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87篇文章
< 1 2 1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隧道工程建设对华蓥山中部岩溶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1
作者 成胜 许模 夏强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4-224,共11页
华蓥山中部地质构造复杂,碳酸盐岩广泛出露,已建的地下工程均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涌突水灾害并对地下水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华蓥山现有岩溶研究精度、广度无法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亟需系统全面地分析岩溶涌突水原因及其对地下水环境... 华蓥山中部地质构造复杂,碳酸盐岩广泛出露,已建的地下工程均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涌突水灾害并对地下水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华蓥山现有岩溶研究精度、广度无法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亟需系统全面地分析岩溶涌突水原因及其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文章通过野外调查与收集整理大量地下工程涌突水资料,运用地下水系统理论方法,分析了华蓥山背斜地下水径流特征、已建的G42华蓥山隧道及绿水洞煤矿工程活动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研究了新建广邻快速公路华蓥山隧道对岩溶地下水环境造成的潜在影响。结果显示:已建地下工程活动使得华蓥山中部天池向斜岩溶槽谷及绿水洞背斜内的诸多泉点、暗河减流或断流,对地下水的影响范围面积约为29.6 km~2,仅G42华蓥山隧道泄水洞每年排水量约为94.60×10^(4)~730.00×10^(4)m^(3);计算得出新建广邻快速公路华蓥山隧道正常涌水量约12.05×10^(4)m^(3)/d,新建广邻快速公路隧道施工对岩溶地下水位的影响范围在东北—西南方向上为1.0~2.1 km,对绿水洞背斜两翼栖霞组、茅口组内地下水位的影响范围在东北—西南方向上为1.5~2.0 km,对隧道北侧岩溶地下水有一定程度影响,而对隧道南侧饮用水源地水量及天池湖水影响微弱。该研究成果可为华蓥山及川东平行岭谷区线路选线、岩溶隧道涌突水预测、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与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下水 环境影响 隧道工程 华蓥山中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理工大学生态型校园植物配置调查与评价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艳菊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6-98,共3页
校园植物配置对于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形成生态型校园具有重要意义。对成都理工大学主校区校园内植物的主要种类及配置特点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价,结合学校所处地域气候特点,找出存在问题,提出校园植物配置的合理建议。
关键词 生态 植物配置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重大工程地质环境扰损机制及生态修复技术体系 被引量:1
3
作者 裴向军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37-1758,共22页
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生态屏障区及战略资源基地。近年来,国家在建和拟建的一大批重大工程乃至世纪超级工程都集中分布在青藏高原,在迎来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因其地质环境复杂性和生态环境敏感脆弱性,也带来了系列生态地质环境问题,需迫... 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生态屏障区及战略资源基地。近年来,国家在建和拟建的一大批重大工程乃至世纪超级工程都集中分布在青藏高原,在迎来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因其地质环境复杂性和生态环境敏感脆弱性,也带来了系列生态地质环境问题,需迫切解决扰损问题识别与影响机制、生态韧性技术、工艺及装备系列“卡脖子”难题。