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多维要素流视角下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特征研究
1
作者
张扬
李娟
王兴平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20,共7页
随着交通、通讯设施的日益完善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间各类要素流动更为频繁并形成城市网络,促进城市动态“流”数据的分析成为区域空间结构研究新范式。相比单一要素流,多维要素流可以从更加综合的视角刻画城市群内部网络联系,识别城...
随着交通、通讯设施的日益完善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间各类要素流动更为频繁并形成城市网络,促进城市动态“流”数据的分析成为区域空间结构研究新范式。相比单一要素流,多维要素流可以从更加综合的视角刻画城市群内部网络联系,识别城市群空间结构特征。本文通过集成百度迁徙、快递物流线路、百度指数、企业总部—分支、科技论文合作等多元地理流数据建立成渝城市群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及综合流网络,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识别网络节点特征并结合位序—规模法则评估城市体系规模结构,利用核密度分析法识别多维要素流动主要廊道,结合优势流和DBSCAN聚类分析成渝城市群空间组团特征。结果表明:第一,在多维要素流网络中,各节点层级分化明显,成都市、重庆市是成渝城市群的两大核心,对多维要素流的集聚扩散能力突出,而其他城市普遍发育不足。第二,重庆市—成都市关联区间联系强度最高,成都市、重庆市与14个地级市组成的关联区间次之,14个地级市之间组成的关联区间最低,成渝发展主轴、成德绵乐城市带是要素流动的主要廊道。第三,在优势流约束下,成渝城市群内部形成成都—德阳—眉山、重庆—广安、南充—遂宁、内江—自贡—宜宾—泸州、乐山—雅安共5个空间聚类,其中南充—遂宁、内江—自贡—宜宾—泸州具备培育都市圈的潜力。结合本文分析结果和现有规划,建议将多维要素流网络中心度相对较高的绵阳、南充、宜宾作为次级中心城市培育,在重点发展成都都市圈、重庆都市圈的同时着力培育南充—遂宁、内自宜泸两大都市圈,促进绵阳市、雅安市、乐山市、达州市等圈群空隙城市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强化宜宾—泸州—重庆沿江发展轴,逐步优化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结构
多维要素流
社会网络分析
位序—规模
核密度估计
DBSCAN聚类
成渝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种自适应图像预处理方法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
7
2
作者
魏友华
何雪梅
+3 位作者
徐霞
魏瑶
钟雯静
王瑶
《现代电子技术》
2022年第7期53-57,共5页
基于偏微分方程的图像处理方法在图像去噪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合适的特征检测函数可以让基于偏微分方程的图像预处理方法达到良好的噪声去除和边缘特征保留效果。通常的特征检测函数是基于图像全局特征设置,文中从图像局部特征角...
基于偏微分方程的图像处理方法在图像去噪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合适的特征检测函数可以让基于偏微分方程的图像预处理方法达到良好的噪声去除和边缘特征保留效果。通常的特征检测函数是基于图像全局特征设置,文中从图像局部特征角度出发构建了一种边缘检测函数。针对图像局部特征的差异,自适应地调整图像在法线方向的扩散系数指数。在平坦区域法向扩散系数指数趋于1,此时模型为四阶各向同性扩散,可较好地去除噪声;在图像边缘处法向扩散系数指数趋于2,此时模型为四阶各向异性扩散,可较好地保留边缘特征。通过对Lena和Peppers图像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均方根误差、信噪比和峰值信噪比都优于传统的图像去噪模型,在噪声去除和边缘特征保留之间实现了很好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微分方程
梯度模
拉普拉斯算子
各向异性扩散
各向同性扩散
自适应
特征检测函数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中国成立75年来科技创新驱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被引量:
1
3
作者
黄寰
陈泳向
张秋凤
《区域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0-47,共8页
创新是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新中国成立75年来,科技创新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的探索、改革开放初期的体制改革,再到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强国战略实施,直至当前高质量发展多个阶段,在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断提升...
