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7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洛阳-伊川地区三叠系致密砂岩油气藏地质特征 被引量:10
1
作者 杜建波 田景春 +1 位作者 胡俊卿 曹建康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4-178,共5页
通过对洛阳-伊川地区三叠系基本石油地质条件的分析,认为三叠纪洛阳-伊川地区与鄂尔多斯盆地处于同一大型坳陷型湖盆,生储盖架构相似,烃源岩发育、厚度大、横向展布稳定、储层致密,且三叠系油气显示丰富,具致密砂岩油气藏形成的地质条... 通过对洛阳-伊川地区三叠系基本石油地质条件的分析,认为三叠纪洛阳-伊川地区与鄂尔多斯盆地处于同一大型坳陷型湖盆,生储盖架构相似,烃源岩发育、厚度大、横向展布稳定、储层致密,且三叠系油气显示丰富,具致密砂岩油气藏形成的地质条件。结合对屯1井上三叠统椿树腰组工业天然气流分析,进一步明确了洛阳-伊川地区三叠系油气藏为具有低孔渗性、地层压力异常、油气呈"上油下气"倒置关系等特征的先成型致密砂岩油气藏,从而指出三叠系为洛阳-伊川地区下一步油气勘探的主攻层系,致密砂岩油气藏是该区勘探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屯1井 致密砂岩 油气藏 三叠系 洛阳-伊川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南缘河坝MVT铅锌矿与古油气藏的成生关系 被引量:29
2
作者 王国芝 刘树根 +2 位作者 陈翠华 王东 孙玮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7-116,共10页
MVT铅锌矿与(古)油气藏在空间上的密切共生/伴生关系,说明成矿与成藏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四川盆地东南缘的河坝铅锌矿产于震旦系灯影组古油气藏中,虽然二者在空间上密切共生,但铅锌矿的规模远较古油气藏的规模小。形成铅锌矿的流体具... MVT铅锌矿与(古)油气藏在空间上的密切共生/伴生关系,说明成矿与成藏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四川盆地东南缘的河坝铅锌矿产于震旦系灯影组古油气藏中,虽然二者在空间上密切共生,但铅锌矿的规模远较古油气藏的规模小。形成铅锌矿的流体具有较高的盐度(w(NaCl)=21.33%~23.83%)并富含有机质,成矿流体的峰温为122~134℃。与闪锌矿共生萤石的Rb-Sr和Sm-Nd同位素年龄显示成矿发生于128~130Ma。研究区的古油气藏先后经历了多期成藏与破坏。奥陶纪—中志留世时期第一次成藏,加里东期末被破坏;二叠纪—中三叠世时期二次生烃形成油藏,晚三叠世—侏罗纪时期随着埋藏深度增加,石油发生热裂解形成古气藏,燕山期古气藏被破坏。铅锌矿的成矿仅与石油的热裂解和古气藏的破坏密切相关。石油热裂解形成硫化氢,热裂解过程中的超压使硫化氢溶于水为铅锌矿成矿提供硫源,构造隆升造成古气藏破坏,含硫化氢的油田卤水与成矿流体混合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VT铅锌矿 油气藏 成矿-成藏耦合 灯影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廊固凹陷古近系隐蔽油气藏形成条件及成藏规律 被引量:22
3
作者 黄婷婷 周文 +1 位作者 傅恒 宋荣彩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1-56,共6页
隐蔽油气藏是廊固凹陷重要的勘探方向。该区古近系隐蔽油气藏的分布范围广,纵向上含油层系多,主要发育岩性尖灭、岩性透镜体等岩性油气藏,以及构造岩性、地层岩性复合型油气藏。该文立于层序地层学的成果分析了全区隐蔽油气藏的形成条件... 隐蔽油气藏是廊固凹陷重要的勘探方向。该区古近系隐蔽油气藏的分布范围广,纵向上含油层系多,主要发育岩性尖灭、岩性透镜体等岩性油气藏,以及构造岩性、地层岩性复合型油气藏。该文立于层序地层学的成果分析了全区隐蔽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并按构造带分析了主要的成藏规律:陡坡带是形成上倾尖灭岩性油藏的的有利部位,并发育构造岩性复合型油气藏;洼槽带的生储条件较好,是岩性透镜体油气藏发育的最有利部位;缓坡带受断层控制,主要形成断块-岩性型油藏,在构造主体和沿主要油源断层纵向形成复式聚集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廊固凹陷 隐蔽油气藏 层序地层学 形成条件 成藏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热液碎屑岩储层:证据、矿物组合及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15
4
作者 时志强 王毅 +1 位作者 金鑫 肖凯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03-913,共11页
