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废弃矿山地下水重金属元素空间分布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1
作者 张稳 赵玉洁 +4 位作者 朱明澹 刘国 刘晶京 陈珈静 张宏炜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6-111,119,共7页
为探究废弃矿山地下水中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健康风险,以泸州市叙永县后山镇废弃矿山为研究区域,对研究区7种重金属(Fe、Cd、Cu、Pb、Zn、Mn和Cr)进行测定和分析,利用污染指数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健康风险评价模型揭示了后山镇废... 为探究废弃矿山地下水中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健康风险,以泸州市叙永县后山镇废弃矿山为研究区域,对研究区7种重金属(Fe、Cd、Cu、Pb、Zn、Mn和Cr)进行测定和分析,利用污染指数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健康风险评价模型揭示了后山镇废弃矿山地下水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空间分布状况和健康风险,并采用蒙特卡罗模拟法进行了健康风险评价的不确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中Fe、Pb、Mn、Cd的质量浓度均值高于Ⅲ类水质标准限值;研究区地下水中5种非致癌重金属(Fe、Cu、Pb、Zn和Mn)对成人和儿童的非致癌健康风险值分别为0.617、0.145,均小于1,成人的非致癌健康风险值均高于儿童;地下水中重金属Cd和Cr在饮水和皮肤接触两种途径均存在一定致癌健康风险;蒙特卡罗模拟法预测的Cd、Cr对成人和儿童的致癌健康风险值分别为1.78×10^(-4)~6.33×10^(-4)、2.29×10^(-4)~4.40×10^(-4),其平均值分别为3.96×10^(-4)、3.33×10^(-4),地下水中Cd和Cr对成人具有一定致癌健康风险,对儿童的致癌健康风险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重金属 模糊综合评价法 健康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地铁2号线对地下水的影响评价 被引量:8
2
作者 成璐 许模 毛邦燕 《路基工程》 2009年第1期128-129,共2页
以即将动工的成都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为例,初步探讨成都地铁工程对地下水的潜在影响。采用三维地下水流动数值模拟方法,模拟地下水位壅高的情况。通过计算地下车站的降水影响范围,提出为防止河流倒灌,施工时需添加注水井的保护措施。
关键词 地下水环境 数值模拟 水位壅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后石英砂岩三轴蠕变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陈国庆 郭帆 +1 位作者 王剑超 周玉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203-210,共8页
为探讨高寒地区高陡岩质边坡的时效劣化机制,对经历不同冻融循环次数后的石英砂岩进行常规三轴和三轴蠕变试验,分析了冻融作用对岩石在短期受荷和长期受荷下的力学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冻融作用对短期受荷下砂岩力学性能影响较小,常规力... 为探讨高寒地区高陡岩质边坡的时效劣化机制,对经历不同冻融循环次数后的石英砂岩进行常规三轴和三轴蠕变试验,分析了冻融作用对岩石在短期受荷和长期受荷下的力学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冻融作用对短期受荷下砂岩力学性能影响较小,常规力学参数及声发射现象随着冻融循环次数增加变幅较小;在长期受荷作用下冻融对砂岩时效力学特征影响显著,表现为各蠕变力学参数均随冻融循环次数增加而明显变化,是由于冻融导致裂隙壁疲劳受损,其后壁上颗粒在长期荷载作用下能够充分调整变形,冻融造成的微损伤会引起较强的蠕变性。提出考虑冻融蠕变损伤差异的长期折减系数,表征冻融后岩石抵抗长期荷载的能力。冻融后岩样在短期荷载及长期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模式均为剪切破坏,但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岩石破碎方式随着冻融循环次数增加逐渐由单一的斜剪切面向"X"状共轭剪切面演化,岩石更加破裂。研究结果对于高寒山区重大工程的全寿命周期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砂岩 冻融循环 蠕变特性 长期强度 微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维非饱和土热-湿耦合的数值解
4
作者 吴礼舟 黄润秋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11-213,共3页