创新是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新中国成立75年来,科技创新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的探索、改革开放初期的体制改革,再到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强国战略实施,直至当前高质量发展多个阶段,在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断提升的同时,国家也更加深入地认识到科技创新的强大作用。未来,我国要构建更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高效科技管理体系,以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抓手进行科技创新系统性布局,积极推动创新驱动和人才驱动两大战略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区域经济发展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甘肃省植被时空动态变化及其归因分析
被引量:
5
4
作者
戴晓爱
马佳欣
+1 位作者
唐艺菱
李为乐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63-1173,共11页
甘肃省作为中国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植被覆盖变化直接关系中国西部的生态安全。采用2000-2020年植被覆盖度(FVC)数据,并从自然和人文影响方面选取16个影响因子,涵盖气候、地形地貌、土壤、人类活动,利用趋势分析法、地理...
甘肃省作为中国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植被覆盖变化直接关系中国西部的生态安全。采用2000-2020年植被覆盖度(FVC)数据,并从自然和人文影响方面选取16个影响因子,涵盖气候、地形地貌、土壤、人类活动,利用趋势分析法、地理探测器模型和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建模(PLS-SEM),从甘肃省不同干湿区、不同时间节点的角度探究其植被覆盖的变化特征及驱动力。结果表明,1)2000-2020年,甘肃省FVC整体持续改善,高植被覆盖度显著增加,其中陇东高原、陇中高原和疏勒河南部地区改善最为明显。2)不同干湿区的植被覆盖变化差异显著。干旱和半干旱区植被改善较慢,受降水量波动和土地利用方式影响大;而半湿润和湿润区植被改善明显,得益于良好的气候条件、生态工程的推动以及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增加。3)降水和土地利用对FVC解释力最大,“退耕还林工程”对FVC的增加起到积极作用,但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城市化等也引起植被退化。随着时间推移,气候对FVC的影响一直在积极增加,不合理人类活动对FVC的负面影响相对稳定且较大,部分抵消了退耕还林的正面效果。此外,土壤有机碳含量对FVC的影响显著下降,且间接受到气候的正向影响。4)利用PLS-SEM模型,可有效分离自然与人为因素对植被覆盖的驱动作用,也可探究因素间的作用强度与途径。该研究增强了对区域植被动态变化规律的理解,也为生态恢复和环境管理提供了科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
驱动因子
干湿区
地理探测器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区域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测度及影响因素识别——以四川省为例
被引量:
16
5
作者
张铃
王纪入
+1 位作者
李志刚
霍志磊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111-115,共5页
文章以区域协同发展为研究视角,从指标和区域两个维度,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障碍度模型、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四川省2008—2018年各经济区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进行测度和影响因素识别。结果表明,四川省五区协同发展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创...
文章以区域协同发展为研究视角,从指标和区域两个维度,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障碍度模型、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四川省2008—2018年各经济区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进行测度和影响因素识别。结果表明,四川省五区协同发展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创新环境、区域协同和对外开放是当前阻碍五区协同发展的主要因素;创新环境、城乡协调、生态环保、对外开放以及文化、医疗福利是五区长期协同发展的主要因素;川东北经济区的创新环境、创新投入以及开放子系统,攀西经济区和川南经济区的区域协调子系统成为当前和长期内实现"五区协同"良性发展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高质量发展
五区协同
耦合协调
障碍度
灰色关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推动中国全产业链优化升级
被引量:
31
6
作者
杨丹辉
戴魁早
+2 位作者
赵西三
余典范
黄寰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16,共12页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推动中...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推动中国全产业链优化升级不仅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也是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现阶段,无论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还是在传统产业能级提升方面,全产业链发展面临着诸如关键核心环节缺失导致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不强、产业链内外循环链接能力较弱导致产业链网络节点地位较低、产业生态松散导致产业链协同效应难以发挥、产业链韧性不足等问题。因此,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分行业做好全产业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优化全产业链发展环境,强化要素支撑,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意义重大。基于此,本刊特邀国内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结合自身研究特长,从多角度发表真知灼见,以期对推动中国全产业链优化升级提供思想启迪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产业链
产业链
供应链
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高分五号”遥感图像的地物分类方法
被引量:
6
7
作者
魏友华
王瑶
+2 位作者
何雪梅
郭科
常睿春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85-88,共4页
作为全波谱段高光谱卫星,"高分五号"卫星可提供丰富的遥感数据,研究利用"高分五号"卫星遥感图像实现精确的地物分类方法,这是实现高光谱遥感信息资源所有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立足于"高分五号"卫星数据...
