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东北部元坝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四段古岩溶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18
1
作者 马治鸾 陈洪德 +4 位作者 钟怡江 林良彪 李洁 王琦 龙宇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77-585,共9页
四川盆地东北部元坝地区雷口坡组四段中的油气突破显示了其重要的油气地质意义。通过对野外露头、岩心、薄片、阴极发光、钻井、录井、测井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发育地表残积相、洞穴垮塌堆积相、地下暗河搬运充填相、基岩... 四川盆地东北部元坝地区雷口坡组四段中的油气突破显示了其重要的油气地质意义。通过对野外露头、岩心、薄片、阴极发光、钻井、录井、测井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发育地表残积相、洞穴垮塌堆积相、地下暗河搬运充填相、基岩溶蚀破裂相、基岩溶蚀相和基岩溶蚀交代相6种岩溶相类型。根据不同岩溶带的水动力作用特征,由上而下将其分为地表岩溶带、垂直渗流带、水平潜流带和深部岩溶带。以上部地层印模法为主并结合雷口坡组的残余地层分布、风化壳厚度发育情况恢复古岩溶地貌,进一步刻画元坝地区的微地貌情况,认为岩溶斜坡为最有利的储层发育地貌单元,其中以中上斜坡更优,岩溶残丘为最有利的储层发育微地貌单元。古岩溶对雷口坡组四段储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利储层的平面和纵向发育、分布受古岩溶作用特征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东北部 雷口坡组四段 古岩溶 油气地质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闭系统中的白云石化作用及其石油地质学和矿床学意义——以四川盆地东北部三叠系飞仙关组碳酸盐岩为例 被引量:65
2
作者 黄思静 QINGHaiRuo +5 位作者 胡作维 邹明亮 冯文立 王春梅 郜晓勇 王庆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955-2962,共8页
作为优质储层的四川盆地东北部三叠系飞仙关组的结晶白云岩是通过埋藏成岩过程的封闭条件下的白云石化作用形成的。岩石所具有的高孔隙度与封闭体系中的白云石化反应:2CaCO_3+Mg^(2+):CaMg(CO_3)_2+Ca^(2+)有关。埋藏成岩体系中的高锶... 作为优质储层的四川盆地东北部三叠系飞仙关组的结晶白云岩是通过埋藏成岩过程的封闭条件下的白云石化作用形成的。岩石所具有的高孔隙度与封闭体系中的白云石化反应:2CaCO_3+Mg^(2+):CaMg(CO_3)_2+Ca^(2+)有关。埋藏成岩体系中的高锶流体是该封闭条件下白云石化作用的产物,深埋藏条件下的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是锶进一步富集的原因,因而三叠系的大型和超大型天青石矿床的成因与这些因素有关。结晶白云岩极低的锰含量、与同期海水类似的δ^(13)C值表明白云石化流体具有强烈的海源色彩,同时也说明白云石化过程没有与大气水交换;相对较低的δ^(18)O值表明白云石化发生在较晚的埋藏成岩阶段。大多数已有的白云石化机制都是基于近地表成岩条件建立的,系统具有良好的开放性,但开放体系中的白云石化(或白云石沉淀)作用对油气储集空间和与成岩过程元素迁移有关的沉积层控矿床的形成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在四川盆地东北部三叠系飞仙关组地层中,作为非储层的微晶或泥晶白云岩以及原始结构保存的粒屑白云岩的白云石化作用主要是在有大气水介入的开放体系中发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东北部 三叠系飞仙关组 封闭系统 白云石化 富锶成岩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岩过程中长石、高岭石、伊利石之间的物质交换与次生孔隙的形成:来自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和川西凹陷三叠系须家河组的研究 被引量:238
3
作者 黄思静 黄可可 +3 位作者 冯文立 佟宏鹏 刘丽红 张雪花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98-506,共9页
