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4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化学类实验室危险废弃物信息化管理探究 被引量:1
1
作者 余孟玲 蔡涵鹏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7-252,共6页
针对高校化学类实验室危险废弃物种类繁多、分类管理复杂及末端废液难以收集处理等问题,制定以处置方式为导向的分类收集方案与流程,以适应不同废弃物的处置需求。通过引入物联网、视频监控、二维码和智能终端等技术,对实验室废弃物从... 针对高校化学类实验室危险废弃物种类繁多、分类管理复杂及末端废液难以收集处理等问题,制定以处置方式为导向的分类收集方案与流程,以适应不同废弃物的处置需求。通过引入物联网、视频监控、二维码和智能终端等技术,对实验室废弃物从产生到收集、暂存、转运、处置的全过程进行信息化、可视化管理。结合大数据技术,对废弃物管理全过程的数据进行收集、存储、监控与分析,为预警、决策、发展和评估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此管理方式增强了危险废弃物管理的决策力、洞察力和流程优化能力,同时提高了师生的环保意识,助力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实验室 危险废弃物 信息化管理 分类处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掺杂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6)Co_(0.2)Mn_(0.2)O_2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5
2
作者 郑卓 吴振国 +2 位作者 向伟 滑纬博 郭孝东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58-1464,共7页
采用草酸盐共沉淀法制备了钠掺杂改性的Li_(0.98)Na_(0.02)Ni_(0.6)Co_(0.2)Mn_(0.2)O_2正极材料,借助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能量分散谱(EDS)、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电化学阻... 采用草酸盐共沉淀法制备了钠掺杂改性的Li_(0.98)Na_(0.02)Ni_(0.6)Co_(0.2)Mn_(0.2)O_2正极材料,借助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能量分散谱(EDS)、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电化学阻抗谱(EIS)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等手段对材料的颗粒形貌、晶体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掺钠后的材料具有更完善的α-NaFeO_2结构(空间群为R3m)、更低的Li^+/Ni^(2+)阳离子混排和更大的Li层间距,易于Li^+在晶格中的快速脱嵌迁移.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证实掺钠样品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高倍率性能,在2.7~4.3 V,1C下循环100次后,放电比容量仍为146 mA·h/g(容量保持率为95.4%),在0.1C,0.2C,0.5C,1C,3C,5C,10C和20C时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81,168,162,155,143,136,126和113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掺杂正极材料 锂离子扩散通道 电化学性能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LiMn_(2-x-y-z)Tl_xAl_yM_zO_4(M=Co、Cr、Ni)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兴泉 钟辉 +3 位作者 唐毅 李淑华 林晓静 何泽珍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67-472,共6页
采用同时掺杂Tl、Al和M(M=Co、Cr和Ni)三种金属原子和改进固相反应的方法合成了复合尖晶石正极材料LiMn2-x-y-zTlxAlyMzO4,并采用XRD、SEM、TEM、循环伏安和电化学测试考察了它的物理性质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所合成的正极材料具有... 采用同时掺杂Tl、Al和M(M=Co、Cr和Ni)三种金属原子和改进固相反应的方法合成了复合尖晶石正极材料LiMn2-x-y-zTlxAlyMzO4,并采用XRD、SEM、TEM、循环伏安和电化学测试考察了它的物理性质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所合成的正极材料具有与母体LiMn2O4尖晶石同样完整的尖晶石结构,规则的形貌和均匀的粒径分布。当M为Co和Cr时,目标材料的平均粒径约800nm,且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其首次充电容量分别为123.70mAh·g-1和121.30mAh·g-1,首次放电容量分别为117.30mAh·g-1和115.70mAh·g-1。当M为Ni时,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相对较差。循环伏安和充放电曲线表明该正极材料的充放电分别为两步脱锂和插锂机理。当Li掺杂量较小时,目标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均各有两个平台。随着Li掺杂量的增加,充放电平台有由两个逐渐转变为一个的趋势。当M为Co或Cr时,该正极材料不仅拥有较高的比容量和常温循环稳定性能,而且还具有较优良的高温循环稳定性能,这可能主要归因于三种金属的协同作用使目标材料的结构更加稳定,这也使该材料有可能成为电动车电池的较佳正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蓄电池 正极材料 合成 电化学性能 锂锰复合氧化物 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_(0.3)Ni_(0.7-x)Sr_xO_2 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8
