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速度倒数法滑坡预警模型流变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延平 许强 +1 位作者 郑光 郑海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06-1614,共9页
滑坡失稳的预测预报研究是地质工程领域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准确地确定预测预报理论模型的参数是实际应用中的难点。在实际滑坡监测中通常可以观察到位移曲线呈现阶梯形,这些阶梯形位移变化点就是滑坡的变形突变点。为研究滑坡变形突变点... 滑坡失稳的预测预报研究是地质工程领域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准确地确定预测预报理论模型的参数是实际应用中的难点。在实际滑坡监测中通常可以观察到位移曲线呈现阶梯形,这些阶梯形位移变化点就是滑坡的变形突变点。为研究滑坡变形突变点的变形特征,进行了不同荷载作用下的天然试样以及不同荷载、不同含水率作用下的浸水试样的流变试验,得到了累计位移-时间曲线以及变形速度-时间曲线。依据秦四清的锁固段理论以及速度倒数法滑坡预警模型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荷载和含水率的变化对模型参数没有影响,模型参数是关于材料属性的函数;变形过程中突变点的变形特征与破坏时的变形特征相似,并且速度倒数法预警模型在突变点和破坏点确定的模型参数基本一致。因此,滑坡监测曲线中早期位移突变点确定的模型参数可以用于确定滑坡破坏时的预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速度倒数法 时间变形曲线 流变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贡嘎山枯落物降雨截留试验及其水文效应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櫹橦 吴勇 陈盟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8-92,114,共6页
选用贡嘎山东坡成熟针叶林、未成熟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4种林下枯落物进行人工降雨试验,研究1~80 m^2尺度下枯落物对降雨的截留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其截留过程的水文效应特征。研究发现,各枯落物截留量在不同面积尺度下随... 选用贡嘎山东坡成熟针叶林、未成熟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4种林下枯落物进行人工降雨试验,研究1~80 m^2尺度下枯落物对降雨的截留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其截留过程的水文效应特征。研究发现,各枯落物截留量在不同面积尺度下随试验面积S的增大呈递增趋势;单位面积截留率r随试验面积S的增大呈指数递减趋势;枯落物截留降雨产生的迟滞效应有利于森林水土保持。在分析枯落物天然含水率、截留能力与面积尺度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贡嘎山东坡枯落物对降雨的优化截留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落物截留 水文效应 迟滞效应 水土保持 贡嘎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和降雨耦合灾害分布与长期活动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谢吉尊 冯文凯 +1 位作者 张光鑫 易小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116-120,170,共6页
震后灾区强降雨诱发的地质灾害造成了灾难性损失,成为灾区新的威胁。通过对西昌7.5级地震灾区鹅掌河流域进行灾害分布特征和主控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流域内灾害具有地震灾害效应。灾害表现为沿断裂带呈条带分布且集中于东盘,地层倾... 震后灾区强降雨诱发的地质灾害造成了灾难性损失,成为灾区新的威胁。通过对西昌7.5级地震灾区鹅掌河流域进行灾害分布特征和主控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流域内灾害具有地震灾害效应。灾害表现为沿断裂带呈条带分布且集中于东盘,地层倾向性,滑坡堰塞形成S型河道,微地貌效应和灾害链式效应。2区域内7.5级地震后以中小地震为主,降雨量变化平稳。灾害具有长期活动性,表现为崩滑的频繁发生,鹅掌河成为高频泥石流。地震和强降雨耦合作用成为诱发区域灾害的根本原因,因此建议加强灾区雨季的监测预警能有效防治灾难性灾害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强降雨 耦合效应 长期活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水泥添加剂加固吹填土试验探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罗阳楚君 张真怡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98-302,309,共6页
