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演化博弈的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廖佳 周强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1-76,共6页
为降低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发生频率,减少人员伤亡和投资者损失,本文运用演化博弈构建施工方和监理方博弈模型,探讨二者策略选取的影响因素及演化均衡,分析参数变化对演化稳定策略的影响,并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不同初始值下的演化... 为降低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发生频率,减少人员伤亡和投资者损失,本文运用演化博弈构建施工方和监理方博弈模型,探讨二者策略选取的影响因素及演化均衡,分析参数变化对演化稳定策略的影响,并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不同初始值下的演化路径。结果表明:工程项目安全稳定与事故发生的经济惩罚力度、声誉损失、事故发生概率、监理督促整改费以及施工方违规节约成本和支付给监理的费用等因素相关,并提出对应措施来保障项目的安全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管理 演化稳定策略 演化博弈 工程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石流体屈服应力与黏土矿物关系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马煜 余斌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202-207,共6页
泥石流体的屈服应力是泥石流体抗剪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到目前为止对泥石流体屈服应力和黏土矿物的关系研究还不完善。通过简易泥石流排导槽装置,选取蒙脱石、伊利石、绿泥石、高岭土4种常见的黏粒矿物为研究变量,以泥石流体屈服应力... 泥石流体的屈服应力是泥石流体抗剪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到目前为止对泥石流体屈服应力和黏土矿物的关系研究还不完善。通过简易泥石流排导槽装置,选取蒙脱石、伊利石、绿泥石、高岭土4种常见的黏粒矿物为研究变量,以泥石流体屈服应力为研究目标,依次改变泥石流体中泥沙颗粒体积浓度、黏粒矿物成分及百分含量得出:(1)同等条件下,不同黏土成分对屈服应力的影响不同,蒙脱石影响最强,伊利石次之,绿泥石、高岭土最弱;(2)单一黏土矿物条件下,屈服应力与黏土矿物关系呈正向指数关系;(3)混合黏土矿物条件下,屈服应力与黏粒矿物的关系与单一黏土矿物条件下关系一致,但变化速率比单一黏土矿物小;(4)通过国内外学者资料验证本文泥石流屈服应力与黏土矿物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可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屈服应力 黏粒矿物 固体体积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结构体系对建筑结构响应的减震效果评估 被引量:1
3
作者 徐瑞御 任宏伟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13-623,共11页
提出一种基于土-结构体系地震记录的土-结构相互作用(SSI)的减震评估方法。该方法采用简化的SSI模型,通过系统辨识确定模型参数。将上部建筑结构地震反应的SSI减震效应分解为惯性相互作用和运动相互作用,同时还提出由惯性相互作用和运... 提出一种基于土-结构体系地震记录的土-结构相互作用(SSI)的减震评估方法。该方法采用简化的SSI模型,通过系统辨识确定模型参数。将上部建筑结构地震反应的SSI减震效应分解为惯性相互作用和运动相互作用,同时还提出由惯性相互作用和运动相互作用单独降低结构响应的方法。将2011年东北地震太平洋沿岸期间两栋中层建筑用此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建筑物结构响应进入非弹性范围时,惯性相互作用的减震效果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摇摆模型 建筑结构 惯性相互作用 运动相互作用 减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搅拌机颗粒导热系数的测定 被引量:1
4
作者 魏慧荣 李晓东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9-183,共5页
建立双卧轴搅拌机的离散元模型,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运用离散元软件EDEM对颗粒导热系数进行正交虚拟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并得到各个试验因素的回归方程,利用Matlab绘制三维等值线图,获得了各参数对性能指标的影... 建立双卧轴搅拌机的离散元模型,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运用离散元软件EDEM对颗粒导热系数进行正交虚拟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并得到各个试验因素的回归方程,利用Matlab绘制三维等值线图,获得了各参数对性能指标的影响规律;对试验因素进行优化计算,当搅拌轴转速为70. 31 r/min,充盈率为29. 42%,叶片安装角为54. 41°时,导热系数为1. 06 W/(m·K);验证了仿真结果,证明了应用离散元法研究搅拌机内颗粒导热系数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元 导热系数 EDEM 旋转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强震区群发性泥石流特征研究——以四川省都江堰龙池“8·13”群发泥石流为例 被引量:16