本研究在厘清青藏高原重大工程建设对生态地质环境的主要影响与作用方式基础上,初步构建了青藏高原重大工程建设生态地质环境问题识别与修复技术体系:(1)开展脆弱生态地质环境多尺度全要素系统调查,建立重大工程生态地质环境问题识别与诊断技术;(2)通过“地质-材料-生态-工程”多学科交叉研究突破,解决地质体-工程结构-生物体互馈机理,探明韧性生物技术-工程强度有机适配动态再平衡过程机制与地质灾害防治生态耐久提升与自维护机制;(3)构建碎裂地质体疏排止水、陡立坡面抗冻融、大型松散堆积体渣土熟化-大气集水补灌等多类型复杂场景生态修复模式,研发低碳注浆、矿物-微生物渣土熟化成壤、高分子聚合物冻融促强、干旱区大气集水等高原寒旱山区生态修复新材料,构建近自然植生层重构生态修复技术,研制配套智能化、一体化装备;(4)建立“方案组合-设计优化-生物适配-耐久提升”有机配置技术,提升生态修复自适应维护能力。研究以期为青藏高原重大工程建设生态地质环境影响的总体认识,以及未来生态修复工程方案制定、技术配置、建设工程布局和生态修复耐久性评估、长期监测相关研究提供科学参考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重大工程建设 地质环境扰损机制 生态修复技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越复杂岩溶环境的特长隧洞涌突水危险性评价——以滇中引水工程小扑隧洞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田毅 凌成鹏 +2 位作者 李桦柳 赵永川 李建国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7-697,共11页
在复杂岩溶区,涌突水危险性评价是保障隧洞施工安全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以滇中引水工程玉溪红河段小扑隧洞为例,在分析隧洞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岩石的可溶性、地质构造因素、地表汇水条件、地下水化学特征、隧洞埋深... 在复杂岩溶区,涌突水危险性评价是保障隧洞施工安全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以滇中引水工程玉溪红河段小扑隧洞为例,在分析隧洞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岩石的可溶性、地质构造因素、地表汇水条件、地下水化学特征、隧洞埋深与地下水位的关系5个控制性因素,采用岩溶隧洞涌突水危险性评价系统对隧洞的涌突水危险性进行了预测与验证。结果表明:小扑隧洞北段位于鲁纳寺—牛恋村岩溶子系统的径流区。在丰水期,隧洞岩溶涌突水中危险区、高危险区、极高危险区的长度占比分别为15.8%,55.4%,28.8%。小扑隧洞南段位于西河和祭天山—黄营岩溶子系统的补给、径流区。在丰水期,隧洞涌突水中危险区、高危险区、极高危险区的长度占比分别为7.4%,52.7%,39.9%。施工阶段,小扑隧洞北段主洞揭露暗河管道,发生涌突水事故,2#支洞发生突水涌沙事故,与对应的涌突水高-极高危险性结果吻合。涌突水危险性评价结果有效地支撑了隧洞的涌突水灾害防治与安全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中引水工程 特长隧洞 岩溶 涌突水 危险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地区工程创面草皮回铺技术改良及其土壤生态恢复效果
5
作者 李琪 李宇航 +10 位作者 金博 文卓 李晓巍 王宝鹤 张卫彪 沈逸凡 张慧媛 雷泞菲 张晓超 罗璟 裴向军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44-653,共10页
青藏高原道路工程建设在穿越高寒草甸时会剥离草皮形成众多工程创面,现有草皮回铺修复技术因高原脆弱环境导致其效果不佳。本论文在西藏汪布曲高寒草甸进行了重构草皮回铺技术改良的实地探究,考察浆土混合层与剥离草皮块厚度比、椰丝掺... 青藏高原道路工程建设在穿越高寒草甸时会剥离草皮形成众多工程创面,现有草皮回铺修复技术因高原脆弱环境导致其效果不佳。本论文在西藏汪布曲高寒草甸进行了重构草皮回铺技术改良的实地探究,考察浆土混合层与剥离草皮块厚度比、椰丝掺量、草皮块大小以及网垫类型对回铺草皮综合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均显著提升了回铺草皮的土壤含水率;随着浆土粘结层与草皮厚度比的降低,土壤pH值显著降低,而有机碳含量则显著提升;浆土层与草皮厚度比对土壤脲酶活性有极显著影响,网垫类型与土壤蔗糖酶活性紧密相关;回铺草皮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确定最优参数为:工程创面上覆厚8 cm的浆土粘接层,厚2 cm的重构草皮块,椰丝掺量1.4%,草皮块大小为700 cm^(2)(35 cm×20 cm),并以方孔铁丝网作为下层网垫。本研究为高寒草甸工程创面生态修复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草皮回铺 养分 微生物群落 草皮综合质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大济岷工程千池山隧洞涌水及地下水袭夺与恢复
6
作者 甘靖轩 范时杰 +3 位作者 蒋金沛 张强 余磊 张琳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3-98,129,共7页
