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5篇文章
< 1 2 1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奥陶统五峰组海底麻坑沉积的首次识别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时志强 彭深远 赵子腾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5-268,共14页
尽管海底麻坑普遍发育在现代海洋的多种环境,但关于深时、特别是古生代麻坑沉积的研究却极为罕见,研究者对其特征、成因、鉴别标志所知甚少。本次研究在重庆石柱地区柑子坪及歇步头剖面识别了发育在上奥陶统五峰组暗色细粒岩中的海底麻... 尽管海底麻坑普遍发育在现代海洋的多种环境,但关于深时、特别是古生代麻坑沉积的研究却极为罕见,研究者对其特征、成因、鉴别标志所知甚少。本次研究在重庆石柱地区柑子坪及歇步头剖面识别了发育在上奥陶统五峰组暗色细粒岩中的海底麻坑沉积,在野外观察、采样的基础上,利用显微薄片及扫描电镜观察了其微观特征,并测试了麻坑与围岩的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研究显示麻坑沉积总体呈楔状或顶平底凹的透镜状,麻坑内岩层紊乱并发育上拱的岩层,被硅质脉分割的角砾普遍发育,麻坑沉积中常见重晶石、沥青及赤铁矿,主量及稀土元素测试结果显示麻坑的形成可能与热液及冷泉无关,推测五峰组自生的低熟油气是麻坑形成的基础。总结认为深时麻坑的识别标志有:地震剖面的负地形形态、碳同位素负偏明显的不规则形态的碳酸盐岩岩体、楔状或透镜状宏观形态、麻坑内杂乱的沉积填充、局部地层的上拱形态及古生物化石显示的沉积间断或时序混乱等。五峰组海底麻坑沉积具岩石学、地层学、古环境及油气地质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麻坑 细粒岩 五峰组 奥陶系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伊朗盆地Kashan地区油气地质条件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徐希坤 刘树根 +2 位作者 时华星 徐国强 周文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2-68,181-182,共7页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的综合研究,详细剖析了Kashan区块的油气地质条件。其主要目的层中晚渐新世—早中新世的库姆组为世界上极具特色的含陆源碎屑—火山碎屑的碳酸盐岩混积地层,又是典型的裂缝-孔隙型储层。中...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的综合研究,详细剖析了Kashan区块的油气地质条件。其主要目的层中晚渐新世—早中新世的库姆组为世界上极具特色的含陆源碎屑—火山碎屑的碳酸盐岩混积地层,又是典型的裂缝-孔隙型储层。中伊朗盆地为一弧背前陆盆地,其内构造圈闭发育。由于泥质岩和膏岩发育,Kashan地区油气保存条件极佳。中伊朗盆地Kashan地区发育有侏罗系Shemshak组、白垩系和库姆组海相页岩和泥灰岩3套烃源岩,但质量欠佳。Arn-2井和Fkh-21井分别有过3期和4期含烃流体充注。Arn-22井和Fkh-21井所充注的并不是与Arn-21井类似的液态石油而是富氮或不含氮的天然气。建议在中伊朗盆地其他区块的油气勘探中,把烃源岩的质量评价、油气资源前景估计和储层裂缝预测放在研究工作的首要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地质条件 碳酸盐岩 裂缝性储层 库姆组 中伊朗盆地 Kashan区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阳-伊川地区三叠系致密砂岩油气藏地质特征 被引量:10
3
作者 杜建波 田景春 +1 位作者 胡俊卿 曹建康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4-178,共5页
通过对洛阳-伊川地区三叠系基本石油地质条件的分析,认为三叠纪洛阳-伊川地区与鄂尔多斯盆地处于同一大型坳陷型湖盆,生储盖架构相似,烃源岩发育、厚度大、横向展布稳定、储层致密,且三叠系油气显示丰富,具致密砂岩油气藏形成的地质条... 通过对洛阳-伊川地区三叠系基本石油地质条件的分析,认为三叠纪洛阳-伊川地区与鄂尔多斯盆地处于同一大型坳陷型湖盆,生储盖架构相似,烃源岩发育、厚度大、横向展布稳定、储层致密,且三叠系油气显示丰富,具致密砂岩油气藏形成的地质条件。结合对屯1井上三叠统椿树腰组工业天然气流分析,进一步明确了洛阳-伊川地区三叠系油气藏为具有低孔渗性、地层压力异常、油气呈"上油下气"倒置关系等特征的先成型致密砂岩油气藏,从而指出三叠系为洛阳-伊川地区下一步油气勘探的主攻层系,致密砂岩油气藏是该区勘探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屯1井 致密砂岩 油气藏 三叠系 洛阳-伊川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开发地质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70
