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即时合成层状超分子化合物去除实验室废水中Cr(Ⅵ) 被引量:1
1
作者 朱霞萍 王雪瑾 +3 位作者 蓝路梅 左红保 白德奎 李铭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8-282,共5页
即时合成了含Cr(Ⅵ)的镁铝层状超分子化合物(Mg/Al-Cr(Ⅵ)-LSC),通过X射线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和BET比表面积分析表征其结构,并探讨了对Cr(Ⅵ)的去除机理。结果表明:(1)当Mg、Al摩尔比为2∶1、pH为9.0~10.0、常温反应10min时... 即时合成了含Cr(Ⅵ)的镁铝层状超分子化合物(Mg/Al-Cr(Ⅵ)-LSC),通过X射线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和BET比表面积分析表征其结构,并探讨了对Cr(Ⅵ)的去除机理。结果表明:(1)当Mg、Al摩尔比为2∶1、pH为9.0~10.0、常温反应10min时,废水处理效果最佳,含50.0mg/L Cr(Ⅵ)的实验室废水经一次工艺处理后,Cr(Ⅵ)剩余质量浓度小于0.5mg/L,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2)Mg/Al-Cr(Ⅵ)-LSC中Mg^(2+)、Al^(3+)水解生成氢氧化物构成材料的骨架,废水中CrO_4^(2-)通过静电引力吸附进入层状超分子材料层间,平衡层板的正电荷,并作为层间阴离子被去除。(3)Mg/Al-Cr(Ⅵ)-LSC对Cr(Ⅵ)具有良好的吸附再生性和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超分子化合物 实验室废水 Cr(Ⅵ) 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Mg-Al层状超分子材料的制备及去除碘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郑劼 朱霞萍 +2 位作者 李品 白德奎 李铭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231-9236,共6页
共沉淀法制备了Cu-Mg-Al层状超分子化合物,X射线衍射图谱和热重分析表征了材料的结构,并研究了材料对溶液中碘离子的吸附去除性能。制备的材料为具有层状结构的Cu-Mg-Al的超分子化合物,具有结构"记忆效应",层间可以吸附碘,层... 共沉淀法制备了Cu-Mg-Al层状超分子化合物,X射线衍射图谱和热重分析表征了材料的结构,并研究了材料对溶液中碘离子的吸附去除性能。制备的材料为具有层状结构的Cu-Mg-Al的超分子化合物,具有结构"记忆效应",层间可以吸附碘,层板上的铜对碘也有特异化学作用,增强材料对碘的吸附能力。在优化制备和吸附条件下,Cu-Mg-Al层状超分子化合物对碘离子的饱和吸附量为279.15 mg/g,远高于普通层状氢氧化镁铝的66.61mg/g。材料可作为碘及放射性碘污染的吸附去除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金属氢氧化物 超分子 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贡地下卤水制备富锶功能盐工艺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苏鑫 赖冬梅 +1 位作者 周源 朱霞萍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50,共6页
自贡地下卤水蕴含丰富的钠、镁、锂、溴、锶等,可用于生产原盐、镁盐和溴素等工业产品,是碱工业和盐产业重要的液态矿产资源。针对自贡地下卤水富含锶的特点和食盐生产工艺现状,开发了富锶食盐。通过优选草酸作为卤水净化剂,实现卤水除... 自贡地下卤水蕴含丰富的钠、镁、锂、溴、锶等,可用于生产原盐、镁盐和溴素等工业产品,是碱工业和盐产业重要的液态矿产资源。针对自贡地下卤水富含锶的特点和食盐生产工艺现状,开发了富锶食盐。通过优选草酸作为卤水净化剂,实现卤水除钙镁的同时保留更多的锶,优化的卤水净化工艺:将5.2 mL浓度为0.7 mol/L的草酸以5 mL/min匀速滴加到45℃的100 mL卤水中,调节pH至8.0,搅拌反应30 min后加入0.3 mL质量浓度为2 g/L相对分子质量为800万的聚丙烯酰胺,静置1 h。优化工艺得到的净化卤水经高温蒸发后制得的食盐(以100 g干基计)中锶含量为37.5 mg,是现市售食盐中锶含量的20倍,锶盐其他各项指标均符合GB 2721—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盐》,新工艺实现了自贡卤水锶的综合利用,也为市民提供富锶功能盐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卤水 净化 食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光谱法同时测定卤水海产品中I和IO3^- 被引量:4
4
作者 谭俊 朱霞萍 +2 位作者 刘苗苗 魏志成 桑世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28-1632,共5页