根据岩心观察、扫描电镜、能谱分析、显微薄片观察及流体包裹体测温显示的岩石宏观与微观特征、矿物组合、自生矿物形成温度等,认为塔里木盆地存在热液碎屑岩储层。热液碎屑岩岩石学证据主要体现在塔中地区中1井志留系柯坪塔格组碎屑岩... 根据岩心观察、扫描电镜、能谱分析、显微薄片观察及流体包裹体测温显示的岩石宏观与微观特征、矿物组合、自生矿物形成温度等,认为塔里木盆地存在热液碎屑岩储层。热液碎屑岩岩石学证据主要体现在塔中地区中1井志留系柯坪塔格组碎屑岩中发育的基性侵入岩夹层、热液角砾岩、热炙烤现象及热液溶蚀孔洞等;在塔里木盆地中部的塔中地区和顺托果勒地区柯坪塔格组可识别出3种热液矿物组合。综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热液的侵入主要发生于二叠纪,造成储集岩孔隙流体离子环境紊乱,溶解作用的发生促进了次生孔隙发育,并沉淀了热液矿物,总体上改善了碎屑岩储层,是塔里木盆地柯坪塔格组碎屑岩储层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热液侵入对已形成的古油藏产生破坏作用,并在志留系沥青砂岩生成过程中产生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液 矿物组合 次生孔隙 碎屑岩储层 志留系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扬子区海相地层层序样式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8
5
作者 周雁 陈洪德 +3 位作者 王成善 王正元 梁西文 文可东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6-30,共5页
通过对中扬子区层序样式基本类型和特点的研究 ,认为该区存在 T型、H型和 TH型三种基本样式 ,它们的层序特点不同 ,沉积特征有异 ,成因模式有别。从沉积学角度探讨了成藏条件 ,认为层序样式对成藏条件具有重要影响。在克拉通沉积区 ,烃... 通过对中扬子区层序样式基本类型和特点的研究 ,认为该区存在 T型、H型和 TH型三种基本样式 ,它们的层序特点不同 ,沉积特征有异 ,成因模式有别。从沉积学角度探讨了成藏条件 ,认为层序样式对成藏条件具有重要影响。在克拉通沉积区 ,烃源岩主要位于 H型层序样式的 TST;储集岩主要与 H型层序样式的 HST有关 ;良好盖层主要与 H型层序样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层序样式 海相沉积 油气勘探 扬子板块 烃源岩 成藏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性油气藏储层非均质性成因模式——以鄂尔多斯盆地榆林—米脂地区盒8段为例 被引量:7
6
作者 陈安清 陈洪德 +4 位作者 林良彪 侯中健 向芳 徐胜林 王峻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23,112,共5页
储层的非均质性是影响岩性油气藏勘探开发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分析鄂尔多斯盆地榆林—米脂地区的基准面旋回层序叠加样式与砂体成因、储层物性特征和成岩相组合特征,识别出3种类型的基准面旋回叠加样式,不同位置和不同沉积体系中... 储层的非均质性是影响岩性油气藏勘探开发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分析鄂尔多斯盆地榆林—米脂地区的基准面旋回层序叠加样式与砂体成因、储层物性特征和成岩相组合特征,识别出3种类型的基准面旋回叠加样式,不同位置和不同沉积体系中发育不同的基准面旋回叠加样式;主要分为压实、压实—胶结和胶结—溶蚀3种成岩相组合;建立了物性向上变化不大、物性向上变差、物性向上变好、物性向上变差后复变好、物性向上变好后复变差和物性变化复杂6种储层非均质性成因模式。基准面旋回变化和成岩作用是岩性油气藏非均质性的主要控制因素。在中期基准面旋回早期,充填在层序界面之上的进积—加积型的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以发育物性向上变化不大、物性向上变差和物性向上变差后复变好3种成因的非均质性储层为主,非均质性相对较弱,为最有利的储层发育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 非均质性 成因模式 基准面旋回 成岩相 盒8段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北—塔中地区三叠系层序地层及岩性油气藏特征 被引量:5
7
作者 祝贺 刘家铎 +3 位作者 田景春 孟万斌 曾海燕 杨永剑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2-166,共5页