作为全波谱段高光谱卫星,"高分五号"卫星可提供丰富的遥感数据,研究利用"高分五号"卫星遥感图像实现精确的地物分类方法,这是实现高光谱遥感信息资源所有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立足于"高分五号"卫星数据,先进行遥感图像预处理,有效地消除大气干扰和噪声,优选核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高分五号"卫星高光谱图像的特征提取,用最大似然法(MLE)、卷积神经网络(CNN)、支持向量机(SVM)3种分类器对高光谱图像数据分类。结果表明,RBF核的支持向量机分类器精度可达到97.889 7%,Kappa系数为0.966 7,比传统的最大似然法、神经网络分类方法分类精度分别高出15.478%,8.670 8%。由此可以实现"高分五号"卫星数据预处理,及其在土地利用分类应用上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物分类
遥感图像
图像预处理
大气干扰消除
特征提取
数据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藏羌彝走廊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空间格局与影响因素
8
作者
吴柏清
赵灿文
+1 位作者
张扬
罗欣然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25年第4期206-212,共7页
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空间分异特征并识别其影响因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藏羌彝走廊为研究区,在广泛搜集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及传承人数据的基础上分析其数量、结构及空间分布特征,构建非遗资源...
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空间分异特征并识别其影响因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藏羌彝走廊为研究区,在广泛搜集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及传承人数据的基础上分析其数量、结构及空间分布特征,构建非遗资源丰度指数评估各县级行政区非遗资源水平并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探讨其空间格局特征,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识别非遗资源水平的影响因子及其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第一,藏羌彝走廊非遗项目与传承人数量众多,十大非遗门类中传统舞蹈、传统音乐和传统技艺占据独特优势,主要分布在各市(州)首府所在地及其周边地区。第二,藏羌彝走廊非遗资源水平呈现“一极(拉萨市城关区)多高(昌都市卡若区、迪庆州香格里拉市、阿坝州汶川县、阿坝州茂县、黄南州同仁市)”的空间格局,非遗资源丰度指数高值区与低值区相互嵌套。第三,路网密度、城镇化率、坡度、少数民族人口比重对藏羌彝走廊非遗资源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其中路网密度、城镇化率、少数民族人口占比三个影响因子解释力由东向西递增,坡度的影响力由南向北递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藏羌彝走廊
空间格局
影响机制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多维要素流视角下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特征研究
1
作者
张扬
李娟
王兴平
机构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智能规划技术重点实验室、东南
大学
建筑学院、
成都理工大学数字胡焕庸线研究院
成都理工大学
地理与规划学院
东南
大学
建筑学院
出处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20,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078115)
四川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23JDR0094)。
文摘
随着交通、通讯设施的日益完善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间各类要素流动更为频繁并形成城市网络,促进城市动态“流”数据的分析成为区域空间结构研究新范式。相比单一要素流,多维要素流可以从更加综合的视角刻画城市群内部网络联系,识别城市群空间结构特征。本文通过集成百度迁徙、快递物流线路、百度指数、企业总部—分支、科技论文合作等多元地理流数据建立成渝城市群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及综合流网络,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识别网络节点特征并结合位序—规模法则评估城市体系规模结构,利用核密度分析法识别多维要素流动主要廊道,结合优势流和DBSCAN聚类分析成渝城市群空间组团特征。结果表明:第一,在多维要素流网络中,各节点层级分化明显,成都市、重庆市是成渝城市群的两大核心,对多维要素流的集聚扩散能力突出,而其他城市普遍发育不足。第二,重庆市—成都市关联区间联系强度最高,成都市、重庆市与14个地级市组成的关联区间次之,14个地级市之间组成的关联区间最低,成渝发展主轴、成德绵乐城市带是要素流动的主要廊道。第三,在优势流约束下,成渝城市群内部形成成都—德阳—眉山、重庆—广安、南充—遂宁、内江—自贡—宜宾—泸州、乐山—雅安共5个空间聚类,其中南充—遂宁、内江—自贡—宜宾—泸州具备培育都市圈的潜力。结合本文分析结果和现有规划,建议将多维要素流网络中心度相对较高的绵阳、南充、宜宾作为次级中心城市培育,在重点发展成都都市圈、重庆都市圈的同时着力培育南充—遂宁、内自宜泸两大都市圈,促进绵阳市、雅安市、乐山市、达州市等圈群空隙城市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强化宜宾—泸州—重庆沿江发展轴,逐步优化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关键词
空间结构
多维要素流
社会网络分析
位序—规模
核密度估计
DBSCAN聚类
成渝城市群
Keywords
spatial structure
multi-dimensional factor flows
social network estimation
rank-size rule
kernel density analysis,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 with noise(DBSCAN)
Chengdu-Chongqing urban agglomeration
分类号