根据我国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和四川盆地三叠系须家河组砂岩成岩作用和次生孔隙形成机制的研究,总结了碎屑岩成岩过程中长石、高岭石、伊利石之间的物质交换及其对次生孔隙形成的影响。研究表明:(1)砂岩埋藏前组成中长石的类型及相对... 根据我国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和四川盆地三叠系须家河组砂岩成岩作用和次生孔隙形成机制的研究,总结了碎屑岩成岩过程中长石、高岭石、伊利石之间的物质交换及其对次生孔隙形成的影响。研究表明:(1)砂岩埋藏前组成中长石的类型及相对含量、含膨胀层的粘土矿物(如同期火山物质)的数量、系统的开放性与封闭性以及流体中额外钾离子的存在与否直接控制了长石的溶解方式和次生孔隙的形成机制;(2)在热力学上最不稳定且低温条件下更易溶解的偏基性斜长石在同生到埋藏成岩作用初期已大量溶解,并伴随高岭石的沉淀,在热力学上相对稳定的钾长石是保存时间最长的长石类型,也是以后埋藏成岩过程中对次生孔隙贡献最多的长石类型;(3)在埋藏成岩作用初期到120~140℃古地温以前的成岩阶段中,蒙皂石-伊利石的转化反应是克服埋藏成岩过程中钾长石溶解动力学屏障的重要机制,如果骨架颗粒中存在较多的钾长石和较多的含膨胀层的粘土矿物,则次生孔隙主要由钾长石溶解提供,并有斜长石的钠长石化或自生钠长石沉淀,这是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石盒子组和三叠系延长组次生孔隙的主要形成机制;(4)在120~140℃古地温以后的深埋藏成岩阶段中,高岭石的伊利石化是克服埋藏成岩过程中钾长石溶解动力学屏障的另一重要机制,而钾长石的溶解又是封闭条件下高岭石的伊利石化的必要伴随反应,地层中钾长石和高岭石的相对数量控制了长石的溶解以及溶解产物中钾长石、高岭石、伊利石三种矿物间的数量关系,只要地层中钾长石(或高岭石)没有消耗完,钾长石的溶解和高岭石伊利石化反应就会持续发生并在深埋藏条件下形成次生孔隙,这是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太原组和四川盆地三叠系须家河组二段砂岩次生孔隙的主要形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岩成岩作用 次生孔隙 长石溶解 鄂尔多斯盆地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石溶解过程的热力学计算及其在碎屑岩储层研究中的意义 被引量:72
4
作者 黄可可 黄思静 +1 位作者 佟宏鹏 刘丽红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74-482,共9页
基于对反应过程吉布斯自由能增量的计算,探讨了长石的3种端元组成(钾长石、钠长石和钙长石)溶解生成高岭石、伊利石的热力学性质。结果表明:钾长石、钠长石和钙长石在成岩过程中均可以自发地向高岭石、伊利石转化。在长石的这3种类型中... 基于对反应过程吉布斯自由能增量的计算,探讨了长石的3种端元组成(钾长石、钠长石和钙长石)溶解生成高岭石、伊利石的热力学性质。结果表明:钾长石、钠长石和钙长石在成岩过程中均可以自发地向高岭石、伊利石转化。在长石的这3种类型中,钙长石溶解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增量最低,并明显具有正的温度效应,说明钙长石最不稳定且在低温条件下更易溶解;钾长石溶解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增量最高,并具有较大的负的温度效应,说明钾长石稳定性较高且在埋藏成岩条件下更易溶解;钠长石溶解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增量中等,受温度影响不大,但温度升高时其稳定性仍有所下降。与温度相比,压力对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增量几乎没有影响。因此,砂岩中的次生孔隙,尤其是埋藏成岩过程中形成的次生孔隙应与钾长石的关系最为密切,其次是钠长石,但其可能受到蒙皂石向伊利石转化反应的缓冲,在埋藏成岩条件下溶解较为困难,并可能造成斜长石的钠长石化或自生钠长石的沉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石 溶解反应 热力学 次生孔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泉盆地青西凹陷下沟组湖相热水沉积岩锶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3
5
作者 文华国 郑荣才 +4 位作者 Hairuo Qing 吴国瑄 夏佩芬 陈浩如 廖一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42-649,共8页