4
作者 钟辉 许惠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7-161,共5页
在空气气氛中合成了LiCo0.3Ni0.7-xSrxO2二元掺杂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了不同掺Sr2+量对材料的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用XRD、SEM及电性能测试考察了材料的结构、形貌及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Sr2+的掺入量对材料的结构与电化学性... 在空气气氛中合成了LiCo0.3Ni0.7-xSrxO2二元掺杂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了不同掺Sr2+量对材料的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用XRD、SEM及电性能测试考察了材料的结构、形貌及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Sr2+的掺入量对材料的结构与电化学性能影响较大,随着掺Sr2+量的增加,X射线衍射图中材料的特征峰向低角度飘移,晶胞参数a和c增大,晶胞体积增大;电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适量的掺Sr2+有利于提高材料中Li+的扩散能力,抑制John Teller效应,降低阳离子混排现象,提高材料的电化学稳定性,当x=0.003,LiCo0.3Ni0.697 Sr0.003O2显示出较优的电化学性能,首次放电容量为162mA·h·g-1,首次放电效率为90.6%;40次循环后其放电容量仍为153mA·h·g-1,容量损失为7%,显示出较好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合成 电化学性能 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微纳结构富锂正极材料0.6Li_2MnO_3·0.4LiNi_(0.5)Mn_(0.5)O_2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4
5
作者 郑卓 吴振国 +1 位作者 向伟 杨秀山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79-486,共8页
采用碳酸盐共沉淀与燃烧法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得到了多孔微纳球形结构的富锂正极材料0.6Li_2MnO_3·0.4LiNi_(0.5)Mn_(0.5)O_2。借助X射线衍射(XRD)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N2吸附-脱附和恒电流... 采用碳酸盐共沉淀与燃烧法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得到了多孔微纳球形结构的富锂正极材料0.6Li_2MnO_3·0.4LiNi_(0.5)Mn_(0.5)O_2。借助X射线衍射(XRD)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N2吸附-脱附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研究了其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备出的材料是由一次颗粒径约300 nm的小颗粒组成的多孔微纳球形结构,比表面积为13 m2·g^(-1),具有完善的α-NaFeO_2层状结构(空间群为R3m)。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证实该材料具有优异的高容量、高循环稳定性和高倍率性能。在2.0~4.8 V,电流密度为0.1C、0.2C、0.5C、1C、3C、5C和10C时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266、254、235、205、186、149和107 m Ah·g^(-1);在0.5C下循环100次后,放电比容量仍为217 m Ah·g^(-1)(容量保持率为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结构 碳酸盐共沉淀法 富锂正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晶石/层状异质结构xLiM_2O_4?(1-x)LiNi_(1/3)Co_(1/3)Mn_(1/3)O_2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
6
作者 郑卓 郭孝东 +2 位作者 吴振国 向伟 杨秀山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535-2544,共10页