科学预测隧洞建设对地下水的影响可有效规避隧洞涌突水灾害,合理保护与分配地下水资源。引大济岷工程拟建的千池山隧洞将直接揭露响水溪泉岩溶含水层,通过水均衡法分析了响水溪泉的水源组成,运用解析法预测了隧洞涌突水量与响水溪泉流... 科学预测隧洞建设对地下水的影响可有效规避隧洞涌突水灾害,合理保护与分配地下水资源。引大济岷工程拟建的千池山隧洞将直接揭露响水溪泉岩溶含水层,通过水均衡法分析了响水溪泉的水源组成,运用解析法预测了隧洞涌突水量与响水溪泉流量变化的关系;并构建了三维地下水渗流数值模型,模拟隧洞施工过程中的地下水流场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响水溪泉水主要来自岩溶水,其中阳新组(P_(2)y)灰岩与泥盆系(D_(2-3))灰岩岩溶水占比63%~65%,灯影组(Z_(2)-C_(1)d)白云岩岩溶水占比20%~22%;隧洞在岩溶段落的涌水量为9208~36907 m^(3)/d,导致响水溪泉流量减少23%~62%;隧洞沿线地下水位在施工1 a后降为850~1250 m,可溶岩段降为1050~1200 m,最大降深180 m,响水溪泉降深10 m;隧洞施工1 a后响水溪泉流量衰减至17751 m^(3)/d,相较天然状态衰减26%,隧洞完成封堵120 d后响水溪泉流量可恢复至天然状态的91%。研究成果可为千池山隧洞涌突水灾害防治及以响水溪泉为代表的地下水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洞涌水 地下水袭夺 地下水恢复 水均衡法 解析法 数值模拟分析 千池山隧洞 引大济岷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环境因素对成都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胡斌 黄润秋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9-64,共6页
地质环境因素是土地利用规划须考虑的基本因素.重视地质环境因素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将区域地质环境背景纳入土地利用规划范畴,规划将更加科学合理.简要分析了地质环境因素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现状与不足,分析了成都市的地质环... 地质环境因素是土地利用规划须考虑的基本因素.重视地质环境因素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将区域地质环境背景纳入土地利用规划范畴,规划将更加科学合理.简要分析了地质环境因素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现状与不足,分析了成都市的地质环境特点,总结了地质环境因素在成都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相关应用,包括农用地规划和建设用地规划等,指出地质环境因素应用于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环境 土地利用 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电工程环境边坡危险源危险性评价体系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吉锋 邓忠文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4-27,共4页
随着西部水电建设事业的深入开展,环境边坡危险源问题也日益突出,这是由于人类工程活动对坝区开口线内的开挖边坡稳定性给予了足够重视和治理,而对于开口线以外保持其自然稳定的环境边坡,不可能也没必要对其自然状态开展整体性分析与大... 随着西部水电建设事业的深入开展,环境边坡危险源问题也日益突出,这是由于人类工程活动对坝区开口线内的开挖边坡稳定性给予了足够重视和治理,而对于开口线以外保持其自然稳定的环境边坡,不可能也没必要对其自然状态开展整体性分析与大规模治理,也不可能强求达到与工程开挖边坡一样的安全控制标准,加之目前尚无规范明确指导,亦无研究资料公开出版以供参考,导致其评价标准和防护体系不系统、不统一,成为了水电站施工和运行期的安全隐患。通过对环境边坡危险源的定义、类型、边坡安全等级、防治标准等一系列问题进行阐述和讨论,建立了系统的边坡危险性评价体系,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站 环境边坡 危险源 危险性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井排灌工程对环境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毛邦燕 许模 +1 位作者 李焕强 苏军博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43-147,共5页