以地质背景、物质组分和岩石组构分析为基础,对酒泉盆地青西凹陷下沟组湖相热水沉积钠长石—铁白云石岩进行了Sr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热水沉积岩87Sr/86Sr比值变化范围为0.71225~0.71781,平均值0.71561,远高于同期海水和下沟... 以地质背景、物质组分和岩石组构分析为基础,对酒泉盆地青西凹陷下沟组湖相热水沉积钠长石—铁白云石岩进行了Sr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热水沉积岩87Sr/86Sr比值变化范围为0.71225~0.71781,平均值0.71561,远高于同期海水和下沟组玄武岩,略高于代表早白垩世湖水锶同位素组成的藻灰岩,但低于基底壳源硅铝质岩,反映热流体不可能为单纯的湖水或幔源岩浆水;其中直接化学结晶沉淀的纹层状泥微晶热水沉积岩锶同位素比值变化范围较小,可代表均一化的热卤水池流体锶同位素组成特征;指示不同喷流口位置的"水爆角砾岩"锶同位素组成变化较大,但同一位置的热水角砾与胶结物锶同位素组成基本一致,说明两者应属于具相同成因意义的同期热水喷流沉积产物;综合青西凹陷下沟组湖相热水沉积岩锶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初步推测早白垩世湖底热流体可能为富集硅铝质基底岩石高放射成因Sr的深循环下渗湖水与少量上升幔源岩浆水构成的混合热流体,可为青西凹陷早白垩世湖底热流体性质的确定以及热流体循环动力学模型和热水沉积模式的建立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同位素 湖相热水沉积岩 热流体 下白垩统 酒泉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库曼斯坦萨曼杰佩气田卡洛夫-牛津阶碳酸盐岩沉积-成岩系统 被引量:13
6
作者 文华国 宫博识 +5 位作者 郑荣才 刘合年 吴蕾 陈仁金 李世临 陈守春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91-1002,共12页
以土库曼斯坦阿姆河盆地萨曼杰佩气田主力油、气产层卡洛夫-牛津阶碳酸盐岩为例,根据沉积相、成岩作用方式、成岩演化序列和相对应的地质作用产物特征,综合研究Fe、Mn、Sr微量元素,C、O、Sr稳定同位素,流体包裹体和阴极发光等地球化学... 以土库曼斯坦阿姆河盆地萨曼杰佩气田主力油、气产层卡洛夫-牛津阶碳酸盐岩为例,根据沉积相、成岩作用方式、成岩演化序列和相对应的地质作用产物特征,综合研究Fe、Mn、Sr微量元素,C、O、Sr稳定同位素,流体包裹体和阴极发光等地球化学特征反映的成岩环境和成岩流体性质。按'水文体制'将卡洛夫-牛津阶划分为不同成岩阶段的海水-淡水、压实卤水和深循环温压水3个成岩系统,认为沉积-成岩系统与储层在时空上具有良好的耦合关系,可归结为:台地边缘生物礁和浅滩相控制了储层的区域分布;早成岩阶段淡水系统溶蚀作用和压实卤水成岩系统的浅埋藏白云岩化作用是形成储层的基础;中成岩阶段的温压水成岩系统埋藏溶蚀作用、中-深埋藏白云石化作用和构造破裂作用扩大了储层规模,提高了储层质量,对优质储层发育贡献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碳酸盐岩 储层 沉积-成岩系统 卡洛夫-牛津阶 萨曼杰佩气田 土库曼斯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南巴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体系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5
7
作者 赵军寿 陈洪德 +4 位作者 林良彪 徐胜林 刘安然 郭龙龙 寇磊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共7页
近年来的勘探实践表明,通南巴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通过野外剖面及岩心观察,结合测井和各种分析鉴定资料以及沉积相标志的综合分析,识别出冲积扇、河流、湖泊三角洲、湖泊(受间歇性海水改造)和海相三角洲5种沉... 近年来的勘探实践表明,通南巴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通过野外剖面及岩心观察,结合测井和各种分析鉴定资料以及沉积相标志的综合分析,识别出冲积扇、河流、湖泊三角洲、湖泊(受间歇性海水改造)和海相三角洲5种沉积体系,建立了海陆过渡三角洲、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湖泊两种沉积演化模式。研究结果还显示,本区沉积体系主要受控于古气候、构造运动和物源区母岩性质:古气候控制着须家河组煤系地层特殊的砂、泥间互的沉积结构及生储盖组合;构造运动控制着各沉积时期的沉积体系类型及砂体展布;不同物源区母岩性质影响沉积物的组分与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体系 沉积演化模式 主控因素 须家河组 通南巴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泉盆地青西凹陷下沟组湖相热水沉积岩流体包裹体特征 被引量:16
8
作者 文华国 郑荣才 +2 位作者 Hairuo QING 范铭涛 汪满福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6-116,共11页