非饱和土热-湿耦合普遍存在于路基和大坝等工程中。通过一维热-湿耦合控制方程,采用FlexPDE(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软件对非饱和土热-湿耦合进行分析,研究非饱和土热-湿耦合作用下热传导及含水量分布的特征,探索重力对热-湿... 非饱和土热-湿耦合普遍存在于路基和大坝等工程中。通过一维热-湿耦合控制方程,采用FlexPDE(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软件对非饱和土热-湿耦合进行分析,研究非饱和土热-湿耦合作用下热传导及含水量分布的特征,探索重力对热-湿耦合的影响。结果表明:耦合效应对含水量分布的作用是明显的,在入渗流量较小时,重力对非饱和土的热-湿耦合的影响非常微弱;等温下气扩散系数对非饱和土热-湿耦合的影响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土 热-湿耦合 含水量 温度场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面断续岩桥直剪试验破坏过程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张黎明 陈国庆 +2 位作者 李志波 罗飞宇 周玉新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0-125,142,共7页
岩桥对岩质边坡稳定性起控制性作用,而非贯通性节理岩体是广泛存在于岩质边坡中的一种岩桥载体形式。研究共面断续岩桥连通率对岩石抗剪性能的影响,可为岩质高边坡稳定性评价提供理论依据。以直剪试验的形式,通过石英砂、水泥、石膏和... 岩桥对岩质边坡稳定性起控制性作用,而非贯通性节理岩体是广泛存在于岩质边坡中的一种岩桥载体形式。研究共面断续岩桥连通率对岩石抗剪性能的影响,可为岩质高边坡稳定性评价提供理论依据。以直剪试验的形式,通过石英砂、水泥、石膏和水制备直剪试验试样,并预留相同长度的3条共面断续节理,对共面断续岩桥进行剪切模拟,分析其破坏模式、破坏过程演化机制和力学参数。结果表明:直剪试样呈现张拉破坏、拉剪破坏和剪切破坏3种破坏模式,以剪切破坏为主,节理所在面为控制性结构面;试样破坏过程依次呈现为裂纹稳定、裂纹破坏和残余变形阶段;随连通率增大,抗剪强度降低,黏聚力减小,内摩擦角小幅变动;共面断续岩桥连通率越大,岩石抗剪性能越差,岩质边坡稳定性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质边坡 非贯通性节理 共面断续岩桥 连通率 抗剪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岩扩底短桩抗拔承载性能现场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8
6
作者 王梓龙 裴向军 +2 位作者 刘瑶 王雅雯 王钦科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9-144,共6页
为研究嵌岩扩底短桩的抗拔承载性能,在现场完成了4根扩底短桩的抗拔静载试验,详细地分析了单桩Q-s曲线,并将现行规范计算的极限抗拔承载力与现场试验结果相比较。在通过PLAXIS 3D软件验证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试验结果吻合的基础上,进一... 为研究嵌岩扩底短桩的抗拔承载性能,在现场完成了4根扩底短桩的抗拔静载试验,详细地分析了单桩Q-s曲线,并将现行规范计算的极限抗拔承载力与现场试验结果相比较。在通过PLAXIS 3D软件验证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试验结果吻合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了水平荷载对扩底短桩抗拔承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扩底短桩的Q-s曲线呈陡变型,极限状态桩顶上拔位移与桩径之比的平均值为1.94%;现行规范计算结果过于保守,公路规范相比其它规范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为接近;当水平荷载与上拔荷载的比值η分别为10%,20%,30%时,极限抗拔承载力呈线性减小,相比η=0时分别减小8.3%,16.7%,25.0%。研究结果对优化桩基设计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岩 扩底短桩 抗拔承载性能 现场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恢复性钢筋混凝土圆柱的抗震试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志华 赵华 +2 位作者 孙玉平 赵世春 赵军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4-192,共9页
为了使钢筋混凝土圆柱在遭遇超过现行规范设定水准的巨大地震时仍能保持正刚性且残余变形足够小,提出了采用高强低粘结的无预应力钢绞线作为柱纵筋的办法.为了验证这种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4根钢筋混凝土圆柱的常轴压低周水平往复试验,其... 为了使钢筋混凝土圆柱在遭遇超过现行规范设定水准的巨大地震时仍能保持正刚性且残余变形足够小,提出了采用高强低粘结的无预应力钢绞线作为柱纵筋的办法.为了验证这种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4根钢筋混凝土圆柱的常轴压低周水平往复试验,其中3根采用钢绞线纵筋,1根采用普通钢筋作纵筋,研究了剪跨比和塑性铰区横向约束方式对钢绞线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剪跨比为3和4的配置钢绞线为纵筋的钢筋混凝土圆柱位移角达6%时,仍保持正刚性,且残余位移角在2%以内;和普通钢筋混凝土圆柱相比,当位移角为6%时,钢绞线混凝土圆柱的侧向承载力提高了90%,残余变形降低了73%;在柱的塑性铰区(1.5D,D为截面直径)采用螺栓连接的钢板进行横向约束可将柱的侧向承载力进一步提高15%,残余变形进一步降低21%;由于钢绞线存在明显的粘结-滑移效应,基于平截面假定的分析方法不适用于采用钢绞线的钢筋混凝土柱侧向承载力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圆柱 正刚度 残余变形 钢绞线 粘结-滑移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