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依麻木竖井排灌工程是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塔里木河近期综合规划报告》、《阿克苏河流域灌区节水改造工程五年实施方案》中提出的在阿克苏河流域内新建的竖井排灌工程项目.项目的实施必将给乌什县秋格尔灌区的环境... 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依麻木竖井排灌工程是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塔里木河近期综合规划报告》、《阿克苏河流域灌区节水改造工程五年实施方案》中提出的在阿克苏河流域内新建的竖井排灌工程项目.项目的实施必将给乌什县秋格尔灌区的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在系统地分析了项目区环境现状的基础上,从项目施工、水资源利用、地下水水位、灌区土壤盐渍化、社会环境等方面详细研究了工程实施后对灌区环境的影响.分析认为:竖井排灌工程不会对灌区的环境造成大的影响;不会影响灌区地下水资源的利用,相反还朝有利的方向发展;不会导致灌区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更不会造成地下水资源的枯竭;工程的实施可以改善灌区内的土壤盐渍化问题.竖井排灌工程产生的灌溉效益达545.22×104元.最后为灌区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阿克苏 秋格尔灌区 竖井排灌 环境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锚支护体系在成都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育枢 谭建忠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7-80,共4页
以成都某商住楼地下停车场深基坑工程为例,采用桩锚支护体系解决了基坑紧邻已有住宅楼和交通要道的安全及施工场地复杂的支护难题。在交代基坑周边环境和场地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桩锚支护的设计计算过程及施工组织和施工监测情... 以成都某商住楼地下停车场深基坑工程为例,采用桩锚支护体系解决了基坑紧邻已有住宅楼和交通要道的安全及施工场地复杂的支护难题。在交代基坑周边环境和场地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桩锚支护的设计计算过程及施工组织和施工监测情况,最后提出了桩锚支护在设计施工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桩锚支护 支护结构 施工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家寨隧道第三系半成岩工程性质及涌水灾害风险分析
11
作者 徐华 刘语诗 +2 位作者 韦猛 王秋懿 张海涛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11-1819,共9页
为探究王家寨隧道第三系富水半成岩物理力学性质,于现场取样开展颗粒筛分、XRD以及扫描电镜试验,并以现场试样的干密度为基准,制备重塑试样进行三轴压缩试验,研究其矿物组成、微观结构及力学特性,结合Mod-Flow模拟地下水位对隧道进行施... 为探究王家寨隧道第三系富水半成岩物理力学性质,于现场取样开展颗粒筛分、XRD以及扫描电镜试验,并以现场试样的干密度为基准,制备重塑试样进行三轴压缩试验,研究其矿物组成、微观结构及力学特性,结合Mod-Flow模拟地下水位对隧道进行施工灾害分析。研究表明:1)王家寨隧道第三系半成岩级配不均,具备明显的弱胶结特征,在低含水率下具有明显的水敏性与遇水软化特性。随着含水率增长,试样的抗剪强度呈先增后减趋势,当含水率为11%时达到最大值459.03 kPa;当含水率低于12%时,黏土矿物形成胶结物填充颗粒间隙,使试样黏聚力增大;随着含水率持续增大,大量的自由水赋存于颗粒间隙,造成胶结结构破坏,试样抗剪强度明显下降。2)王家寨隧道涌水模拟结果显示,2段典型的富水段掌子面涌水量分别为2805 m^(3)/d和5025 m^(3)/d,表明在隧道富水段开挖极易发生涌水灾害,且灾害涌水量偏高。3)第三系半成岩水敏性强、遇水易软化的物理力学性质,高压富水环境以及工程扰动是王家寨隧道开挖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第三系半成岩 工程特性 扫描电镜 三轴试验 软化作用 Mod-Flow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地区城市地下工程的环境地质问题初探 被引量:9
12
作者 黄醒醒 许模 周洋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3-16,24,共5页