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结合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分析,在塔北—塔中地区三叠系识别出5个层序界面,将三叠系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塔北—塔中地区三叠系的层序地层格架,并对地层格架中的沉积充填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三叠系... 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结合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分析,在塔北—塔中地区三叠系识别出5个层序界面,将三叠系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塔北—塔中地区三叠系的层序地层格架,并对地层格架中的沉积充填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三叠系属于内陆坳陷盆地在聚敛期沉积的一套地层,发育3类沉积体系,从盆地边缘向盆地内部依次为(扇)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半深湖、深湖相。研究区发育4种储集砂体,单独或配合发育可形成砂体上倾尖灭、砂岩透镜体、(水下)分流河道等多种圈闭,是寻找三叠系岩性油气藏的理想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三叠系 界面类型 层序地层 储集砂体 岩性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北部元坝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四段古岩溶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18
8
作者 马治鸾 陈洪德 +4 位作者 钟怡江 林良彪 李洁 王琦 龙宇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77-585,共9页
四川盆地东北部元坝地区雷口坡组四段中的油气突破显示了其重要的油气地质意义。通过对野外露头、岩心、薄片、阴极发光、钻井、录井、测井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发育地表残积相、洞穴垮塌堆积相、地下暗河搬运充填相、基岩... 四川盆地东北部元坝地区雷口坡组四段中的油气突破显示了其重要的油气地质意义。通过对野外露头、岩心、薄片、阴极发光、钻井、录井、测井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发育地表残积相、洞穴垮塌堆积相、地下暗河搬运充填相、基岩溶蚀破裂相、基岩溶蚀相和基岩溶蚀交代相6种岩溶相类型。根据不同岩溶带的水动力作用特征,由上而下将其分为地表岩溶带、垂直渗流带、水平潜流带和深部岩溶带。以上部地层印模法为主并结合雷口坡组的残余地层分布、风化壳厚度发育情况恢复古岩溶地貌,进一步刻画元坝地区的微地貌情况,认为岩溶斜坡为最有利的储层发育地貌单元,其中以中上斜坡更优,岩溶残丘为最有利的储层发育微地貌单元。古岩溶对雷口坡组四段储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利储层的平面和纵向发育、分布受古岩溶作用特征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东北部 雷口坡组四段 古岩溶 油气地质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筹法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尹帅 单钰铭 +3 位作者 周文 李瑞彪 何丹 郑莲慧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40-645,共6页
基于我国油气资源储量增长缓慢、油气田开发中各项工程或工作繁复的现状,经验或传统管理方法往往难以胜任,应积极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加强管理。提出了将统筹图和时间参数计算相结合应用到油气田开发中的方法,将油气田开发中的主要4个阶... 基于我国油气资源储量增长缓慢、油气田开发中各项工程或工作繁复的现状,经验或传统管理方法往往难以胜任,应积极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加强管理。提出了将统筹图和时间参数计算相结合应用到油气田开发中的方法,将油气田开发中的主要4个阶段(油气藏评价阶段、开发方案制定阶段、产能建设阶段、开发调整与提高采收率阶段)分别作出主要单元统筹图,探讨了时间参数计算方法。结果表明,按照该方法进行资源分配和进度安排,将经验科学化、可视化、量化,避免了工程开发的滞后,同时可以提高开发效率、降低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筹法 油气田开发 统筹图 时间参数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北-塔中地区三叠纪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4