以地质背景和岩石组构分析为基础,系统研究了酒泉盆地青西凹陷下沟组湖相热水沉积岩中的流体包裹体特征。结果表明,热水沉积岩中的原生流体包裹体以气液二相包裹体为主、单一液相和单一气相包裹体较少、偶见含子矿物三相包裹体。成矿流... 以地质背景和岩石组构分析为基础,系统研究了酒泉盆地青西凹陷下沟组湖相热水沉积岩中的流体包裹体特征。结果表明,热水沉积岩中的原生流体包裹体以气液二相包裹体为主、单一液相和单一气相包裹体较少、偶见含子矿物三相包裹体。成矿流体属NaCl-H2O型热液体系,温度为90~200℃,盐度为8%~22%NaCl,密度为0.99~1.2g/cm3,成矿压力为15~180MPa。结合锶同位素等地球化学资料分析,认为成矿流体属于深循环的下渗湖水与岩浆水共同构成的中低温、中高盐度和中偏高密度混合热卤水。提出以不同产状的重晶石、铁白云石和萤石为代表的热水沉积岩的成矿热流体系统,自主喷流通道、分支喷流通道经喷流口至附近及远端的盆地热卤水沉积区存在温度、盐度、密度和压力等物理化学参数逐渐降低的分带性变化规律。在热流体特征分析基础上,对研究区早白垩世湖底热流体成矿机制和成因模式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热水沉积岩 流体包裹体 热流体 成矿机制 下白垩统 青西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飞仙关组白云岩的主要类型、地球化学特征和白云化机制 被引量:55
9
作者 黄思静 佟宏鹏 +4 位作者 刘丽红 胡作维 张雪花 郇金来 黄可可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363-2372,共10页
四川盆地东北部蕴藏有丰富的烃类资源,三叠系飞仙关组的白云岩是最主要的储层和产层,这使得飞仙关组白云岩成为人们近年来高度关注的对象。按照结构,我们可以将飞仙关组白云岩分为三种端元类型:微晶白云岩、具原始结构的粒屑白云岩和结... 四川盆地东北部蕴藏有丰富的烃类资源,三叠系飞仙关组的白云岩是最主要的储层和产层,这使得飞仙关组白云岩成为人们近年来高度关注的对象。按照结构,我们可以将飞仙关组白云岩分为三种端元类型:微晶白云岩、具原始结构的粒屑白云岩和结晶白云岩,在一个向上变浅的剖面旋回中,这三种白云岩分别位于旋回的顶部、上部和中下部。微晶白云岩和具原始结构的粒屑白云岩具有较高的锰含量和较低的包裹体均一化温度,白云化流体的δ^(18)O值(从白云石的包裹体均一化温度和δ^(18)O值反演,以下同)介于大气水和海水之间,反映这类白云岩形成于有大气水参与的相对开放的沉积-成岩环境中,蒸发泵作用(对于微晶白云岩)和混合水作用(对于具原始结构的粒屑白云岩)可能是其主要的形成机制;结晶白云岩(表现为好储层)具有很低的锰含量和较高的包裹体均一化温度,白云化流体的δ^(18)O值显著高于早三叠世海水,表明这类白云岩形成于相对封闭的埋藏成岩环境,白云化流体具较高的温度和盐度,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已有模式可以较好地解释这类白云岩的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北 飞仙关组 结晶白云岩 主要类型 地球化学 特征和 化机制 均一化温度 原始结构 包裹体 成岩环境 微晶 锰含量 流体 大气水 盆地东北部 早三叠世 形成机制 相对封闭 海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三叠系飞仙关组白云岩锶含量、锶同位素组成与白云石化流体 被引量:116
10
作者 黄思静 HairuoQING +3 位作者 裴昌蓉 胡作维 吴素娟 孙治雷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2123-2132,共10页
川东飞仙关组白云岩包括微晶白云岩、具原始结构的粒屑白云岩和结晶白云岩等3种主要的结构类型,其中结晶白云岩是重要的天然气储集岩。根据白云岩的锶含量和锶同位素组成,结合相关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资料,本文研究了白云石化过程中锶... 川东飞仙关组白云岩包括微晶白云岩、具原始结构的粒屑白云岩和结晶白云岩等3种主要的结构类型,其中结晶白云岩是重要的天然气储集岩。根据白云岩的锶含量和锶同位素组成,结合相关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资料,本文研究了白云石化过程中锶的迁移和相应的同位素变化。三种类型白云岩具有类似的锶含量,但其^87Sr/^86Sr比值均不同程度地高于同期海水值,锶在白云石和方解石(或文石)中分配系数的差别是影响白云石化过程中白云石锶含量最为重要的因素。不同流体中锶的混合方程计算表明:如果白云石化流体是大气淡水和海水的混合流体,则结晶白云岩的白云石化流体相当于94%的大气淡水和6%的海水混合,具原始结构的粒屑白云岩的白云石化流体相当于81%的大气淡水和19%的海水混合,微晶白云岩的白云石化流体相当于92%的大气淡水和8%的海水混合。但极低的锰含量、相对较高的锶含量和包裹体均一化温度等资料均不支持有94%的大气淡水参与了结晶白云岩的白云石化作用,其白云石化流体应是埋藏成岩过程中囚禁的近同期、但是非同期的海源流体,其来源可能与埋藏成岩过程中该时间段蒸发盐的溶解有关。锰含量、锶含量、^87Sr/^86Sr比值都表明具原始结构的粒屑白云岩和微晶白云岩的白云石化过程都存在大气淡水的介入,微晶白云岩的白云石化可能与潮坪环境的蒸发泵机理有关;具原始结构的粒屑白云岩的白云石化可能与混合水白云石化作用有关,这类白云岩分布于向上浅滩化旋回滩体的顶部,这是埋藏前或浅埋藏阶段大气淡水与海水混合白云石化作用最容易发生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东部 三叠系飞仙关组 白云石化作用 锶含量与锶同位素 成岩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北部三叠系飞仙关组硫酸盐还原作用对碳酸盐成岩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35