4
作者 鲁新便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5期508-512,共5页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为岩溶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油藏类型十分特殊。有利的油气储层主要分布在奥陶系风化面以下0~120m范围内,油藏开发地质特征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和严重的非均质性。通过对该油藏开发特征的分析和认识,指出了该油藏目前开...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为岩溶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油藏类型十分特殊。有利的油气储层主要分布在奥陶系风化面以下0~120m范围内,油藏开发地质特征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和严重的非均质性。通过对该油藏开发特征的分析和认识,指出了该油藏目前开发研究中的若干问题。与此同时,对此类油藏开发研究中一些理论概念和相关认识诸如岩溶缝洞系统的概念、储层非均质性、双重介质的界定、储层随机建模以及开发动态研究的重要性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陶系 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 开发地质 塔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岩溶蚀实验热力学模型及工程地质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肖林萍 黄思静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0-253,共4页
开展了碳酸盐岩 (灰岩、白云岩 )溶蚀作用实验室模拟研究 ,建立了溶蚀作用的热力学模型方程 ,对 3种不同温压条件下 (348.15K ,2 0MPa ;373.15K ,2 5MPa ;4 0 3.15K ,30MPa)碳酸盐岩溶蚀作用进行了定量研究 ,提出了白云岩较灰岩更易溶... 开展了碳酸盐岩 (灰岩、白云岩 )溶蚀作用实验室模拟研究 ,建立了溶蚀作用的热力学模型方程 ,对 3种不同温压条件下 (348.15K ,2 0MPa ;373.15K ,2 5MPa ;4 0 3.15K ,30MPa)碳酸盐岩溶蚀作用进行了定量研究 ,提出了白云岩较灰岩更易溶解并形成孔隙、孔洞等古溶蚀构造 ,这为油气生成提供了地下空间 ;同时提出了在城市、铁路及隧道选址等方面充分考虑地下工程地质概貌 ,以免发生重大的地质灾害及其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溶蚀实验 热力学模型 工程地质 溶蚀作用 地质灾害 油气生成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藏流线模拟方法与工程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楠 孙健 +2 位作者 任龙 曹杰 陈明强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41,57,共11页
重点概述了近年来流线模拟计算在流线轨迹追踪、流体运移计算和油气藏工程应用3个方面的突出进展。第一,指出流线追踪的根本在于速度场的逼近,从速度场逼近多项式、网格细化、特殊区域处理3个方面出发,评述在地质构造复杂的油气藏中提... 重点概述了近年来流线模拟计算在流线轨迹追踪、流体运移计算和油气藏工程应用3个方面的突出进展。第一,指出流线追踪的根本在于速度场的逼近,从速度场逼近多项式、网格细化、特殊区域处理3个方面出发,评述在地质构造复杂的油气藏中提高流线追踪精确性和计算效率的方法;第二,指出传统流线模拟方法在传质方程计算中的局限,评述其在可压缩流体、非牛顿流体等运移问题中的进展;第三,指出流线模拟的特色在于高效计算和流场识别,并介绍了其在油藏经营管理中的典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经营管理 流线模拟 油藏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工程一体化钻井技术研究进展及攻关方向——以四川盆地深层页岩气储层为例 被引量:45
7
作者 刘清友 朱海燕 陈鹏举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8-188,共11页