10
作者 祝贺 刘家铎 +2 位作者 田景春 孟万斌 杨永剑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3-186,共4页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塔北-塔中地区钻井、测井资料综合分析及岩心观察,结合测井相和地震相特征,识别出三叠系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及湖泊3种沉积类型。沉积相带的展布格局总体表现为从湖盆边缘向中心依次为: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塔北-塔中地区钻井、测井资料综合分析及岩心观察,结合测井相和地震相特征,识别出三叠系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及湖泊3种沉积类型。沉积相带的展布格局总体表现为从湖盆边缘向中心依次为: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沼泽—半深湖及深湖相。在研究和地层对比的基础上,对塔北-塔中地区三叠系岩相古地理时空演化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表明:三叠纪沉积环境经过多次湖侵、湖退的旋回变迁,古地理格局的演化与分布在不同时期既有继承性又有差异性。阿瓦提-满加尔凹陷在中晚三叠世具有较好的油气生成条件,但缺乏油气汇聚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条件。储层分布受沉积相控制,生储盖组合属典型的自生自储型。三叠系有利岩相过渡带是今后油气勘探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叠纪 岩相古地理 时空演化 塔北-塔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西区块延8段成岩相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9
11
作者 吕孝威 王少飞 +3 位作者 万友利 朱志良 韩翀 朱莎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8,118,共9页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采用扫描电镜等技术,结合测井录井资料,分析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西区块中生界延安组延8段储层砂体成岩相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结果表明:延8段砂体储层为致密低渗透砂岩储层,优质储层主要发育在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采用扫描电镜等技术,结合测井录井资料,分析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西区块中生界延安组延8段储层砂体成岩相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结果表明:延8段砂体储层为致密低渗透砂岩储层,优质储层主要发育在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微相中,识别4种成岩相,即强烈压实致密相、胶结致密相、弱压实弱胶结相及强烈溶蚀相,其中弱压实弱胶结相和强烈溶蚀相中发育优质储层;研究区南部刚性颗粒含量高、黏土环边发育的层段主要呈弱压实弱胶结特征,能够保留较高的孔隙度;受埋藏期成岩酸性水及表生期大气淡水溶蚀强烈层段发育大量的次生孔隙,同时早成岩期压实作用较弱的砂体能够保存更多的剩余原生孔,为后期酸性水及大气淡水溶蚀提供良好的地层水输导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相特征 油气地质意义 延8段 麻黄山西区块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地区顺9井区柯坪塔格组黏土膜成因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万友利 张哨楠 +2 位作者 古娜 丁晓琪 孟祥豪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5-73,127-128,共9页