天津滨海新区因经济发展,不得不利用海洋进行填海造陆来满足发展需求。但由于吹填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差,根本无法满足相关规范要求,所以不能直接用于工程建设使用,需要进行特殊的地基加固处理后方可用于工程建设。针对上述问题,采用水泥... 天津滨海新区因经济发展,不得不利用海洋进行填海造陆来满足发展需求。但由于吹填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差,根本无法满足相关规范要求,所以不能直接用于工程建设使用,需要进行特殊的地基加固处理后方可用于工程建设。针对上述问题,采用水泥和自主研发的新型固化剂作为水泥添加剂,对吹填土进行加固处理。为确定加固材料的最佳配比和加固效果,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以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抑制体积膨胀性为衡量加固效果的指标。试验结果表明:该吹填土加固的最优配比为水泥掺量为12%,1#掺量为0.1%、2#掺量为8%、3#掺量为2%,加固材料处理后的吹填地基土承载力等参数明显优于仅用水泥加固的吹填土,其中28d的抗压强度提高了4倍,膨胀率降低了81%。由此得出该新型固化剂能显著提高滨海新区吹填土的性能,能实现加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吹填土 抗压强度 抑制体积膨胀 最佳配比 水泥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桥角度对锁固段滑坡破坏影响的模型试验研究
5
作者 贺春蕾 朱星 +3 位作者 刘俊峰 唐垚 霍冬冬 亓星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60-168,共9页
“三段式”滑坡是岩质滑坡中的常见类型,锁固段岩桥对该类滑坡整体稳定性起关键控制作用。针对锁固段滑坡中岩桥角度对滑坡破坏的影响,通过构建70°,90°,110°,130°4种不同岩桥角度的锁固段模型,采用声发射技术对其... “三段式”滑坡是岩质滑坡中的常见类型,锁固段岩桥对该类滑坡整体稳定性起关键控制作用。针对锁固段滑坡中岩桥角度对滑坡破坏的影响,通过构建70°,90°,110°,130°4种不同岩桥角度的锁固段模型,采用声发射技术对其在单轴加载条件下破坏过程进行同步观测,分析锁固段破坏过程中的声发射特征参数变化规律。同时还建立了基于高斯混合模型(Gaussian Mixture Model,GMM)的不同破坏模式所对应声发射特征分类判据。试验结果表明:①锁固段模型破坏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不同岩桥角度的锁固段模型破坏过程中声发射能量呈现相似的变化规律。②建立的不同锁固段破坏模式下声发射特征分类判据,可通过声发射特征预测其对应的破坏模式,为破裂过程的阶段识别和监测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法。③岩桥角度小于90°时,锁固段模型发生以拉伸破裂为主的拉-剪破坏模式;岩桥角为110°时,锁固段模型产生以剪切破裂为主的拉-剪破坏模式;岩桥角为130°时,锁固段模型主要产生因受压导致的劈裂破坏模式。④岩桥角度的大小对锁固段模型的整体强度具有控制性作用,锁固段模型的承载能力与岩桥角度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质滑坡 岩桥 锁固段 声发射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量演化的反倾层状岩坡多级折断面深度计算模型
6
作者 国鸿圆 魏玉峰 +3 位作者 王启鸿 程辉 赵天丞 金磊磊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76-1885,共10页