采用原位诱导法制备得到了一系列x Li M_2O_4?(1-x)Li Ni_(1/3)Co_(1/3)Mn_(1/3)O_2(M=Ni,Co,Mn;x=0,0.1,0.2,0.3,0.4,0.5)尖晶石/层状异质结构复合材料。借助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仪、恒电流间歇滴定技术和恒电流充放电... 采用原位诱导法制备得到了一系列x Li M_2O_4?(1-x)Li Ni_(1/3)Co_(1/3)Mn_(1/3)O_2(M=Ni,Co,Mn;x=0,0.1,0.2,0.3,0.4,0.5)尖晶石/层状异质结构复合材料。借助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仪、恒电流间歇滴定技术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表征手段对材料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x=0.2材料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最佳,在2.7~4.3 V、1C下循环100次后,放电比容量为137 m A?h/g,容量保持率为93%;10C时的放电比容量为112 m A?h/g,相比于原始Li Ni_(1/3)Co_(1/3)Mn_(1/3)O_2材料在10C的放电比容量(95 m A?h/g)有较大提高。此外,快充慢放能力测试也证实了该材料的结构稳定,其在5C充、1C放的充放电机制下,循环100次后的放电比容量还能高达120 m A?h/g,容量保持率为87%。恒电流间歇滴定技术(GITT)的结果表明。x=0.2材料的D_(Li+)值比原始Li Ni_(1/3)Co_(1/3)Mn_(1/3)O_2材料的要高出一个数量级,说明尖晶石相的引入从根本上改善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尖晶石/层状结构 LiNi_(1/3)Co_(1/3)Mn_(1/3)O_2 锂离子电池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F3包覆改性提升LiNi0.6Co0.2Mn0.2O2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申静 王志斌 +1 位作者 吴振国 向伟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518-1527,共10页
高镍LiNi0.6Co0.2Mn0.2O2正极材料因诸多优势,广泛应用于锂离子动力电池。进一步抑制材料不可逆相变,提升结构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是材料大规模应用的关键。本文采用LaF3包覆改性材料。测试结果表明,LaF3包覆在材料表面形成了均匀的包覆... 高镍LiNi0.6Co0.2Mn0.2O2正极材料因诸多优势,广泛应用于锂离子动力电池。进一步抑制材料不可逆相变,提升结构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是材料大规模应用的关键。本文采用LaF3包覆改性材料。测试结果表明,LaF3包覆在材料表面形成了均匀的包覆层,且未改变材料的形貌和晶体结构。随包覆比例越大,包覆层越厚。LaF3包覆材料具有较好的循环和倍率性能,这是由于LaF3包覆层减少了脱锂态下材料对电解液的氧化,抑制了惰性层的形成,从而降低了循环过程中的阻抗。包覆比例为1. 0 wt%的材料性能较优,在3. 0~4. 3V电压范围、5. 0 C倍率下放电比容量为114. 3 mAh·g^-1,较原材料(90. 5 mAh·g^-1)提升显著;在3. 0~4. 6 V电压范围、1. 0 C倍率下循环100周之后,容量保持率可达84.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富镍层状氧化物 包覆 LAF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刻蚀法在PVC/CaCO_3复合材料显微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张佩聪 倪师军 +1 位作者 常嗣和 邓苗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17-420,共4页
针对未经刻蚀处理所制备的SEM样品在研究PVC/CaCO3复合材料显微结构时的缺陷———碳酸钙填料和聚氯乙烯基体间较小的光学反差使电镜下很难辨别填料在基体中的分散状况,首次将化学刻蚀法引入PVC/CaCO3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研究中。结果表... 针对未经刻蚀处理所制备的SEM样品在研究PVC/CaCO3复合材料显微结构时的缺陷———碳酸钙填料和聚氯乙烯基体间较小的光学反差使电镜下很难辨别填料在基体中的分散状况,首次将化学刻蚀法引入PVC/CaCO3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研究中。结果表明:化学刻蚀制样法令碳酸钙粒子在PVC基体中的分散结构变得直观可视,为PVC/CaCO3材料的性能研究和质量控制提供了可靠的材料学图像依据,为高聚物/无机粒子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研究开拓了新思路。该方法可应用于其它类似复合材料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刻蚀法PVC/CaCO3 复合材料 显微结构 分散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化学化工类化学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研讨 被引量:6
9
作者 胡忠鲠 胡瑾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9-40,70,共3页
本文介绍了近化学化工类专业化学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如何精选教学内容以及分析了大一学生特点改革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理念、方法及效果。
关键词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四大化学 教学改革 课程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Ni_(1-x)Co_xO_2正极材料的合成与电化学性能研究
10
作者 许惠 钟辉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20-23,共4页