11
作者 黄思静 Hairuo Qing +5 位作者 胡作维 邹明亮 冯文立 王春梅 郜晓勇 王庆东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15-824,共10页
四川盆地东北部三叠系飞仙关组存在广泛的硫酸盐还原作用,同时地层中也存在锶含量异常高的成岩流体。研究表明: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TSR)和(或)细菌硫酸盐还原作用(BSR)造成的SO42-离子的消耗对成岩孔隙流体中SrSO4溶解度的改变是三叠... 四川盆地东北部三叠系飞仙关组存在广泛的硫酸盐还原作用,同时地层中也存在锶含量异常高的成岩流体。研究表明: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TSR)和(或)细菌硫酸盐还原作用(BSR)造成的SO42-离子的消耗对成岩孔隙流体中SrSO4溶解度的改变是三叠系中高Sr成岩流体的形成机制之一,该机制使得孔隙流体从白云石化作用和碳酸盐矿物的新生变形作用中获得的Sr在流体中以高浓度的Sr2+形式存在,并使之在流体中极度富集,这也是四川盆地东北部三叠系中大型和超大型天青石矿床的形成机制之一。H2S和CO2是硫酸盐还原作用的重要产物,不同温度条件下溶于水中的H2S和CO2,与不溶于水的气体分子之间的平衡反应H2S(aq)H2S(g)和CO2(aq)CO2(g)的平衡常数和吉布斯自由能增量计算表明,当温度从25℃升高至220℃时,两个反应的平衡常数分别大致从10增至240和从20增至500,两个反应的平衡常数都始终大于1,说明H2S和CO2更趋向于以气体形式存在,同时温度越高,系统中以气体形式存在的H2S和CO2会越多,溶解于水中的H2S和CO2会越少,因而在深埋藏的高温条件下,H2S和CO2对碳酸盐矿物的溶解能力可能相对很小。相对低温的成岩环境、高温流体的向上和侧向运移、构造抬升、富氧流体与含有H2S流体的混合以及金属硫化物的沉淀是提高含H2S和(或)CO2流体对碳酸盐矿物溶解能力的五个途径。因此,与较早成岩阶段相对浅埋藏环境的碳酸盐溶解作用有关的H2S和CO2流体可能与细菌硫酸盐还原作用(BSR)关系更为密切;断层或其它流体运移通道是高温含有H2S和CO2流体向上运移的基础条件,具有原生孔隙度和渗透率的礁、滩相高能沉积物也是流体发生侧向运移的先决条件;大幅度的构造抬升造成的地层温度降低是提高含H2S和(或)CO2地层流体对碳酸盐矿物溶解能力的重要因素,地壳抬升至近地表造成的古喀斯特作用也可以为H2S的氧化提供良好的地质环境。在有关的勘探中应注意:在断层等流体运移通道造成高温含H2S和CO2流体向上运移的条件下,与之有关的构造低点应该是主要的勘探目标;在燕山运动导致的地层抬升并导致深部热流体降温的条件下,与之有关的构造高点应该是主要的勘探目标,应分别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东北部 三叠系飞仙关组 富锶成岩流体 TSR与BSR H2S与C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倒退溶解模式的化学热力学基础——与H_2S有关的溶解介质及其与CO_2的对比 被引量:14
12
作者 黄思静 黄培培 +4 位作者 黄可可 佟宏鹏 张雪花 郇金来 刘丽红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共9页
以化学热力学中的吉布斯自由能增量为基础,计算了与H2S(g)/H2S(aq)/HS-/H+/S2-系统有关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同时根据方解石和白云石在酸性条件下的溶解过程,获得了这两种碳酸盐矿物溶解过程中地层中流体pH值与PCO2、地层压力和... 以化学热力学中的吉布斯自由能增量为基础,计算了与H2S(g)/H2S(aq)/HS-/H+/S2-系统有关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同时根据方解石和白云石在酸性条件下的溶解过程,获得了这两种碳酸盐矿物溶解过程中地层中流体pH值与PCO2、地层压力和埋藏深度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比了从地表到深埋藏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与CO2和H2S有关的酸性介质对流体[H+]贡献的差异性,以及对于碳酸盐溶解作用的差异性。