 覃莉莉 万涛 +4 位作者 熊磊 武大庆 孙萌萌 胡俊燕 谭雪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188-193,共6页
为了提高化肥的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和提高玉米秸秆的高附加值综合利用水平,以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引发剂,将植酸改性玉米秸秆与衣康酸、乙烯基吡咯烷酮和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制备植酸改性玉米秸秆复合高吸水性树脂(PCS-SA,phy... 为了提高化肥的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和提高玉米秸秆的高附加值综合利用水平,以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引发剂,将植酸改性玉米秸秆与衣康酸、乙烯基吡咯烷酮和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制备植酸改性玉米秸秆复合高吸水性树脂(PCS-SA,phytic acid-modified corn stalk-composite superabsorbent),该文重点研究了衣康酸与乙烯基吡咯烷酮质量比对PCS-SA尿素溶液吸肥速率、保肥率以及缓释速率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e)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对PCS-SA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衣康酸与乙烯基吡咯烷酮质量比为70:30制备的PCS-SA对尿素吸附量为3.81 g/g,40 min尿素溶液吸肥率达到最大值(360 g/g),PCS-SA吸肥凝胶去离子水中3 d尿素释放率为66.14%,在土壤中5 d尿素释放率为47.6%,明显降低了尿素的释放速率、提高了土壤的保肥能力。FTIR谱图初步证实PCS-SA的结构,SEM表明PCS-SA具有不规则的凹凸波状表面,并伴有许多大微孔和小毛细孔。该研究为PCS-SA在农林等领域的应用提供试验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肥料 尿素 高吸水树脂 缓释 植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智能纳米凝胶的反相微乳液聚合法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8
2
作者 谭雪梅 万涛 +4 位作者 胡俊燕 武大庆 孙萌萌 覃莉莉 熊磊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0-24,共5页
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引发剂,采用反相微乳液聚合将丙烯酰胺(AM)、衣康酸(IA)和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共聚制备pH/温度双重刺激响应性智能纳米凝胶;探讨了IA和NIPAM质量比对智能纳米... 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引发剂,采用反相微乳液聚合将丙烯酰胺(AM)、衣康酸(IA)和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共聚制备pH/温度双重刺激响应性智能纳米凝胶;探讨了IA和NIPAM质量比对智能纳米凝胶吸水率、吸盐率以及对温度和pH敏感性的影响,并通过透射电镜、热重分析对智能纳米凝胶的形貌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IA和NIPAM质量比的增加,智能纳米凝胶的吸水率和pH敏感性增加,吸盐率和温度敏感性降低,智能纳米凝胶表现出较明显的pH/温度双重刺激响应性。当吸水溶胀时间从1 h增加到5 h,智能纳米凝胶的平均粒径从0.54μm增加到8.08μm,能够满足渗透率小于1×10-3μm2、孔喉半径小于8μm的特低渗透油藏调剖堵水的要求。透射电镜表明,智能纳米凝胶基本为球形,形状较规整,粒径范围为30 nm^75 nm,平均粒径为47 nm;热重分析表明,智能纳米凝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微乳液聚合 智能纳米凝胶 温度敏感性 PH敏感性 刺激响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玉米秸秆复合高吸水树脂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孙萌萌 万涛 +4 位作者 武大庆 熊磊 覃莉莉 胡俊燕 谭雪梅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3-97,共5页
以植酸改性玉米秸秆与丙烯酰胺、乙烯基吡咯烷酮、衣康酸接枝共聚合成了植酸改性玉米秸秆复合高吸水树脂(PCS-SA),并将其用于亚甲基蓝(MB)水溶液的吸附,研究了MB初始质量浓度、pH值、温度对MB吸附性能的影响,并对MB吸附过程进行了热力... 以植酸改性玉米秸秆与丙烯酰胺、乙烯基吡咯烷酮、衣康酸接枝共聚合成了植酸改性玉米秸秆复合高吸水树脂(PCS-SA),并将其用于亚甲基蓝(MB)水溶液的吸附,研究了MB初始质量浓度、pH值、温度对MB吸附性能的影响,并对MB吸附过程进行了热力学等温线和动力学拟合,采用SEM对PCS-SA的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B吸附容量和吸附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随着MB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加,MB的吸附容量不断增大。当MB初始质量浓度为1 400 mg/L,pH为7.0时,MB吸附容量达1 317 mg/g。MB溶液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吸水树脂 复合 亚甲基蓝 吸附 热力学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聚合法聚丙烯酰胺微球调剖剂的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卜道露 万涛 +3 位作者 宋茂生 张海波 罗雷 王登慧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2-44,共3页