样品中I-被溴水氧化成IO^3-,用甲酸除去多余的溴水,在磷酸介质中IO^3-与过量的I-生成I-3;样品中的IO^3-在磷酸介质中直接与加入的过量I-生成I-3,I-3在350和288nm具有强吸收,且吸光度与I-3的浓度在一定的范围内具有线性关系。通过测定样... 样品中I-被溴水氧化成IO^3-,用甲酸除去多余的溴水,在磷酸介质中IO^3-与过量的I-生成I-3;样品中的IO^3-在磷酸介质中直接与加入的过量I-生成I-3,I-3在350和288nm具有强吸收,且吸光度与I-3的浓度在一定的范围内具有线性关系。通过测定样品氧化前后的吸光度分别得到样品中I-和IO^3-总量以及IO^3-的量,差减法得到I-的量,建立了自身紫外光谱法快速方便地测定卤水和海产品中的I和IO^3-。讨论了溴水、甲酸、磷酸和碘化钾的加入量以及光照、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测定的影响,优化试剂条件是:对测定I-的体系,加入3%溴水溶液2滴,10%甲酸溶液0.5mL,20%磷酸溶液4mL,100g·L-1 KI溶液1mL;对测定IO^3-的体系,加入20%磷酸溶液0.2mL,100g·L-1 KI溶液1mL。室温避光条件下反应30min测定体系吸光度。在优化条件下,I和IO^3-的浓度分别在0-1.2mg·L-1与0-1.5mg·L-1的范围内符合朗伯-比尔定律。对样品空白平行测定12次,得到I-和IO^3-的检出限分别是1.54和14.8μg·L-1。对0.8mg·L-1的I和IO^3-平行测定12次,相对标准偏差分别是0.097%和0.067%。用建立的方法直接测定了扎布耶卤水、洪峰地下卤水中的I-和IO^3-,并且采用碱式消解测定了海带、紫菜、海白菜中I-和IO^3-,同时进行了样品加标回收实验,I-和IO^3-回收率均在80%-120%之间,测定结果符合分析化学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谱法 碘离子 碘酸根离子 卤水 海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乳化液液微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体中7种苯系物 被引量:10
5
作者 蓝路梅 朱霞萍 宋坤红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0-54,共5页
采用正己烷为萃取剂,乙腈为乳化剂,建立超声辅助-乳化液液微萃取-气相色谱法(USA-ELLME-GC)检测水中甲苯、乙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1,3,5-三甲苯,1,2,4-三甲苯的分析方法。当萃取剂正己烷为150μL,乳化剂乙腈为400μL,超... 采用正己烷为萃取剂,乙腈为乳化剂,建立超声辅助-乳化液液微萃取-气相色谱法(USA-ELLME-GC)检测水中甲苯、乙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1,3,5-三甲苯,1,2,4-三甲苯的分析方法。当萃取剂正己烷为150μL,乳化剂乙腈为400μL,超声时间为12 min时,50 m L水溶液中苯系物被成功萃取到正己烷中,富集倍数达到333倍。色谱条件为:DB-5MS(30 m×0.25 mm,0.25μm)毛细管柱,进样口温度220℃,检测器(FID)温度250℃,程序升温(初始45℃保持3 min,3°C/min升温至70℃,再以30℃/min升至200℃保持2 min),氢气流量10m L/min,尾吹气流量30 m L/min,分流比30∶1。在优化的萃取和色谱条件下,7种苯系物在0.08~1.00 mg/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0.9980,方法检出限为0.005~0.01 mg/L,质量浓度均为0.10 mg/L的苯系物的7次前处理及测定结果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5%~4.7%。建立的方法应用于学校内湖水和实验室废水中7种苯系物的测定,平均回收率为86.5%~110.4%,测定结果满足分析化学痕量分析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液液微萃取 超声辅助 气相色谱法 苯系物 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铝层状超分子化合物去除废水中的六价铬 被引量:5
6
作者 王雪瑾 朱霞萍 蓝路梅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8-104,共7页
实验比较了Na_2CO_3/Na OH、Na OH和NH4OH沉淀法制备的镁铝层状化合物对模拟废水中Cr(Ⅵ)的去除效果,并通过X射线衍射和Brunauer-Emmett-Teller(BET)方法分析了材料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以Na_2CO_3/Na OH为沉淀剂制备的镁铝层状化合物... 实验比较了Na_2CO_3/Na OH、Na OH和NH4OH沉淀法制备的镁铝层状化合物对模拟废水中Cr(Ⅵ)的去除效果,并通过X射线衍射和Brunauer-Emmett-Teller(BET)方法分析了材料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以Na_2CO_3/Na OH为沉淀剂制备的镁铝层状化合物结晶度高、层状结构完整、比表面积较大、孔径适宜、吸附Cr(Ⅵ)的效果最佳,其优化吸附工艺为:固液比为1 g/500 m L,体系pH值为7~9,室温下震荡9 h。在最佳吸附条件下,镁铝层状化合物对Cr(Ⅵ)的饱和吸附量达到199.4 mg/g。镁铝层状化合物通过与含铬阴离子形成层状超分子化合物的方式实现了废水中铬的去除,对含Cr(Ⅵ)226.1 mg/L的实验室废水经6次工艺处理后,残余量小于0.5 mg/L,低于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指标。镁铝层状化合物是一种处理实验室废水中Cr(Ⅵ)的优良吸附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铝层状超分子化合物 记忆效应 实验室废水 Cr(Ⅵ) 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