5
作者 马煜 余斌 +1 位作者 李彩侠 曾晋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18-223,共6页
汶川地震导致大量崩塌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为泥石流发生提供了丰富的物源,强降雨过后,汶川强震区的群发性泥石流出现了高发区。在2008-2010年的三个雨季里,强震区暴发了多处群发性泥石流灾害,龙池所在的龙溪河流域"8·13&qu... 汶川地震导致大量崩塌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为泥石流发生提供了丰富的物源,强降雨过后,汶川强震区的群发性泥石流出现了高发区。在2008-2010年的三个雨季里,强震区暴发了多处群发性泥石流灾害,龙池所在的龙溪河流域"8·13"群发泥石流灾害就是其中之一。首先对龙池龙溪河流域2010年8月13日暴发的45条泥石流沟进行简单的灾害阐述,其次在调查数据的基础上阐述了群发泥石流的特征:①成因多样,主因为地震和降雨综合的作用;②规模不一,以中小型为主,流体性质多集中为过渡性—粘性;③隐蔽性强,泥石流活动多集中在极小流域,主要为沟谷型泥石流;④泥石流活动集中在断裂带附近;⑤危害方式以冲蚀、淤埋和堵塞河道为主,且具有灾害链作用和叠加-放大作用。最后针对震区群发泥石流的活动特征,提出增强减灾措施的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发泥石流 活动特征 汶川地震 四川都江堰 “8·13”龙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南部须家河组砂岩组分特征及物源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郝强 林良彪 +2 位作者 余瑜 高健 钱利军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6年第4期110-120,共11页
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是四川盆地南部地区重要的油气勘探层位。通过对碎屑组分和重矿物分析,表明川南地区须家河组存在龙门山、康滇古陆、雪峰古隆起和黔中古隆起等多个物源区。其中,龙门山物源主要影响研究区西北部,以提供岩浆岩和变质岩... 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是四川盆地南部地区重要的油气勘探层位。通过对碎屑组分和重矿物分析,表明川南地区须家河组存在龙门山、康滇古陆、雪峰古隆起和黔中古隆起等多个物源区。其中,龙门山物源主要影响研究区西北部,以提供岩浆岩和变质岩岩屑为典型特征,北西—南东向展布的(短轴)三角洲沉积体系较发育;研究区东北部和东南部所含泥岩、粉砂岩和变质岩岩屑则主要来自雪峰古隆起,该区发育南东—北西向展布的远源(长轴)三角洲沉积体系;康滇古陆、黔中古隆起控制着研究区西南部和南部,重矿物分析也支持上述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南地区 须家河组 物源分析 沉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特征与沉积演化模式 被引量:7
7
作者 钱利军 郝强 +2 位作者 林良彪 欧莉华 余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35,共8页
通过岩心及薄片观察,从岩石学、沉积构造、古生物标志及测井曲线特征等方面,对川南地区须家河组沉积特征及沉积演化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在须家河组为三角洲、湖泊及有障壁海岸等多种沉积类型均有发育的复合体;并受印支... 通过岩心及薄片观察,从岩石学、沉积构造、古生物标志及测井曲线特征等方面,对川南地区须家河组沉积特征及沉积演化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在须家河组为三角洲、湖泊及有障壁海岸等多种沉积类型均有发育的复合体;并受印支运动的控制发生变迁;其中三角洲沉积体系皆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根据进入蓄水盆地性质的不同可划分为湖泊三角洲和海相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滨湖和浅湖亚相发育;有障壁海岸沉积体系潮坪较发育。在此基础上,结合构造特征分析了该区须家河组在不同时期的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认为须一段到须六段总体上为一连续沉积过程;并建立了海相-海陆过渡相-陆相三种连续的沉积相演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体系 沉积演化模式 须家河组 川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地区中侏罗统沙溪庙组砂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欧莉华 钱利军 +2 位作者 林良彪 郝强 徐胜林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1-8,共8页