为避免和减少岩溶区地下工程修建所引发的建筑物安全与环境地质问题,通过相关实例分析,对岩溶地区城市地下工程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进行了分类总结,并以贵阳市拟建地铁车站旁某大楼为例,计算了工程疏干排水对深基础建筑物稳定性的影响。... 为避免和减少岩溶区地下工程修建所引发的建筑物安全与环境地质问题,通过相关实例分析,对岩溶地区城市地下工程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进行了分类总结,并以贵阳市拟建地铁车站旁某大楼为例,计算了工程疏干排水对深基础建筑物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岩溶地区城市地下工程的环境地质问题在地表表现为岩溶地表塌陷、地面变形、地面开裂;在地下水方面表现为水资源问题、水质污染;在建筑物基础安全方面主要为工程疏干排水对深基础建筑物稳定性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地质 地下水 建筑基础 岩溶地区 城市地下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性工程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定量预测与定级问题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豫馨 漆继红 +1 位作者 许模 高伟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6年第1期70-74,共5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中提出了场地工程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时评价等级划分方法,其中将地下水排水规模和地下水水位变化区域影响范围的大小作为划分等级的两个定量指标。线性工程线路较长,涉及的水文地...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中提出了场地工程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时评价等级划分方法,其中将地下水排水规模和地下水水位变化区域影响范围的大小作为划分等级的两个定量指标。线性工程线路较长,涉及的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施工工艺也因工程而异,均会影响两个指标大小的确定。对地下水排水规模和地下水水位变化区域影响范围两个指标在地铁工程、山岭隧道和引水隧洞三类典型线性工程中定量方法的适应性进行分析,并结合具体工程(成都地铁7号线、G215国道改线和滇中引水工程)对两个指标定量预测与定级问题进行实际应用分析,以为线性工程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工程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定量预测 定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黏土工程废浆絮凝-气压法脱水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蒋炳 陈礼仪 +2 位作者 姚蒲 向浩天 乔友浩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47-1753,共7页
采用新型物化结合脱水方法,即絮凝-气压法处理成都黏土工程废浆,在加入絮凝剂后对工程废浆使用失水仪进行压滤操作。此方法结合了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提高脱水效率。首先选择3种无机絮凝剂(PAC、PAFC、PFS)和两种有机絮凝剂(PEO、APAM)... 采用新型物化结合脱水方法,即絮凝-气压法处理成都黏土工程废浆,在加入絮凝剂后对工程废浆使用失水仪进行压滤操作。此方法结合了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提高脱水效率。首先选择3种无机絮凝剂(PAC、PAFC、PFS)和两种有机絮凝剂(PEO、APAM)进行脱水试验,讨论单一絮凝剂对工程废浆脱水效果的影响。而后进行正交试验,得出最佳配方为聚合氯化铝(PAC)2.4 g/275 mL、50 mL质量浓度为0.3%的聚氧化乙烯(PEO),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极差分析,讨论3种因素对脱水效果的影响程度。最后将复配絮凝剂和单一絮凝剂的脱水效果进行对比,得出在使用絮凝-气压法进行脱水试验后,单一絮凝剂PEO的脱水效果最好,而复配絮凝剂的脱水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絮凝剂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气压法 成都黏土 工程废浆 脱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活动对延河流域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影响研究
15
作者 钟佳悦 郝利娜 +1 位作者 张明颖 严丽华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7-95,共9页