为了安全高效地开发我国深层页岩气资源,迫切需要开展地质工程一体化钻井技术研究。为此,在阐述地质工程一体化钻井的思想和研究思路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该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然后针对四川盆地深层页岩气储层特征,指出了下一步的攻关... 为了安全高效地开发我国深层页岩气资源,迫切需要开展地质工程一体化钻井技术研究。为此,在阐述地质工程一体化钻井的思想和研究思路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该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然后针对四川盆地深层页岩气储层特征,指出了下一步的攻关研究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地质工程一体化钻井是指以地质研究为基础,有针对性地调整、优化钻井方案,实现安全高效钻井,同时,运用实钻井的数据资料及时修正地质模型,最终形成地质工程一体化安全高效钻井方案;②现有的地质建模技术难以精细描述四川盆地深层页岩气储层的空间展布特征;③储层非均质性强,应建立考虑页岩储层各向异性特征的钻柱系统动力学模型;④提升钻井液润滑性能和精准控制井眼轨迹是水平段钻柱降摩减阻的关键;⑤为了满足高效破岩的需求,需要开展非平面齿破岩机理系统研究;⑥井下机器人可以实现对钻压、钻速的智能控制,有望成为智能钻井的新方法;⑦井周岩体力学—化学破坏、页岩微裂缝面摩擦行为的研究,将是深层页岩井壁失稳机理研究的主要内容;⑧人工智能辅助地质导向技术与新型随钻测量工具的研发将是主要攻关方向。结论认为,我国地质工程一体化钻井技术研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是针对四川盆地深层页岩气储层,还需要在精细地质建模、高效个性化钻头、智能钻井控制、高精度导向及绿色降阻防塌钻井液等方面加强技术攻关,才能最终形成适用于深层页岩气储层的地质—工程—生态一体化安全高效钻井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页岩气 地质工程一体化 钻井 精细地质建模 个性化钻头 智能钻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盆地古水深恢复方法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张涛 王琳霖 +4 位作者 廖慧鸿 邹敏 梁茹 王鹏 苏中堂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2-599,共18页
古水深分析对古环境重建、盆地分析、层序地层学研究、古地貌恢复以及生、储、盖层条件的评价都有重要意义。古水深分析通常有古生物法、沉积学法、地球物理法、地球化学法及数字模拟法,各种方法优缺点并存,尽管某些方法在特定地质条件... 古水深分析对古环境重建、盆地分析、层序地层学研究、古地貌恢复以及生、储、盖层条件的评价都有重要意义。古水深分析通常有古生物法、沉积学法、地球物理法、地球化学法及数字模拟法,各种方法优缺点并存,尽管某些方法在特定地质条件下存在优势,但在恢复同一环境的古水深时,不同方法还是存在其偏差;这些方法多以定性为主,许多方法易受自然条件限制,且对样品可靠性要求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古水深研究。古水深恢复建议综合考虑地质背景、环境演化、研究地质体特征及地质资料情况等多种因素,多方法研究相互约束,以期更客观地再现古水深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水深 层序地层 古生物方法 沉积学方法 地球化学法 数字模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山西组沉积环境讨论及其地质启示 被引量:111
9
作者 陈洪德 李洁 +2 位作者 张成弓 程立雪 程礼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213-2229,共17页
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经历了巨大的海陆变迁,并发生多次海侵。其中,关于本溪组-太原组的陆表海沉积环境经长期研究已达成广泛共识,而对处于海陆转换关键时期的山西组沉积环境问题至今存在较大争议。鉴此,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根据地层... 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经历了巨大的海陆变迁,并发生多次海侵。其中,关于本溪组-太原组的陆表海沉积环境经长期研究已达成广泛共识,而对处于海陆转换关键时期的山西组沉积环境问题至今存在较大争议。鉴此,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根据地层与古生物、沉积构造、岩性特征、成岩作用等地质依据,结合硼元素法所计算的古盐度、Sr/Ba比值以及硼、镓、铷三元素含量关系等不同地球化学测试分析结果,对早二叠世山西期沉积环境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认为山西期为陆表海背景下的海陆过渡沉积演化阶段,发育大面积分布的海陆过渡三角洲体系,到下石盒子期才完全进入陆相湖盆的沉积演化阶段。通过盆地山西组东西向与南北向地球化学基干剖面的建立,呈现古盐度和Sr/Ba比值由南向北、自西向东、层位自下而上总体减小的变化趋势,于山1晚期这种差异性基本消失,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山西期由南向北、层位自下而上受海水影响的规模与范围愈来愈弱。在此基础之上,将晚古生代鄂尔多斯盆地划分为3大沉积演化阶段,并建立了该时期盆地的基准面旋回层序地层格架。该成果认识对扩展和深入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转换 沉积环境 山西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西部雷口坡组油气地质条件及勘探方向探讨 被引量:42