TU984.113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种自适应图像预处理方法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
7
2
作者
魏友华
何雪梅
徐霞
魏瑶
钟雯静
王瑶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
数学地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成都理工大学数字胡焕庸线研究院
出处
《现代电子技术》
2022年第7期53-57,共5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06015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672325)
数学地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scsxdz2019zd03)。
文摘
基于偏微分方程的图像处理方法在图像去噪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合适的特征检测函数可以让基于偏微分方程的图像预处理方法达到良好的噪声去除和边缘特征保留效果。通常的特征检测函数是基于图像全局特征设置,文中从图像局部特征角度出发构建了一种边缘检测函数。针对图像局部特征的差异,自适应地调整图像在法线方向的扩散系数指数。在平坦区域法向扩散系数指数趋于1,此时模型为四阶各向同性扩散,可较好地去除噪声;在图像边缘处法向扩散系数指数趋于2,此时模型为四阶各向异性扩散,可较好地保留边缘特征。通过对Lena和Peppers图像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均方根误差、信噪比和峰值信噪比都优于传统的图像去噪模型,在噪声去除和边缘特征保留之间实现了很好的平衡。
关键词
偏微分方程
梯度模
拉普拉斯算子
各向异性扩散
各向同性扩散
自适应
特征检测函数
信噪比
Keywords
PDE
gradient mode
Laplace operator
anisotropic diffusion
isotropic diffusion
adaptation
feature detection function
SNR
分类号
TN911.73-34 [电子电信—通信与信息系统]
TP391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中国成立75年来科技创新驱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被引量:
1
3
作者
黄寰
陈泳向
张秋凤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
商学院
成都理工大学数字胡焕庸线研究院
中国人民
大学
长江经济带
研究院
成都理工大学
地理与规划学院
西华
大学
管理学院
出处
《区域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0-47,共8页
基金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四川科技创新模式探索研究”(SCJJ24ZD24)
四川省科协科技智库调研课题“科技助力四川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路径研究”(sckxkjzk2024-2)。
文摘
创新是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新中国成立75年来,科技创新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的探索、改革开放初期的体制改革,再到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强国战略实施,直至当前高质量发展多个阶段,在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断提升的同时,国家也更加深入地认识到科技创新的强大作用。未来,我国要构建更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高效科技管理体系,以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抓手进行科技创新系统性布局,积极推动创新驱动和人才驱动两大战略协调发展。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区域经济发展
新质生产力
Keyword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分类号
F42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甘肃省植被时空动态变化及其归因分析
被引量:
5
4
作者
戴晓爱
马佳欣
唐艺菱
李为乐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理工大学
地理与规划学院
成都理工大学数字胡焕庸线研究院
出处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63-1173,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271405)
四川省重点研发项目(2023YFS0435)
+5 种基金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SKLGP2022Z007)
成都理工大学研究生质量工程项目(2023YKC201)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20802313174310)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2073776112419)
四川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地图学》(YLKC01430)
雅鲁藏布江中游自然资源西藏自治区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开放基金项目(2024YJZKF005)。
文摘
甘肃省作为中国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植被覆盖变化直接关系中国西部的生态安全。采用2000-2020年植被覆盖度(FVC)数据,并从自然和人文影响方面选取16个影响因子,涵盖气候、地形地貌、土壤、人类活动,利用趋势分析法、地理探测器模型和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建模(PLS-SEM),从甘肃省不同干湿区、不同时间节点的角度探究其植被覆盖的变化特征及驱动力。结果表明,1)2000-2020年,甘肃省FVC整体持续改善,高植被覆盖度显著增加,其中陇东高原、陇中高原和疏勒河南部地区改善最为明显。2)不同干湿区的植被覆盖变化差异显著。干旱和半干旱区植被改善较慢,受降水量波动和土地利用方式影响大;而半湿润和湿润区植被改善明显,得益于良好的气候条件、生态工程的推动以及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增加。3)降水和土地利用对FVC解释力最大,“退耕还林工程”对FVC的增加起到积极作用,但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城市化等也引起植被退化。随着时间推移,气候对FVC的影响一直在积极增加,不合理人类活动对FVC的负面影响相对稳定且较大,部分抵消了退耕还林的正面效果。此外,土壤有机碳含量对FVC的影响显著下降,且间接受到气候的正向影响。4)利用PLS-SEM模型,可有效分离自然与人为因素对植被覆盖的驱动作用,也可探究因素间的作用强度与途径。该研究增强了对区域植被动态变化规律的理解,也为生态恢复和环境管理提供了科学支持。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