多级折断是反倾层状岩质斜坡倾倒过程中普遍发育的一种变形破坏现象。为准确定位反倾层状岩质斜坡倾倒变形过程中多级折断带的埋藏深度,首先从能量守恒角度出发,结合悬臂梁模型,利用外力做功吸收能量与板梁变形释放能量守恒关系推导单... 多级折断是反倾层状岩质斜坡倾倒过程中普遍发育的一种变形破坏现象。为准确定位反倾层状岩质斜坡倾倒变形过程中多级折断带的埋藏深度,首先从能量守恒角度出发,结合悬臂梁模型,利用外力做功吸收能量与板梁变形释放能量守恒关系推导单层板梁能量平衡方程;在此基础上,根据岩体弹性屈服和弯折破坏2种临界失稳状态,分别推导出2种板梁失稳折断计算模型,并通过改变岩层倾角、斜坡坡角、斜坡高度等参数建立反倾层状岩质斜坡多级折断面深度计算模型;最后,利用离心模型试验和实际工程案例对计算模型的可靠性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离心模型试验能够充分揭示反倾层状岩质斜坡倾倒变形过程中存在多级折断现象,整个倾倒变形过程可分为后缘岩体倾倒变形、岩层折断面裂隙逐级形成贯通和斜坡岩体倾倒失稳3个阶段;反倾层状岩坡多级折断面深度计算模型结果与离心模型试验结果、云南某边坡工程案例中各级折断带的埋深相吻合,证明了提出的反倾层状岩坡多级折断面深度计算模型可对离心模型试验和实际工程案例进行较为准确的折断深度定位,且能够根据计算结果判别边坡变形破坏的主要失稳模式。研究成果对反倾层状岩质斜坡的稳定性评价研究及破坏机制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岩坡 倾倒变形 多级破坏边界 折断深度 能量守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体破裂尺度与频率特征关系及其工程实证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姜鹏 戴峰 +2 位作者 徐奴文 李天斌 李彪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483-492,共10页
将S变换时频分析技术引入微震信号波形分析领域,通过震源破裂尺度,研究微震信号频率特征与岩体变形破坏之间的联系。以西南地区3个水电工程作为研究对象,将大量微震监测数据作为统计样本以减小外部因素对参数计算的影响。在该基础上统... 将S变换时频分析技术引入微震信号波形分析领域,通过震源破裂尺度,研究微震信号频率特征与岩体变形破坏之间的联系。以西南地区3个水电工程作为研究对象,将大量微震监测数据作为统计样本以减小外部因素对参数计算的影响。在该基础上统计、分析岩体破裂尺度与微震信号频率之间的关系,结合大渡河猴子岩水电站地下厂房微震与多点位移计监测资料进行工程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岩体破裂尺度增大时微震信号高频成分减少,表现出低频特征;在围岩变形过程中微震信号高频成分呈现出先减少再增加的演化规律,围岩发生明显变形前微震信号出现由高频向低频转移的现象,因此,可将聚集区域内微震信号频率降低作为该区域岩体宏观变形破坏的前兆信息。研究结果可为基于微震监测的岩体工程稳定性分析及其灾害预测预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震监测 S变换 破裂尺度 频率特征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江县古坟坪滑坡降雨入渗观测与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白兰英 周杨 +2 位作者 李绍红 王维早 吴礼舟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8-73,共6页
为研究降雨条件下浅层土质滑坡的入渗规律及其对稳定性的影响,以南江县古坟坪滑坡为例,对该滑坡区及其邻近区域开展了不同深度体积含水率和基质吸力监测。结合实时降雨量资料,分析降雨条件下坡体内部的含水率和吸力的动态变化过程,并基... 为研究降雨条件下浅层土质滑坡的入渗规律及其对稳定性的影响,以南江县古坟坪滑坡为例,对该滑坡区及其邻近区域开展了不同深度体积含水率和基质吸力监测。结合实时降雨量资料,分析降雨条件下坡体内部的含水率和吸力的动态变化过程,并基于无限边坡模型开展坡体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2#监测点位于滑坡邻近区域,初始体积含水率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但滑坡区后缘存在基岩汇水点,导致1#监测点初始体积含水率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1#监测点基岩面处存在入渗的优势通道,降雨时基岩面处体积含水率最先响应;降雨过程中稳定性系数随着深度的增加不断减小,最危险的滑动面处于基岩面,但是现阶段滑坡处于稳定状态,稳定性系数>1。通过对滑坡体入渗规律和稳定性的分析,可为该类典型滑坡的预报预测、危险性评估及灾害治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土质滑坡 降雨 监测 入渗规律 无限边坡模型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应力对岩石裂纹扩展路径及起裂强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8
9
作者 唐世斌 黄润秋 唐春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21-1529,1549,共10页