10
作者 汪华 刘树根 +4 位作者 秦川 张长俊 王国芝 李德星 代寒松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69-674,共6页
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迄今为止只发现了中坝和磨溪两个大中型气田,但近年来,钻井过程中于雷口坡组油气显示活跃,展示了良好的勘探前景。盆地中西部雷口坡组主要为局限台地相沉积,部分地区为开阔台地和蒸发台地相,主要亚相为潟湖和潮... 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迄今为止只发现了中坝和磨溪两个大中型气田,但近年来,钻井过程中于雷口坡组油气显示活跃,展示了良好的勘探前景。盆地中西部雷口坡组主要为局限台地相沉积,部分地区为开阔台地和蒸发台地相,主要亚相为潟湖和潮坪;其沉积时该区地壳处于拉张状态。雷口坡组有良好的烃源岩条件,多种类型的优质储层(礁滩、热液白云岩、古喀斯特储层等),有膏岩层、泥岩层的良好封隔,具有形成大中型气藏的地质条件。寻找礁滩储层、热液白云岩储层和古喀斯特储层气藏是四川盆地中西部雷口坡组的勘探新方向,其重点勘探地区应是龙门山前缘(川西)地区。然而,雷口坡组源储距离较大,必须要有断穿龙潭组和下三叠统的断层裂缝系统作为运移通道,所以在预测有利勘探区时,应重视天然气输导体系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中三叠统 雷口坡组 天然气 油气地质条件 勘探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海相领域油气地质条件专属性问题分析 被引量:42
11
作者 刘树根 汪华 +2 位作者 孙玮 代寒松 秦川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81-792,818,共13页
四川盆地是我国南方最大的含油气盆地,也是我国一个主要的叠合盆地,其海相领域油气地质条件具有3个专属性问题:(①叠合盆地,其特征是盆地基底具三层构造和三分性、沉积盖层纵向演化经历了台地(海相)、盆地(陆相)和褶皱隆升改造三大阶段... 四川盆地是我国南方最大的含油气盆地,也是我国一个主要的叠合盆地,其海相领域油气地质条件具有3个专属性问题:(①叠合盆地,其特征是盆地基底具三层构造和三分性、沉积盖层纵向演化经历了台地(海相)、盆地(陆相)和褶皱隆升改造三大阶段、现今盆地构造特征可分为4大区11小区;②碳酸岩盐储层,其特征表现为储集岩的孔隙度与渗透率较低、裂缝发育、非均质性较强;③天然气,具来源多样化、运移相态多样化、赋存形式多样化的特征。四川盆地海相领域天然气多由原油裂解而来。影响和控制四川盆地现今油气藏分布最直接的因素及其作用是:烃源控区,储层控层,圈闭控位。四川盆地碳酸盐岩油气藏呈现多样性特征,因此其勘探策略也应多样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天然气 勘探策略 叠合盆地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二叠纪玄武岩喷发事件的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38
12
作者 田景春 林小兵 +2 位作者 郭维 张翔 黄平辉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20,共7页
基于四川盆地二叠纪玄武岩喷发事件,在众多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详细研究玄武岩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玄武岩喷发事件的油气地质意义。结果表明,峨眉山玄武岩垂向上具有多旋回的特征,最多可识别出10~11个旋回;平面上不仅在川西、川南大... 基于四川盆地二叠纪玄武岩喷发事件,在众多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详细研究玄武岩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玄武岩喷发事件的油气地质意义。结果表明,峨眉山玄武岩垂向上具有多旋回的特征,最多可识别出10~11个旋回;平面上不仅在川西、川南大面积分布,在川东北也有分布。玄武岩油气地质意义表现在:玄武岩经过后期改造发育有效储集空间,可以构成油气储层;玄武岩喷发前玄武岩浆呈柱状上侵过程中形成的隆升系统,对后期的生物礁和颗粒滩沉积体系的发育创造了有利条件,并为下二叠统茅口组古岩溶储层发育创造了条件;隆升同时发育拉张系统,为下伏茅口组灰岩白云岩化深部Mg^(2+)来源提供了运移通道;二叠系含油气系统的形成亦受控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二叠纪 玄武岩喷发 隆升-拉张系统 含油气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北部元坝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四段古岩溶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18