以Ni1-xCox(OH)2和LiOH.H2O为原料,采用软化学法在空气气氛中于700℃煅烧16h合成出层状LiNi1-xCoxO2正极材料,研究了不同掺钴量对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用XRD及电性能测试考察了所得材料的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低掺钴... 以Ni1-xCox(OH)2和LiOH.H2O为原料,采用软化学法在空气气氛中于700℃煅烧16h合成出层状LiNi1-xCoxO2正极材料,研究了不同掺钴量对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用XRD及电性能测试考察了所得材料的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低掺钴量(x≤0.1)时易生成无电化学活性的Li2Ni8O10化合物,高掺钴量(0.2≤x≤0.4)可促进LiNi1-xCoxO2层状结构的生成,有效减少阳离子混排及非化学计量产物的生成。电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掺钴量为0.3时的样品LiNi0.7Co0.3O2表现出最好的电化学性能,首次放电容量为172.5mAh/g,4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达95%,显示较好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Ni1-xCoxO2 类溶胶-浸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掺杂改性LiNi0.6Co0.2Mn0.2O2正极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军 郭孝东 +1 位作者 吴振国 向伟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53-1059,共7页
高镍LiNi0.6Co0.2Mn0.2O2正极材料已商业应用于锂离子动力电池。进一步提升结构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是高镍材料大规模应用的关键。采用Ti^4+掺杂来调变材料结构,研究Ti^4+掺杂对材料的晶体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验... 高镍LiNi0.6Co0.2Mn0.2O2正极材料已商业应用于锂离子动力电池。进一步提升结构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是高镍材料大规模应用的关键。采用Ti^4+掺杂来调变材料结构,研究Ti^4+掺杂对材料的晶体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验结果表明Ti^4+掺杂对颗粒形貌无明显影响,但可有效抑制Li^+/Ni^2+离子混排,拓宽过渡金属层间距,提高锂离子扩散速率,从而改善材料循环和高倍率性能。由于Ti^4+为电化学惰性离子,低倍率下材料的放电比容量略有下降,1%Ti^4+掺杂的样品电化学性能最优。在3.0~4.3 V、5.0 C下的放电比容量为126.6 mA×h·g^−1,较原材料的91.0 mA×h·g^−1提升明显;1.0 C下放电比容量为144.2 mA×h×g^−1,循环100周后容量保持率高达95.0%。在3.0~4.6 V的电压区间内,1.0 C下循环100周的容量保持率仍有8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极材料 富镍层状氧化物 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电水凝胶材料研究进展及在超级电容器的应用
12
作者 伍红雨 肖海 +1 位作者 曾向东 赵晓昱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38-245,共8页
导电水凝胶是具有独特导电性、力学稳定性、较高柔软性的三维网络结构的物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制备具有特殊功能性导电水凝胶材料的研究吸引了科研工作者广泛的关注,其制备策略主要是聚合物水凝胶与导电物质交联混合。为了提高其导... 导电水凝胶是具有独特导电性、力学稳定性、较高柔软性的三维网络结构的物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制备具有特殊功能性导电水凝胶材料的研究吸引了科研工作者广泛的关注,其制备策略主要是聚合物水凝胶与导电物质交联混合。为了提高其导电性和机械形变,主要策略是设计和制备导电纳米材料(如碳纳米管、石墨烯、金属纳米和液态金属等)填充和导电高分子(如聚苯胺(PANI)、聚吡咯(PPy)、聚噻吩(PYh)等)基导电水凝胶。文章综述了聚电解质、酸掺杂、无机物填充、导电高分子基四类导电水凝胶的研究进展;为解决导电水凝胶导电性、力学稳定性、耐极端温度和生物相容性的问题,本文总结了导电水凝胶的制备策略,最后总结了导电水凝胶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水凝胶 导电纳米材料 导电高分子 机械稳形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钒钛磁铁矿尾矿/高岭土复合整体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的研究
13
作者 刘亚雯 廖承绪 +4 位作者 刘林 任冬雪 杨天凤 朱霞萍 孙永华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2-531,共10页