以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乙醇/去离子水为分散介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将丙烯酰胺和苯乙烯磺酸钠进行分散聚合制备了聚丙烯酰胺微球调剖剂,考察了乙醇/去离子水体积比、丙烯酰... 以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乙醇/去离子水为分散介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将丙烯酰胺和苯乙烯磺酸钠进行分散聚合制备了聚丙烯酰胺微球调剖剂,考察了乙醇/去离子水体积比、丙烯酰胺用量、引发剂用量、分散剂用量、交联剂用量、苯乙烯磺酸钠含量和反应温度对聚丙烯酰胺微球调剖剂的粒径和凝胶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合成的聚合物微球调剖剂粒径可调,平均粒径为1.0~8.5μm,具有较好的分散性和凝胶强度。FTIR谱图初步证实丙烯酰胺微球聚合物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微球 分散聚合 调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皂石复合聚合物纳米凝胶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胡俊燕 万涛 +4 位作者 武大庆 谭雪梅 熊磊 孙萌萌 覃莉莉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6-129,共4页
采用反相微乳液聚合合成了具有化学和物理双网络结构的锂皂石复合聚合物纳米凝胶(HCPN),重点探讨了锂皂石用量对HCPN吸水速率、吸盐水率、凝胶强度、抗剪切性能、pH响应性和膨胀性的影响,并通过透射电镜(TEM)、XRD衍射对HCPN的形貌... 采用反相微乳液聚合合成了具有化学和物理双网络结构的锂皂石复合聚合物纳米凝胶(HCPN),重点探讨了锂皂石用量对HCPN吸水速率、吸盐水率、凝胶强度、抗剪切性能、pH响应性和膨胀性的影响,并通过透射电镜(TEM)、XRD衍射对HCPN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HCPN吸水360min左右基本达到平衡,平衡吸水率为67-103g/g。锂皂石的加入可以提高HCPN的凝胶强度和抗剪切性,当锂皂石用量为1.0%,HCPN吸水凝胶体的凝胶强度高达9.1Pa.s。XRD证实锂皂石的结晶结构转变为无定型结构,以纳米片层结构无规分布于聚合物凝胶基体中。TEM表明HCPN基本为球形,形状比较规整,粒径为30-65nm,平均粒径为43nm,HCPN的溶胀具有明显的pH响应性,吸水溶胀300min后粒径可增加到3~4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凝胶 反相微乳液聚合 交联剂 锂皂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壳聚糖/聚苯胺甲基橙吸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雷阳 万涛 +5 位作者 李秀霞 陈萍超 卢智 黄正根 罗阳 李明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8-142,共5页
采用化学氧化聚合法制备磁性壳聚糖/聚苯胺染料吸附剂,研究了pH值、吸附时间和甲基橙染料初始质量浓度对磁性壳聚糖/聚苯胺吸附剂甲基橙染料吸附性能的影响,对磁性壳聚糖/聚苯胺吸附剂甲基橙吸附过程进行热力学等温线和动力学研究,并对... 采用化学氧化聚合法制备磁性壳聚糖/聚苯胺染料吸附剂,研究了pH值、吸附时间和甲基橙染料初始质量浓度对磁性壳聚糖/聚苯胺吸附剂甲基橙染料吸附性能的影响,对磁性壳聚糖/聚苯胺吸附剂甲基橙吸附过程进行热力学等温线和动力学研究,并对磁性壳聚糖/聚苯胺的磁滞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磁性壳聚糖/聚苯胺的饱和磁化强度达16.7 emu/g,显示其具有较好的磁响应性能和磁分离性能,90 min甲基橙的吸附趋于平衡,随着甲基橙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加,甲基橙的吸附容量呈现不断增大但增幅趋缓的趋势。随着pH值的增加,甲基橙染料的吸附容量呈现不断降低的趋势。磁性壳聚糖/聚苯胺甲基橙吸附等温线遵循Freundlich方程,甲基橙吸附动力学满足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 聚苯胺 壳聚糖 甲基橙 吸附 染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OI/GO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降解染料性能 被引量:4
7
作者 赖鑫林 万涛 +5 位作者 陈浩 蒋燕 卢智 黄正根 李娜 李杏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1-114,139,共5页
采用低温液相沉淀法制备碘氧化铋/氧化石墨烯(Bi OI/GO)光催化剂,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光催化剂用量、染料初始浓度和染料溶液p H值对Bi OI/GO光催化剂可见光光降解甲基橙染料性能的影... 采用低温液相沉淀法制备碘氧化铋/氧化石墨烯(Bi OI/GO)光催化剂,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光催化剂用量、染料初始浓度和染料溶液p H值对Bi OI/GO光催化剂可见光光降解甲基橙染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i OI/GO光催化剂对甲基橙染料的光催化降解速率较快,光照60 min甲基橙染料的降解趋于平衡,当甲基橙染料初始浓度分别为10 mg/L和50 mg/L,光照60 min染料降解率分别达到89. 8%和42. 8%,Bi OI/GO光催化降解甲基橙适合在弱酸性和中性条件进行,不适合在碱性条件进行,XRD表明Bi OI/GO光催化剂主要成分为结晶度高的Bi OI,场发射扫描电镜图表明Bi OI/GO光催化剂具有层状多孔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碘氧化铋 染料 光催化剂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Br@Ag_3PO_4/GO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降解染料性能 被引量:3