13
作者 马治鸾 陈洪德 +4 位作者 钟怡江 林良彪 李洁 王琦 龙宇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77-585,共9页
四川盆地东北部元坝地区雷口坡组四段中的油气突破显示了其重要的油气地质意义。通过对野外露头、岩心、薄片、阴极发光、钻井、录井、测井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发育地表残积相、洞穴垮塌堆积相、地下暗河搬运充填相、基岩... 四川盆地东北部元坝地区雷口坡组四段中的油气突破显示了其重要的油气地质意义。通过对野外露头、岩心、薄片、阴极发光、钻井、录井、测井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发育地表残积相、洞穴垮塌堆积相、地下暗河搬运充填相、基岩溶蚀破裂相、基岩溶蚀相和基岩溶蚀交代相6种岩溶相类型。根据不同岩溶带的水动力作用特征,由上而下将其分为地表岩溶带、垂直渗流带、水平潜流带和深部岩溶带。以上部地层印模法为主并结合雷口坡组的残余地层分布、风化壳厚度发育情况恢复古岩溶地貌,进一步刻画元坝地区的微地貌情况,认为岩溶斜坡为最有利的储层发育地貌单元,其中以中上斜坡更优,岩溶残丘为最有利的储层发育微地貌单元。古岩溶对雷口坡组四段储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利储层的平面和纵向发育、分布受古岩溶作用特征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东北部 雷口坡组四段 古岩溶 油气地质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热液碎屑岩储层:证据、矿物组合及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15
14
作者 时志强 王毅 +1 位作者 金鑫 肖凯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03-913,共11页
根据岩心观察、扫描电镜、能谱分析、显微薄片观察及流体包裹体测温显示的岩石宏观与微观特征、矿物组合、自生矿物形成温度等,认为塔里木盆地存在热液碎屑岩储层。热液碎屑岩岩石学证据主要体现在塔中地区中1井志留系柯坪塔格组碎屑岩... 根据岩心观察、扫描电镜、能谱分析、显微薄片观察及流体包裹体测温显示的岩石宏观与微观特征、矿物组合、自生矿物形成温度等,认为塔里木盆地存在热液碎屑岩储层。热液碎屑岩岩石学证据主要体现在塔中地区中1井志留系柯坪塔格组碎屑岩中发育的基性侵入岩夹层、热液角砾岩、热炙烤现象及热液溶蚀孔洞等;在塔里木盆地中部的塔中地区和顺托果勒地区柯坪塔格组可识别出3种热液矿物组合。综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热液的侵入主要发生于二叠纪,造成储集岩孔隙流体离子环境紊乱,溶解作用的发生促进了次生孔隙发育,并沉淀了热液矿物,总体上改善了碎屑岩储层,是塔里木盆地柯坪塔格组碎屑岩储层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热液侵入对已形成的古油藏产生破坏作用,并在志留系沥青砂岩生成过程中产生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液 矿物组合 次生孔隙 碎屑岩储层 志留系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北南江地区下三叠统飞一段风暴沉积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4
15
作者 林彤 刘树根 +3 位作者 宋金民 李智武 白志强 彭瀚霖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99-908,共10页
为进一步探究四川盆地北部南江剖面近P-T界线处频繁出露的风暴沉积暗含的地质信息,探讨早三叠世巨型季风气候对四川盆地北部沉积的影响,对研究剖面进行野外及镜下岩石学、沉积学特征综合分析,以底面侵蚀构造、风暴砾屑层、丘状交错层理... 为进一步探究四川盆地北部南江剖面近P-T界线处频繁出露的风暴沉积暗含的地质信息,探讨早三叠世巨型季风气候对四川盆地北部沉积的影响,对研究剖面进行野外及镜下岩石学、沉积学特征综合分析,以底面侵蚀构造、风暴砾屑层、丘状交错层理等作为重要的识别标志,识别出风暴作用不同阶段的沉积产物高峰期(Sa)、衰减期(Sb)、停息期(Sc)段。根据Sa、Sb、Sc段的不同组合形式,将出露的多套风暴沉积划分为代表不同水深环境的I、II、III、IV四种风暴层序结构类型;在此基础上对Sa段风暴颗粒进行粒度分析并对风暴沉积厚度、层序结构类型等作纵向比较,风暴沉积表现为向上风暴作用逐渐增强的沉积序列。结合上寺剖面风暴沉积研究并进行横向对比,发现两剖面风暴沉积均发育在靠近P-T界线的早三叠世地层中且沉积规模接近,推测应为早三叠世时期同一巨型季风体制下受到频繁风暴作用影响的事件性沉积,并共同揭示了开江—梁平海槽边缘在早三叠世逐渐向广海方向推进、海槽逐渐被填平的沉积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南江 下三叠统 风暴沉积 地质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周缘灯影组风暴沉积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
