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对环境的指示意义——以濠河为例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勇 李海燕 赵应权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18-925,共8页
为了研究河流沉积物粒度对区域气候变化的指示作用,对濠河中游、下游、濠河入淮河口3个典型河床沉积物剖面及石英尾砂的粒度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3个沉积物剖面按粒度的变化特征均可分成四层,第一层沉积物以细粉砂为主,第二、三、四层... 为了研究河流沉积物粒度对区域气候变化的指示作用,对濠河中游、下游、濠河入淮河口3个典型河床沉积物剖面及石英尾砂的粒度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3个沉积物剖面按粒度的变化特征均可分成四层,第一层沉积物以细粉砂为主,第二、三、四层以粗粉砂为主,其中第二、三、四层沉积物的粒度频率分布曲线与石英尾砂非常相似,说明大量石英尾砂排入濠河后,沉积物粒度特征由石英尾砂控制。在近30年中,濠河沉积物的粒度随河水动力的变化而出现波动,这种波动与降雨量的年际变化、洪水的发生等自然因素有关,沉积物平均粒径的峰值与降雨量大或洪水发生的年份存在对应关系。濠河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具有濠河流域气候干湿变化的指示意义:粒径粗指示降雨量较多的湿润气候,粒径细指示降雨量较少的干旱气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尾砂 沉积物 粒度 环境变化 濠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沉积盆地分类与油气成因的新观点 被引量:3
2
作者 马龙 陈洪德 +2 位作者 张景廉 石兰亭 卫平生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89-392,共4页
以一种新的视角对沉积盆地的分类进行了评论,提出了一些新的分类方法和3类生成模型:李德生模型、滕吉文模型和沃里沃夫斯基-萨尔基索夫模型。对沃里沃夫斯基-萨尔基索夫模型的研究表明,油气的生成与聚集多与盆地中地壳低速高导层有关,... 以一种新的视角对沉积盆地的分类进行了评论,提出了一些新的分类方法和3类生成模型:李德生模型、滕吉文模型和沃里沃夫斯基-萨尔基索夫模型。对沃里沃夫斯基-萨尔基索夫模型的研究表明,油气的生成与聚集多与盆地中地壳低速高导层有关,要特别重视与强调中地壳低速高导层对油气生成的影响,这应是未来油气勘探的一个准则。目前的地震技术为深层油气勘探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未来中国的油气前景将会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盆地 分类 形成 机理 低速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中饶阳凹陷大王庄地区古近系沉积演化特征与储盖组合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石兰亭 杨勤林 +2 位作者 易定红 田光荣 邸俊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132-136,共5页
冀中饶阳凹陷大王庄地区古近系属断陷湖盆演化阶段,分为断陷分割期、断陷扩张期和断陷萎缩期3个时期,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和曲流河3类沉积体系。在等时地层格架内,分析了该地区沉积演化特征和储盖组合的分布及时空展布规律,指出该... 冀中饶阳凹陷大王庄地区古近系属断陷湖盆演化阶段,分为断陷分割期、断陷扩张期和断陷萎缩期3个时期,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和曲流河3类沉积体系。在等时地层格架内,分析了该地区沉积演化特征和储盖组合的分布及时空展布规律,指出该区古近系主要发育沙三段、沙二段、沙一段和东营组4套储盖组合,其中沙一段储盖组合为最有利的含油储盖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饶阳凹陷 古近系 沉积演化 沙一段 储盖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第四系生物成因气质疑 被引量:11
4
作者 马龙 陈洪德 +2 位作者 张景廉 石兰亭 卫平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0-256,共7页
柴达木盆地东部三湖地区第四系泥岩有机质丰度低、厚度小,且乙酸含量低,其有机地球化学特征不利于天然气的生成。以7个实例证实,碳同位素判据无法确认一些天然气的成因。以5个实验结果证实,费-托合成反应同样可产生碳同位素分馏效应,对... 柴达木盆地东部三湖地区第四系泥岩有机质丰度低、厚度小,且乙酸含量低,其有机地球化学特征不利于天然气的生成。以7个实例证实,碳同位素判据无法确认一些天然气的成因。以5个实验结果证实,费-托合成反应同样可产生碳同位素分馏效应,对于区分生物成因气与非生物成因气,碳同位素不是可靠的判据。过柴达木盆地的2条地学断面和大地电磁测深证实,柴达木盆地深部上地幔上隆,并有3条超壳深大断裂,中地壳内有低速-高导层,富含CO2(或CO)及H2,又有金属催化元素,在中地壳恰当的温度、压力条件下,可发生费-托反应合成烃类。因此,柴达木盆地第四系下部可能有非生物成因天然气,天然气勘探前景将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成因气 碳同位素 分馏作用 费-托反应 第四系 柴迭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石油运聚规律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姚泾利 王克 +1 位作者 宋江海 庞锦莲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7年第3期32-37,共6页