经典断裂判据在分析岩石起裂角度及强度时,往往只选择裂尖应力场展开式中的r^(1/2)奇异应力项,而将高阶的O(r^(1/2))项以及非奇异应力项(T应力)忽略,造成理论预测并不能完全吻合实际的试验结果。在充分考虑非奇异应力项对裂纹扩展影响... 经典断裂判据在分析岩石起裂角度及强度时,往往只选择裂尖应力场展开式中的r^(1/2)奇异应力项,而将高阶的O(r^(1/2))项以及非奇异应力项(T应力)忽略,造成理论预测并不能完全吻合实际的试验结果。在充分考虑非奇异应力项对裂纹扩展影响作用的基础上,利用最大周向应力判据重新研究了岩石类材料脆性破坏的I、II及I-II复合型裂纹扩展。研究结果表明:(1)纯I型裂纹状态下,T应力为负时(压缩),裂纹的扩展是稳定的;而当T应力为正时(拉伸),只有当T2πr1/2<3K_1/8,裂纹才沿着裂纹方向扩展(经典断裂判据所预测的方向),而其他情况下裂纹的扩展将发生偏转;(2)纯II型裂纹时,不仅沿着裂纹方向的T应力影响起裂角度及强度,垂直裂纹面上的N应力也同样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3)对I-II型裂纹而言,修正后的最大周向应力准则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且正的T应力增大开裂角,而负的T应力降低开裂角。通过控制T应力的大小,可以对裂纹扩展方向加以控制,从而使得裂纹扩展偏离最危险的方向,最大地限度阻止或延缓结构整体断裂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应力 裂尖奇异应力 裂纹扩展 断裂判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硅酸盐水泥与硫铝酸盐水泥复配改性灌浆材料性能研究 被引量:40
10
作者 袁进科 陈礼仪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8-130,共3页
普通硅酸盐水泥作为灌浆材料普遍存在凝结时间过长、早期强度不高的缺陷,不能完全满足灌浆的要求。针对普通硅酸盐水泥的这种不足,采用凝结时间快、早期强度高的硫铝酸盐水泥与之复配,在此基础上加入高效减水剂对复配体系进行改性,使普... 普通硅酸盐水泥作为灌浆材料普遍存在凝结时间过长、早期强度不高的缺陷,不能完全满足灌浆的要求。针对普通硅酸盐水泥的这种不足,采用凝结时间快、早期强度高的硫铝酸盐水泥与之复配,在此基础上加入高效减水剂对复配体系进行改性,使普通硅酸盐水泥的灌浆特性有了明显改善,既改善了流动性,又较好地兼顾了凝固时间和强度特性。上述复配改性方案较好地满足了灌浆工程要求,可望在实际工程中加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硅酸盐水泥 硫铝酸盐水泥 灌浆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甘谷裂隙泥岩剪切蠕变行为及其修正模型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吴礼舟 李部 孙萍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23-934,共12页
岩石在长期荷载作用下表现出典型的蠕变特性,裂隙泥岩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质不同于完整岩石。对甘肃甘谷赵家窑滑坡钻孔取芯的裂隙泥岩开展剪切蠕变试验,探讨轴向压应力、预制裂隙长度等因素对试样剪切蠕变特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 岩石在长期荷载作用下表现出典型的蠕变特性,裂隙泥岩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质不同于完整岩石。对甘肃甘谷赵家窑滑坡钻孔取芯的裂隙泥岩开展剪切蠕变试验,探讨轴向压应力、预制裂隙长度等因素对试样剪切蠕变特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轴向荷载和裂隙长度对试样剪切蠕变特征有明显的影响。轴向压应力越大,试样剪切蠕变变形越不明显;裂隙越长,试样剪切蠕变变形越显著。应力较低时,如Cvisc模型等蠕变模型能够较好反映泥岩的蠕变力学特性。而在加速蠕变阶段,大多数模型却不能准确体现泥岩蠕变曲线的非线性变化。改进的西原模型克服了传统模型不能对非线性蠕变特征进行描述的缺点,且模型参数较少,能较好地适用工程软弱岩体。不同载荷作用下泥质软岩试样剪切蠕变过程中,裂隙泥岩剪切破坏带形成表现为渐进与突发相结合。泥岩的剪切蠕变力学模型可解释泥岩滑坡的多种现象,边坡潜在滑移带内泥质软岩发生的剪切蠕变则是泥岩滑坡的内在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泥岩 剪切蠕变 蠕变模型 滑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破碎粒状材料本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胡伟 尹振宇 +1 位作者 DANO Christophe HICHER Pierre-yves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159-165,共7页