16
作者 金鑫 宋金民 +8 位作者 刘树根 李智武 文龙 孙玮 罗冰 张玺华 周刚 彭瀚霖 丁一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9-49,共11页
目前,上震旦统灯影组是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的热点,但关于其风暴沉积特征的研究则较为薄弱,缺乏系统性认识。为此,基于剖面详测和镜下观察结果,在系统分析四川盆地周缘灯影组典型风暴沉积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灯影组风暴沉积序列和沉积模... 目前,上震旦统灯影组是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的热点,但关于其风暴沉积特征的研究则较为薄弱,缺乏系统性认识。为此,基于剖面详测和镜下观察结果,在系统分析四川盆地周缘灯影组典型风暴沉积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灯影组风暴沉积序列和沉积模式,并且揭示了其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周缘风暴沉积构造主要有底冲刷构造、砾屑层理、粒序层理、平行层理、丘状交错层理、水平层理等。(2)共识别出6种风暴沉积序列,其中序列Ⅰ主要由侵蚀底面及砾屑段(A)和远源风暴浊流沉积(E)构成,沉积环境处于风暴浪基面附近;序列Ⅱ主要由粒序段(B)和平行层理段(C)构成,沉积环境应处于正常浪基面与风暴浪基面之间,并且靠近正常浪基面;序列Ⅲ由粒序段(B)和远源风暴浊流沉积(E)构成,沉积环境应处于风暴浪基面之下;序列Ⅳ由侵蚀底面及砾屑段(A)构成,沉积环境应处于晴天浪基面附近;序列Ⅴ由侵蚀底面及砾屑段(A)和丘状交错层理段(D)构成,沉积环境应处于风暴浪基面之上;序列Ⅵ由侵蚀底面及砾屑段(A)和粒序段(B)构成,沉积环境应处于正常浪基面与风暴浪基面之间,并且靠近正常浪基面。结论认为,四川盆地周缘在灯影期处于低纬度地区,同时紫阳麻柳剖面、宁强高家山剖面、绵竹清平剖面和峨边先锋剖面都位于台缘地带,为灯影期的岩相古地理提供了约束,并且佐证了绵阳—长宁拉张槽在灯二段沉积期的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周缘 震旦系 灯影组 风暴沉积 沉积构造 沉积模式 地质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东北部林西组碳酸盐岩结核的成因及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8
17
作者 欧莉华 伊海生 +3 位作者 夏国清 钱利军 邱余波 张超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38-444,共7页
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哈日根台苏木地区上二叠统林西组深水外陆棚灰黑色泥页岩沉积中发育大量的碳酸盐岩结核。这些结核呈透镜状、结核状及丘状,在产状上与现代海底发育的及古代的冷泉碳酸盐岩极为相似。通过对碳酸盐岩结核的微观组构、... 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哈日根台苏木地区上二叠统林西组深水外陆棚灰黑色泥页岩沉积中发育大量的碳酸盐岩结核。这些结核呈透镜状、结核状及丘状,在产状上与现代海底发育的及古代的冷泉碳酸盐岩极为相似。通过对碳酸盐岩结核的微观组构、物质成分和碳同位素特征的研究,发现碳酸盐岩结核中发育较多的气孔构造、生物化石及草莓状黄铁矿;碳、氧同位素结果显示碳酸盐岩结核的碳同位素存在明显的负偏,表明其中有有机来源的碳。这些特征与现代海底由于天然气渗漏形成的冷泉碳酸盐岩特征一致,因而推测研究区发育的碳酸盐岩结核为古代海底天然气渗漏形成的冷泉碳酸盐岩。这表明在林西组沉积时期,海底存在天然气水合物,可能与海底早期沉积的灰黑色泥页岩中甲烷的释放有关。烃源岩潜力分析也表明,研究区大量发育的灰黑色泥页岩具有一定的生烃潜力,林西组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但是由于地层时代较老,成岩作用及构造运动的影响,现今的勘探难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东北部 林西组 碳酸盐岩结核 碳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峰山西侧盆山过渡带油气成藏地质特征和破坏类型 被引量:6
18