驱动因子
干湿区
地理探测器
人类活动
Keywords
FVC
PLS-SEM
driving factors
arid and humid regions
geodetector
anthropogenic activity
分类号
X171.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区域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测度及影响因素识别——以四川省为例
被引量:
16
5
作者
张铃
王纪入
李志刚
霍志磊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
管理科学学院
成都理工大学
社会科学处
成都理工大学数字胡焕庸线研究院
出处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111-115,共5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9XJY003)
四川省软科学项目(20RKX0427)
+1 种基金
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县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一般项目(XY2020020)
成都理工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2400-000003-2001)。
文摘
文章以区域协同发展为研究视角,从指标和区域两个维度,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障碍度模型、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四川省2008—2018年各经济区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进行测度和影响因素识别。结果表明,四川省五区协同发展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创新环境、区域协同和对外开放是当前阻碍五区协同发展的主要因素;创新环境、城乡协调、生态环保、对外开放以及文化、医疗福利是五区长期协同发展的主要因素;川东北经济区的创新环境、创新投入以及开放子系统,攀西经济区和川南经济区的区域协调子系统成为当前和长期内实现"五区协同"良性发展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经济高质量发展
五区协同
耦合协调
障碍度
灰色关联模型
分类号
F061.5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推动中国全产业链优化升级
被引量:
31
6
作者
杨丹辉
戴魁早
赵西三
余典范
黄寰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
研究
所新兴产业
研究
室
浙江财经
大学
经济学院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
研究
所
上海财经
大学
中国产业发展
研究院
上海财经
大学
商学院
成都理工大学
商学院
中国人民
大学
长江经济带
研究院
四川高校社会科学重点
研究
基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与新经济
研究
中心
成都理工大学数字胡焕庸线研究院
出处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16,共12页
基金
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2020年第二批科研项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协同创新发展能力研究”
2020年四川省、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项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渝绵科创金三角研究”(SC20ZDCY001)
2020年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县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重点项目“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xy2020074)。
文摘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推动中国全产业链优化升级不仅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也是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现阶段,无论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还是在传统产业能级提升方面,全产业链发展面临着诸如关键核心环节缺失导致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不强、产业链内外循环链接能力较弱导致产业链网络节点地位较低、产业生态松散导致产业链协同效应难以发挥、产业链韧性不足等问题。因此,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分行业做好全产业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优化全产业链发展环境,强化要素支撑,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意义重大。基于此,本刊特邀国内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结合自身研究特长,从多角度发表真知灼见,以期对推动中国全产业链优化升级提供思想启迪和借鉴。
关键词
全产业链
产业链
供应链
现代化产业体系
分类号
F062.9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高分五号”遥感图像的地物分类方法
被引量:
6
7
作者
魏友华
王瑶
何雪梅
郭科
常睿春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