沉积盆地中砂岩的地球化学成分主要受物源区控制,因此通过对砂岩化学成分的分析可以揭示盆地沉积物的源区构造背景及物源属性。为了深入探讨川西坳陷中侏罗统沙溪庙组的物源及其源区属性,对研究区的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 沉积盆地中砂岩的地球化学成分主要受物源区控制,因此通过对砂岩化学成分的分析可以揭示盆地沉积物的源区构造背景及物源属性。为了深入探讨川西坳陷中侏罗统沙溪庙组的物源及其源区属性,对研究区的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系统的分析。应用稀土元素La/Yb-∑REE、微量元素La/Th-Hf和La/Sc-Co/Th源岩属性判断图解以及微量元素构造背景判别图解,对研究区物源及其源区属性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结果表明:根据研究区上、下沙溪庙组地球化学特征,认为上、下沙溪庙组具有相同的物源;通过对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特征值及比值的分析,认为该地区属于构造背景主要为大陆岛弧向活动大陆边缘转换的构造背景;沉积物物源的原始物质应主要来自上地壳,部分来自混合长英质/基性源;结合研究区周缘山系的属性分析,认为研究区在中侏罗世沙溪庙期同时受到了米仓山-大巴山及龙门山的物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地区 沙溪庙组 稀土元素特征 微量元素特征 构造背景 物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坳陷中段中侏罗统沙溪庙组碎屑组分特征对物源的约束 被引量:3
9
作者 钱利军 欧莉华 +2 位作者 林良彪 郝强 徐胜林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4-19,共6页
为了深入探讨川西坳陷中段中侏罗统沙溪庙组的物源及其源区属性,应用碎屑岩碎屑组分特征及其Dickinson三角投点特征对研究区物源及其源区属性进行了深入讨论。结果表明,研究区东北部的中江、新都等地具有低石英、高长石特征,属于切割岛... 为了深入探讨川西坳陷中段中侏罗统沙溪庙组的物源及其源区属性,应用碎屑岩碎屑组分特征及其Dickinson三角投点特征对研究区物源及其源区属性进行了深入讨论。结果表明,研究区东北部的中江、新都等地具有低石英、高长石特征,属于切割岛弧、基底隆起、过渡大陆的构造背景,而研究区西部的鸭子河、孝泉等地区具有高石英、低长石特征,且具有相对高的变质岩岩屑,属于再旋回造山带的构造背景。结合沙溪庙组沉积时期周缘造山带的演化特征,认为研究区东北部的中江、新都等地区物源主要来自北部的米仓山—大巴山,而西部的鸭子河、孝泉等地区物源主要来自西部的龙门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坳陷 沙溪庙组 砂岩碎屑组分 物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川北地区中侏罗统千佛岩组物源分析及沉积相展布 被引量:4
10
作者 钱利军 欧莉华 +2 位作者 郝强 林良彪 徐胜林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9-86,共8页
通过野外剖面观测、钻井岩心的描述,以及室内薄片的观察,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川西-川北地区中侏罗统千佛岩组物源、沉积相类型,以及沉积相展布特征进行的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根据砂岩碎屑组分分析及物源区构造背景分析,认为千佛岩组... 通过野外剖面观测、钻井岩心的描述,以及室内薄片的观察,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川西-川北地区中侏罗统千佛岩组物源、沉积相类型,以及沉积相展布特征进行的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根据砂岩碎屑组分分析及物源区构造背景分析,认为千佛岩组沉积期主物源是盆地北部的米仓山-大巴山地区,次为盆地西部的龙门山地区;根据钻井岩心以及野外剖面的观测,认为千佛崖组主要发育冲积扇、冲击平原、曲流何三角洲及湖泊四大沉积相;在物源分析以及沉积相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层厚度特征,得到了川西-川北地区千佛岩组沉积相展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分析 沉积相展布 千佛岩组 川西-川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强震区龙溪河流域泥石流灾害分布规律研究——以四川省都江堰龙溪河8·13泥石流为例 被引量:6
11
作者 马煜 李彩侠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7-31,共5页