在钒钛磁铁矿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形成了大量堆积的尾矿,既造成土壤污染,还危害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因此,开发钒钛磁铁矿尾矿的有效利用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使用钒钛磁铁矿尾矿和高岭土为基体、硅溶胶为粘接剂、氯化铵为改性剂,制备... 在钒钛磁铁矿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形成了大量堆积的尾矿,既造成土壤污染,还危害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因此,开发钒钛磁铁矿尾矿的有效利用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使用钒钛磁铁矿尾矿和高岭土为基体、硅溶胶为粘接剂、氯化铵为改性剂,制备了钒钛磁铁矿尾矿/高岭土复合整体材料,考察了制备条件对材料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的影响,使用XRF、XRD、SEM、BET、XPS和UV-Vis DRS对制备的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复合光催化材料在60 min内对罗丹明B的去除率达到了71.5%,4次重复使用后,对罗丹明B的光催化降解仍具有一定效果。研究对钒钛磁铁矿尾矿的整体利用及“以废治废”综合利用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钛磁铁矿尾矿 氯化铵 光催化降解 罗丹明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钕同位素地球化学综述
14
作者 蹇忆川 杨虹 +1 位作者 刘芳 张兆峰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64-874,共11页
钕(Nd)元素是一种轻稀土元素,共有7个稳定同位素。近年来,随着质谱分析技术和化学分离方法的发展,稳定Nd同位素地球化学已经成为地球化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本文对稳定Nd同位素体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总结,包括Nd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 钕(Nd)元素是一种轻稀土元素,共有7个稳定同位素。近年来,随着质谱分析技术和化学分离方法的发展,稳定Nd同位素地球化学已经成为地球化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本文对稳定Nd同位素体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总结,包括Nd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Nd同位素的化学分离、质谱测定及质量分馏校正等分析技术方法;球粒陨石、全硅酸盐地球和其他储库的稳定Nd同位素组成;稳定Nd同位素在地质过程中的应用,例如在岩浆演化过程、低温地质过程以及宇宙化学中的应用。目前稳定Nd同位素地球化学还集中在分析方法和自然储库的研究方面,未来在地球科学和行星科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钕同位素 化学分离 质谱分析 储库 同位素分馏 宇宙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离子电池煤基硬碳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及产业化挑战
15
作者 许有 马路祥 +8 位作者 海春喜 董生德 许琪 贺欣 潘稳丞 高亚文 谌炬 孙艳霞 周园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0-38,共9页
钠离子电池在智能电网和储能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由于负极材料不可逆容量大、氧化还原电位高、循环性能差等因素限制了其发展。硬碳材料,尤其是煤基硬碳负极材料,因其较大的层间距、短程碳微晶结构、低成本、丰富的资源及较低的工作... 钠离子电池在智能电网和储能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由于负极材料不可逆容量大、氧化还原电位高、循环性能差等因素限制了其发展。硬碳材料,尤其是煤基硬碳负极材料,因其较大的层间距、短程碳微晶结构、低成本、丰富的资源及较低的工作电位等优势,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但其存在容量较低、循环性能差、除杂困难等问题。因此,综述了钠离子电池煤基硬碳负极材料的重要性及煤基硬碳的制备与改性方法,阐述了活化、杂原子掺杂、预氧化、复合碳和机械球磨等改性策略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最后,提出产业化挑战中面临的问题及相应解决方案,并展望了煤基硬碳负极材料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煤基硬碳 改性策略 产业化挑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K^(+),Ca^(2+)∥Cl^(-)-H_(2)O四元体系298.2 K固液相平衡研究
16
作者 于旭东 黎静 +2 位作者 任思颖 罗军 曾英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35,42,共7页
四川盆地深藏卤水蕴含丰富的锂、钾资源,极具开发利用价值,但共存离子作用关系复杂。为获取深藏卤水中锂钾钙共存氯化物体系在298.2 K时各盐的结晶规律,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开展了四元体系Li^(+),K^(+),Ca^(2+)∥Cl^(-)-H_(2)O 298.2 K... 四川盆地深藏卤水蕴含丰富的锂、钾资源,极具开发利用价值,但共存离子作用关系复杂。为获取深藏卤水中锂钾钙共存氯化物体系在298.2 K时各盐的结晶规律,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开展了四元体系Li^(+),K^(+),Ca^(2+)∥Cl^(-)-H_(2)O 298.2 K固液相平衡研究,测定了溶解度、平衡液相密度,采用X射线粉晶衍射法分析了平衡固相组成,并绘制了相应的相图。结果表明:298.2 K时,该四元体系有锂钙复盐(LiCl·CaCl_(2)·5H_(2)O)生成,为复杂四元体系;氯化钙结晶形式受共存氯化锂的影响同时存在CaCl_(2)·6H_(2)O和CaCl_(2)·4H_(2)O。对应的固液平衡相图由3个四元共饱点(E_(1)和E_(2)为不相称共饱点、E_(3)为相称共饱点)、7条单变量曲线和5个结晶区组成(结晶区面积由大到小为KCl、LiCl·H_(2)O、CaCl_(2)·4H_(2)O、LiCl·CaCl_(2)·5H_(2)O、CaCl_(2)·6H_(2)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平衡 相图 溶解度 深藏卤水 复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Al_2O_4:Tb^(3+),Ce^(3+)发光材料的合成与发光特性 被引量:23