8
作者 陈浩 万涛 +5 位作者 赖鑫林 蒋燕 卢智 黄正根 王春杰 徐舒蕊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9-142,共4页
采用低温液相沉淀法和离子交换法制备溴化银@磷酸银/氧化石墨烯(AgBr@Ag_3PO_4/GO)光催化剂,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图(SEM)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光催化降解染料机理。结果表明,光照35 min,AgBr@Ag_3PO_4/GO光催... 采用低温液相沉淀法和离子交换法制备溴化银@磷酸银/氧化石墨烯(AgBr@Ag_3PO_4/GO)光催化剂,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图(SEM)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光催化降解染料机理。结果表明,光照35 min,AgBr@Ag_3PO_4/GO光催化剂对甲基橙染料的光催化降解率达到87. 8%,AgBr@Ag_3PO_4/GO光催化剂能隙为2. 25 e V,对应的吸收边为551 nm,光催化反应氧化性物种的贡献程度大小为h^+>O_2^-·>OH·,AgBr@Ag_3PO_4/GO光催化剂主要成分为高结晶度的磷酸银(Ag_3PO_4)和溴化银(AgBr)晶体,AgBr@Ag_3PO_4/GO光催化剂具有花瓣状多孔结构,氧化石墨烯吸附和包覆在AgBr@Ag_3PO_4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磷酸银 溴化银 染料 光催化剂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聚苯胺的制备及其亚甲基蓝染料吸附性能 被引量:3
9
作者 陈萍超 万涛 +5 位作者 雷阳 李秀霞 黄正根 卢智 卿欢 陈泓任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2-96,共5页
采用化学氧化聚合法制备磁性聚苯胺吸附剂,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对磁性聚苯胺的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磁性聚苯胺亚甲基蓝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并对磁性聚苯胺的磁响应性和磁滞性能进行了研究。FTIR表明磁性聚... 采用化学氧化聚合法制备磁性聚苯胺吸附剂,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对磁性聚苯胺的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磁性聚苯胺亚甲基蓝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并对磁性聚苯胺的磁响应性和磁滞性能进行了研究。FTIR表明磁性聚苯胺具有目标结构,XRD表明聚苯胺为非晶态结构,化学氧化聚合过程没有破坏磁性纳米粒子的晶型和结构,磁性聚苯胺具有较好的磁响应性能和磁分离性能,剩磁和矫顽力均趋于零,饱和磁化强度达10.2 emu/g。磁性聚苯胺亚甲基蓝染料的吸附等温线吻合Langmuir方程,亚甲基蓝染料的吸附动力学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 聚苯胺 亚甲基蓝 吸附 染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酸掺杂聚苯胺对重金属铅离子吸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秀霞 万涛 +5 位作者 雷阳 陈萍超 卢智 黄正根 卢馨茜 龚诗意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3-106,126,共5页
采用化学氧化聚合法制备植酸掺杂苯胺共聚物,并将其应用于铅离子水溶液的吸附。研究了铅离子初始浓度、p H值和吸附时间对铅离子吸附性能的影响。对铅离子吸附过程进行了热力学等温线和动力学拟合。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植酸... 采用化学氧化聚合法制备植酸掺杂苯胺共聚物,并将其应用于铅离子水溶液的吸附。研究了铅离子初始浓度、p H值和吸附时间对铅离子吸附性能的影响。对铅离子吸附过程进行了热力学等温线和动力学拟合。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植酸掺杂聚苯胺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 H值=5时植酸掺杂聚苯胺铅离子吸附容量达到最大值(121.2 mg/g),30 min铅离子吸附趋于平衡,植酸掺杂聚苯胺铅离子吸附容量随着铅离子初始浓度的增大呈现不断增大的趋势,当铅离子初始质量浓度大于500 mg/L时,铅离子吸附容量增幅趋缓。植酸掺杂聚苯胺铅离子吸附等温线吻合Langmuir方程,铅离子吸附动力学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方程。FTIR结果表明植酸掺杂聚苯胺具有目标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植酸 铅离子 吸附 热力学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