“5· 12”汶川地震后的强震区暴发了数次泥石流灾害,2010年8月13日都江堰龙溪河流域的泥石流灾害就是其中最严重的灾害之一.龙溪河流域在75 mm/h强降雨条件下,长11 km流域内共有45处暴发泥石流灾害.在现场调查和遥感资料分析的基础... “5· 12”汶川地震后的强震区暴发了数次泥石流灾害,2010年8月13日都江堰龙溪河流域的泥石流灾害就是其中最严重的灾害之一.龙溪河流域在75 mm/h强降雨条件下,长11 km流域内共有45处暴发泥石流灾害.在现场调查和遥感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都江堰龙溪河沿线泥石流灾害分布规律和流域面积、高差、距断层距离、坡度、岩性等影响要素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表明:①流域面积小于1.0 km2的泥石流流域占多数,达到总数的73.3%;②高差(200~400)m范围内泥石流点最多,占总数的41.3%%,其他高差区段差别不大;③在坡度为20.~40.的范围内,其数量占总数的90%以上;而在坡度20.以内的泥石流点相对较少;④距离发震断裂5 km范围内集中了该区域的所有泥石流分布点;距断裂带越近,灾害分布越多;⑤泥石流灾害点在各类岩层中均较发育,但硬岩地层地质灾害分布最为集中,占48.9%.通过以上规律研究旨在为泥石流灾害的预测和防治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泥石流 分布规律 龙溪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都地区上沙溪庙组砂岩储层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良彪 钱利军 +1 位作者 郝强 余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6期29-34,共6页
新都地区中侏罗统上沙溪庙组是重要的产气层位。通过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孔隙结构和物性特征等方面的分析,对新都地区上沙溪庙组砂岩储层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上沙溪庙组储层岩石类型为中-细粒长石岩屑砂岩... 新都地区中侏罗统上沙溪庙组是重要的产气层位。通过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孔隙结构和物性特征等方面的分析,对新都地区上沙溪庙组砂岩储层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上沙溪庙组储层岩石类型为中-细粒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为低孔、低渗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次生粒间溶孔;储层的发育受沉积相和成岩作用的控制,曲流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孔渗性一般较好,河口砂坝砂岩孔渗性次之;绿泥石环边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及少量发育的破裂作用对砂岩储层具有建设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都地区 上沙溪庙组 储层特征 储层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土矿物对泥石流体屈服应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煜 余斌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1-85,共5页
一般情况下,泥石流体屈服应力随着泥沙颗粒体积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同时随着黏粒黏性的增强而增强。在此研究基础上,以泥石流体屈服应力为研究目标,选取了蒙脱石、伊利石、绿泥石、高岭土等4种常见的黏土矿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泥石流体... 一般情况下,泥石流体屈服应力随着泥沙颗粒体积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同时随着黏粒黏性的增强而增强。在此研究基础上,以泥石流体屈服应力为研究目标,选取了蒙脱石、伊利石、绿泥石、高岭土等4种常见的黏土矿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泥石流体中泥沙颗粒体积浓度、黏土矿物成分及黏粒重量百分含量得出:1一般情况下,黏土成份对泥石流体屈服应力影响的强弱关系依次为蒙脱石>伊利石>绿泥石>高岭土。2泥沙颗粒体积浓度和黏粒百分含量对泥石流体屈服应力的影响呈指数关系。3综合分析泥沙颗粒体积浓度、黏土矿物成份、黏粒百分含量与屈服应力的关系后获得了黏土矿物下屈服应力的关系式。4用野外调查资料验证了上述泥石流屈服应力与泥沙颗粒体积浓度、黏土矿物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服应力 黏土矿物 泥砂体积浓度 泥石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梯度材料Euler-Bernoulli梁单元模态应变能对损伤参数的灵敏度分析
14
作者 黄立新 韦琦 +1 位作者 胡中明 岳世燕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33-539,共7页