数学地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成都理工大学数字胡焕庸线研究院
成都理工大学
应用数学系
出处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85-88,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672325)
数学地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scsxdz2019zd03)。
文摘
作为全波谱段高光谱卫星,"高分五号"卫星可提供丰富的遥感数据,研究利用"高分五号"卫星遥感图像实现精确的地物分类方法,这是实现高光谱遥感信息资源所有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立足于"高分五号"卫星数据,先进行遥感图像预处理,有效地消除大气干扰和噪声,优选核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高分五号"卫星高光谱图像的特征提取,用最大似然法(MLE)、卷积神经网络(CNN)、支持向量机(SVM)3种分类器对高光谱图像数据分类。结果表明,RBF核的支持向量机分类器精度可达到97.889 7%,Kappa系数为0.966 7,比传统的最大似然法、神经网络分类方法分类精度分别高出15.478%,8.670 8%。由此可以实现"高分五号"卫星数据预处理,及其在土地利用分类应用上的可行性。
关键词
地物分类
遥感图像
图像预处理
大气干扰消除
特征提取
数据分类
Keywords
terrain classification
remote sensing image
image preprocessing
atmospheric interference elimination
feature extraction
data classification
分类号
TN965-34 [电子电信—信号与信息处理]
TP79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藏羌彝走廊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空间格局与影响因素
8
作者
吴柏清
赵灿文
张扬
罗欣然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
地理与规划学院
出处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25年第4期206-212,共7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3XJC850002)
四川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青藏高原及其东缘人文地理研究中心开放课题(RWDL2022-ZD003)。
文摘
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空间分异特征并识别其影响因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藏羌彝走廊为研究区,在广泛搜集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及传承人数据的基础上分析其数量、结构及空间分布特征,构建非遗资源丰度指数评估各县级行政区非遗资源水平并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探讨其空间格局特征,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识别非遗资源水平的影响因子及其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第一,藏羌彝走廊非遗项目与传承人数量众多,十大非遗门类中传统舞蹈、传统音乐和传统技艺占据独特优势,主要分布在各市(州)首府所在地及其周边地区。第二,藏羌彝走廊非遗资源水平呈现“一极(拉萨市城关区)多高(昌都市卡若区、迪庆州香格里拉市、阿坝州汶川县、阿坝州茂县、黄南州同仁市)”的空间格局,非遗资源丰度指数高值区与低值区相互嵌套。第三,路网密度、城镇化率、坡度、少数民族人口比重对藏羌彝走廊非遗资源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其中路网密度、城镇化率、少数民族人口占比三个影响因子解释力由东向西递增,坡度的影响力由南向北递增。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藏羌彝走廊
空间格局
影响机制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Keywords
intangible culture heritage
Zang-Qiang-Yi national cultural corridors
spatial configuration
influence factor
GWR model
分类号
TU982.29 [建筑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多维要素流视角下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特征研究
张扬
李娟
王兴平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一种自适应图像预处理方法研究与应用
魏友华
何雪梅
徐霞
魏瑶
钟雯静
王瑶
《现代电子技术》
2022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新中国成立75年来科技创新驱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黄寰
陈泳向
张秋凤
《区域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甘肃省植被时空动态变化及其归因分析
戴晓爱
马佳欣
唐艺菱
李为乐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区域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测度及影响因素识别——以四川省为例
张铃
王纪入
李志刚
霍志磊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推动中国全产业链优化升级
杨丹辉
戴魁早
赵西三
余典范
黄寰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1
3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基于“高分五号”遥感图像的地物分类方法
魏友华
王瑶
何雪梅
郭科
常睿春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0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藏羌彝走廊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空间格局与影响因素
吴柏清
赵灿文
张扬
罗欣然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