为寻觅致密砂岩储层中发育的优质储层提供理论依据,分析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资料、结合压汞及物性资料.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塔中顺9井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沥青砂岩中发育的黏土矿物薄膜形成于成岩早期(同生成岩期),以自生式为主,含少... 为寻觅致密砂岩储层中发育的优质储层提供理论依据,分析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资料、结合压汞及物性资料.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塔中顺9井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沥青砂岩中发育的黏土矿物薄膜形成于成岩早期(同生成岩期),以自生式为主,含少量原生式黏土膜;黏土膜的发育与分布受到沉积作用、成岩环境及成岩温压系统的共同控制,早成岩期(同生期)发育的黏土膜在中—低压实强度下对储层的孔隙保护具有一定的建设性作用,因其占据一定的孔喉空间,又降低储层的渗透率,随着埋深增大,黏土膜矿物成分也逐渐向伊利石转化并分布在孔隙中,伊利石赋存状态也由蜂窝状变为毛发状、丝网状及搭桥状,分割甚至堵塞孔隙,使得储层砂体渗透率大幅度降低;沉积环境中的沉积微相对黏土膜发育与分布的控制体现在中—下临滨微相中黏土膜较为常见,而在上临滨—前临滨微相中,因水体的淘洗降低储层砂体中的泥质含量,黏土膜不发育,储层砂体中的黏土膜含量制约储层质量,发育黏土膜的井段储层孔隙度大于不发育黏土膜的井段,黏土膜含量在0.5%~5.0%井段的储层孔隙度要好于黏土膜含量超过5.0%井段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膜 原生式 自生式 储层砂体 柯坪塔格组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开发地质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70
13
作者 鲁新便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5期508-512,共5页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为岩溶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油藏类型十分特殊。有利的油气储层主要分布在奥陶系风化面以下0~120m范围内,油藏开发地质特征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和严重的非均质性。通过对该油藏开发特征的分析和认识,指出了该油藏目前开...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为岩溶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油藏类型十分特殊。有利的油气储层主要分布在奥陶系风化面以下0~120m范围内,油藏开发地质特征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和严重的非均质性。通过对该油藏开发特征的分析和认识,指出了该油藏目前开发研究中的若干问题。与此同时,对此类油藏开发研究中一些理论概念和相关认识诸如岩溶缝洞系统的概念、储层非均质性、双重介质的界定、储层随机建模以及开发动态研究的重要性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陶系 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 开发地质 塔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石南油田油气藏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伍新和 伊海生 王成善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24-27,183,共4页
位于准噶尔盆地腹部的石南油田 ,四面分别与玛湖凹陷、盆 1井西凹陷和石南凹陷相邻 ,其石油地质储量超过 1× 10 8t。石南凹陷二叠系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低、类型差、生烃量小 ;盆 1井西凹陷二叠系烃源岩有机质从成熟—过成熟均有分... 位于准噶尔盆地腹部的石南油田 ,四面分别与玛湖凹陷、盆 1井西凹陷和石南凹陷相邻 ,其石油地质储量超过 1× 10 8t。石南凹陷二叠系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低、类型差、生烃量小 ;盆 1井西凹陷二叠系烃源岩有机质从成熟—过成熟均有分布、有机质类型好、生烃量巨大 ,玛湖凹陷烃源岩与盆 1井西凹陷烃源岩石油地质特征相似 ,但因其中生界构造特征而被排除。文章运用有机地球化学方法 ,分析并类比了烃源岩和原油中C2 0 、C2 1、C2 3 三环二萜烷和甾烷等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 ,确定 :①石南油田油气主要来源于盆 1井西凹陷二叠系风城组和下乌尔禾组烃源岩 ;②油气运移的通道主要是断层和不整合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二叠系 生烃量 地球化学特征 准噶尔盆地 油气藏 有机地球化学 油田 凹陷 两期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地质特征分析成都主城区在地震中的安全性——以汶川大地震为例