粒状材料被广泛地应用到土木工程的各个领域。大部分粒状材料在外力作用下较容易产生颗粒破碎,颗粒破碎对材料的力学性能有很大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描述易破碎粒状材料的力学特性,基于弹塑性力学和临界状态土力学开发了一种能够考虑颗粒... 粒状材料被广泛地应用到土木工程的各个领域。大部分粒状材料在外力作用下较容易产生颗粒破碎,颗粒破碎对材料的力学性能有很大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描述易破碎粒状材料的力学特性,基于弹塑性力学和临界状态土力学开发了一种能够考虑颗粒破碎效应的本构模型。此本构模型能够考虑在剪应力和压应力作用下引起的颗粒破碎对粒状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为了考虑颗粒破碎的影响,基于对Cambria砂的高压试验,得出了临界状态线位置与消耗塑性功之间的关系,并称之为"破碎方程"。此本构模型拥有双屈服面,分别考虑剪切和等向压缩产生的塑性变形。通过试验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的对比得出,新的本构模型能较好地描述易破碎粒状材料的力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构模型 弹塑性 颗粒破碎 粒状材料 临界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围岩大变形信息化施工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志煌 戴京华 +2 位作者 王立娟 孙伟 李天斌 《隧道建设》 2010年第1期58-62,共5页
建议以实施隧道监控量测的必测项目为主导,为围岩和支护的变形过程把脉,强调监控量测信息的时效性及其核心指导作用,并依据工程实例——在乌鞘岭隧道9#斜井中,围岩和支护出现大变形状态下,评判初期支护的安全性、经济性,探讨初期支护参... 建议以实施隧道监控量测的必测项目为主导,为围岩和支护的变形过程把脉,强调监控量测信息的时效性及其核心指导作用,并依据工程实例——在乌鞘岭隧道9#斜井中,围岩和支护出现大变形状态下,评判初期支护的安全性、经济性,探讨初期支护参数合理性和衬砌施作时机。建立一套简洁的监控量程实施操作系统,努力实现隧道施工过程信息化,在施工实践中协调各个关键环节,并在实际的施工效果中得到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大变形 监控量测 围岩 信息化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滚石冲击EPE-砂土复合垫层明洞动力响应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东坡 易雪斌 +2 位作者 周良坤 闫帅星 刘彦辉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201-210,共10页
明洞顶部铺设缓冲垫层是提升明洞结构抗滚石冲击性能的重要措施之一,传统垫层主要以砂土材料为主,存在自重大、缓冲效果差等缺点。为此,引入具有轻质、高回弹性能的发泡聚乙烯(expandable polyethylene,EPE)材料,并与砂土组成EPE-砂土... 明洞顶部铺设缓冲垫层是提升明洞结构抗滚石冲击性能的重要措施之一,传统垫层主要以砂土材料为主,存在自重大、缓冲效果差等缺点。为此,引入具有轻质、高回弹性能的发泡聚乙烯(expandable polyethylene,EPE)材料,并与砂土组成EPE-砂土复合明洞垫层结构,采用物理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手段,开展滚石冲击EPE-砂土复合垫层明洞动力响应研究及优化设计。研究表明:当垫层总厚度一定时,与传统砂土垫层、纯EPE垫层相比,EPE-砂土复合垫层在减缓滚石冲击力和降低下覆顶板应力及位移上均表现出更好的耗能缓冲效果;进一步,将EPE-砂土复合垫层应用于汶马高速桑坪隧道明洞工程中,通过多组工况数值模拟计算表明:当垫层总厚度设计为1.5 m时,在最大滚石设计冲击能级(1621 kJ)条件下,EPE-砂土复合垫层采用厚度比值为4∶1(砂土材料1.2 m,EPE材料0.3 m)时具有最佳防护效果。研究成果可为明洞工程EPE-砂土复合垫层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石 EPE-砂土复合垫层 动力响应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体)渗透性测试的体变量法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润秋 徐德敏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961-2964,共4页