作者 周文 金文辉 +2 位作者 谢润成 陈文玲 丘东洲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838-1851,共14页
对雪峰山西侧盆山过渡带油气成藏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总结,划分出该区在燕山—喜马拉雅期强烈构造改造作用下可能残存的5套含油气组合。总结了区内典型的成藏特征,提出该区下古生界地层中油气具有多源供烃、多期成藏特征,并经历了"古... 对雪峰山西侧盆山过渡带油气成藏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总结,划分出该区在燕山—喜马拉雅期强烈构造改造作用下可能残存的5套含油气组合。总结了区内典型的成藏特征,提出该区下古生界地层中油气具有多源供烃、多期成藏特征,并经历了"古油藏"阶段,构造隆升剥蚀作用是造成油气保存条件不好的重要因素。提出在晚期构造强烈改造区中也存在油气保存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这类地区主要位于"隔槽式"褶皱主背斜的断层下盘、两翼潜伏构造及复向斜等下寒武统、下志留统区域性泥岩盖层分布地区。研究区地层中存在原生、次生、再生型油气藏,无论哪类油气藏,"构造型油气藏"在构造强烈改造后保存下来的几率变小,"非构造型油气藏"(主要是岩性油气藏)保存下来的几率较高。通过分析研究区古油气藏的破坏条件,提出了五大类10亚类油气藏破坏类型划分方案,指出研究区存在多种破坏类型的古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峰山西侧 盆山过渡带 构造改造区 含油气组合 油气成藏 破坏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西区块延8段成岩相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9
19
作者 吕孝威 王少飞 +3 位作者 万友利 朱志良 韩翀 朱莎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8,118,共9页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采用扫描电镜等技术,结合测井录井资料,分析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西区块中生界延安组延8段储层砂体成岩相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结果表明:延8段砂体储层为致密低渗透砂岩储层,优质储层主要发育在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采用扫描电镜等技术,结合测井录井资料,分析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西区块中生界延安组延8段储层砂体成岩相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结果表明:延8段砂体储层为致密低渗透砂岩储层,优质储层主要发育在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微相中,识别4种成岩相,即强烈压实致密相、胶结致密相、弱压实弱胶结相及强烈溶蚀相,其中弱压实弱胶结相和强烈溶蚀相中发育优质储层;研究区南部刚性颗粒含量高、黏土环边发育的层段主要呈弱压实弱胶结特征,能够保留较高的孔隙度;受埋藏期成岩酸性水及表生期大气淡水溶蚀强烈层段发育大量的次生孔隙,同时早成岩期压实作用较弱的砂体能够保存更多的剩余原生孔,为后期酸性水及大气淡水溶蚀提供良好的地层水输导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相特征 油气地质意义 延8段 麻黄山西区块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骅坳陷孔南地区孔店组冲积扇沉积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6
20
作者 兰亚萍 李勇 +6 位作者 丘东洲 肖敦清 蒲秀刚 袁淑琴 刘子藏 韩冰 冯镜权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9年第4期22-28,共7页
利用钻井岩心、测井及地震资料,对黄骅坳陷孔南地区孔店组孔一下亚段进行岩石学、测井响应及地震反射特征的综合研究,识别出4种岩相组合、4种测井相类型和3种地震相类型;划分出扇中和扇端亚相;建立了冲积扇的垂向沉积序列并探讨了冲积... 利用钻井岩心、测井及地震资料,对黄骅坳陷孔南地区孔店组孔一下亚段进行岩石学、测井响应及地震反射特征的综合研究,识别出4种岩相组合、4种测井相类型和3种地震相类型;划分出扇中和扇端亚相;建立了冲积扇的垂向沉积序列并探讨了冲积扇的空间展布规律。认为研究区孔一下亚段陡坡带属于干旱气候条件下发育的进积型冲积扇沉积体系类型。冲积扇的研究是孔二段到孔一段古环境变化、古构造及盆地演化的重要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坳陷 孔店组 冲积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