15
作者 陈杨 刘树根 +5 位作者 倪师军 曹俊兴 邓斌 钟勇 孙玮 李智武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11-1026,共16页
汶川M_S 8.0大地震发生后,关于成都市主城区安全性的讨论一度十分激烈。本文从成都市及周边的基本地质构造和沉积特征入手,讨论成都市主城区在地震中的安全性问题。经过分析认为:川西坳陷刚性稳定的岩石圈结构决定了成都平原不会发生破... 汶川M_S 8.0大地震发生后,关于成都市主城区安全性的讨论一度十分激烈。本文从成都市及周边的基本地质构造和沉积特征入手,讨论成都市主城区在地震中的安全性问题。经过分析认为:川西坳陷刚性稳定的岩石圈结构决定了成都平原不会发生破坏性的大地震;成都平原沉积盖层厚度大、质量佳、分布适宜决定了龙门山发生的地震不会对成都主城区造成巨大破坏。因此,面对天然地震,成都市主城区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成都市主城区 龙门山 地质构造 沉积特征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奥陶统五峰组海底麻坑沉积的首次识别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时志强 彭深远 赵子腾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5-268,共14页
尽管海底麻坑普遍发育在现代海洋的多种环境,但关于深时、特别是古生代麻坑沉积的研究却极为罕见,研究者对其特征、成因、鉴别标志所知甚少。本次研究在重庆石柱地区柑子坪及歇步头剖面识别了发育在上奥陶统五峰组暗色细粒岩中的海底麻... 尽管海底麻坑普遍发育在现代海洋的多种环境,但关于深时、特别是古生代麻坑沉积的研究却极为罕见,研究者对其特征、成因、鉴别标志所知甚少。本次研究在重庆石柱地区柑子坪及歇步头剖面识别了发育在上奥陶统五峰组暗色细粒岩中的海底麻坑沉积,在野外观察、采样的基础上,利用显微薄片及扫描电镜观察了其微观特征,并测试了麻坑与围岩的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研究显示麻坑沉积总体呈楔状或顶平底凹的透镜状,麻坑内岩层紊乱并发育上拱的岩层,被硅质脉分割的角砾普遍发育,麻坑沉积中常见重晶石、沥青及赤铁矿,主量及稀土元素测试结果显示麻坑的形成可能与热液及冷泉无关,推测五峰组自生的低熟油气是麻坑形成的基础。总结认为深时麻坑的识别标志有:地震剖面的负地形形态、碳同位素负偏明显的不规则形态的碳酸盐岩岩体、楔状或透镜状宏观形态、麻坑内杂乱的沉积填充、局部地层的上拱形态及古生物化石显示的沉积间断或时序混乱等。五峰组海底麻坑沉积具岩石学、地层学、古环境及油气地质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麻坑 细粒岩 五峰组 奥陶系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二叠系层序界面类型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19
17
作者 王峰 陈洪德 +3 位作者 赵俊兴 陈安清 苏中堂 李洁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1年第1期6-12,共7页
在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二叠系地层中识别出不整合面、渣状层、古喀斯特作用面、冲刷侵蚀面、岩性与岩相转换面、超覆面、最大海泛面等层序界面。在详细讨论各类型界面特征的基础上,将其成因划分为构造运动造山侵蚀不整合界面、升隆侵... 在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二叠系地层中识别出不整合面、渣状层、古喀斯特作用面、冲刷侵蚀面、岩性与岩相转换面、超覆面、最大海泛面等层序界面。在详细讨论各类型界面特征的基础上,将其成因划分为构造运动造山侵蚀不整合界面、升隆侵蚀不整合界面、海侵上超层序不整合界面、暴露不整合界面4种类型。层序界面不仅是层序划分的关键,同时也具有重要的油气地质意义。层序界面是盆地盆地构造演化的物质响应,同时也是形成优质储集空间和油气运聚通道的重要地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界面 油气地质意义 寒武系-二叠系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北前陆双鱼石地区砂箱物理模拟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连进 黄家强 +6 位作者 罗强 何宇 于豪 杨荣军 梁霄 周政 邓宾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6-166,共11页