计算结果表明:1)无论以CO2还是以H2S作为溶解介质,温度增加和(或)PCO2增加,都会造成方解石和白云石溶解所需要的[H+]增加,在深埋藏相对高温和高压条件下,高PCO2条件会使得碳酸盐矿物的溶解更加困难,如果[H+]受到缓冲,CO2的增加不仅不能造成碳酸盐矿物的溶解,反而会造成碳酸盐矿物的沉淀;2)无论在何种酸性介质中,碳酸盐矿物的倒退溶解模式在化学上都是成立的,低温的成岩环境,深部地层中高温流体的向上运移、构造抬升所造成的温度降低(-ΔT)都会提高H2S和(或)CO2流体(也包括其它酸性介质)对碳酸盐矿物溶解能力;3)在地表和近地表条件下(几百米深度范围内),在同时存在CO2和H2S的环境中,CO2对应酸的电离提供的[H+]略多于H2S对应酸的电离,与CO2有关的酸性流体对碳酸盐矿物溶解相对重要,而在深埋藏条件下、尤其是深度大于4000m的深埋藏地层中,H2S对应酸的电离提供的[H+]显著大于CO2,其对碳酸盐矿物的溶解更为重要,在存在硫酸盐还原作用的深埋藏地层中,碳酸盐的深部溶解作用会更为发育,这可能是川东北地区深埋藏条件下次生孔隙发育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退溶解模式 H2S和CO2 深部溶解作用 地层条件 碳酸盐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东部华蓥山三叠系海相碳酸盐岩对海水信息的保存性评估 被引量:16
13
作者 胡作维 黄思静 +2 位作者 黄可可 孙伟 龚业超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74-1382,共9页
海相碳酸盐成岩蚀变及其对海水信息保存程度的认识与评估在古海洋学和沉积地质学等学科领域研究中有着重要意义,尤其对于沉积地球化学和化学地层学等方面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笔者通过对四川东部华蓥山仰天窝剖面三叠系海相碳... 海相碳酸盐成岩蚀变及其对海水信息保存程度的认识与评估在古海洋学和沉积地质学等学科领域研究中有着重要意义,尤其对于沉积地球化学和化学地层学等方面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笔者通过对四川东部华蓥山仰天窝剖面三叠系海相碳酸盐岩样品的微观组构观察、阴极发光和微量元素等分析表明,大多数的样品保留了较好的原始沉积组构,具有极弱和弱的阴极发光强度、较低的Mn含量和较高的Sr含量,同时也具有较小的Mn/Sr值。只有6个样品被认为遭受了较大的成岩蚀变而对海水信息的保存程度较差,需要被剔除,而大多数的样品只遭受了较小的成岩蚀变作用,较好地保留了当时海水的信息,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当时的海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蚀变 碳酸盐 海相地层 三叠系 四川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东部华蓥山海相二叠/三叠系界线附近的锶同位素组成 被引量:12
14
作者 胡作维 黄思静 +2 位作者 刘丽红 佟宏鹏 贺艳祥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53-859,共7页
二叠/三叠系界线附近的地球化学记录在地球环境重大变革研究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锶同位素地层学的基本原理,本文对四川东部华蓥山海相二叠/三叠系界线附近碳酸盐岩样品进行显微组构观察、化学成分分析及其对同期海水代表性评估的基础... 二叠/三叠系界线附近的地球化学记录在地球环境重大变革研究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锶同位素地层学的基本原理,本文对四川东部华蓥山海相二叠/三叠系界线附近碳酸盐岩样品进行显微组构观察、化学成分分析及其对同期海水代表性评估的基础上,测试了这些样品的锶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这些样品的原始沉积组构保存较好、Sr含量较高,可以认为其只遭受过较低程度的成岩蚀变改造,并保留了较多的海水原始信息,锶同位素比值分布范围在0.707158~0.707334之间,与前人公布的同期海水值吻合较好,体现了全球地质事件对海水锶同位素组成控制的一致性。四川东部华蓥山二叠/三叠系界线附近较为系统的锶同位素演化研究,可望为我国南方海相二叠/三叠系界线附近化学地层学及其对比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系 三叠系 锶同位素地层学 华蓥山 四川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华蓥山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粘土层中粘土矿物的类型及成因 被引量:15
15
作者 胡作维 黄思静 +3 位作者 郜晓勇 詹红燕 王春梅 王庆东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74-379,共6页