在分析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烃源岩、储集层特征、运移动力学特征和运移通道特征等成藏主控因素的基础上,总结了延长组低渗储层的石油运聚规律。延长组长7段最大湖泛期发育一套暗色泥岩,干酪根类型为腐植-腐泥型,是盆地主要生油... 在分析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烃源岩、储集层特征、运移动力学特征和运移通道特征等成藏主控因素的基础上,总结了延长组低渗储层的石油运聚规律。延长组长7段最大湖泛期发育一套暗色泥岩,干酪根类型为腐植-腐泥型,是盆地主要生油岩。储层以低渗透为主要特征,绝大部分属于超低、特低渗储层,储集空间以残余粒间孔为主,孔喉类型以细孔微喉型和微孔微喉型为主。异常高压是石油运移的主要动力,长7段异常压力的分布与暗色泥岩的厚度有关,在暗色泥岩厚度大的区域,异常压力较大。连通砂体是石油运移的主要通道,成藏期储层相对高渗透是连通砂体成为有效运移通道的基础。微裂缝控制了局部地区延长组油藏的分布及其规模。通过对该盆地的分析,总结出了2类成藏模式,即"源岩-连通砂体-储层"连续式充注成藏模式和"源岩-微裂缝-储层"幕式充注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运聚 成藏模式 鄂尔多斯盆地 姬塬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陷型盆地温压系统与油气成藏——以伊通地堑莫里青断陷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石兰亭 李本才 +2 位作者 巩固 李楠 丁冶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7年第1期73-76,共4页
沉积盆地往往具有2个或2个以上的地温-地压系统,包括一个浅层的地温-地压系统及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深层地温-地压系统。在同一个地温-地压系统中,地温与地层压力保持直线关系,但在不同地温-地压系统中,地温和地层压力关系的直线斜率不同... 沉积盆地往往具有2个或2个以上的地温-地压系统,包括一个浅层的地温-地压系统及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深层地温-地压系统。在同一个地温-地压系统中,地温与地层压力保持直线关系,但在不同地温-地压系统中,地温和地层压力关系的直线斜率不同。本文从地温-地压系统概念出发,分析了伊通地堑莫里青断陷的地温-地压系统特征,莫里青断陷深层和浅层存在2个叠置的地温-地压系统,其深层属于偏高压型地温-地压系统。研究还表明,莫里青断陷西部(凹陷内)双阳组为低温高压区,西北部为低温低压区,马鞍山断阶带为常温常压区,尖山断隆带为高温低压区。地温-地压系统的纵向和平面分布特征对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温-地压系统 油气成藏 莫里青断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羌南盆地侏罗系曲色组烃源岩评价 被引量:5
7
作者 汤晶 朱利东 +3 位作者 杨文光 曾江 陶刚 纪国忠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3年第1期86-92,共7页
青藏高原羌南盆地曲色组烃源岩的类型为黑色油页岩、深灰色泥页岩和深灰色泥灰岩,厚度为215.8m。根据对野外地表露头烃源岩的观察,结合室内分析数据,从有机质的丰度、有机质的类型、有机质的成熟度等3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评价。曲色组烃源... 青藏高原羌南盆地曲色组烃源岩的类型为黑色油页岩、深灰色泥页岩和深灰色泥灰岩,厚度为215.8m。根据对野外地表露头烃源岩的观察,结合室内分析数据,从有机质的丰度、有机质的类型、有机质的成熟度等3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评价。曲色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黑色油页岩、灰色泥页岩和深灰色泥灰岩有机碳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9.23%、2.21%和4.33%,总体表现为好烃源岩特征。泥页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型,油页岩与泥灰岩总体表现为Ⅱ型,少数为Ⅲ型。干酪根颜色、岩石热解峰温(Tmax)表明曲色组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较高,处于成熟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羌南盆地 曲色组 烃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模式及气藏分布规律 被引量:14
8
作者 姚泾利 黄建松 +1 位作者 郑琳 李泽敏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9年第1期10-16,2,共7页