基于川西北前陆双鱼石地区地震构造解释和砂箱物理模拟实验等,揭示川西北前陆盆地构造变形特征、过程与形成演化机制。标准模型、标准地层模型和断坪-断坡结构模型物理模拟实验揭示出川西北双鱼石地区具有双重构造扩展变形特征,受底部... 基于川西北前陆双鱼石地区地震构造解释和砂箱物理模拟实验等,揭示川西北前陆盆地构造变形特征、过程与形成演化机制。标准模型、标准地层模型和断坪-断坡结构模型物理模拟实验揭示出川西北双鱼石地区具有双重构造扩展变形特征,受底部滑脱层系和断坡结构带联合控制,其深部物质变形形成典型冲起构造。断坡结构带对上覆下古生界构造变形及其断裂发育具有重要控制作用,部分断裂体系易于形成高效的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源岩-古生界储层“源-储”输导体系。前陆扩展变形带逆断层与相关冲起构造易于形成深部隐伏的双重构造,前陆盆地隐伏构造由新生代晚期构造扩展变形形成,但其构造变形相对较弱,因而具有较佳的晚期油气保存富集条件。“自然界原型到实验模型”的砂箱物理模拟为解译前陆盆地演化过程及其油气富集等提供了独立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箱物理模拟 断坡结构 双鱼石地区 川西北前陆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仓山震旦系灯影组流体充注特征及油气成藏过程 被引量:2
19
作者 邓宾 田腾振 +7 位作者 李泽奇 吴娟 李文正 鲁鹏达 姜华 曹涛 孙玮 刘树根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8-111,共14页
随着深层—超深层海相油气的勘探新发现,四川盆地北缘米仓山区域海相碳酸盐岩因具备优质的烃源岩条件被广泛关注,但其复杂的成藏、改造和调整过程尚未明确。文章使用扫描电镜、流体包裹体、U—Pb年代学等手段,聚焦米仓山震旦系灯影组成... 随着深层—超深层海相油气的勘探新发现,四川盆地北缘米仓山区域海相碳酸盐岩因具备优质的烃源岩条件被广泛关注,但其复杂的成藏、改造和调整过程尚未明确。文章使用扫描电镜、流体包裹体、U—Pb年代学等手段,聚焦米仓山震旦系灯影组成藏流体活动和沥青特征,揭示其多期成藏改造与调整过程。米仓山灯影组储层普遍发育纤维状—细晶白云石(486Ma±5Ma)→中—粗晶白云石(413Ma±5Ma)→鞍状白云石(268Ma±8Ma)→石英/萤石/铅锌矿(205Ma±10Ma)→沥青(123Ma±4Ma)5期流体活动过程;储层溶蚀孔洞普遍形成团块状、环边状原位沥青和角砾状、破碎状异位沥青。空间对比揭示,米仓山古隆起—山前带—前陆盆地总体体现出沥青丰度减少、原位沥青相对增加、异位沥青相对减少的特征;结合矿物充填序列表明,上寒武统—志留系细晶白云石、中—粗晶白云石主要富含低成熟度有机烃包裹体,中—上二叠统鞍形白云石和上三叠统石英等矿物捕获包裹体成熟度相对较高。综上所述,沥青和包裹体特征显示米仓山古隆起和山前带在二叠纪—侏罗纪先后成为古油气聚集中心(即生气中心和储气中心),晚期构造变形使原生古油藏破坏,油气运聚中心转移至前陆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仓山 灯影组 原位沥青 异位沥青 烃类包裹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山活动影响下的碱湖优质烃源岩成因及其对页岩油气勘探和开发的启示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李长志 郭佩 +1 位作者 柯先启 马妍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23-1434,共12页
为明确火山活动控制陆相含油气盆地优质烃源岩发育的作用机制,对古今火山、碱湖以及优质烃源岩这三者的相互联系进行广泛的文献调研,认为碱湖是联系火山活动与优质烃源岩发育的中间场所。火山活动喷发的CO2进入热液、地下水或河流中,加... 为明确火山活动控制陆相含油气盆地优质烃源岩发育的作用机制,对古今火山、碱湖以及优质烃源岩这三者的相互联系进行广泛的文献调研,认为碱湖是联系火山活动与优质烃源岩发育的中间场所。火山活动喷发的CO2进入热液、地下水或河流中,加速硅酸盐水解,产生大量HCO3-,输入湖泊中导致水体pH值升高,形成碱湖。而碱湖中高pH值可以活化Mo、磷酸盐和硅酸盐等多种营养元素和化合物,提高水体的初级生产力;同时也可以使硅质在水体中的溶解度呈指数增大,这种溶解的硅质在有机质初始降解等pH值降低过程中易发生沉淀,形成硅质保护层,避免有机质的进一步降解。由此提出火山活动-碱湖-优质烃源岩的成因链模式,该模式形成的页岩油气储集层微晶白云石等矿物含量高,凝灰物质易发生蒙脱石—沸石—钾长石—钠长石转变,可以有效增加页岩油气储集层的脆性和微孔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级生产力 硅化 优质烃源岩 火山活动 碱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