目的为探究治沟造地和平山造城重大工程对延河流域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ecogeological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EGCC)的影响,方法利用分形理论和信息量模型构建研究区EGCC评价模型,揭示延河流域环境承载力时空模式及流转态势,构... 目的为探究治沟造地和平山造城重大工程对延河流域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ecogeological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EGCC)的影响,方法利用分形理论和信息量模型构建研究区EGCC评价模型,揭示延河流域环境承载力时空模式及流转态势,构建人类活动强度指数,采用最小二乘法和皮尔逊相关系数探讨人类活动与EGCC之间的关系。结果结果表明:延河流域1990—2018年EGCC整体状况明显改善,平均值从−0.299上升至−0.197;EGCC分布多年来呈“中部最高,东南次之,西北最低”格局;人类活动强度从1990年成片分布逐渐发展到2018年“单核辐射”分布,高强度区主要分布在延河流域中部;人类活动强度与EGCC相关度较高,一定范围内呈正向促进关系;受平山造城工程活动影响,2010—2018年高水平和较高水平承载力面积分别增加了1.610,3.164 km2;EGCC变化趋势因治沟造地工程所处乡、镇地理位置和发展侧重不同而存在差异。结论人类活动与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呈较强的正相关关系,治沟造地和平山造城工程对EGCC具有一定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沟壑区 治沟造地 平山造城 生态地质环境 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M_(S)6.8级地震形变场特征及场地效应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赵伟华 许强 +4 位作者 吉锋 解明礼 范宣梅 王运生 赵建军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3-184,共12页
2025年1月7日9时5分,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28.50°N,87.45°E)发生M_(S)6.8级地震,震源深度10 km。本次地震发生在申扎—定结裂谷与藏南拆离系的交汇区域,是近年来该区域发生的最大地震。采用现场调查、雷达遥感分析和光... 2025年1月7日9时5分,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28.50°N,87.45°E)发生M_(S)6.8级地震,震源深度10 km。本次地震发生在申扎—定结裂谷与藏南拆离系的交汇区域,是近年来该区域发生的最大地震。采用现场调查、雷达遥感分析和光学遥感解译等方法,对西藏定日M_(S)6.8级地震的地质背景、形变场、地表破裂特征以及地震场地效应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得到以下成果。(1)通过InSAR技术分析和光学遥感解译,揭示了地震造成的强烈地表位移,断层主要表现为北段上盘的垂直向下位移分量和相对左旋位移分量,因此可以推断登么错断裂的运动机制以北段的上盘正断运动为主,兼少量左旋运动。(2)地震引发的地表破裂显著,北段破裂显著而南段相对较弱,破裂带与登么错湖边界形态较为一致,整体表现为拉张陷落特征。(3)场地效应方面,地震导致房屋建筑严重破坏,表现为断裂带破坏效应、上盘效应、延伸方向效应和房屋结构效应,特别是土木结构的房屋受损严重;此外,地震未诱发大规模地质灾害,仅在局部地区发现少量滑坡和崩塌。本研究可为深入理解该地区地震活动规律、提升地震灾害防范能力以及灾后重建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定日县 6.8级地震 InSAR形变场 地表破裂 场地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园城市建设的减碳效益及其评价——以成都市公园城市建成区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滔 赵磊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1期43-47,共5页
城市作为人类活动的主要集中地,城市CO_(2)排放占比约全球的75%。公园城市追求“人-自然-城市”全生态的协调发展,以此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城市减碳措施可大致分为六类,其中绿地碳汇是目前效益较高的一类。回顾成都市近... 城市作为人类活动的主要集中地,城市CO_(2)排放占比约全球的75%。公园城市追求“人-自然-城市”全生态的协调发展,以此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城市减碳措施可大致分为六类,其中绿地碳汇是目前效益较高的一类。回顾成都市近五年建成区绿地面积,并根据碳汇理论粗略计算出绿地每年CO_(2)吸收量与固碳量,绿地CO_(2)吸收量从2018年的2483.03万t增长到2022年的2954.69万t;绿地CO_(2)固碳量从2018年的582.64万t增长到2022年的711.64万t。同时以2019年为例,城市建成区绿地吸收CO_(2)年排放量的41.58%,固碳以及碳汇可以占CO_(2)年排放量的9.74%。公园城市发展理念对减碳效益有着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城市 碳汇 减碳效益 碳排放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D打印技术的软弱夹层干湿循环作用强度劣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浩 张文 芦磊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5-133,共9页