17
作者 邱克辉 李峻峰 +1 位作者 高晓明 傅茂媛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7-201,共5页
以高温固相法合成SrAl_2O_4:Tb^(3+),Ce^(3+)发光材料,蓄光后在暗室中观察发出明亮的绿光。利用X射线粉晶衍射仪对其进行了物相测定,扫描电镜对其进行了晶相与显微结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合成物为α-SrAl_2O_4,属于单斜晶系。利用荧光... 以高温固相法合成SrAl_2O_4:Tb^(3+),Ce^(3+)发光材料,蓄光后在暗室中观察发出明亮的绿光。利用X射线粉晶衍射仪对其进行了物相测定,扫描电镜对其进行了晶相与显微结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合成物为α-SrAl_2O_4,属于单斜晶系。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进行了光谱分析,测定了所合成样品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研究了Tb^3+)含量与合成荧光粉发光强度的关系,在SrAl_2O_4:Tb^(3+)体系中加入Ce^(3+),发现Ce^(3+)可将能量传递给Tb^(3+),对Tb^(3+)起到了敏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发光材料 铝酸锶 激发光谱 发射光谱 能量传递 铽离子 铈离子 高温固相法 X射线粉晶衍射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发光材料燃烧合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李峻峰 邱克辉 +2 位作者 赖雪飞 张春梅 李群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8-30,共3页
在对稀土发光材料各主要合成方法进行了简单对比的基础上,介绍了燃烧合成技术及其快速、节能、操作简便等特点,介绍了燃烧合成技术在稀土发光材料合成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展望了今后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稀土发光材料 研究进展 燃烧合成技术 合成方法 应用现状 材料合成 发展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扬子地台北缘古生界海相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5
19
作者 龚大兴 林金辉 +2 位作者 唐云凤 吴驰华 宋华颖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0年第3期31-37,共7页
上扬子地台北缘古生代广泛沉积了一套海相碳酸盐岩和泥质岩。通过对16条沉积剖面系统采样,结合样品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认为该区有效烃源岩主要发育在下二叠统、下志留统下部、上奥陶统和下寒武统地层中;烃源岩以Ⅰ型、Ⅱ1型为主,生... 上扬子地台北缘古生代广泛沉积了一套海相碳酸盐岩和泥质岩。通过对16条沉积剖面系统采样,结合样品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认为该区有效烃源岩主要发育在下二叠统、下志留统下部、上奥陶统和下寒武统地层中;烃源岩以Ⅰ型、Ⅱ1型为主,生烃能力较强,未丧失生气能力。综合评价认为下寒武统及下二叠统是区内的主力烃源岩;下志留统下部及上奥陶统在局部地区可能存在有利的烃源岩发育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烃源岩 古生界 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上扬子地台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燃煤电厂周围土壤中砷、锑、铅、锌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被引量:21
20
作者 郎春燕 王登菊 黄军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439-1444,共6页
系统研究了成都市燃煤电厂周围土壤中As、Sb、Pb和Zn的水平及垂直分布特征,同时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土壤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上述元素在电厂周围土壤中的含量均具有方向性,As、Sb、Zn呈现出南>西&... 系统研究了成都市燃煤电厂周围土壤中As、Sb、Pb和Zn的水平及垂直分布特征,同时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土壤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上述元素在电厂周围土壤中的含量均具有方向性,As、Sb、Zn呈现出南>西>东>北的特点,而Pb则是南>西>北>东;Zn和Pb的含量随深度增加呈总体下降趋势,而As和Sb的变化却不明显;4种元素的垂向迁移能力为Zn>Pb>As>Sb;电厂周围的4个方向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污染程度为南>西>东>北,各元素的污染程度则是Sb>As>Pb>Zn;研究的区域均属于重度污染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锑、铅、锌 土壤 分布 污染评价 燃煤电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