对川东华蓥山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粘土层中的粘土矿物进行野外采样和室内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粘土矿物主要由规则混层伊利石-蒙脱石组成,其中1个样品可能含有少量不规则混层绿泥石-蒙脱石等粘土矿物。总地看来,该界线粘土层... 对川东华蓥山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粘土层中的粘土矿物进行野外采样和室内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粘土矿物主要由规则混层伊利石-蒙脱石组成,其中1个样品可能含有少量不规则混层绿泥石-蒙脱石等粘土矿物。总地看来,该界线粘土层中的规则混层伊利石-蒙脱石中伊利石层的含量自下而上呈现减少的趋势,平均含量约83%,所经历的最大古地温在125~150℃之间。这些粘土矿物的构成和特征与前人在华南其他地区相同层位取得的成果总体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显示了该粘土层成因的相同性及所具有的等时意义。不同地区粘土矿物构成的差异性(如高岭石的存在与含量)可能与二叠系/三叠系界线不整合的存在与否或间断时间有关,规则混层伊利石-蒙脱石的混层比则与埋藏历史和沉积—沉积期后的流体介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叠系/三叠系界线 粘土矿物 古地温 华蓥山 四川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海相地层烃源岩特征 被引量:33
16
作者 徐胜林 陈洪德 +3 位作者 陈安清 林良彪 李君文 杨俊斌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43-350,358,共9页
震旦纪至中三叠世四川盆地发育海相地层,共发育5套区域性烃源岩:上震旦统陡山沱组、下寒武统筇竹寺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都发育泥质岩烃源岩,中二叠统栖霞组和上二叠统吴家坪组则为泥质岩和碳酸盐岩2种类型的烃源岩。研究发现:陡山沱组... 震旦纪至中三叠世四川盆地发育海相地层,共发育5套区域性烃源岩:上震旦统陡山沱组、下寒武统筇竹寺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都发育泥质岩烃源岩,中二叠统栖霞组和上二叠统吴家坪组则为泥质岩和碳酸盐岩2种类型的烃源岩。研究发现:陡山沱组生烃中心位于重庆涪陵地区,筇竹寺组生烃中心位于成都-自贡地区,龙马溪组以万县地区和泸州-綦江地区为主要生烃中心,栖霞组具有成都-资阳、广元-仪陇、万县3个生烃中心,吴家坪组以万县-巫山地区为主要生烃中心;同时资料显示,盆地烃源岩总体热演化成熟度较高,成熟至过成熟阶段,其生烃强度主要由有机碳丰度和烃源岩厚度决定。二级层序海平面上升期有利于区域性烃源岩形成,沉积环境控制着烃源岩的岩石类型、有机质类型和有机质丰度,构造运动则影响着烃源岩发育范围和后期有机质成熟度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展布 控制因素 海相地层 四川盆地 油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包膜在深埋藏砂岩储层原生孔隙保存中的意义 被引量:15
17
作者 胡作维 李云 +2 位作者 黄思静 成欣怡 黄阳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40-648,共9页
埋藏条件下颗粒包膜对原生孔隙的保存机制是深埋藏砂岩储层原生孔隙演化的关键机制,但不同类型颗粒包膜的成因机制及其在深埋藏砂岩储层原生孔隙保存中的意义颇具争议。本文系统介绍了自生绿泥石包膜、微晶石英包膜和其它类型颗粒包膜... 埋藏条件下颗粒包膜对原生孔隙的保存机制是深埋藏砂岩储层原生孔隙演化的关键机制,但不同类型颗粒包膜的成因机制及其在深埋藏砂岩储层原生孔隙保存中的意义颇具争议。本文系统介绍了自生绿泥石包膜、微晶石英包膜和其它类型颗粒包膜的基本特征、成因机制及其对深埋藏砂岩储层质量的影响。目前,自生绿泥石包膜和微晶石英包膜对深埋藏砂岩储层原生孔隙的良好保存作用已经越来越被接受和认同,但自生伊利石、混层粘土、沥青和蛋白石等其它碎屑颗粒包膜的原生孔隙保存作用仍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对不同类型颗粒包膜本质的模糊认识是当前开展深入研究的现实瓶颈,尤其需要加深对深埋藏储层砂岩原生孔隙保存过程中颗粒包膜形成和演化的理解,以提高油气勘探中钻前储层质量预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储层 颗粒包膜 原生孔隙 储层质量 成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岩中方解石胶结物的阴极发光环带与微量元素构成的关系——以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为例 被引量:32
18