基于2节点6自由度的梁单元,采用Euler-Bernoulli梁理论和梁的应变能公式,导出单元模态应变能公式。在此基础上推导出功能梯度材料Euler-Bernoulli梁的单元模态应变能一阶灵敏度表达式。选取功能梯度材料Euler-Bernoulli梁横截面顶部弹... 基于2节点6自由度的梁单元,采用Euler-Bernoulli梁理论和梁的应变能公式,导出单元模态应变能公式。在此基础上推导出功能梯度材料Euler-Bernoulli梁的单元模态应变能一阶灵敏度表达式。选取功能梯度材料Euler-Bernoulli梁横截面顶部弹性模量E_(U)、底部弹性模量E_(L)和梯度指数k作为损伤参数,进行了单元模态应变能对损伤参数的灵敏度分析。数值算例表明,单元模态应变能对损伤参数k的灵敏度数值要比损伤参数E_(U)和E_(L)的灵敏度数值大很多个数量级,并且高阶模态单元模态应变能的灵敏度数值均大于低阶模态单元模态应变能的对应灵敏度数值。通过数值算例进一步探究了损伤参数k、E_(U)和E_(L)的变化对单元模态应变能灵敏度的影响,这为功能梯度材料Euler-Bernoulli梁结构损伤识别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梯度材料 EULER-BERNOULLI梁 单元模态应变能 灵敏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造作用对地质灾害分布的影响分析——以四川省马边县地质灾害为例 被引量:13
15
作者 马煜 李彩侠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5-153,共9页
地质构造作用对地质灾害的发育和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为降低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和对环境的破坏,提高马边县地质灾害的防灾减灾能力,通过野外调查、区域地质分析、数据统计和GIS空间分析等方法,运用定性和定量结合法研究了四... 地质构造作用对地质灾害的发育和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为降低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和对环境的破坏,提高马边县地质灾害的防灾减灾能力,通过野外调查、区域地质分析、数据统计和GIS空间分析等方法,运用定性和定量结合法研究了四川省马边县地质灾害的分布与构造地貌、构造地质2大因素,以及与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坡型、地层、断层(含褶皱)、地震和水系等8小类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1)地质灾害类型上以崩、塌、流、不稳定斜坡为主,规模上以中小型为主,在区域空间上分布具有不均匀性;(2)构造地貌因子敏感区间为:坡度:20°~30°,地形起伏度:≥60 m/km2,坡型:凸型坡为主,坡向:对灾害分布敏感性不强,在每个坡向灾害分布较均匀;(3)构造地质因子敏感区间为:地层:泥岩和砂岩为主的软弱-半坚硬岩组的侏罗系和白垩系为主,断层(含褶皱):距断层0~0.5 km为主,地震:距震中0~1 km为主,水系:距河道0~0.5 km为主。该研究可为马边县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分布特征 地形地貌 地质构造 马边县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处理对橡胶混凝土力学性能及耐久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刘松岸 刘亚飞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34-36,45,共4页
橡胶颗粒掺入混凝土会大幅度降低混凝土强度。通过对橡胶颗粒进行改性处理,研究不同改性方法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及耐久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合成树脂改性的效果最显著,可以明显提高橡胶混凝力学性能和耐久性,其次为氰基丙烯酸酯改性,乳液... 橡胶颗粒掺入混凝土会大幅度降低混凝土强度。通过对橡胶颗粒进行改性处理,研究不同改性方法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及耐久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合成树脂改性的效果最显著,可以明显提高橡胶混凝力学性能和耐久性,其次为氰基丙烯酸酯改性,乳液改性剂的加入降低了橡胶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环氧树脂、不饱和树脂改性虽然能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但使混凝土抗冻性和抗硫酸盐侵蚀性能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颗粒 混凝土 力学性能 耐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望谟县姚家湾沟泥石流成因及力学特征和易发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彩侠 马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62-67,共6页