通过气源岩成烃史、古构造演化特征及天然气成藏组合、成藏期次及气藏类型的分析研究,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因气源岩有机质埋藏热演化程度与盆地中南部存在差异,并且受多期构造抬升影响,天然气运聚成藏经历了早、晚两期。其中早期成... 通过气源岩成烃史、古构造演化特征及天然气成藏组合、成藏期次及气藏类型的分析研究,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因气源岩有机质埋藏热演化程度与盆地中南部存在差异,并且受多期构造抬升影响,天然气运聚成藏经历了早、晚两期。其中早期成藏主要集中在研究区南部,具有高温高压下的近源成藏的特点;晚期随着构造活动的加剧及区域封盖层异常压力的散失,天然气向上运聚,形成穿越式成藏组合。因此,根据气藏温压特征及形成过程,将该区天然气成藏模式概括为高温高压、高温低压及温压调整定型3个阶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气藏控制因素及分布规律,为该区上古生界天然气勘探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 上古生界 天然气 成藏模式 气藏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达州市百里峡省级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特征 被引量:1
9
作者 付顺 肖进 +1 位作者 赵俊兴 郭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937-2939,共3页
通过对百里峡省级地质公园地质背景及其地质构造特征的分析,得到该地质公园形成各种特色景观的原因,并从自然、人文的角度分别对该地质遗迹进行了资源特色的评价,系统地阐述了该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资源特征。总结出百里峡省级地质公园... 通过对百里峡省级地质公园地质背景及其地质构造特征的分析,得到该地质公园形成各种特色景观的原因,并从自然、人文的角度分别对该地质遗迹进行了资源特色的评价,系统地阐述了该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资源特征。总结出百里峡省级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资源特色:极高的美学价值;丰富的科学研究价值;具整体开发性;高品位的生态旅游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里峡 地质遗迹资源 褶皱博物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三叠系杂卤石的时空分布、显微特征及成因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侯学文 龚大兴 +5 位作者 文华国 李超 惠博 张红 周家云 李进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55-1571,共17页
四川盆地是我国重要的成盐聚钾盆地,三叠系嘉陵江组、雷口坡组发育大量的杂卤石,具分布广泛、层数多、累计厚度大的特点。前人对杂卤石的微观结构及成因机制研究较少,影响了四川盆地杂卤石钾盐资源的勘查及深部化学开采。本次研究通过... 四川盆地是我国重要的成盐聚钾盆地,三叠系嘉陵江组、雷口坡组发育大量的杂卤石,具分布广泛、层数多、累计厚度大的特点。前人对杂卤石的微观结构及成因机制研究较少,影响了四川盆地杂卤石钾盐资源的勘查及深部化学开采。本次研究通过野外调查,结合薄片、电子探针、定量光谱分析及蒸发试验等方法,开展杂卤石的微观组构特征及成因机制研究。研究发现四川盆地杂卤石的分布与盐岩分布并不一致,杂卤石主要分布在广安—武胜、邛崃—浦江、长寿—垫江地区,四川盆地以发育"硬石膏—岩盐—杂卤石—岩盐—硬石膏"、"硬石膏—杂卤石—硬石膏"两种成钾序列为主,微观形态以(1)呈块状、片状、集合体状、不规则粒状与石盐、硬石膏共生;(2)呈放射状、纤维状、花瓣状与硬石膏共生;(3)呈星点状、碎片状、港湾状与硬石膏共生三种为主。研究认为杂卤石主要有原生沉积及后生交代两种成因,"硬石膏—岩盐—杂卤石—岩盐—硬石膏"型的杂卤石应为从饱和含钾卤水中直接析出,"硬石膏—杂卤石—硬石膏"型杂卤石为交代成因,杂卤石交代硬石膏,具明显的交代残余结构,钾石膏可能作为交代过程的中间产物。盐类矿物在沉积成岩—埋藏变形变质—差异隆升改造等漫长的过程中会出现溶解、交代、重结晶等改造和重塑,形成现今四川盆地含盐剖面的组合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三叠系 杂卤石 微观组构 形成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北隆起英买2地区奥陶系油气成藏特征及富集规律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思明 侯明才 +3 位作者 房启飞 凡闪 姚清洲 周俊峰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4-71,共8页
为厘清英买2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成藏史与主成藏期,探索油气富集规律,借助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及温度特征分析,从油气主成藏期、构造、断裂及储层研究入手,解剖油气富集成藏主控因素间的时空匹配关系。研究表明,英买2地区奥陶系储层发... 为厘清英买2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成藏史与主成藏期,探索油气富集规律,借助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及温度特征分析,从油气主成藏期、构造、断裂及储层研究入手,解剖油气富集成藏主控因素间的时空匹配关系。研究表明,英买2地区奥陶系储层发育晚加里东—早海西期、晚海西期和喜马拉雅期等3期烃包裹体,反映储层经历了3次不同期次、不同强度的油气充注,且以晚海西期的中质油气充注为主;研究区油气富集受控于主成藏期构造背景下断裂与储层的时空匹配;北北西向、北西向走滑断裂带及北东向逆冲走滑断裂带对储层发育和油气运移与调整均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3组不同期次断裂带交会区是油气富集区,其优质储层和优势输导体系等成藏控制因素与主成藏期匹配良好。在此基础上,对油气富集接替区进行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断裂带 油气富集成藏 英买2地区 塔北隆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