渗透性测试试验一般采用直接测渗流量的方法,难以对低渗透岩有效测定流量。利用新开发的高压渗透仪,采用"体变量法"进行渗透性测试,该法是通过精确计量渗透出水端水体积的变化量(最小有效测试精度可达0.03mL)度量岩石(体)渗... 渗透性测试试验一般采用直接测渗流量的方法,难以对低渗透岩有效测定流量。利用新开发的高压渗透仪,采用"体变量法"进行渗透性测试,该法是通过精确计量渗透出水端水体积的变化量(最小有效测试精度可达0.03mL)度量岩石(体)渗流量的大小。保持渗透水压差不变,当出水端水体积变化与时间呈线性关系时,即该时段渗透速度保持不变,则该时段试样渗透特性符合达西定律,可利用达西公式对试样渗透性指标进行分析计算。采用这种方式,即使是针对超低渗透性岩石(渗透系数小于10-9cm/s),在整个渗透端面形成以后,某一条件下渗透性测试仅需十几分钟甚至几分钟,大大缩短了测试时间,提高了测试精度。试验证明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测试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系数 体变量法 渗流量 磁致伸缩性位移传感器 渗透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安新区2017-2019年地面沉降SBAS-InSAR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冉培廉 李少达 +3 位作者 戴可人 杨晓霞 曾森 冉中鑫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6-73,共8页
为了掌握雄安新区地面沉降情况,基于短基线干涉测量技术(small baseline subset interferometry,SBAS-InSAR)利用2017-2019年获取的32景Sentinel-1B影像,提取雄安新区地面年平均沉降速率和累积沉降量,并从地理空间上分析雄安新区地面沉... 为了掌握雄安新区地面沉降情况,基于短基线干涉测量技术(small baseline subset interferometry,SBAS-InSAR)利用2017-2019年获取的32景Sentinel-1B影像,提取雄安新区地面年平均沉降速率和累积沉降量,并从地理空间上分析雄安新区地面沉降原因。结果表明:雄安新区大部分区域较稳定,地面沉降主要集中在该区南部和北部,其南、北部地面沉降速率分别高达90,80 mm/a,该区地面沉降与地热资源及地下水的过度开采有关。随着雄安新区的快速发展,SBAS-InSAR监测结果对该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ntinel-1B SBAS-InSAR 雄安新区 地面沉降 沉降影响因素 地理空间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陡倾外软硬互层斜坡动力失稳机理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邓天鑫 巨能攀 +2 位作者 李龙起 蒋彦彬 张陈羊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6期133-138,共6页
陡倾外软硬互层斜坡在静力条件下的稳定性一般较好,但是在"5.12"汶川地震中该种形式的斜坡却发生了大量的失稳现象。以四川安县干磨坊陡倾外软硬互层斜坡在地震作用下失稳案例为基础,利用二维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开展研究。研... 陡倾外软硬互层斜坡在静力条件下的稳定性一般较好,但是在"5.12"汶川地震中该种形式的斜坡却发生了大量的失稳现象。以四川安县干磨坊陡倾外软硬互层斜坡在地震作用下失稳案例为基础,利用二维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开展研究。研究表明:动力响应加速度放大系数PGA在坡体下部岩体弯曲处和坡顶增大最为明显,而在同一高程范围内随坡表水平距离的增加,PGA则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该类斜坡的破坏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①强大的地震力使坡体内软弱层面逐渐的张开,坡体下部岩土体向临空面轻微隆起。②斜坡下部锁固段岩层发生弯曲折断,上部局部贯通层面同下部岩层折断面构成斜坡潜在的滑动面。③坡坡下部岩层完全折断,潜在滑移面完全贯通,发生溃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陡倾斜坡 离散元 动力响应 失稳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条件下煤矸石高边坡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12
18
作者 林江宇 吴勇 +3 位作者 马鑫文 李杉 周富韬 陈湉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4期14775-14782,共8页