2011年6月6日姚家湾沟流域内波树滑坡在强降雨下滑动解体形成碎屑流随后转化成泥石流冲出沟道,冲毁房屋7户,掩埋农田数亩。为了查明泥石流的成因和静动力学特征,更好地提高泥石流防治和预测预警水平。通过实地调查和理论计算,分析了泥... 2011年6月6日姚家湾沟流域内波树滑坡在强降雨下滑动解体形成碎屑流随后转化成泥石流冲出沟道,冲毁房屋7户,掩埋农田数亩。为了查明泥石流的成因和静动力学特征,更好地提高泥石流防治和预测预警水平。通过实地调查和理论计算,分析了泥石流的成因和静动力学特征并对易发性做了预测。结果表明:本次泥石流的发生,滑坡提供了物源,而超100 a一遇的降雨是泥石流发生的激发因素;泥石流容重为1.84 g/cm^3,平均流速为6.62 m/s,峰值流量为86 m^3/s,一次固体物质冲出量约为4×10^4m^3。屈服应力在3 500 Pa以上,整体冲击力为110 kN,最大石块冲击力为55.6 kN;通过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预测姚家湾沟今后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形成原因 动静力学特征 易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Q500qD桥梁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刚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190-192,共3页
采用OM、SEM、XRD、拉伸性能测试、电化学测试等方法,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Q500qD钢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轧态、退火态和正火态的Q500qD钢组织均由铁素体和珠光体组成。热轧态Q500qD钢晶粒最大,正火态晶粒最细小。热轧... 采用OM、SEM、XRD、拉伸性能测试、电化学测试等方法,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Q500qD钢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轧态、退火态和正火态的Q500qD钢组织均由铁素体和珠光体组成。热轧态Q500qD钢晶粒最大,正火态晶粒最细小。热轧态试样强度最低;正火态试样强度最高,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达到了599MPa和386MPa。不同热处理的Q500qD钢的耐腐蚀性能的从高到低顺序为:热轧态〉退火态〉正火态。热轧态Q500qD钢试样锈层主要组成为α-FeOOH、β-FeOOH、γ-FeOOH及Fe3O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500qD钢 退火 正火 耐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工艺对预应力混凝土钢棒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19
作者 王刚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206-208,212,共4页
通过微观组织观察、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淬回火工艺对预应力混凝土钢棒组织及性能的影响,并优选出淬回火工艺参数。研究表明:对于20Mn Si钢,感应加热淬火的理想温度为940℃。淬火处理后,在400~610℃温度区间回火。随着回火温度的... 通过微观组织观察、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淬回火工艺对预应力混凝土钢棒组织及性能的影响,并优选出淬回火工艺参数。研究表明:对于20Mn Si钢,感应加热淬火的理想温度为940℃。淬火处理后,在400~610℃温度区间回火。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钢棒的强度平稳下降,伸长率逐渐提高;经对比分析确定,最佳回火温度区间为400~450℃。经940℃淬火、400~450℃回火,20Mn Si热轧钢筋试样屈服强度达到800 MPa级,是生产预应力混凝土钢棒较为经济的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钢棒 淬火 回火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东南部末次冰期以来环境演化与驱动机制
20
作者 梁磊 许国强 +4 位作者 黄武轩 梁定勇 李孙雄 郝强 黄蓉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02-711,共10页
应用单道浅层地震、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和X射线衍射(XRD)等测试技术对地层结构及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黏土矿物组成和结晶学特征等气候代用指标进行分析,高精度刻画了北部湾东南部末次间冰期以来的气候演化及驱动机制。指标变化显... 应用单道浅层地震、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和X射线衍射(XRD)等测试技术对地层结构及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黏土矿物组成和结晶学特征等气候代用指标进行分析,高精度刻画了北部湾东南部末次间冰期以来的气候演化及驱动机制。指标变化显示南海西北部75千年(75 ka)以来物源供给受气候及海平面变化的协同控制。晚更新世受海因里希(Heinrich)全球气候变冷事件及青藏高原巨大高度和纬度效应的调控导致56ka、41ka和28ka东亚季风的冬季风较夏季风阶段性增强,步入全新世以来,北部湾东南部历经多次干湿交替性升温过程,逐步演化到现今气候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矿物 东亚季风 更新世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