作者 刘丽红 黄思静 +3 位作者 王春连 黄可可 佟宏鹏 钟倩倩 《海相油气地质》 2010年第1期55-60,共6页
对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中方解石胶结物的阴极发光性和微量元素构成研究发现,一些与大气水成岩环境有关的方解石胶结物显示出亮、暗相间阴极发光环带,微量元素含量与阴极发光环带之间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亮带具有较高的Mn、Fe含量,暗... 对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中方解石胶结物的阴极发光性和微量元素构成研究发现,一些与大气水成岩环境有关的方解石胶结物显示出亮、暗相间阴极发光环带,微量元素含量与阴极发光环带之间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亮带具有较高的Mn、Fe含量,暗带则具有较高的Sr、Na含量,显示方解石胶结过程中大气水作用强度的变化。这些碳酸盐矿物的阴极发光环带受元素构成变化控制,并反映成岩流体中元素含量的变化和/或结晶速率的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大气水环境相对开放的成岩条件有关。相对晚期的环带发光较亮,并具有较高的Mn和较低的Sr、Na含量,显示与加里东—海西期构造运动有关的古岩溶过程中大气水作用逐渐加强的总体成岩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奥陶系 微量元素 碳酸盐岩胶结物 成岩作用 成岩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地区华蓥山海相三叠系不同类型岩石对海水信息的保存性评估 被引量:3
19
作者 胡作维 黄思静 +2 位作者 魏文文 刘辉伦 刘涛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8-214,共7页
通过对川东地区华蓥山海相三叠系不同岩石类型样品的微观组构、阴极发光和微量元素等分析表明:川东地区华蓥山海相三叠系不同的岩石类型样品具有不同的抵抗成岩蚀变能力,其对海水信息的保存程度也不一致;钙质泥岩所记录的有关信息已基... 通过对川东地区华蓥山海相三叠系不同岩石类型样品的微观组构、阴极发光和微量元素等分析表明:川东地区华蓥山海相三叠系不同的岩石类型样品具有不同的抵抗成岩蚀变能力,其对海水信息的保存程度也不一致;钙质泥岩所记录的有关信息已基本不能代表海水,多数微晶灰岩所记录的有关信息可以较好地代表海水,而粉晶白云岩只有部分样品可以代表海水的信息,同时传统上被认为更容易遭受成岩蚀变的颗粒灰岩反而出现低Mn、高Sr和弱阴极发光等特征,其可能与早期海水胶结作用或者深埋藏条件下封闭海源流体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信息 碳酸盐 成岩蚀变 三叠系 川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地区三叠系飞仙关组白云化流体的Ca/Mg值估算 被引量:2
20
作者 胡作维 黄思静 +3 位作者 李志明 郇金来 张文涛 梁瑞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0-118,共9页
作为川东北地区三叠系飞仙关组天然气气藏最重要储集岩的粒屑白云岩和结晶白云岩的成因始终是沉积和石油地质学家高度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在总结川东北地区三叠系飞仙关组不同类型白云岩形成温度的基础上,通过已有的白云化流体Ca/Mg值... 作为川东北地区三叠系飞仙关组天然气气藏最重要储集岩的粒屑白云岩和结晶白云岩的成因始终是沉积和石油地质学家高度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在总结川东北地区三叠系飞仙关组不同类型白云岩形成温度的基础上,通过已有的白云化流体Ca/Mg值和温度之间关系式获得了川东北地区三叠系飞仙关组白云化流体的Ca/Mg值的主要分布范围。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白云岩对应的白云化流体具有不同的Ca/Mg值,同时证实了三叠纪海水或与之有关的海源流体、三叠纪海水与大气淡水混合流体的Ca/Mg值都符合在40~130℃区间、甚至更高温度下白云化(白云石沉淀)作用的要求,微晶白云岩和具原始结构的粒屑白云岩可能与地表—近地表的低温、小Ca/Mg值混合流体中相对快速的白云石沉淀作用有关,并形成了相对细的他形白云石;结晶白云岩(包括结构类似的过渡岩石类型、白云石胶结物)可能与埋藏的高温、大Ca/Mg值三叠纪海水或与之有关的海源流体中相对缓慢的白云石沉淀作用有关,并形成了相对粗的自形白云石。白云化流体的Ca/Mg值估算,可望为川东北地区三叠系飞仙关组优质储层白云岩的成因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 Mg值 白云化流体 飞仙关组 三叠系 川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