软弱夹层是一类较为特殊敏感的地质体,其存在对水电工程边坡的稳定性起控制性作用。为了深入探讨库岸边坡中软弱夹层在干湿循环条件下的剪切力学特性及破坏机制,以菜籽坝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坝址左岸坝肩边坡为研究对象,利用3D打印技术... 软弱夹层是一类较为特殊敏感的地质体,其存在对水电工程边坡的稳定性起控制性作用。为了深入探讨库岸边坡中软弱夹层在干湿循环条件下的剪切力学特性及破坏机制,以菜籽坝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坝址左岸坝肩边坡为研究对象,利用3D打印技术制备具有真实岩石形貌特征的结构面,并计算出结构面的粗糙度系数JRC,然后开展干湿循环作用下含人工节理面的软弱夹层剪切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不同次数干湿循环,抗剪强度随循环次数增加呈负指数型降低,最终会趋于一个极低的稳定值,为初始强度的5%,且抗剪强度与结构面粗糙度呈正相关。软弱夹层的剪切应力-应变曲线在破坏阶段会呈阶梯式降低,结构面粗糙度越大,残余曲线阶梯式降低次数越多,且结构面粗糙度大的试样会在更短的剪切位移到达残余强度阶段,残余强度也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降低。研究成果对抽水蓄能电站岸坡的稳定性评价具有较大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夹层 干湿循环 3D打印 强度劣化 粗糙度 残余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越串珠状岩溶区群桩承载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龙起 何敏 王安迪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9-66,74,共9页
以广西南玉高速铁路为依托,基于物理模型试验和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溶洞高度、半径对岩溶区各基桩荷载传递及承载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岩溶区,群桩轴力和侧摩阻力受到溶洞高度和半径的影响;在相同荷载下,溶洞半径变化对轴... 以广西南玉高速铁路为依托,基于物理模型试验和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溶洞高度、半径对岩溶区各基桩荷载传递及承载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岩溶区,群桩轴力和侧摩阻力受到溶洞高度和半径的影响;在相同荷载下,溶洞半径变化对轴力和侧摩阻力的影响更大,各基桩轴力和侧摩阻力大小为:角桩>边桩>中桩,角桩受力最多,在逐级施加桩顶荷载之后,群桩效应更加明显,各基桩轴力也不断增加,中桩和角桩轴力差值也不断增加,桩顶荷载分担更不均匀;在相同荷载下,溶洞高度越低,溶洞半径越大,桩基沉降量越大,桩身侧摩阻力越小,桩基整体承载能力越差,溶洞顶板在外荷载下越容易发生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高速铁路 串珠状溶洞 数值计算 群桩基础 承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地区沟谷型泥流单沟及区域预警
20
作者 陈龙 余斌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1-197,共7页
[目的]提出黄土地区沟谷型泥流的单沟及区域预警模型,为黄土地区泥流预警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收集文献资料,对泥流形成的降雨条件、地形条件、地质条件数据进行了分析,采用通用泥石流预警方法演变的泥流预警模型对黄土部分地区泥流进... [目的]提出黄土地区沟谷型泥流的单沟及区域预警模型,为黄土地区泥流预警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收集文献资料,对泥流形成的降雨条件、地形条件、地质条件数据进行了分析,采用通用泥石流预警方法演变的泥流预警模型对黄土部分地区泥流进行了单沟及区域预警,并与基于临界降雨强度的预警方法对比。[结果]单沟预警中,泥流预警模型对黄土地区47次泥流事件进行预警的成功率约90%;区域预警中,泥流预警模型对西峰区、镇原县及延安市进行预警的成功率接近100%;利用综合降雨临界值对黄土地区泥流进行简便降雨预警的成功率约90%。[结论]采用泥流预警模型对黄土地区泥流进行单沟及区域预警相比于其他研究中基于临界降雨强度的预警方法考虑因素更全面,有更高的准确率,预警结果更细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流 预警模型 临界降雨 单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