以贵州省盘州市柏果镇灰坝现场的煤矸石高边坡为例,基于野外现场调查,通过室内力学试验,运用FLAC^(3D)模拟软件建立降雨条件下煤矸石高边坡数值模拟,以此分析煤矸石高边坡失稳机制,结果表明:煤矸石抗剪强度受含水率以及干密度影响,其内... 以贵州省盘州市柏果镇灰坝现场的煤矸石高边坡为例,基于野外现场调查,通过室内力学试验,运用FLAC^(3D)模拟软件建立降雨条件下煤矸石高边坡数值模拟,以此分析煤矸石高边坡失稳机制,结果表明:煤矸石抗剪强度受含水率以及干密度影响,其内聚力与内摩擦角分别表现出不同的变化特征;煤矸石埋藏深度与其干密度呈指数相关;天然状态下柏果镇灰坝现场煤矸石高边坡处于稳定状态,降雨后地下水位上升,坡脚处有地下水渗出,坡脚受损严重,潜在滑移区域发生改变。研究结果可为此类边坡降雨失稳的防护治理提供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含水率 干密度 降雨 FLAC^(3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声发射和高斯混合模型的灰岩破裂特征识别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周逸飞 朱星 刘文德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1-140,共10页
通过单轴压缩条件下灰岩破裂过程的声发射试验研究,利用高斯混合模型(GMM)对加载过程声发射信号波形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探索性识别灰岩破裂失稳过程的裂纹模式及其前兆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灰岩在单轴加载过程中先后主要存在张拉和剪切两... 通过单轴压缩条件下灰岩破裂过程的声发射试验研究,利用高斯混合模型(GMM)对加载过程声发射信号波形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探索性识别灰岩破裂失稳过程的裂纹模式及其前兆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灰岩在单轴加载过程中先后主要存在张拉和剪切两种破裂模式。其中,张拉破裂的声发射信号波形特征在AF-RA坐标空间呈现低A F值、高R A值分布;剪切破裂的声发射信号波形特征在AF-RA坐标空间呈现低R A值、高A F值,且随着应力的增加分布中心向A F轴靠拢。GMM分析结果揭示了灰岩在整个应力加载过程中以张拉裂纹为主,在加载前中期几乎全为张拉裂纹,临近破坏阶段过渡到剪切破坏为主。剪切裂纹所占比例的最大值出现在(0.8~0.9)σc阶段,也是AF-RA坐标轴分布呈现最大A F值时。研究结果可为预测早期灰岩破裂失稳提供参考,同时为深入研究识别岩石破裂失稳前兆信号特征提供了一种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岩破裂 声发射 裂纹分类 混合高斯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软弱夹层岩质边坡的模态分析及其对边坡地震动力响应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周逸飞 刘汉香 +1 位作者 朱星 文佳豪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23-232,共10页
本文以含软弱夹层岩质边坡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数值软件ANSYS的模态分析给出了含不同倾角与厚度软弱夹层边坡的前5阶固有频率与振型,并分析了夹层倾角和厚度对边坡固有模态的影响。接着,结合已有的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结果,在小应变范围内... 本文以含软弱夹层岩质边坡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数值软件ANSYS的模态分析给出了含不同倾角与厚度软弱夹层边坡的前5阶固有频率与振型,并分析了夹层倾角和厚度对边坡固有模态的影响。接着,结合已有的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结果,在小应变范围内讨论了边坡的固有模态与其动力响应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夹层倾角相同时,含较厚软弱夹层边坡固有频率低于含较薄软弱夹层边坡;(2)在夹层厚度相同时,随着倾角增加,夹层从反倾变化到顺倾,低阶(1、2)固有频率也逐渐增加,而高阶(3、4、5)固有频率则呈下降趋势;(3)从第3、4阶开始,边坡变形受夹层影响增强;(4)基于加速度傅里叶谱比分析得出的边坡响应放大频率与边坡前5阶固有频率范围接近,加速度和位移响应在夹层及以上部位响应强烈,与边坡前5阶振型较为一致,预示了边坡的共振响应。需要指出的是,本文得出的结论尚且不能用于准确解释边坡在大变形及破坏阶段的动力响应特征,但可为边坡动力特性及共振响应的深入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ANSYS模态分析 固有频率 振型 振动台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